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心理故事徵文1500字

心理故事徵文1500字

發布時間: 2021-03-14 01:41:24

❶ 大學心理『我的成長故事』1500字

那一瞬間,我長大了 李昱霖 從我哇哇墜地的那一刻起,媽媽就是我最依賴的人,每天為我洗衣做飯的是她,每天為我輔導作業的也是她,我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直到發生了一件事。 記得那是一個寒假的早上,天寒地凍,北風吹的窗子直響。媽媽患了嚴重感冒,一直咳個不停,渾身感到很不舒服,可那天早上,她還是早早地起了床,為我准備早餐。 坐上餐桌,看見桌上擺的是我最討厭的面條,我立刻嘟起小嘴,對媽媽說:「我要喝牛奶!」「沒有牛奶了,今天吃面條吧。」媽媽說道。我一聽,不高興了:「不,我要喝牛奶,你去買回來!」媽媽說:「我已經燒了面條,今天就……」「我就要喝牛奶!」我打斷了媽媽的話,走出餐廳,賭氣坐在沙發上。 不一會兒,我聽見了關門的聲音,心裡暗暗竊喜:媽媽肯定是給我去買牛奶了,我贏了! 正當我肚子開始咕咕叫時,樓梯外響起了腳步聲。我打開門一看,正是媽媽提著一箱牛奶走上來,臉色蒼白、步履踉蹌。可能是在外面吹了冷風,又走得太急,接著媽媽不停地咳嗽起來,蒼白的臉一下子又漲得通紅。看著媽媽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為我買牛奶,想到自己是那樣地刁蠻任性,我頓時感到無地自容。那一瞬間,我體會到了媽媽無私的愛,也開始深深自責。 從那以後,我時時提醒不能任性,要做一個感恩、孝順的孩子,真正成長起來。

❷ 求原創大學生心理徵文,1500字左右,小弟時間有點不夠用了……求幫忙,萬分感謝。

抱歉,我近來很忙。

❸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❹ 急需! ! ! (>_<) 心理故事1500字,有關學生心理狀況的。

寬容,你學會了嗎時間:2009-1-1 點擊:11 發布:管理員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面對一個小小的過失,常常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帶來包涵諒解,這是寬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話,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寓理於此。學會寬容,意味著您一再心存疑慮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的話雖然浪漫,卻也不無啟示意義。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寺規越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移開了椅子,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出去,當他雙腳著地,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禪師,小和尚頓時驚惶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大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閔,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當沒有緣份的"對手",出於內心的醜陋,在你背後說壞話時,此時你想伺機報復,還是寬容?當你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或有意做了令你傷心的事情,此時你想從此分手,還是寬容?冷靜想一想,還是寬容為上。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好處。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徵,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引起體內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等,並可能伴有頭昏腦悵,失眠多夢等症狀,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菌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緊張心理,形成惡循環,危害身心健康。有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大禍,造成了嚴重後果,危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便會經過一次轉門類和凈化過程,使人際關系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他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氣憤和悲傷是追隨著心胸狹窄者的影子。生氣的根源不外是展異已的力量人或事侵犯、傷害了自己,一言以之,認定別人做錯了,於是勃然作色,惡從膽邊生;咬牙切齒,怒從心頭起。凡此種種生理反應無非在懲罰自己,而且是為他人的錯誤!顯然不值。寬容地對待你的敵人、仇家、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化干戈為玉帛的喜悅,;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要知你並非躑躅單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各自走著自己的生保衛之路,紛紛攘攘,難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要傷別人的心,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只能將傷害者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戰車上.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為"如魚得水",而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祿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一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呢?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躍上方磊落的台階。只有寬容,才?quot;癒合"不愉快的創傷,吸只有寬容,才能消除人為的緊張。寬容,意味著你不會患得患失寬容首先包括對自己的寬容。只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有可能對別人也寬容。人的煩惱一半源於自己,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電視劇《成長的煩惱》講的都是煩惱之事,但是他們對獨生女、鄰居的寬容。最終都把煩惱化為了捧腹的笑聲。芸芸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爭強好勝推動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推動做人的樂趣。只有承認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揚長避短,才能在因嫉妒之火吞滅心中的靈光。寬容對待自己,就是心平所和地工作、生活、這種心境是充實自己的良好狀態。充實自己很重要,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在機遇到來之時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遺憾,知雄守雌,淡薄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轟轟烈烈固然是進取的寫照,但能成大器者,絕非熱衷清真功名利祿之輩。俗語有"宰相肚裡能撐船"之說。古人與人為善、修身立德的諄諄教誨都警示於世人:一個人若度量大,性格豁達方能縱橫馳騁;若糾纏於無謂雞蟲之爭,非但有失儒雅,而且終日鬱郁寡歡,神魂不定,惟極對世事時時心平氣和、寬容大度,則能處處契機應緣、和諧圓滿。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容在度,則能處處契機應緣,屢逆龍鱗,可唐太宗寬容為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quot;鏡子"終於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如果一語齟齪,便遭打擊;一事唐突,便種下禍根,一個壞印象,便一輩子倒霉,這說不上寬容,就會被老百姓稱為"母雞胸懷",真正的寬容,應該是能容人之長,對才能超過舉賢,甘作人梯,這種精神將為世人稱道。寬容的過程也是"互補"的過程。別人有此過失,若能予以正視,並以適當的方法給予批評和幫助,便可避免大錯,自己有了過失,亦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同樣也應該寬容和接納自己,並努力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重新揚超工作和生活的風帆。寬容,意味著你有良好的心理外殼寬容,對人對自己都可以成為一種毋需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子女、對配偶、對老人、對學生、對領導、對同事、對顧客、對病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寬容,它往往折射一個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良好的涵養。學會寬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營養",需要自己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否則,一個缺乏現代文明陽光照射的貧兒,當被人們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當然,寬容決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於社會基礎上的適度寬大,必須遵循法制和道德規范。對於絕大多數可以教育好的人,宜採取寬恕和約束相結合的方法;而對那些蠻橫無理和屢教不改的人,則不應手軟。從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乃是應取的態度。得體淡泊,學會寬容!

真正決定快樂的因素是什麼時間:2009-1-1 點擊:11 發布:管理員
快樂生活的秘訣在於給予;廣告只會讓人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在同一個社會里,富人的平均快樂程度要高於窮人,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喜歡與別人比較收入水平。但一旦每個人都變得富有,他們將不會覺得自己更快樂。真正影響快樂的因素是人際關系的好壞。其中,家庭關系的好壞處於第一位。-psytopic.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富翁,什麼都有,卻總是悶悶不樂,老覺得還少了點什麼。一日,他經過市集,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便很輕蔑地扔了一個小錢,並調侃說:「像你這樣一無所有的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乞丐回敬說:「喔,大人,我雖然沒錢、沒勢,可是,我有一樣您沒有的寶貝。」富人不明白:「哦!你有什麼寶貝?我可以出高價向你買,快說!」乞丐不慌不忙地說:「只怕你買不了」富人不相信地說:「笑話!我不信天下有我買不起的東西。」乞丐回答道:「這樣東西它不賣的,因為它不能賣,它是一種感覺——就是快樂。」將幸福快樂作為國家目標美國《未來學家》雜志刊登了《將幸福快樂作為國家目標》的文章。作者理查德•萊亞德評價了當今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快樂」程度,並分析了「快樂」與「不快樂」的原因,主張幸福快樂應成為國家的目標,以下是譯文內容。最好的社會是人民最快樂的社會,最好的政策是帶來最大快樂的政策——傑里米•本瑟姆等偉大的18世紀思想家如是說。但在許多情況下,這一原則難以付諸實施,因為人們對於快樂的源泉知之甚少。然而在過去的30年裡,我們的科學取得了長足進步。有了心理學和神經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對於快樂源泉的了解要比過去多得多。我們所了解的第一件事情是,在過去的50年裡,盡管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平均快樂程度一點兒也沒有增加。這是因為,在人均收入超過 1.95萬美元的情況下,較富的社會並不會比較窮的社會更快樂。當然,在同一個社會里,富人的平均快樂程度要高於窮人,但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喜歡與別人比較收入水平。一旦每個人都變得富有,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更快樂。在富裕社會里,真正影響快樂的因素是人際關系的好壞。其中,家庭生活等個人關系的好壞永遠處於第一位。接下來是工作,包括有沒有工作以及能否享受它所帶來的價值及同事關系。最後是與朋友和陌生人的關系。有些國家比其他國家快樂得多,其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總是名列前茅。這主要是因為那裡的人們相互之間更加信任。在英國和美國,相信「大多數人可以信任」的人數在過去的50年裡減少了一半。這說明,由於個人主義思想的蔓延,個人的成功變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上述事實要求我們改變對自己的態度,換角度來思考政府應該如何幫助我們致富。 這種觀點應該影響公共政策的各個方面。恕我大膽提出一些建議:○我們所能影響的最重要對象是孩子們的價值觀。學校應該系統地讓孩子們知道,快樂生活的秘訣在於給予。○在我們的社會中,最不快樂的人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3/4的抑鬱症或焦慮症患者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盡管現有的精神療法能夠治癒其中半數以上的患者。社會應該免費提供此類治療。○廣告讓人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對現狀感到不滿。瑞典禁止對12歲以下兒童進行廣告宣傳的政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我們應該停止為稅收道歉。這有助於阻止我們更加狂熱地工作,阻止我們犧牲與家人朋友的關系。我們應該堅持收入的重新分配,因為額外增加的一英鎊或一美元給窮人帶來的快樂要比給富人帶來的快樂多得多。這也意味著將財富重新分配給第三世界。我們身處一個新的時代。如今,創造更多財富並不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如果我們想變得更快樂,就需要一項不同於過去50年的新戰略。我們需要把人際關系擺在第一位。

一句「好玩」 卻沉甸甸時間:2009-1-1 點擊:21 發布:管理員
從「巫毒娃娃」到「死亡筆記」,似乎在孩子純真的心靈中,也開始有了「陰暗」滋生的角落。---Lansin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正大光明地接受、談論這本該背著人的行為?「好玩啊!」當采訪對象不假思索地吐出兩個字後,答案昭然若揭。誠然,在孩子的世界裡,好玩與否可以成為他們判斷很多事物的正當理由,但「死亡筆記」的「好玩」在我們看來卻有些沉甸甸的。扎小人、詛咒……這種通常在宮闈爭寵中出現的畫面應該是隱匿在夜色中進行的,而我們的孩子卻因為好玩,將這偷摸行為變成了一種公開,成為了一種流行,並為之津津樂道。青少年心理學專家說,這一切是緣於孩子缺乏宣洩的渠道。於是,豁然開朗。成人在面對工作、生活壓力之時,會出門旅遊甚至求助心理醫生。可我們的孩子,承受了壓力卻不知道如何抒解,一不留神就選擇了這樣的「好玩」。對於孩子的宣洩需求,我們好像有一種習慣性的無知;對於孩子宣洩渠道的缺失,我們有一種下意識的漠視。長期以來,在成人灌輸給他們、和他們所接受的教育里,學習才是最最重要的,除此之外的其他都是次要的。這里,還包括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於是,便有了「七天讀書郎」。周一到周五,學校上課;周六到周日,培訓班駐扎。曾經有一個參加9個興趣班的五年級女孩向記者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家裡的人腦子都壞掉了,再這樣讀下去,我的腦子也要壞掉了。」童言無忌,她無從意識到「腦子壞掉」的深層次社會背景,她只能用她那個年齡所能的表達來訴說不滿。在這種教育的缺失下,孩子有了壓力不知道如何宣洩,宣洩時卻選擇了錯誤的方式。面對這樣的「好玩」,我們無法坦然面對,因為這是人性的丑惡面表現在孩子身上;面對如此的「好玩」,我們又必須坦然面對,因為這是孩子得不到壓力宣洩的「無意識抗議」。我們常說,孩子需要一個快樂的童年,於是盡心盡力地為他們創造各種各樣玩樂的條件。但是,伴隨好玩的,應該是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智,而不是與之背道而馳的「死亡筆記」。

❺ 關於心理健康的作文1500字左右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 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識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的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 卑;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得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會面臨 的心理危機。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 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 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如猜疑、嫉 妒、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是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於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3、熱愛生活,樂於工作和學習。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 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中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貯存起來,便於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 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並能夠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
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者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憂人,因而無法適應現實環境。
5、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總是占據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他能適當地表達和控制 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遜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縮恐懼,對於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 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 人格和諧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展,人格在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中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 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也能與集體融為一 體。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綜合。一個人智力低下的話,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段大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徵。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一般而言我們可參照上述標准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健康則要求助於臨床心理學家的測查與診斷,不能隨意給自己和他人胡亂下結論。

❻ 心理學論文1500字左右

大學生人際關繫心理分析
摘要: 馬克思曾說過:「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正如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可以從大學生的整體來研究他們存在的種種問題,但是相對於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而言,他們對人際關系有不同的觀念與看法,影響人際交往的主要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有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經濟因素,要解決這些障礙,就要從這幾個因素分析,另闢奚徑,,不僅有賴於教育觀念的轉變,更依賴於教育教學活動模式的變革。還要加強人際關系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注重人際交往的技能培養,重塑個性。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後事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人際關系 心理
一、人際關系的定義
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系、朋友關系、學友(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僱傭關系、戰友關系、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等。
人際關系有不同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的有:
1.人與人之間相互認知,因而產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競爭,領導或服從等關系。
2.指在某一段時間里與某人經常保持的社會接觸。
3.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藉由思想,感情,行為表現的相互交流,而產生的互動關系。
4.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廣義的人際關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與過程方面亦是社會關系。
5.人際關系可說是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彼此藉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
的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之關系,廣義的說亦包含文化制
度模式與社會關系。
6.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3/10

二、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效應
1、首因效應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我們會很重視開始接觸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語言、神態等),至於後面的信息就顯的不是那麼重要了,這種心理稱之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啟迪我們一方面要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後的交往中糾正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認識。
2、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對我們的認識所產生的影響。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間的交往近因效應會發揮較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給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3、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從對方的某個優點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環效應往往對戀愛的雙方起更明顯的作用,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4、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形成對他人的印象。有時候,我們對他人的猜測,無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們不要瞎猜別人的壞處,不要那麼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是社會上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有時會把對某一類人物的整體看法強加到該類的每一個個體上而忽視了個體特徵。刻板效應有利於總體評價,但對個體評價會產生偏差。比如,農村來的同學認為城市來的同學見識廣,而城市來的同學認為農村來的同學見識狹隘。
4/10
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原則
1、尊重原則
尊重包括兩個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都要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要自暴自棄。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人格和價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真誠原則
只有誠以待人,胸無城府,才能產生感情的共鳴,才能收獲真正的友誼。沒有人會喜歡虛情假意,多少誇誇其談都會敗下陣來。
3、寬容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產生一些矛盾沖突。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寬容別人,不斤斤計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禮讓三分。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際糾紛,這樣我們會浪費很多時間,同時也變得很自私自利變得很渺小。
4、互利合作原則
互利是指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能得到對方的報答。人際交往永遠是雙向選擇,雙向互動。你來我往交往才能長久。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既要考慮雙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理解原則
理解是成功的人際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們能真正的了解對方的處境、心情、好惡、需要等,並能設心處地的關心對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貴啊!善解人意的人,永遠受人歡迎。
6、平等原則
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不要愛富嫌貧,不能因為家庭背景、地位職權等方面原因而對人另眼相看。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❼ 我對心理學的認識的一篇文章1500字以上的 急需

平時多練練筆,就不會這樣求人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是哪一種?就是人情債,自己會了別學懶,自己不會就練一練——頭回生,二回熟,三次能做老師傅!

❽ 急求!!!!!!1500字左右的有關心理學的故事!!

燕燕的故事

哆來咪法和嗦拉西哆

「爸爸,給我講個故事吧。」
每當燕燕坐在爸爸自行車的後架上,和爸爸一起去什麼地方的過程中,就會這樣央求爸爸。爸爸所講的故事,很多是他自己編出來,專門講給燕燕聽的。從這一點看,燕燕有編故事的嗜好,有一部分就是遺傳自他吧?不過,爸爸編出來的故事,往往局限性比較大,幾乎全部是和燕燕的學習息息相關的。其中,最著名的「哆來咪法和嗦拉西哆」,講的就是:勤奮好學的哥哥哆來咪法和懶惰貪玩的弟弟嗦拉西哆,這對雙胞胎兄弟倆的故事。
爸爸的故事往往剛剛開個頭,燕燕即使用腳趾頭,也可以猜得出他下面要講的內容了。但是,燕燕從來不會就此打斷爸爸的興致,而是屏住氣耐心地等待下去。總結一下的話,爸爸的故事內容往往是這樣的: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個,那麼他(她)一定曾經是個淘氣、貪玩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學習而吃盡了苦頭,最後他(她)終於醒悟過來——從此做一個努力學習的好孩子;如果故事中有兩個主人公(如哆來咪法和嗦拉西哆),那麼其中一個肯定是「愛學習的好孩子」,而另一個保准「懶惰、貪玩」,最終還是懶惰的孩子受到了懲罰,懂得了「不好好學習的壞處」,並且以「勤奮的孩子」為榜樣,從此「改過自新」。
燕燕總是「不動聲色」地聽爸爸把故事講到最後,知道受教育的時刻終於來了,就乖巧地配合著爸爸,裝出非常焦急的聲音問:
「哎呀,這可怎麼辦呢?」
爸爸看到燕燕這么「上心」,十分高興,稍稍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講下去:
「所以,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哆來咪法學習,做一個勤奮好學,讓大家都喜歡的人呀。」
燕燕看著爸爸沉浸在「教育的目已經達到」的喜悅之中,也打心眼裡替他高興。而且,她之所以會這么「合作」,正是因為「實在太喜歡爸爸了,真不願意令他失望」。爸爸長得極為英俊,瘦高的身材,深深的眼窩,鼻樑是挺直的那種。更為重要的是,爸爸是一位溫和的人,他的聲音總是那麼輕柔,好似泉水淙淙地滑過鵝卵石那麼舒服。即使是在督促燕燕學習的時候,爸爸也決不會像媽媽那樣,大聲地呵斥:
「怎麼還不去復習!」
而是把頭輕輕地湊近燕燕的耳邊,擺出說「悄悄話」的姿勢,對燕燕說:
「哎,這次的考試,能得100分嗎?」
或者是:
「加油,爭取得前幾名呀。」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燕燕即使正玩得津津有味,也會一下子失去所有的興趣。這是因為,燕燕在學校的表現,非但不是爸爸所說的那種「100分」、「前幾名」,而且,還經常因為不斷闖禍和差勁的學習成績,而遭到老師的批評。燕燕感到爸爸殷切的期望和自己「慘不忍睹」的現狀,成為鮮明的對比,真害怕看見爸爸帶著那麼悲傷失望的表情,說:
「我這么信任你,可是,你卻不肯爭氣!」
特別是在參加完燕燕學校的家長會,爸爸回到家裡的時候,總是一言不發地坐在沙發上,臉色慘白,即使是在夏天,手指還是冰涼得彷彿冷藏過一樣。而且,他一連幾天都吃不好飯,只是坐在那裡不住地嘆氣。這個時候,雖然爸爸並沒有嚴厲地批評燕燕,但是,對燕燕來說,他的這副狀態,還不如像媽媽那樣,把自己狠狠地罵一頓,或者打一頓才好呢。那樣一來,燕燕的心裡就不會感到這么愧疚,因為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夠實現爸爸的期望,而沉浸在不知所措當中。
燕燕從小就喜歡和爸爸在一起。而且,據說在燕燕還是嬰兒的時候,爸爸就經常坐在床邊,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所以:
「爸爸那麼愛我,一定是希望我能成為最優秀的好孩子!」
燕燕正是知道爸爸所要表達給她的意思,又不願讓爸爸失望,才會用「配合」他編故事的辦法,來寬慰他的。想必爸爸也會了解燕燕的心願吧?
燕燕和爸爸的自行車靈活地向前行駛著,倏而在小路上劃過流暢的弧度,帶著各自美麗的心願,奔向希望的遠方。

父母的期望也需要「目標管理」
這里談到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問題。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期望非常之大,然而,這個期望似乎缺乏實際性和管理性。在商業中有「目標管理」這樣一個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公司為著一個目標而努力工作,並根據這個目標,制訂行之有效的各個階段的工作計劃,整個工作都是為達到目標而服務的。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就如同公司的遠期目標一樣,沒有期望是不可能的,但是期望也要適合孩子的特點和具體情況,令孩子真心樂意接受,並且隨時為孩子達成目標提供幫助。
當時,父親對我的期望就是:成為全班學習最好的學生,並且順利升入中學、大學,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我的實際狀況卻是,學習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偏下,其中數學單科還是倒數幾名,並且我又對「上學」感到十分厭惡。所以父親的期望對我來說,完全是遙不可及的。這個時候,盡管父親煞費苦心地編了那麼多故事,來啟發我「要努力學習」,但是對我來說,這個「努力」並不具備任何意義。我在咨詢中接觸過的不少孩子的家長,都會和我抱怨:
「我的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就是因為不努力,其實憑他的聰明,只要努力學習,成績一定會上去的。」
但是,很遺憾,我不得不告訴這些含辛茹苦的父母們,如果我們不能夠了解孩子實際的學習狀況,幫助他找到學習問題的原因,並提出具體的指導,那麼「努力學習」就成了一句毫無意義的話。孩子面對這句話時的感覺,會猶如一個普通單位的領導,突然讓職工去造一枚原子彈時,職工的那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一樣。
父母在表達對孩子的期望時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小而實際。首先,期望的內容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後,根據孩子的實際而做出的。而且,無論我們對孩子最終的期望是怎樣的,但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內容卻是讓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夠得到」的目標。這就如同一家公司每年雖然需要制訂宏偉的年度計劃,但是這個長遠的年度計劃,卻是由季度、月度、周度,最後落實到每日的具體計劃而構成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可以是:「爸爸希望你能在一周內把這個單元弄會,怎麼樣啊?」或者「有信心在月底的考試中進步兩名嗎?」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自己學習的目標往往還不太清晰,主要還是以父母和老師的期望,或者同學為參照依據的。所以,他們發現自己只需要稍稍付出一些努力,便可達到令父母高興的標准,就會很樂意地去實現它。
其次,從期望的達成來看,存在一個策略的問題。比如說,有的孩子數學成績總是上不去,但是他可能不是整個數學都沒有學好,而只是某一單元或某幾個概念沒學扎實。但是,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沒有達到可以掌控自己學習狀況的地步,他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究竟什麼地方不會,以致於泛化到對數學這個科目都感到恐懼。這時,父母再對孩子談「要努力學習數學」,孩子又徒增了更大的壓力。所以,父母與其不住督促「努力達成目標」,不如指導孩子通過平時的作業和考試情況,了解學習的漏洞和優勢,為孩子提供一些好的方法,學會「查漏補缺」,一同制訂具體可行的計劃,以促成目標的順利達成。這樣,父母對孩子期望的「目標管理」,也就可以初步實現了。
以上只是我們對孩子期望的「初步管理」,是把一些平時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不太理想的孩子,從對學習的混亂感覺中「理順」出來的初步方法。一旦孩子在教育者的指導下,可以慢慢摸出一些學習的竅門,逐步進入學習狀態。這個時候,即使父母不說,他們也會學著自己進行一些目標的「管理」了。父母只需在孩子感到困難時,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或者,也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討論他目標的可行性和實施狀況。總之,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要具體而符合實際,少叨嘮多關注,不空干涉,而做具體指導。相信孩子終會在我們的期望中,快樂地成長。

❾ 心理作業1500字

這個是讓人形成先入思想的例子,你那句"您能幫我把門打開嗎?"其實還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麻煩您開一下門,」首先你要讓他給他暗示,他不是為你開的門,所以你那句「幫我開門」就不好,這樣就給他暗示他是為你服務的.所以要把人稱去掉.讓他覺得是自己應該去開的,然後你在說一句謝謝,這回增強他開門的動機,因為他得到了你感謝這樣的一種回報,而且你謝謝都說了,一般的人都不會不好意思不開門了.
要是我這是運用增強心理暗示的原理去說這句話的,「打開門」是強勢的話語,會導致別人潛意識裡面自動拒絕,「請.」就委婉的多,這樣問題就會進入主體的意識裡面考慮應不應該開門.如果你用我的那句話來說,會更好一點,這樣他開門的動機會更大一些.因為說的更加隱晦,排除了為你服務的概念,沒有人願意為別人幹活的,除非你讓他覺得是自己該去開門.

❿ 大學生心理論文1500字

這是我自己綜合幾篇論文寫的 ,可以參考一下。希望能幫到你啊!嘿嘿 淺析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 摘要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呈上升趨勢,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了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並對如何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於「心理上的斷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卻面臨著高於其他同齡群體的多重壓力。近年來高校不斷出現因大學生心理問題而發生的惡性事件,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而家庭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應重視大學生家庭教育,發揮其應有作用。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渴求知識、追求進步、積極向上,他們志向高遠,胸懷博大,能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的宏圖偉業中,這是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主流。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發生很大變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使處於「心理斷乳期」的大學生們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因心理問題走上極端的大學生呈上升趨勢。據教育部門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沒有緊迫感,適應困難。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沉溺於上網聊天或玩游戲,看武俠小說,學習成績不佳,進而產生厭學心理、考試焦慮。第二,人際關系適應不良。一些大學生尋求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找到交際的滿足,有的甚至染上網癮,迷戀於網路世界,自我封閉,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久而久之,會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戀愛心理困惑。情緒和情感不穩定,情緒起伏大,情感變化快,戀愛不成或失敗往往導致大學生心理變異。第四,抑鬱心理。多呈現在特困生、學習困難與自我認知不良的學生中。第五,就業心理困惑。在擇業過程中心理准備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學生從眾心理嚴重。第六,意志不堅定。有壓力但動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恆,人生目標不明確,等等。 二、 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大學生在學校發生問題,有許多是在其早期成長過程中就埋下了種子,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家庭的配合與參與。家庭因素是影響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部分心理問題來源於他們原生家庭的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和家庭經濟狀況等。 (一) 父母教養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直接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心理行為發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王玉潔2004年對鄭州鐵路職業學院醫學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學生所做的調查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狀況有直接影響。父母的溫暖、關懷、體貼使子女形成熱情、自信、自尊獨立、有堅持性、積極情緒較多的人格特點,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無助,辦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害怕被他人拒絕,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被愛的滋味的心理。父母過分干涉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過分自我約束和依賴等不良人格特點。父母懲罰嚴厲教養方式使子女產生自卑感、無助和不安全感。特別是懲罰嚴厲教養方式易使子女喪失自尊,產生焦慮和強迫症狀。 (二) 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盧勤採用臨床症狀自評量表(SCL-90)及自編家庭信息問卷對成都市某大學5090名2009級新生進行調查表明:家庭結構對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及人際敏感、抑鬱、精神病性3個因子得分均具有顯著影響。寄居家庭相對於其他家庭的學生與人交往時更加敏感,單親家庭學生的抑鬱程度更高,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更差。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障礙較嚴重,心情抑鬱、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嚴重,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健全,子女往往會失去與父母中的一方進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對只能獲取部分關愛,與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較,其心靈會蒙上一層陰影,很容易產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圍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諧的家庭氛圍能使子女身心愉悅,心理壓力減輕,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良性發展。不和諧家庭中,爭吵、溺愛、冷淡和家庭暴力都會給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溺愛和暴力兩種家庭氛圍尤為突出。 (四) 家庭經濟狀況也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但影響有一定限度。 據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於經濟不困難的學生。家庭經濟收入越低,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要承受更多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大部分貧困生由於經濟拮據、視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時又無力改變現狀,易產生敏感、自卑、抑鬱、焦慮、人際關系緊張等特點。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學生也可能與貧困生一樣出現較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 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的意見及建議 常說心理素質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遭遇挫折出現心理危機時的療養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應重視大學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覺承擔教育義務。 家庭教育在個體成長中對個人素質的貢獻方式比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間相互交流中的潛移默化、相互浸染,這種印刻在內心深處的「素質」對人的成長影響深遠,家庭教育一旦出現誤區,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源於家庭」。因此,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覺地承擔起大學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義務。 (二)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大學生子女能夠敞開心扉。 家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家長需要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大學生子女溝通交流,耐心傾聽子女的訴說,讓子女能真實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用關愛滋潤子女心靈,使家庭真正成為大學生避風的港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堅強後盾和精神支柱。 (三) 針對大學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觀念,讓大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大學教育與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學生的學習已不再僅限於對知識的積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和創新,在於全面發展。因此,家長要提升自己對大學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觀念,而不能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要積極支持子女走出課堂,參加各種學校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子女今後發展目標指明方向,增強其學習目的和動力,總之,家長既要關注子女專業學習,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針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在家庭中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應鼓勵學生廣泛交良友益友,通過學習增強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並遵循真誠、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際交往原則,主動與老師同學交往,積極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家長應該認真去傾聽子女傾訴,並給予開導,幫助子女化解生活問題,也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向子女傳授交往技巧。 3、 針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困惑,在家庭中進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創建和諧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愛情觀教育上應開門見山,不應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應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經戀愛,家長不要沖動,要善於疏導,而不是一味責難,同時要加強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事業的關系,指導子女注意戀愛的心理和生理衛生,避免因性沖動而帶來嚴重後果。再次,要加強網戀教育,提醒子女增強安全意識,不要迷戀網路,不要輕信網路信息。 4、 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在家庭中進行就業教育。 家長在學生選報專業時就應該開展就業教育,提醒子女結合自身愛好和機會發展需要選擇專業方向。同時,家長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以減輕子女壓力,並在財力方面給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長也應接受新的就業觀念,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並不意味著工作將不再變化,而是會隨著市場需求做出調整,因此,家長不應讓子女局限於工作的穩定和專業的對口,要讓子女深入接觸社會,最終明確自身就業方向。 (四)家長、學校雙方積極主動溝通,了解身心發展狀況。 家長要主動經常瀏覽孩子所在學校的網頁或學校寄發的有關通知,及時了解孩子大學的動態,與孩子的輔導員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到學校探望孩子,在於同學和老師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長軌跡。學校也要與家庭保持聯系和溝通,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引導,為家庭教育發揮作用提供條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