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新中文短故事

新中文短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4 04:44:54

㈠ 新的故事

在這個星球上,有一片美麗的港灣,因為它的美麗,那兒的人們就稱這片港灣叫黃金港灣。
黃金港灣非常美麗,那兒人煙稀少,椰子樹卻非常的多。由於那裡很少有大風大浪,大海一直很寧靜,每當傍晚,微風吹進居民的家裡,帶著一絲潮濕和一絲涼意,人們都會感到非常愜意。是啊,在海闊天空的港灣坐在金黃色的沙灘上,海風吹過你的身旁,這種生活多麼令人嚮往。可是在這里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件:
由於在那顆星球上有一顆衛星,比月球要大許多,也比地球與月球的距離要近幾倍,所以,看得到那顆星星的夜晚也是,明亮的一晚。本來,這也算是一種景觀,可是每當銀輝灑向海面時,從海底卻放射出絢麗的光芒。許多人都認為是鬼神在作怪,所以都不敢來了,只有當地土生土長的人不願離開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其實這件事情的真相與100年前剛結束的大戰有關。
而且,在這看似安寧的地方,將會在不久之後遭遇一場浩劫。有一位小男孩被命運註定,他將被捲入這場災難。故事也將從這里開始。

㈡ 幽默經典搞笑短故事

一位洗碗的大姐,經常被人叫阿姨,她嫌棄阿姨不好聽就給自己取了一個很牛的名字:瓷洗太後。隔壁補輪胎的師傅受到啟發,也任性的給自己取了具有國際范的名字叫:拿破輪。焊電工聽說,也給電焊鋪取名:焊武帝。一天他去隔壁糖果店去炫耀,結果糖果店老闆拉著他看了自己的店名:糖太宗。電焊工沉默了……看了不遠蛋糕店老闆正在裝招牌,店名:漢糕祖,這時一掏糞車路過,發現車赫然寫著三個大子:擒屎皇。

㈢ 簡單的小故事 中文

1.低頭看路

那年放暑假,小胖跟父親去看爺爺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還要翻過一道高高的山樑。走了兩個多小時,還在樑上,望著遙遙無際的前方小胖怎麼也不肯邁步了。父親威嚴地命令道:「別盡往前瞅,低頭看路,下了山樑就到了。」沒辦法,小胖只好怏怏地跟著。不過這以後,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眺望遠遠的目的地,而是低頭看著腳下的路,不斷欣賞著沿路那些形狀各異的石塊和花草,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爺爺奶奶家。

當你向一個大目標挺進時,不妨將這個目標分解成無數個眼前具有可見的小目標。道理很簡單:一個關注遠方的人,首先一定要學會關注眼前。

2.不可改變的真理

有一年,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曾有一名教授給剛入學的新生出了一道測試題:一加一等於幾?學生們一陣大笑之後想:這么簡單的題,連三歲小孩都會,看來其中必有其他深意。於是有85%的同學競沒有給出答案,5%的同學回答是「三」,至於剩下10%的同學,答案五花八門。

於是,教授公布了最後答案:「二!」在學生們面面相覷之後,教授意味深長地說:「一加一等於二,這是一個不變的真理,不能、也不會因為外界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一層虛擬的外表,就看我們怎麼對待了。

3.智者的眼睛

電台請一位商界奇才做嘉賓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聽他談談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還是出個題考考大家吧。」「某地發現了金礦,人們一窩蜂地擁去,然而一條大河擋住了必經之路。是你,會怎麼辦?」 有人說「繞道走」,也有人說「游過去」。商界奇才含笑不語,最後他說:「為什麼非得去淘金,為什麼不可以買一條船開展營運?」 大家愕然。商界奇才說:「那樣的情況,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條短褲,他們也會心甘情願的。因為,前面有金礦啊!」

干他人不想乾的,做他人不曾做的,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著一個潛在的機遇。

4.和尚分粥

僧多粥少,每到開飯時,和尚們一擁而上,本來就少得可憐的粥被擠翻了。大家都挨餓。

和尚們推薦了一位長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權獨掌,為能多分點粥,一些和尚開始溜須拍馬,加上平時相互關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餓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議輪流分粥。這下可好,輪到自己分時撐個半死,他人分時餓得發昏。

方丈雲游回來了,決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權分粥,其他不得有異,但又規定分粥者最後取粥。從此和尚們均等地吃上了熱粥。

此故事告訴我們至少三個道理:①凡事必須有制度、機制去規范:②制度必須不斷創新,與時俱進;③好的機制不一定復雜,復雜的機制不一定好。

5.成功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在法國影劇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 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 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回答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㈣ 中國著名的小故事要簡短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
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
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4.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並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

酒泉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作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目光總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後不久,錢學森就組織有關專家就我國地地導彈的發展道路展開討論,形成《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提出了我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長遠發展規劃。隨後,地空導彈、海防導彈,以及固體發動機、固體導彈、反導系統和運載火箭等項目,也在他組織和協調下陸續上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工程代號由此被定為「651工程」,錢學森擔負「星———箭———地面系統」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遨遊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二)

錢學森是中國軍事高科技的奠基人之一。他不僅為「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也對我國軍事科學研究提出了高層次的重要思想和觀點,並直接倡導了軍事系統工程和軍事運籌學學科的建立與發展。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錢學森就深刻地闡述了「戰爭是一門科學」的思想。他指出:「我們要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戰爭的規律,研究戰爭這一門科學,這就形成了現代軍事科學。」

經過潛心研究,錢學森在1998年的一次書面發言中,對軍事科學體系作了完整的論述。他指出:「在軍事科學,基礎理論層次是軍事學,技術理論層次是軍事運籌學,應用技術層次是軍事系統工程。」他將軍事系統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定位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更好地去解決貫徹執行軍事路線、軍事戰略中的實際問題」,並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歸納為:作戰模擬;武器裝備系統的設計方案論證、戰術技術指標的確定與效能評估;後勤系統的組織管理;作戰指揮體系的設計;戰略問題的定量分析和戰爭模擬。

1978年5月,在錢學森等人的建議下,我軍開始了軍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的研究試點工作,軍事科學院成立了第一個軍事運籌研究分析機構。如今,軍事運籌學和軍事系統工程已經在我軍戰略戰術、部隊編制體制和兵力結構研究等各個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取得累累碩果。

1、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籲:「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2、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後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3、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美國要給他很好的條件和優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長期在美國工作。但是,鄧稼先並未因高官厚祿而動搖他回祖國工作的決心。1950年,他胸懷報國之志,回到了祖國,為「兩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並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第一,不加入美國籍;第二,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第三,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5、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193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1948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彈之父」。<BR> 6、被譽為「中國現代火箭之父」的錢學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專家。他早年留學美國,在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剛剛36歲的錢學森被聘請為美國麻省工學院的終身教授。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錢學森那裡,他想:「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報效新生而落後的祖國,錢學森從1950年起在美國向其當局正式提出回國申請。但是,美國當局卻百般阻撓並加以迫害,沒收了錢學森的各種資料和書籍,並誣蔑陷害他為「間諜」,對他進行審訊和監禁,將他關押在一個孤島上,僅半個月,就使他的體重減輕了14公斤。當時美國當局聲稱,只要錢學森放棄了回國念頭,就照常給他提供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可是,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國,始終沒有屈服。通過五年的艱苦鬥爭,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歸國的路程。回國後,錢學森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躍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勛。<BR> 7、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 8、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早年為了支持抗日戰爭,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趕出去,他就將自己家中積蓄的白銀、首飾全都獻給了祖國。1961年,當國內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錢財十分短缺時,身在蘇聯的王淦昌就將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十四萬盧布(約合人民幣2至3萬元)交給中國駐蘇大使館轉贈給祖國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將自己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獎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贈給了小學。

㈤ 漢字短的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11111111

㈥ 簡短的小故事

1、魯人賣鞋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2、袋鼠的故事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3、燒水的故事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4、友情的故事

貓和豬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郁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豬說:不然怎麼做?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5、農夫的故事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㈦ 新漢字故事

漢字,每天在用,對它卻未有足夠的重視。但父親小時候在這方面做過教導,說寫字要認真,不然鬧笑話。然後講他上學時有人把日本鬼子寫成日本兔子,把老百姓寫成老白娃。那之後似乎是注意了,但錯別字仍會不期而遇。
他教導我們,不生硬,喜歡講笑話。說一人跟別人打賭,發狠話說,我要輸了把我姓倒過來,結果真輸了,也不食言,真把姓給倒了過來。人不怕,人姓王。另一個更狠,說我要輸了你把我的姓隨便倒。果然無礙,因為人姓田。一般人就不敢說這樣的狠話。這說的是漢字的對稱性。
說起來不過是尋常的字,表情達意而已,但要緊處還真是威力無比,簡直可以起死回生。最有名的是「屢敗屢戰」的典故。話說曾國藩被太平軍逼得走投無路,幾欲投水自盡,無奈朝廷又三番五次催問戰事,曾不得已,奏雲:「屢戰屢敗」。他門下一師爺細心,心想,要是這樣報上去,打一回敗一回,老佛爺盛怒之下還不得砍了主子的腦袋啊,便急中生智改為「屢敗屢戰」。如此一來,一個總打敗仗的人倒成了愈挫愈勇不肯服輸的猛將了。其中的利害真不可小覷。

另一故事是說蔣介石麾下有一將領,因作戰不利,損失慘重。下面的司令長官不知如何處置,發電請他老人家定奪。蔣校長一見電文,暴怒不已,揮筆寫下八個大字:「情有可原,罪無可逭」。這一看就是要就地正法的意思。下面人見了,想這也太不講情面了,得想個法子救那人一命。結果真想出一法子,只把那電文改了下順序:「罪無可逭,情有可原。」這么著一顛倒,意思大變,原先是罪大,如今是情重,如此那將領才保往一命。事後蔣先生發現這人沒給槍斃呢?也搞不清當初自己是如何寫的了,又念那人屢有戰功,也只好睜隻眼閉隻眼,不了了之了。
關於漢字的順序,有個段子。有人批評中國人盲從,稱贊外國人的否定精神。說中國人讀古書,從上往下看,看起來就像不斷地點頭稱是,所以缺乏創新。而外國人讀文章從左至右,看起來是不斷地搖頭,所以有獨到見解。這說法新奇,有些道理但當不得真。
有讓你當真的時候。一人去商場買衣服。抬頭只見櫃台上部大紅字四個:包不褪色。這個大為放心,買下。誰知到家一洗,顏色盡褪。氣沖沖找商家理論,商家不急不忙,說您看錯順序了,我這字得從右邊讀起,是色褪不包。你說惱人不。

順序不同,結果各異。更有甚者,一筆之差便是天淵之別。大概是中原戰爭時期,蔣馮交戰,馮部一參謀下達命令時,誤把沁陽寫作泌陽,誰想那地方真有一泌陽,如此一來,陰差陽錯,貽誤戰機,最終敗北。多一筆少一筆真不是兒戲。
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雍正篡改遺詔的故事。把傳位十四皇子改作傳位於四皇子。傳說而已,只供一聽。
還有,說漢朝時匈奴屢犯邊境,並有侵吞中原之意。匈奴人發一戰書,曰:天心取米。就是我們單於鐵了心要取你食糧奪你江山。皇帝馬上招選賢能,謀應戰之策。這時一文字工作者走上前來,拿枝秀筆,在那戰書上輕輕一抹,四個字頓成:未必敢來!原來只是在每個字上加了一筆。這戰書退回到單於手中時,單於大驚,說漢朝人才輩出,這語氣里又滿是不屑,看來早有防範,竟然掩了圖謀之心。這簡直就是神話,一枝筆就退了雄兵百萬。

說到漢字,不得不想到倒霉的崇禎。崇禎皇帝被李自成的義軍進犯難安之際,每日惶惶,一日隨太監微服民間,找一卦師測字。卦師問,您要測什麼啊,給出一字來。崇禎沒好氣地說:「問歸宿,由字」。「由」?這是田字出頭,農民要造反。崇禎急曰,我說的是「友」。「友」?反字出頭,怕是得出亂子。崇禎愈急,怎麼沒個好卦詞呢,辯曰,我說的也不是友,是「酉」。「酉」?這是酋無首,皇帝掉腦袋的意思。崇禎簡直氣急敗壞了,卻仍不死心,不會這么命背吧?又狡辯一番:我說的其實是「幽」。「幽」啊,山中兩條黃絲帶。結果幾日後,崇禎皇帝隨著眾家眷在煤山上自縊而亡。可憐的崇禎左沖右突都沒沖出文字的重圍。

㈧ 中文短小,簡單的故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