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的故事
㈠ 鷸蚌相爭講了什麼故事
一個鷸看見了個蚌,鷸用嘴吃蚌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會渴死。」蚌說:「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你會餓死。」兩個不肯互相放棄,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㈡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麼事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出自《戰國策》,講的故事是:
一隻蚌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乾死。」河蚌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你就會餓死。」鷸和蚌都不肯互相放棄。這時一個漁夫走來,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這是個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的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意思相近的成語是「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意思相反的成語是「同舟共濟、和衷共濟」等。
㈢ 鷸蚌相爭這這則寓言講的是 的故事,它告訴我們
《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做人要學會忍讓,否則兩敗俱傷只能讓第三方得利。
《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戰國策》)
㈣ 鷸蚌相爭故事道理
鷸蚌相爭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示例】: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近義詞】:鷸蚌相危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准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隻河蚌在岸上夾住一隻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後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並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㈤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情節
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王。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大蚌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
鷸鳥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麼活下去?」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一位漁翁發現,他毫不費力就把它們捉住了。
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這個故事後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5)鷸蚌相爭的故事擴展閱讀: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典故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為
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節選自《戰國策·燕策二》
譯文
趙王將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的時候,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
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厲害。
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成為鷸蚌相爭中「漁夫」那樣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考慮。」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
㈥ 鷸蚌相爭的事例
毛澤東在《質問國民黨》一文中指出:「你們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 多行不義必自斃.
舒米和艾爾文 99年舒米與艾爾文的鷸蚌相爭的結果:舒米撞斷腿不得不退出後面的比賽,艾爾文被車迷,媒體狂批(這個花花公子本來就一無是處),而哈基寧則是魚翁得利在最後一站超越艾爾文成為車手總冠軍。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打得不可開交,美國趁機大發戰爭財,出賣軍火,結果一戰過後,歐洲列強普遍衰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2001年底,陳久霖在一次飯桌上,偶然聽到SPC股東欲出售股權的消息,便動心了。因為在他看來,收購SPC股權可以打造中航油(新加坡)更加完整的產業鏈。 SPC是新加坡惟一由國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經營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提煉以及原油、成品油的銷售,業務遍及東南亞地區。而當時中航油(新加坡)上市不久,市值不過2億新元,哪裡撬得動這么大的公司呢?陳久霖想到了與國內公司進行合作收購,但沒有得到什麼積極響應。無奈下,中航油(新加坡)咬牙掏出50萬美元,請美林銀行做了一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不料報告出來後,國內兄弟公司看到這個項目的價值,一場「內斗」便開始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內耗中,最終3位神秘的印尼木材商人以1.9億新元的價格,買走了SPC28%的股權。
㈦ 鷸蚌相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鷸蚌相爭告訴我們:處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況,否則,只顧與對手爭強好勝,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