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徐特立革命故事

徐特立革命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4 09:00:20

1. 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的故事的介紹

《少年勵志紅色經典系列: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的故事》是著名作家谷斯涌為青少年讀者寫的關於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傳奇一生的傳記故事。

2. 徐特立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徐特立,1877年出生,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嚴重失敗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起義軍第二十軍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長,兼任蘇維埃大學副校長。1934年他以57歲的高齡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表現了老英雄的大無畏的革命氣魄。

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他以古稀之齡朝氣蓬勃地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中,致力於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黨中央曾評價他「對自己是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中國傑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澤東稱贊他是「堅強的老戰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劉少奇稱贊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周恩來稱贊他是「人民之光,我黨之榮」。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之後,徐特立關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黨的優良作風。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黨的高級幹部,應該時刻不忘保持黨的優良作風,特別是保持「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工作作風。他關注的第二件事就是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學術研究,發表了很多精闢的見解及深刻的論述,這些文章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1927年春,徐特立回到離別近半年的家鄉,展現在他眼前的鄉村面貌是全新的———惡霸地主的威風被打下去了,流氓、煙、賭也不見了。法院無案可審,大小訴訟,農會開個會就公平解決了。透過這些變化,他看到了農民運動的力量,也體察到毛澤東潛心從事農民運動的遠見卓識。於是,他參加了湖南省農民協會,並擔任教育科長,兼任湖南農村師范農運講習所主任。

1927年5月,反動軍閥許克祥在湖南發動了「馬日事變」,瘋狂屠殺共產黨,鎮壓工農運動。徐特立加入共產黨的兒子徐篤本,也在敵人追捕時犧牲。徐特立深感靠國民黨解救中國已成泡影,國恨家仇,促使他四處尋找共產黨。不久,他在自己的學生、女共產黨員黎尚瑾家中,遇到了過去一師的學生、來此避難的中共湖南省委負責人李維漢,即向李維漢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經他的介紹,正式加入了共產黨。當毛澤東知道這一情況時,贊揚說:真是疾風知勁草,歲寒知松柏啊!

徐特立入黨後,參加了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並參與發動南昌起義。1928年,黨中央派徐特立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兩年後,他回到了國內。不久,即奉命赴蘇區。為了普及蘇區教育,他創辦了師資訓練班,不久發展為列寧師范學校,先後為瑞金140多個鄉培養了600多名教師。在徐特立的直接領導下,蘇區還辦起了各種專科學校,為黨培養了大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幹部專門人才。

在長沙、在瑞金、在延安,徐特立都親手創辦了大量的學校,而且是在沒錢或少錢的條件下辦成功的。他憑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兩大傳統法寶。

徐特立在當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時,由於日本的侵略,國民黨的封鎖,沒有科學儀器設備,沒有必需的圖書資料,甚至連普通的校舍、黑板、紙、筆都很缺乏。困難再大也難不倒徐特立,他帶領師生們,自己做教具、自己製作實驗設備、自己編寫教材,還自己動手挖窯洞、建校舍。自力更生辦起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居然能培養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和專業管理人才,如著名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中國地熱之父任湘等,人才之多,舉不勝舉。

徐特立辦長沙師范時也是白手起家。第一是沒有校舍,最後想到善化縣和長沙縣已經合並,善化的學堂閑著,雖然是個破廟,收拾收拾,臨時湊合著還可以用。教師不夠,找朋友幫忙,只吃飯不給錢。沒有校工,徐特立就自己兼。沒有教材也是自己編。就這樣,一座生氣勃勃的長沙師范就辦起來了。多年過去了,長沙師范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徐特立辦長沙女子師范也是一樣,校舍、黑板、桌、椅都是借來的,沒有經費,自己就在其他學校多兼課,所得的收入作為長沙女子師范的辦學經費。

徐特立排行第二,他有一個外號叫「徐二叫化」,原因是他自奉極其儉朴。有一年除夕,他辦完事深夜才返校,開水泡冷飯就成了他的年夜飯。徐特立在當長沙師范校長時,因為穿著過於粗朴被周南女校的門房誤認為是下人。更有趣的是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議時,被張治中將軍的門衛擋在門外,說:「今天張主席有重要客人來訪,恕不接待。」等到徐特立回頭拿來名片,張治中將軍出來迎接,門衛才知道這位形似伙夫的老頭就是今天的貴客徐特立。他當校長,教員坐轎子,他步行;教員吃小灶,他和學生一樣吃大灶;教員穿皮鞋,他穿草鞋;別人請客,他從不去參加。他在《六十自傳》里寫道:「節省日用,謝絕一切應酬,絕對不請朋友吃酒肉和茶點。」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徐特立為了辦學,艱難困苦勤儉節約的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像。為了緊縮開支,哪怕一張紙、一支筆都不隨便使用。教師們丟棄的剩殘粉筆頭,徐特立隨時撿起來裝在口袋裡自己上課再用。學生們常常看到校長衣服口袋裡鼓鼓囊囊的,不以為然。徐特立為此寫了四句話:「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細算人。」

條件再差的學校,徐特立也能夠把它辦好。因此徐特立得了一個外號叫「徐二鏤鍋」。鏤鍋,就是用鐵水補破鍋。破鍋只要經鏤鍋匠一鏤,便可以成為一口可用的鍋。這是長沙市民和部分同行對徐特立敬業精神表示肯定的昵稱。擅鏤破鍋,緣於徐特立當校長具有很強的凝聚力。他為人恭謙、民主、實干。他認為,遇到難事時,身體力行對師生具有很強的號召力。由於他做出了表率,有時學校發不出工資,只供伙食,教師照樣上好每一堂課。學校缺少必要的設備,老師、學生都主動從自己家裡把什物搬到學校里來。

他對本校的每一位教師都真誠對待,高度尊重,全面關懷他們的思想和生活,還很注意發揮他們的個人特長。因此不少名牌教師情願俸金少一點,也都樂意在徐特立領導下任教。他在長沙女子師范學校任校長時,一位著名的理化教師同時在長郡中學兼課,長郡每課時聘金1元,他經常缺課;女師每課時6角,他不但不缺課,而且教課非常認真,甚至主動為學生義務補課。有人問他這是為什麼,他說:「長郡中學的彭校長是老爺,高不可攀;徐校長平易近人,是朋友。我到長沙女師上課,常到徐校長的房裡,坐在他床上,隨便談天。他接待殷勤,毫不隔閡,鍾點費雖然少一點,但精神上非常愉快,所以願為效勞。」

在延安自然科學院當院長時,教師們都是好幾個人住一孔窯洞。按規定,徐特立可以單獨住一孔,可是他定要別的老師和他三個人住一孔。晚上三個人聚在一盞小油燈下辦公。他說:「大家住得比我更擠,為什麼我要一個人住呢?」住地到學校要翻幾個山頭,每到下雨,山陡路滑。他就打著赤腳,拄著拐杖,爬上爬下,從不因為年高路滑而遲到一分鍾。那時他已經快70歲了,有這樣一位做榜樣的校長,教授們在教學上誰都不會掉以輕心,學生也沒有吊兒郎當的現象發生。徐特立在筆記中寫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認為,作為校長,最重要的是迎難而上,率先垂範。

3. 徐特立事跡有哪些

徐特立(1877—1968),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華,字師陶。湖南長沙人。讀過六年私塾。在本鄉教過十年蒙館。1905年入長沙城寧鄉速成中學,畢業後在長沙周南女校任教。後興辦私學(如梨江學校、長沙平民夜校等)。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義,被選為湖南臨時議會副議長。1913年任長沙師范學校校長。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回國後創辦長沙女子師范學校和湖南孤兒院。「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第二十軍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創辦了列寧小學、列寧師范等。參加了長征。在延安曾任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以八路軍高級參謀長的名義任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主任,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40年創辦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並任院長。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等職。

出版有《徐特立教育文選》和《徐特立文集》等。

1968年1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1歲。

4. 徐特立愛國事跡20字

組織創建延安自然科學院,為祖國工科教育奠定良好基礎,並提出了「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教育名言

5. 徐特立的故事五十字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愛學生如子。他任師范校長時,將自己的月薪與校內主任、庶務等回同樣定為答20元,還經常接濟窮學生。
田漢入學時買不起蚊帳,徐特立便買了一頂相送。而他卻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鄉下,以節省開支接濟學生。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時,他發現有新生爛腳呻吟,便親自打水給他洗腳上葯。此事傳出後,一些教師認為太失校長「身份」,學生卻對他更為敬仰。

6. 革命者人徐特立講的是什麼故事

徐特立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革命老人,共生了七個兒子,因無錢看病,死去五個,為革命犧牲了兩個,只留下一個剛滿周歲的小孫女,名叫徐禹強。徐特立和他的夫人,年過花甲,兩鬢如雪,膝下就這么一個小孫女。人們拉著小禹強的手說:「你是個革命家庭的苦孩子,又是烈士的女兒,以後跟著爺爺享福吧。」但是,徐特立老人從不這么想。為了防止小孫女滋長特殊化思想,老人對禹強要求很嚴格。爺爺讓孫女去學校,和工農的孩子們一起過集體生活,只有星期六和節假日才接回家。爺爺常常拉著小孫女的手,滿懷希望地說:「禹強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要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要走自己的路,為社會多出力。」徐特立老人,不僅在思想上生活上嚴格要求孫女,而且對禹強的學習特別關心。禹強上小學時,老師說她的作文內容枯燥、語言貧乏。小禹強心裡也怪著急。爺爺發現以後開導她說:「禹強,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多讀和多寫。多讀,就是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增長知識,又可以學習別人寫文章的經驗。多寫,就是要練習自己的筆頭,肯下功夫,自己多動手寫。」爺爺要求小孫女先練習寫日記,然後再出題目作文。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孫女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綉花針,堅持勤學苦練,就能寫出好文章來。」聽了爺爺的話,禹強開始亂讀一氣,不管報紙、雜志、小說,也不管短篇、中篇、長篇,只要能找到的,她都拿來讀。結果提起筆來一寫作文,進步卻不大,她很苦惱。針對這種情況爺爺就耐心地幫助她總結教訓。他說:「禹強呀,你讀書的方法不對頭。讀書應該是慢慢地讀,一邊讀,一邊用腦筋想一想,這本書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它是通過什麼樣的寫作方法來說明這個道理的。書上有那麼好的語言,好的描寫。有些好段落光讀不夠,應當背誦才行。還要養成邊讀書,邊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可以做摘抄,記提要,也可以記心得,寫體會。要記住啊,不動筆墨,不讀書。」禹強瞪著兩只明亮的大眼睛昕得人了神。

爺爺笑笑說:「你想想,像你那樣讀書,得用多少時間啊!」小禹強側著頭,顯出思考和不理解的神情。爺爺說:「怎麼?想不通嗎?表面看你好像讀了好些書,費了好些時間,可是囫圇吞棗收效不大。做學問最寶貴的就是扎實呀!」從那以後,禹強看書,總要身邊帶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一邊讀,一邊記。真靈,小禹強的作文成績果然提高很快,讀書筆記也逐漸積攢了幾本。

7. 徐特立參加革命的起因是什麼

徐特立,1877年生於湖南長沙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體味到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9 歲時,父兄因憤於不識字受欺壓,湊錢讓他讀私塾。他讀了六年書,又因無錢輟學在家,曾跟隨一個和尚學習禪宗。後來他在家勞動,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廢科考辦新學,長沙辦起師范學校,他考入該校讀速成班,畢業後當高小教員,又應聘長沙周南女校。
1907年發生清政府向外國屈辱妥協的教案時,徐特立在學校作時事報告,講到激憤之處,熱淚如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著血寫了抗議書,寫完當場暈倒。這一「抽刀斷指」的舉動,頓時蜚聲全省,徐特立也被當時有進步思想者譽為最有血性的激進人物。

8. 徐特立事跡的介紹500字

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華,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徐特立一生勤儉,追求理想而從不為口腹折腰。赴法國後,他積極支持學生組織反對中法反動派的活動。國內軍閥政府為了籠絡他,通過使館告之可給一個「赴法考察」的名義,每年有1000塊大洋的薪俸。徐特立對此嗤之以鼻,仍在鋼鐵廠勤工儉學,乾重活有困難便給同學做飯。
1937年抗戰爆發後,徐特立以八路軍駐湘代表身份從延安返回長沙,一時城內轟動,每日前來拜訪探望者數以百計,其中不少還是親朋故舊。徐特立熱情地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終日長談,不過為節省辦公經費,只招待茶水而從不請人吃飯。兩年後他離開長沙時統計,只是會見法國記者時請過一頓便飯,共花了5塊錢招待費。當時,長沙城內國民黨高官衣裝筆挺,出入乘車。徐特立卻終日身穿八路軍粗布軍裝,撐一把雨傘,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識者多以為是軍中老伙夫。一次,省主席張治中約談,徐特立走到省政府門口,門衛攔住說:「今天張主席會見八路軍代表,別人免進。」徐特立稱自己便是,門衛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轟走。張治中久等不至,派人再去八路軍辦事處相請,得知原委後,對比國共兩黨作風,對共產黨更為欽佩。

9. 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的故事的內容簡介

《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的故事》是著名作家谷斯涌為青少年讀者寫的關於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傳奇一生的傳記故事。書中講述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長征路上、抗戰年代以及新中國成立後各個時期的徐特立的故事,全面反映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以及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

10. 關於「徐特立」「鄧世昌」「關天培」「徐悲鴻」「詹天佑」等人的愛國故事。

①愛國故事
徐特立
1919年,43歲的徐特立已經是一位在湖南省頗有聲望的教育家了。但是,當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發起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又積極地加入了這個行列。許多人表示驚訝,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慮後才決定的。勤工儉學的宗旨是「勤於工作,儉以求學,以增進勞動者之知識」,徐特立很贊賞這個宗旨,他說:「我今年43歲,不覺就到44、45,一混60歲就來了。到了60歲,還同43歲時一樣無學問,這17年,豈不枉過了日子?這17年做的事情,豈不全無進步了?到了60歲時後悔,那更遲了,何不就從今日學起呢?」於是,他放下教師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學生的姿態,和青年們一起奔赴法國,去學新知識、新本領了。
==================鄧世昌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關天培
1841 年2 月,英國侵略軍的十八艘兵艦進攻虎門。守衛在這里的關天培向琦善報告,請他增派援兵,補充彈葯。琦善不但不理,還責怪關天培,他說:「你這么干,惹惱了洋人,你敢負責嗎?」關天培聽完,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和侵略者血戰到底。這天早晨,英軍向幾個炮台發起攻擊。關天培命令士兵還擊。但是由於敵人炮火猛烈,數百名士兵相繼陣亡。上橫檔炮台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個士兵,他們的彈葯已經打光了。但是沒有一個人驚慌。當敵人沖上來的時候,這十幾名士兵視死如歸,手拉手地跳進了大海,以身殉國。
前邊的炮台相繼失陷,英軍繼續猖狂北竄,要奪取後面的靖遠、鎮遠和威遠三座炮台。這三座炮台是虎門的最後一道屏障了。就在這時,在炮台陣地上,關天培和部將麥廷章正帶領士兵們宣誓: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敵人開始進攻了。關天培一邊指揮士兵反擊,一邊自己點火發炮。士兵們打紅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彈一發接一發,連連射向敵人。不久炮身熱了,炮筒紅了。突然「嘣!嘣!」幾聲,八門大炮全崩裂了。戰斗進行了七八個小時,我軍士兵傷亡過半,火葯也不多了。英軍乘勢撲上了炮台。突然,關天培猛揮鋼刀,沖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幾個敵人,後面又擁上來一群敵人。關天培把鋼刀高高舉起,拚力向敵人的頭上砍去。就在這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關天培的胸膛。他掙扎著,怒目圓睜,在陣地上巍然挺立,把沖到他身邊的敵人驚呆了!
老將關天培為祖國獻出了生命。為紀念這位愛國將領,廣東人民給他修廟立祠。林則徐特意寫了輓聯,掛在祠堂門口:
功高靖海長城倚,傲霜花艷嶺南枝。
=======================徐悲鴻
他先後在聖蒂尼克坦和加爾各答舉行畫展,所得款項均捐獻祖國救濟難民。同年11月,又從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後在吉隆坡、檳榔嶼、悒保3個城市舉辦救災畫展,熱愛祖國的華僑競相搶購,所得10餘萬元美金全部捐獻救濟難民。
1949年3月,徐悲鴻參加了以郭沫若為團長的新中國代表團,赴巴黎(後改在布拉格)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在回國途中的車廂里,為田漢、丁玲、鄭振鐸、鄧初民等人畫了素描像。在教學工作之外,他還參加了制定國期、國徽、國歌的工作。其中國歌的投稿數以千計,但沒有一篇盡如人意。在毛澤東召開的討論會上,悲鴻提出了以《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的建議。這個建議立即得到周恩來的支持,接著大家紛紛發言表示贊成,從而在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正式通過。1949年10月1日,悲鴻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地聽著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後,周思來總理親自任命悲鴻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不久,又當選為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詹天佑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於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

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③愛國之心,亘古永存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