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寫諸葛亮故事的作文200字

寫諸葛亮故事的作文200字

發布時間: 2021-03-13 21:58:28

㈠ 作文「千秋諸葛亮」200字

執盞談笑,道出天下大勢;羽扇輕搖,指點江山格局。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個被權力和利益污濁的亂世中,只有你,眸中仍然是一片清明——諸葛孔明。

你定是那豐神俊朗,體貌軒昂的男子。南陽的卧龍,那時還未尋得明主。不知,你可曾於漫漫長夜,點起一隻孔明燈,對著那輪明月舉杯抒情?身懷絕世之才,而未曾逢其主,你依然在等待,等待著長夜過去,一朝天明。

隆中對三分天下,你將一切看得分明。隱於南陽,不是陶淵明的消極避世,而是壯志於心而未發。你常自比為古時名相,想必在你的心中,定想是一朝伴於明主身側,並騎而行,共謀天下的吧。而你的明主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恩情,意在天下的志向,是真誠,是肯定。也許就是因為這份相同的志向,你決意出山。也是自此之後,在一年年的征戰中,你漸漸為了那劉氏的江山而瀝盡了心血,過早地透支了自己的生命。

運籌帷幄,卻能決勝於千里之外。一次次智謀的較量中,你總是那樣冷靜地揣度對手的心理,適時地出謀劃策,即使將危險系數升至最高,卻總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你雖身陷政治和權利的旋渦,卻能將目光放得最遠,清明透徹的眼眸中波瀾不驚。就只有手中的那把羽扇,曾搖起過漫天的風霜,搖起過長江洶涌的波浪。

只是最後,一切卻都歸於寂然。

為了報劉備的三顧之恩,為了那個只知玩樂的後主劉禪,在一日日的工作中,早已積勞成疾,你終於不堪重負,於行軍途中病逝於五丈原,終年54歲。

天妒英才。

會有不甘,但對於你,又何嘗不是解脫。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㈡ 以我看諸葛亮為題寫200字左右的作文

有網友提出諸葛亮治國有方,十萬甲兵而民無怨言,我不敢苟同,戰爭永遠的受害者是人民,民無怨言?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單以三國演義中所述孔明來說,就以足以列出其幾大罪狀:1、無賴 2、勞師遠征,得不償失,此罪最甚。諸葛亮輔佐劉氏,擁川中而自立,大可踞險自守,然孔明短短一生,竟六次北閥,平均三年就有一次。每次出師,動輒數十萬眾,根據史書記載,當時蜀中不過百萬人口而已,除去一半婦女,再有十數萬兒童。剩下

也就不過四五十萬人而已了,可謂一次征戰,舉國皆兵,而每次征戰後僅靠三年修生養息,就是另一次出征了。大軍出行,糧草軍餉是必不可少的,可見當時四川居民要承擔多繁重的徭役啊。 3、 很明顯搞分裂主義 天下之大,有能者而為之。相信孔明必懂得這個道理,以當時情形看,曹魏本可以在一統北方後,趁勢南取孫吳,一統天下。孔明既然以普救天下蒼生為己任,怎會去輔佐落魄的劉備,大搞分裂呢,連年戰爭,搞的民不聊生。以曹魏之強,尚不能統一天下,靠劉又如何能救天下蒼生。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諸葛亮根本就沒看清楚局勢, 另一就是他根本就不想統一。顯然他並非第一種,隆中對就是證據。那自然就是第二種了。 所以,可以得到結論:諸葛亮根本就是個戰爭狂人,心狠手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對不起,前面打文字亂碼了!)

㈢ 有關諸葛亮的小作文200字

我不喜歡奸詐的曹操,也不喜歡心胸狹窄的周瑜,我只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令人羨慕,他的神機妙算建立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知人心.在草船借箭中,他知道周瑜想陷害他所以讓他十天造十幾萬支劍,聰明諸葛亮因為了解曹操,知道曹操有「疑心病」,所以就准備向曹操「借劍 」.結果曹操果真中了諸葛亮的計.說到這,有些人可能會十分羨慕諸葛亮:「諸葛亮真厲害啊,能夠預知未來,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諸葛亮真的會預知未來么?當然不是,這是因為諸葛亮知識淵博,十分關照屬下,所以很了解他們的脾氣.並且,他還會虛心地向別人請教.所以我們應該學諸葛亮虛心接受別人的教導

㈣ 三國演義諸葛亮聰明機智的故事 作文200字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並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㈤ 舉例說明諸葛亮的性格 作文怎麼寫(100~200字)

諸葛亮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智的化身。
雖說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缺點,而最主要的缺點是出在人事問題上。尤其是他對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劉備投降,諸葛亮居然根據骨相說他久後必反,這多麼荒唐。雖然孔明未能殺死魏延,卻對魏延抱有成見,認為他不忠不義。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實不是。雖然魏延不斷被孔明排斥,卻仍中心地效勞與蜀國,屢建奇功:斬王雙,戰張頜等都足以證明魏延是個不可忽視的人才。孔明最錯的是在毫無根據證據之下,留下錦囊殺死了魏延。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誤還有讓馬謖守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敗、關羽守荊州的失誤,從某種意義上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在識人方面,劉備明顯比孔明勝一籌.
大家公認的智慧者也有許多優點。劉備三顧茅廬後,說「如魚得水」。這說明諸葛亮的確是個奇才。諸葛亮能嚴守軍事機密,攻其不備。而且他辦事很具有深謀遠慮。諸葛亮讓劉琦守江夏,其實是為了實施自己的戰略思想。因為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終不能長駐。他讓劉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劉琦,而且為後來躲避曹軍奠定了退守的路。還有在安排劉備去東吳招親時,孔明留下的三個錦囊,使劉備平安回到了荊州。
有人也許對諸葛亮讓關羽去華容道劫曹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關羽放走曹操諸葛亮沒有預測到,其實我認為諸葛亮是故意讓關羽去華容道放走曹操,因為殺掉曹操不是很好,假如在關羽在華容道上殺了曹操,孫權就回趁機佔領北方,孫權勢力大了,劉備就沒有了安身之地,更別談什麼三國鼎立,復興漢室了。因此孔明一方面讓關羽放走曹操,落個人情,另一個方面就是讓曹操抑制孫權,這一點更說明孔明真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諸葛亮不打無准備之戰,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對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計策,對天時地理了如指掌,因此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少有的人才。

㈥ 描寫諸葛亮的作文200字

雖說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缺點,而最主要的缺點是出在人事問題上。尤其是他對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劉備投降,諸葛亮居然根據骨相說他久後必反,這多麼荒唐。雖然孔明未能殺死魏延,卻對魏延抱有成見,認為他不忠不義。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實不是。雖然魏延不斷被孔明排斥,卻仍中心地效勞與蜀國,屢建奇功:斬王雙,戰張頜等都足以證明魏延是個不可忽視的人才。孔明最錯的是在毫無根據證據之下,留下錦囊殺死了魏延。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誤還有讓馬謖守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敗、關羽守荊州的失誤,從某種意義上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在識人方面,劉備明顯比孔明勝一籌.
大家公認的智慧者也有許多優點。劉備三顧茅廬後,說「如魚得水」。這說明諸葛亮的確是個奇才。諸葛亮能嚴守軍事機密,攻其不備。而且他辦事很具有深謀遠慮。諸葛亮讓劉琦守江夏,其實是為了實施自己的戰略思想。因為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終不能長駐。他讓劉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劉琦,而且為後來躲避曹軍奠定了退守的路。還有在安排劉備去東吳招親時,孔明留下的三個錦囊,使劉備平安回到了荊州。
有人也許對諸葛亮讓關羽去華容道劫曹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關羽放走曹操諸葛亮沒有預測到,其實我認為諸葛亮是故意讓關羽去華容道放走曹操,因為殺掉曹操不是很好,假如在關羽在華容道上殺了曹操,孫權就回趁機佔領北方,孫權勢力大了,劉備就沒有了安身之地,更別談什麼三國鼎立,復興漢室了。因此孔明一方面讓關羽放走曹操,落個人情,另一個方面就是讓曹操抑制孫權,這一點更說明孔明真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諸葛亮不打無准備之戰,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對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計策,對天時地理了如指掌,因此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少有的人才。

㈦ 以我看諸葛亮為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優點:對工作盡心盡力,鞠躬盡瘁,而且做事十分細心,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大公無私,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優點不戲說了,現在很多人都把諸葛亮當神)
缺點:是人都有缺點,諸葛亮也是人,他在軍事方面相比司馬懿,郭嘉等略有不足(三國演義的很多不真實的,比如說空城計,三國志是正史)。比如6出祈山的失敗。還有關羽的死和劉備的伐吳慘敗他「圓滑」的預計到了後果卻沒阻止(當然是因為他阻止不了)
有這么個事,馬超剛加入劉備集團是,一向心高氣傲的關羽給上頭寫了封信問馬超系何許人物(當時馬超一加入就被封為右將軍,和前將軍關羽並列,後將軍黃忠,左將軍張飛,趙雲據正史的記載一直不受信任,是個雜牌將軍,「五虎將」是後人強加的)諸葛亮馬上明白關羽的意思,就回信說馬超很NB,但是你關將軍更NB,此時正是關羽和曹軍交戰,東吳想乘虛而入之時,反而麻痹了關羽,導致關羽敗走麥城(關羽太狂了,有時連劉備也要讓他3分)
有人說魏延是給諸葛亮害死的,還有那個馬謖,就因此判斷諸葛亮眼光不對。
我覺得不能這么看,畢竟大部分用人還是正確的,看錯么總有的咯。
諸葛亮大權獨攬,卻事事想著國家,沒有為自己的家庭某什麼利,非常值得後人尊敬。

㈧ 急需一篇200字作文關於諸葛亮

諸葛亮,說他是人才,一點也不為過。但是,縱然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
在出山以前,
也就是被人們敬稱為

卧龍

人們知道他的學識、
才華,
但在那時人們眼裡,諸葛亮畢竟還是一「卧」龍,而在他出山之後,可謂是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盡顯真龍本色。
那時的亂世需要這樣一個人才,劉備又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相比之下,屈原雖然也是滿腹才華,卻是飽受排擠,最終只能落得個自投汨羅以死的悲慘結局。他就缺少這樣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所以說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成就了他,使他的文韜武略得到了完美的施展施展。

我們說諸葛亮是人們眼中的曠世奇才,但我們更應該感悟到,一種時代造就一種人才,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所以說,我們要想像孔明先生一樣,活出自身的價值,活出自身的意義,我們就要了解我們身處的時代,尋找綻放自身光彩的舞台,並學會如何適應這個時代,學會如何在舞台上展現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這樣我們必定會有一個光輝燦爛的人生,
成為21世紀的新人才!
可以分為兩端!!!!望採納謝謝!!!!!!!!!!

㈨ 以「我看諸葛亮」為話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三國志》

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取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禪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敗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敗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於沔陽。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歷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絕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詔策曰:「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聯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聯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令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秋,魏徵西將軍鍾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諸葛氏集目錄:開府作牧第一 權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計算第五 訓厲第六綜核上第七 綜核下第八 雜言上第九雜言第十 貴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傳運第十三 與孫權書第十四與諸葛謹書第十五 與孟達書第十六 廢李平第十七 法檢上第十八法檢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軍令上第二十二軍令中第二十三 軍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壽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領中書監及北侯臣荀勖、中書令關內侯臣和嶠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然猶存錄其言,恥善有遺,誠是大晉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有之倫也。輒刪除復重,隨類相從,凡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造漢末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備,又觀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青龍二年春,亮帥眾出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伏惟陛下邁蹤古聖,盪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謹錄寫上詣著作。臣壽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陽侯相臣陳壽上。

喬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與兄元遜俱有名於時,論者以為喬才不及兄,而性業過之。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為駙馬都尉,隨亮至漢中。〔一〕年二十五,建興(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亦早卒。諸葛恪見誅於吳,子孫皆盡,而亮自有胄裔,故攀遠復為瑾後。

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穀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次子京及攀子顯等,咸熙元年內移河東。

董厥者,丞相亮時為府令史,亮稱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徙為主薄。亮卒後,稍遷至尚書僕射,代陳祗為尚書令,遷大將軍,平台事,而義陽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吳,值孫權病篤,不自見建。權問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預也?」恪對曰:「才識不及預,而雅性過之。」後為侍中,守中書令。自瞻、厥、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咸共將護,無能匡矯,然建特不與皓好往來。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詣京都,同為相國參軍,其秋並兼散騎常侍,使蜀使慰勞。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回答者:zlf10904 - 童生 一級 9-9 15:01

《三國志》

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取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禪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敗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敗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於沔陽。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歷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㈩ 三顧茅廬的故事作文不超過200字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古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宏偉藍圖,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茅廬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