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三個名人故事ppt
【成語】: 雲夢閑情
【拼音】: yún mèng xián qíng
【解釋】: 指男女歡會之事。
【出處】: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
【舉例造句】: 不比那雲夢閑情,姑蘇醉宴,章華驕態。 ★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
【拼音代碼】: ymxq
【近義詞】:巫山雲雨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故事】: 傳說古代襄王游覽高唐地區,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會,在夢中看見一個仙女說:「我是高唐人,聽說你來了,願意給你當枕席。」襄王臨幸了她。臨別她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貳』 3個名人的故事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顧炎武手抄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荻草代筆。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經常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懸梁刺骨:戰國時期,洛陽城有一個人名叫蘇秦,為了日後以做大官,他拚命讀書。有時讀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於是,他想了個辦法:拿著一把錐子,瞌睡來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著了,以便繼續讀下去。 無獨有偶,漢朝的孫敬,人稱「閉戶先生」,常常獨自關門讀書。有時實在太累,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繩子,一頭系在樑上,一頭結著頭發,讓頭頸正直地吊住。這樣,如果打瞌睡,就會扯痛頭發,立刻驚醒。於是,後人用「懸梁刺股」來形容勤學好讀的精神。
『叄』 三個關於名人的故事(要很詳細的 非常詳細)
看:《名人傳》吧~~~
《名人傳》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法國 批判現實主義 作家 羅曼·羅蘭 傳記作品
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肆』 我要做一個ppt 關於規則的 現在只做個3張 主題和兩個名人故事 不知道可以寫哪些內容呢
你可以上網去找一些素材再弄進去就好了
『伍』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或名言的幻燈片
牛角掛書
唐代李密聽說包愷在緱山,前往拜訪。他騎著牛,在牛角上掛上一卷《漢書》,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在路上見到他,拉著馬韁繩從後面跟著他,說:「什麼書讓你勤奮到這種地步?」李密說是《項羽傳》。楊素於是與李密談論,認為他是奇才(見《新唐書·李密傳》)。後來用「牛角掛書」比喻勤奮讀書。
囊螢映雪
這是由兩個故事組成的典故。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裡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間讀書。
車胤勤奮讀書,手不釋卷,博學多才,但其家境貧寒,用不起燈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幾十個螢火蟲,用它們發出的光照著讀書,夜以繼日(見《晉書·車胤傳》)。
南朝梁孫康家貧,無錢買燈燭,晚上常映著雪光讀書。後人常把「囊螢映雪」兩個典故作為勤學的典範。
鑿壁借光
漢代匡衡勤奮讀書而沒有燈燭,鄰居有燭光,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一小洞,就著隔壁透進來的光讀書(載《西京雜記》)。後人就用「鑿壁借光」來形容勤學苦讀。
韋編三絕
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寫書的竹簡編聯起來,就叫「韋編」;三:概數,指多次;絕:斷。孔子晚年喜歡研究《周易》,編撰《系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由於反復閱讀《周易》,以致編聯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見《史記·孔子世家》)。後泛用以形容勤奮讀書。
刺股懸梁
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到齊國,跟鬼穀子學縱橫之術,學成後去游說秦王,上書十次,不被所用,帶去的資金用完了,非常狼狽地回到家裡,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裡譏笑他,說他不務正業,搬弄口舌,倒霉活該。蘇秦聽後感到慚愧而暗自傷心,於是發憤讀書,讀得睏倦了,就用錐子刺一下大腿,驚醒之後接著再讀,最終做了六國的宰相,成為六國的合縱長。後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讀。
漢朝孫敬讀書睏倦時,將頭發用繩子拴在樑上,一打盹就能驚醒,終於成為當代大儒。後就用「刺股懸梁」比喻刻苦自學。
目不窺園
此典故是說無暇觀看園中景色,形容埋頭讀書、專心治學。董仲舒講學授課,三年不出屋,無暇看園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後來的弟子有的居然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見《漢書·董仲舒傳》)。後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上述故事不勝枚舉,古人在艱苦的環境中尚能剋制自己,刻苦讀書,成就一番事業,而我們生逢盛世、條件優越,能不勤奮學習嗎?此文旨在勉勵同學們向古人學習,學有所成
林紓苦讀成大器
林紓(shu)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他是福州人,清末舉人。
林紓小時候家裡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他曾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於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他曾經說:「用功學習雖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著黑夜向前走,會越走越光明;好遊玩雖是樂事,卻如同傍晚出門,趁黃昏走,會越走越黑暗。」
他不懂外文,但由於他的文學功底深厚,竟採用世人很少見的翻譯書的方式:先後由十多個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筆譯,將英、美、法、俄、日等十幾個國家的1700餘部名著翻譯成中文,開創了中國翻譯外國文學著作的先例,影響很大。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就是他與別人合作翻譯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康有為把林紓與嚴復並列為當時最傑出的翻譯家,稱贊說「譯才並世數嚴林」。毛主席的讀書的故事: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列寧的讀書故事: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錢鍾書的讀書故事
錢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學者、作家、詩人。出生於書香門第。以周歲抓「周」抓到書而取名「鍾書」。過嗣伯父後由其開蒙讀書。七八歲時,已能囫圇吞棗地閱讀家藏的或書攤上租來的「正經」和「不正經」的小說。14歲時,曾借讀到大批通俗文學雜志如《小說世界》、《紅玫瑰》、《紫羅蘭》等,乃恣情瀏覽。
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後,喜博覽中西圖書。上課時從不做筆記,但常一面聽講,一面閱讀與課程無關之書。後留學英法。回國後先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藍田國立師范學院等校教授。50年代初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平生淡泊,獨鍾情於書,人謂「書痴」。「只要有書可讀,別無營求」(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而讀書完全出於喜好,「似饞嘴老貪吃美食:食腸很大,不擇精粗,甜咸雜進」。尤喜讀「極俗的書」,而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高頭講章,則像「小兒吃零食那樣吃了又吃,厚厚地一本本漸次吃完」。亦喜讀詩歌。至於厚重的大字典、辭典、網路全書等工具書,他「不僅挨著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嫌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讀書同時則兼作筆記。從其自題詩句:「書癖鑽窩蜂未出,詩情繞樹鵲難安」、「晨書暝寫細評論,詩律傷嚴敢市恩」等句可見其讀寫之情。著有《管錐編》、《談藝錄》和《圍城》等。其中前兩種學術著作僅引征書籍就多達4000多種。而《圍城》則傾倒一時讀書之人,在40年代初版後,有「交談不說《圍城》記,縱讀詩書也枉然」之說。另著有小說集《人·獸·鬼》,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學術著作《七綴集》等。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中國現代名言3則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林紓苦讀成大器
林紓(shu)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他是福州人,清末舉人。
林紓小時候家裡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他曾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於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他曾經說:「用功學習雖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著黑夜向前走,會越走越光明;好遊玩雖是樂事,卻如同傍晚出門,趁黃昏走,會越走越黑暗。」
他不懂外文,但由於他的文學功底深厚,竟採用世人很少見的翻譯書的方式:先後由十多個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筆譯,將英、美、法、俄、日等十幾個國家的1700餘部名著翻譯成中文,開創了中國翻譯外國文學著作的先例,影響很大。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就是他與別人合作翻譯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康有為把林紓與嚴復並列為當時最傑出的翻譯家,稱贊說「譯才並世數嚴林」。毛主席的讀書的故事: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列寧的讀書故事: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錢鍾書的讀書故事
錢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學者、作家、詩人。出生於書香門第。以周歲抓「周」抓到書而取名「鍾書」。過嗣伯父後由其開蒙讀書。七八歲時,已能囫圇吞棗地閱讀家藏的或書攤上租來的「正經」和「不正經」的小說。14歲時,曾借讀到大批通俗文學雜志如《小說世界》、《紅玫瑰》、《紫羅蘭》等,乃恣情瀏覽。
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後,喜博覽中西圖書。上課時從不做筆記,但常一面聽講,一面閱讀與課程無關之書。後留學英法。回國後先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藍田國立師范學院等校教授。50年代初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平生淡泊,獨鍾情於書,人謂「書痴」。「只要有書可讀,別無營求」(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而讀書完全出於喜好,「似饞嘴老貪吃美食:食腸很大,不擇精粗,甜咸雜進」。尤喜讀「極俗的書」,而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高頭講章,則像「小兒吃零食那樣吃了又吃,厚厚地一本本漸次吃完」。亦喜讀詩歌。至於厚重的大字典、辭典、網路全書等工具書,他「不僅挨著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嫌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讀書同時則兼作筆記。從其自題詩句:「書癖鑽窩蜂未出,詩情繞樹鵲難安」、「晨書暝寫細評論,詩律傷嚴敢市恩」等句可見其讀寫之情。著有《管錐編》、《談藝錄》和《圍城》等。其中前兩種學術著作僅引征書籍就多達4000多種。而《圍城》則傾倒一時讀書之人,在40年代初版後,有「交談不說《圍城》記,縱讀詩書也枉然」之說。另著有小說集《人·獸·鬼》,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學術著作《七綴集》等。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中國現代名言3則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陸』 寫三個關於名人的故事 (堅強,克服困難的)
卧冰求魚
王祥為魏末晉初時的人,家在山東臨沂。他的繼母朱氏對他很不好,總是在他父親面前說壞話,久而久之,他父親逐漸厭惡他了。有一次繼母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想吃鮮活鯉魚。湖塘的水都凍成了冰,無法捉到鮮活鯉魚。王祥解衣將肉體卧在冰上,想用體溫將冰溶化。冰忽溶破一個洞,水中躍出兩條鮮活鯉魚,王祥連忙捉住,抓著回家做給繼母吃。
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柒』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ppt
【成語】: 京兆畫眉
【拼音】: jīng zhào huà méi
【解釋】: 指夫婦或男女相愛。用為夫婦或男女相愛的典實。
【出處】: 《漢書·張敞傳》:「[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一,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
【舉例造句】: 復促生起為掠鬢,生謝不敏。仲仙笑曰:「卿不見京兆畫眉乎?」 ★清吳騫《扶風傳信錄》
【拼音代碼】: jzhm
【近義詞】:張敞畫眉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夫妻恩愛
【故事】: 漢朝時期,京兆尹張敞夫妻十分恩愛,每天都為他的妻子畫眉毛,而且技藝十分嫻熟,畫出的眉毛十分漂亮,當時的皇帝得知後為此召見他們,將他們樹立夫妻恩愛的典範
『捌』 關於三個名人的故事概括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 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求採納
『玖』 成語名人故事.ppt
【成語】: 擲果盈車
【拼音】: zhì guǒ yíng chē
【解釋】: 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舉例造句】: 其人如玉,空教擲果盈車,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 ★明·梅鼎祚《玉合記·詗約》
【拼音代碼】: zgyc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名人【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