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中秋故事分享
㈠ 關於中秋的故事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㈡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簡短些)
玉兔搗葯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
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
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
㈢ 中秋節故事(100字左右)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版出吳剛砍桂的神話權,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
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3)我來說中秋故事分享擴展閱讀:
玉兔入月
宮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為其下凡的搗靈葯。
㈣ 我與中秋節的故事三百字作文小學生
我和中秋的故事
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
今年中秋節,是在10月的第六天,好像來遲了一寫,但並不影響那美麗的黃昏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雲彩飄盪在雲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麼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麼的迷人。
媽媽拿出月餅,我和姐姐剛剛准備動手吃,爸爸突然把月餅拿走說:"大家別光顧著吃,我們來個游戲,誰贏了誰吃。"我和姐姐答應了。
"首先我們來背關於月亮的古詩。"爸爸出了題目。
"好"我和姐姐一口答應。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姐姐先說了一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當然不甘落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靜人。""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語誰餐?"……
"真棒!來吃月餅。"爸爸笑眯眯地遞給我和姐姐月餅。
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哇!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輪明月,又象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月有悲歡離合,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㈤ 中秋故事,詳細
中秋傳說——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㈥ 有關中秋節的故事,短一些
嫦娥奔月
無論有多少版本,一點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後羿之妻,王母感後羿射日之功,贈之不死仙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葯,無法逗留地面,飛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而更多版本是兩粒嫦娥奔月:人服一粒長生,服二粒成仙。後羿拿回家給嫦娥保管,准備夫妻分食,然而卻被意外打破了這個計劃。
意外是什麼?無數版本的意外讓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來飄忽不定。有傳說是嫦娥因不知詳情而全服下;有人說嫦娥是好奇偷食;也人說嫦娥是故意盜之;一種悲傷的說法是後羿冷落嫦娥,嫦娥傷心而去;還有的傳說是,後羿的部下蓬蒙趁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時手持寶劍闖入後院,威逼嫦娥交出寶物,嫦娥危急中將寶物吞下……無論如何,這個意外,造就了千古傳說中一位最美麗浪漫、也最縹緲不定的月宮佳人。
服下仙葯的嫦娥身子漸漸飄離地面,而廣邈清冷的天空中,該去哪裡呢?抬頭望見皎潔的月光,嫦娥終於決定向那輪圓月冉冉飛去。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這便是傳說的吳剛在伐吳剛伐桂桂。吳剛砍桂的神話據說是在唐代演繹而成,在民間流傳中也有不同版本。
傳說吳剛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魯的天將,被嫦娥的美麗深深吸引。也不顧對方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宮糾纏。嫦娥不堪其擾,於是指向月中桂樹說,它枝條太長了,今夜你若能將它砍斷,便答應你的追求。吳剛心花怒放,心想這算什麼難題,掄起斧頭就砍。可每次拔出斧頭,桂樹的樹身便恢復如初。於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樹總是不斷。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傳說中吳剛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後成仙。因吳剛常常打破天規,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株五百丈的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月餅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以及賞月的習俗。
㈦ 請寫一些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回了天界,但是他犯答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
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葯》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葯杵,夜晚在葯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葯。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㈧ 我與中秋節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和中秋的故事
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
今年中秋節,是在10月的第六天,好像來遲了一寫,但並不影響那美麗的黃昏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雲彩飄盪在雲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麼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麼的迷人。
媽媽拿出月餅,我和姐姐剛剛准備動手吃,爸爸突然把月餅拿走說:"大家別光顧著吃,我們來個游戲,誰贏了誰吃。"我和姐姐答應了。
"首先我們來背關於月亮的古詩。"爸爸出了題目。
"好"我和姐姐一口答應。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姐姐先說了一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當然不甘落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靜人。""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語誰餐?"……
"真棒!來吃月餅。"爸爸笑眯眯地遞給我和姐姐月餅。
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哇!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輪明月,又象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月有悲歡離合,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的濃了,皓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o(∩_∩)o 希望能幫助到你,
o(∩_∩)o ★★★★★請及時給予好評或採納,萬分感謝! (*^__^*)
㈨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