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朱德的故事
① 朱德的故事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② 朱德的小故事。
《朱德的故事》是1998年9月1日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了朱德一生經歷的重要事件,岡山會師、井岡山上的「文化教員」、三打龍岩城、第四次反「圍剿」、同甘共苦、藏區魚水情、粉碎九路圍攻、與敵人「捉迷藏」、總司令與柯棣華、《偉大的道路》、六十壽辰、「攻堅戰術開新面、履險如夷等。
③ 《朱德的扁擔》是以前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著名的《朱德的扁擔》故事發生地在哪
根據當事人范樹德的回憶,「朱德的扁擔」故事其實發生在井岡山附近的柏露村到桃寮村(原文作者朱良才記錄有錯誤)
【辨析】:
當年在井岡山,毛 澤 東住在茅坪(就是八角樓所在地),朱 德的軍 部住在桃寮村。茅坪在井岡山半山腰上,山下的糧食是運不到那裡的,只能在寧岡礱市以下的地方。從礱市往下走,就是柏露村。這里是永新通往井岡山上的必經之地。朱德挑糧是從柏露到桃寮村,往返60華里,都是彎曲不平的盤山小路,因此,紅軍戰士都是挑個三四十斤左右。
朱德軍長年歲大了,可他「挑糧時,擔子一頭是行軍時背米的三個白布米袋,另一頭是一個用粗厚布縫的北方人叫做『捎碼子』的米袋,兩頭共計裝40斤,再加上他經常佩帶的一支德造三號駁殼槍和一條裝有約百發子彈的皮子彈袋,總共約四十六七斤」。這已經是體能的極限了。
【花絮】:
范樹德的回憶被認定後,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為了復制這個文物,派專人帶著一根井岡山毛竹扁擔,前往廣西桂林,請范樹德在扁擔上重新題寫這八個字。范在扁擔上書寫後,來人高高興興地返回井岡山。一位細心人突然發現「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亂」字,當年必定是繁體字,而范樹德卻寫成了簡體字,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件不真實的復製品。為了還歷史原貌,又派人帶著扁擔赴桂林讓其重寫。然而范樹德已經去世,現在井岡山博物館展出的朱德的扁擔,就是范樹德書寫的帶有簡化「亂」字的八個字。
④ 朱德小時候的小故事
朱德元帥,1886年2月1日出生於四川儀隴縣李家灣一戶佃農之家。世代以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版終年勞碌僅能糊權口。朱德的母親在朱德出生之前的幾個小時還在幹活。朱德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使他從小就開始干力所能及的勞動。五歲時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過繼給無兒無女且又十分喜歡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學,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六歲時朱德進入私塾,二十歲時入南充縣高等小學堂,一年後考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由於在這里受到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產生了教育救國的意識。
畢業後於1908年邀幾位同學好友一同回儀隴縣城籌辦高等小學堂,朱德任學校的體育教習兼庶務。學生由幾人很快發展到七十多人。學校雖然辦起來了,但土豪劣紳反對新思想、壓制教育,社會的黑暗,民眾的痛苦,統治階級的腐朽,使朱德認識到教育無力救國。他毅然棄教從軍,從此走上了曲折、偉大的革命道路。
⑤ 朱德的小故事(越少越簡短越好)
朱德小時候的故事
朱德元帥,1886年2月1日出生於四川儀隴縣李家灣一戶佃農之家。世代以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終年勞碌僅能糊口。朱德的母親在朱德出生之前的幾個小時還在幹活。朱德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使他從小就開始干力所能及的勞動。五歲時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過繼給無兒無女且又十分喜歡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學,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六歲時朱德進入私塾,二十歲時入南充縣高等小學堂,一年後考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由於在這里受到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產生了教育救國的意識。
畢業後於1908年邀幾位同學好友一同回儀隴縣城籌辦高等小學堂,朱德任學校的體育教習兼庶務。學生由幾人很快發展到七十多人。學校雖然辦起來了,但土豪劣紳反對新思想、壓制教育,社會的黑暗,民眾的痛苦,統治階級的腐朽,使朱德認識到教育無力救國。他毅然棄教從軍,從此走上了曲折、偉大的革命道路
⑥ 能給我講講朱德童年的故事嗎謝謝
在苦難中奮斗——朱德童年的故事
童久
1886年12月l日,四川省儀隴縣李家灣,一個男孩子出生了.他就是
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新中國第一個元帥朱德.他家很窮,母親生
過13個孩子,有5個剛生下就死了.家裡房子矮小陰暗,連窗戶都沒有.他
的大伯父沒有子女,2歲時,他被過繼給大伯父做兒子.5歲時,他就學著割
草,拾柴,幫家裡幹些雜活.
他家佃種地主丁閻王的田,他從小常受丁家欺侮.一次,他和弟弟從河
里釣到兩條魚,想回家熬魚湯,被丁家少爺一把奪去,說河從他家地上流過,
魚就是他家的.又一次,他從爺爺種的梨樹上摘下一個黃熟的梨,還沒吃,
又被丁家少爺搶去,說樹在他家地上,梨就是他家的.他氣得去奪,被爺爺
攔住說:"我們惹不起人家."還有一次,爺爺帶他在房後山坡上高高興興
地栽竹子.丁閻王來了,叫人把竹子拔掉,還把爺爺推倒.爺爺說,這山坡
地是公家的,丁閻王不能霸佔,到縣衙門同他打官司.地主錢多勢力大,爺
爺還是打輸了,氣得大病一場.這些都使小小的朱德感覺到:世道太不公平
了.
他的爺爺和叔伯們商量,決心再苦也要供朱德讀書,好給朱家爭口氣.
他和兩個哥哥上了私塾.地主的孩子嘲笑他是姓老母豬的豬.丁家少爺拽住
他的辮子說他們三個是三頭水牛.朱德一拳打倒丁家少爺,別的地主孩子上
來打他.他和兩個哥哥一陣拳打腳踢,把他們打得抱頭逃跑.後來,先生用
戒尺打他們三人的手心,罰他們朝牆站到放晚學以後.第二天早上,幾個地
主孩子又嘲笑他們.兄弟三人把住門口,把地主少爺打得個個跪下求饒.先
生進來,不等地主少爺告狀,三人一起來到先生面前,主動伸出手來讓他打.
從此,地主少爺再不敢欺侮他們.丁閻王知道這事後,把他兩個哥哥從私塾
開除,罰朱德每天上半天課,還要按全天繳費.朱德就轉到另一處私塾讀書,
那裡窮孩子比較多,他不再受氣了.
每年冬天,一個織布匠老爺爺來他家,把奶奶,媽媽,嬸娘,姐姐紡的
線織成粗布,再染成藍顏色,好做衣服.這個老爺爺當過太平軍.朱德喜歡
聽太平天國的革命故事,他佩服翼王石達開,也為他的失敗而惋惜.從老爺
爺那裡,他還知道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清政府軍隊打敗仗的一些事.他痛恨
外國強盜,更憎惡只會欺壓老百姓,懼怕洋人的官兵.
1895年舊年除夕,丁閻王家狗腿子來逼租,牽走牛,豬,抓走雞,鴨,
挑走糧食,還是達不到繳租的數目,狗腿子就逼他們連夜搬家.在一個風雪
交加的茫茫黑夜裡,全家人被迫分開了.
朱德隨大伯父到大灣安身,生活更苦了.大伯父仍送他讀書.教私塾的
席老先生同情窮人,看重用功學習的朱德.後來大伯父繳不起學費,朱德打
算退學.席先生不但不要他的學費,還叫他帶很少的口糧,搬到家裡住,幫
他學習.席先生關心國事,常找一些思想開通的人談論時事,叫朱德旁聽.
這時,朱德已讀了許多書.他對國家前途十分擔憂,對席老先生說:"西方
國家靠科學富強,為什麼我們不能提倡科學 "席先生很喜歡這個肯動腦筋
的孩子,對他提的問題,一時卻難以回答.後來,他們有了一本數學教科書
和圓規,三角板,半圓儀,席老先生就帶著他們學起來.
不久,朝廷里一些人變法維新失敗了,儀隴天台山一支農民起義軍也被
鎮壓下去.中國要向何處去 朱德和同學們時常想著這個問題,已沒有心思
學下去了.這時,他聽到孫中山組織革命黨的消息,決心到外面去闖一闖,
尋找一條真正的救國救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