晏子的愛國故事
㈠ 晏子使楚是一個愛國的故事嗎
是的。《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㈡ 像晏子的愛國故事
http://..com/question/35588949.html?si=1
http://..com/question/68637557.html?si=1
都很不錯
㈢ 關於晏子的故事
1、晏子諫景公
「晏子諫齊景公」來自於《晏子春秋》一書中,它主要記錄了晏子同齊景公的一段對話,主要提醒齊景公在執政方面要忠實百姓疾苦。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齊景公還在位時,天氣伴隨著下雪一直不放晴,當時的齊景公身著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邊的台階上。晏子進朝面諫君上,站立了一會,景公說道:「真是奇怪,下了幾天雪,天氣卻不冷。」晏子回答:「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
晏子:「我聽別人說,以前古代的國君,自己吃飽後卻不知別人餓著,自己不冷卻不知別人的寒冷,自己過的安樂卻不知別人的貧苦。現在君王卻也不知道了。」聽完,景公:「好!我已經領悟了。」於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
齊景公想要建高台,於是發動百姓勞動,高台建成後,又想要造鍾。於是晏子進諫道:「所謂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作為自己的樂趣。君主已經建造了高台,現在卻又想造鍾,這樣會對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百姓必然也不會接受。君主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導致矛盾的產生。」於是,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停止了造鍾的想法。
2、晏子對齊侯問
「晏子對齊侯問」是來自《左傳》,是由左丘明寫的編年體事件,在這一小節里,晏子主要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了「和」與「同」的區別。君臣之間應該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見。
景公打獵回來,晏子在駐地等待景公回來,梁丘據也駕駛著馬車前來。景公說道;「只有梁丘據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據不過是相同罷了,怎麼能說協呢?」景公又問道:「和協與相同有什麼區別嗎?」晏子:「當然有差別,和協就像是做肉羹一樣,要用水、火、醋、醬、梅來調和魚和肉,經過火柴煮。再由廚師進行調味,讓味道恰到好處。
君主吃了這樣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關系就如同這般。君主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處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這樣,君主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進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違背禮儀,百姓就沒有爭斗之心。
3、晏子逐高繚
「晏子逐高繚」這則典故是出自於《晏子春秋》的一篇歷史故事,這里主要講述的核心思想為「在其位,謀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繚侍奉晏子三年,卻在期間沒做任何的貢獻,最後被晏子辭退了。這則故事主要從側面反映了晏子賞罰分明的作事風格。
高繚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員,可是一天,晏子卻把他辭退了。他身邊的隨從表示很不理解,於是規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當官已經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沒有提拔他,反而還將他辭退了,在道德的角度來看並不允許啊?」
晏子則說:「我是一個卑微的人,需要通過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夠穩定,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效力,可是高繚雖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從來沒有指正過我的不足之處,也沒有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大概就是我要辭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辭謝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故事集。作者詳細記錄了三朝君王與晏子之間的傳說和故事,裡面共有215個小故事,構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辭謝更宅」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片段,體現了晏子時刻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的精神品質。
這則故事是這樣的:齊景公想要給晏子換一個住房,他認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勢較低,有狹窄,環境質量很差,根本沒法居住,於是想要晏子換到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卻推辭了,他說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這里居住過,我不能夠繼承祖業,這房子對我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更何況我的住處離市集較近,買東西也方便了許多,這樣有利於我的事情怎麼能勞煩別人給我蓋房子呢!」
景公聽後笑道說:「你離近市集,知道東西的貴賤嗎?」晏子則回答說:「我私下裡也存過錢,怎麼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問道,那你知道什麼東西便宜什麼東西貴嗎?由於這時期正是景公濫用刑法的時期,市集上有一些販子專門販賣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說:「假腳貴,鞋子便宜。」景公聽後,心裡有些感傷,有一點憐憫之心。自此之後,齊景公就減少了用刑。
晏子辭謝更宅,一方面是為了接近群眾,從百姓的生存情況,來更好地為國君提出有力意見,為百姓解決困難。另一個角度就是宣揚了節儉為民的治國方針。整篇故事體現了晏子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精神品質。
5、晏子諫禱雨
齊國天氣乾旱已經很多天了,齊景公便召集群臣並詢問他們:「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下過雨了,氣候乾旱,糧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們都在餓著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氣候乾旱的原因,說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裡和水裡。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徵收一點賦稅,來祭拜山神,你們說這樣可行嗎?」眾大臣低頭不語,於是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可以,祭拜山神沒有任何益處,山神用石頭當做身體,把小草樹木作為頭發,天氣炎熱乾燥,長時間不下雨,頭發將要枯黃,身體也很熱,它難道就不想要下雨嗎?
祭拜它又有什麼處呢?」景公聽後又說;「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當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為國家,魚蝦作為子民,天氣難耐,又不下雨,泉水會斷流,乾涸。它難道就不想下雨嗎?祭拜它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景公:「那該怎麼辦呢,現在?」晏子則建議他試著離開奢侈的宮殿,住在鄉野間,和神靈們一起來請求下雨,或許能夠求得來雨呢?於是景公聽從了晏子的勸導住在宮外的鄉野間,結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農民百姓趁著這會兒開始插秧播種。
㈣ 有關愛國名人的小故事100左右 要古人不要近代的(晏子除外). 如晏子使楚中的晏子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㈤ 晏子的資料和著名事跡
一、資料
晏嬰(?—前500年),姬姓(一說子姓),晏氏,字仲,謚「平」,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他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嬰去世。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
二、軼事典故
1、折沖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
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被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范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當前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當下「折沖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孔子稱贊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2、晏子使楚
出使狗國
晏子出使到楚國,楚王知道晏子的身材矮小,就命令人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洞,請晏子從小洞進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詞加以拒絕。
他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洞。」招待晏子的官員只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
3、挨肩接踵、揮汗如雨
晏子進去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人們把袖子舉起來,可以遮住太陽;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接著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派你出訪呢?」
晏子答:「我們齊國派使節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乾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
晏子的話使本打算要戲弄他的楚國君臣們面面相覷,半天說不出話來。
4、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最能言善辯的人,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我則回答:『他是齊國人。』大王接著再問:『他犯了什麼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楚王覺得是個妙計。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麼的人?」
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於偷東西的嗎?」
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葉子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
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5、二桃殺三士
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侍齊王,皆勇猛異常,但居功自傲,不講禮儀。晏子視為禍患,建議景公殺之。景公擔心武力無法制服,於是晏子讓齊景公賞賜二桃,讓他們論功而食。
公孫接以曾搏擊野豬和幼虎拿得一桃,田開疆曾引兵退敵亦拿一桃,古冶子陪景公渡河,曾斬黿除怪,自持功高,拔劍而起。
田開疆和公孫接說:「論勇論功,都比不上你,拿桃不讓,是貪心,不敢自殺,是沒勇氣,因而都退還了桃子自殺。古冶子認為自己獨生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不死無勇,也自殺了。
三士既死,景公以士禮安葬。
晏子以二桃殺三士,消除了政治隱患,其智慧非同尋常。現存三士冢。
㈥ 晏子的小故事
1,鳥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勸國君的一個故事。
2,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
晏子說:「我聽說,對於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3,晏子發笑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麼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賢能的國君,長久地據守齊國,那麼,太公、桓公將長久地據有齊國了;如果讓勇猛的國君,長久地佔有齊國,那麼庄公,靈公將要長時間地享有齊國了!那麼,您怎麼能得到國君的寶座而立身於世呢? 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 餡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
4,晏子數罪
齊景公喜歡捉鳥玩,便派燭鄒專門管理鳥兒,可是燭鄒不慎讓鳥飛逃了。景公大為惱火,下令殺死他。晏子說:「濁鄒有三條罪狀,讓我數落他一番。然後再殺,讓他死個明白。」齊景公高興地說: 「好。」於是把燭鄒叫進來。
晏子便一本正經地說:「燭鄒!你知罪嗎?你為國王管鳥卻讓它逃走,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國王為了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這事傳出,讓天下人認為我國重小鳥而輕士人,敗壞我們國王的名譽,這是第三條罪狀。 你真是罪該萬死!」說完,馬上請求景公下令斬殺。
可是景公卻說:「不要殺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