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編一個漢字小故事
A. 漢字的故事(煩字)給煩字編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家裡很窮的書生。食不果腹,他挑燈野戰,想要考取功名。有天他正寫完最後一頁的文章。太累了,就伏在書案上睡著了。誰知風大,刮到了蠟燭,等他醒來的時候,火已經燒在了他的論文上,燒掉了他好幾頁,他急忙撲滅火,這幾頁成為了他的大困擾。因為第二天就要趕去上交作品了,家裡面又沒有多餘的紙。燒掉的這幾頁紙讓他十分惱火,也成為他最大的煩惱。
這一場火呀,這幾頁紙呀,煩!
B. 我與漢字的故事寫一篇作文
在我三歲那年,媽媽就每天在我睡覺之前給我講一個故事。 在媽媽講故事的時候,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她手中的那本書,看著書上那些奇怪又巧妙的符號(漢字), 我不禁撓起頭來:這些符號是什麼呀?為什麼它們在媽媽的嘴裡就會變成優美動聽的故事呢? 老師評語: 好句子,真實感受! 漸漸地,我已經長成六歲的小男子漢了,那些奇怪的符號也不再變得神秘了。我現在可以獨自閱讀一篇較短的童話故事,也可以創作一篇二十字左右的"文章"了。在我眼中,那些符號已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符號了,而是一個個有規律性的漢字。當你看到"月亮"時,眼前就會閃著聖潔的光輝,而望見"太陽",又會感到熱和力。這些拿橫、豎、撇、捺等筆畫組成的漢字,彷彿是一個個小精靈,活潑可愛。 現在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文字演變過來的。如今的漢字各具特色,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飛。 漢字的奧秘無窮無盡,大家快來遨遊漢字王國吧,我已經深陷其中了呢!
C. 一個漢字的小故事
蘭」———王者之香
甲骨文、金文均不見有「蘭」字。《說文解字•草部》:「蘭,香草也。從草,闌聲。」形聲字。「蘭」的本義就是蘭草。如《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里的「臭」為氣味,「蘭」顯然是指香蘭。其意思是從心底里發出的共同語言,如蘭花一樣清香。「蘭」字在古代漢語中有一個特殊用法,就是常作文人雅士及士大夫之間的一種雅稱,亦曰美稱。如「蘭房」,指文人雅士們的住房;「蘭友」、「蘭交」,是指文人雅士結交的朋友;「蘭言」,既指心意相合之言,又指文人雅士的話語或書信等。再如南宋詞人柳永的《雨霖鈴》:「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其意思是說:在京城(汴京)的郊外搭起帳篷備辦酒宴為人送行時情緒很不好,正在戀戀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催促快出發。「蘭舟」有人講乘蘭木所造之舟,未必妥當。「蘭舟」就是「舟」。這「蘭」字已經虛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此外還有所謂「蘭夢」或稱「蘭兆」,更是富有傳奇色彩。據《左傳》記載,盼子心切的鄭文公姬妾成群,可就是沒人給他生個兒子。有一個叫燕姑的小妾,一天夢見天使給她送來了一束蘭花,不久她懷孕了,生的還是一個男孩。文公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蘭,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穆公。可見「蘭夢」就是美夢,又稱「蘭兆」,就是懷孕生兒子的吉兆。「蘭」的姿態優美,芳香馥郁。古人譽之為「香祖」、「天下第一香」或「王者之香」。「蘭」稱為王者之香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據《孔子家語》中載,孔子周遊列國,從衛國返回魯國,看見幽谷之中「蘭香獨茂」,便感慨道:「蘭當為王者。」故後人稱「蘭」為「王者香」。
我國對蘭花的栽種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退居於會稽山上,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在山上種植了許多蘭草,以迷惑敵人。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栽蘭草的最早記載。
南宋詩人、畫家鄭思肖善畫花鳥,尤其擅長畫蘭。可就是這樣一位畫蘭花的大師,在南宋淪亡後,隱居蘇州之時,他筆下的蘭花一反常態:花葉零落散亂,無土無根。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看他畫的蘭花後,建議道:「這蘭花無土無根怎麼活呀?還是把根畫上去吧!」哪知,鄭思肖聽了朋友的勸告後竟悲憤滿腔,扔下畫筆,長嘆道:「土地都被外人奪去了,叫我的蘭花長在何處啊!」原來,他畫「無根蘭」,是藉以抒發愛國情懷與亡國之痛。
蘭花人們又將它稱之為「空谷佳人」。除了它的美之外,還有它那「無人亦自芳」、「堅貞還自抱」的氣質品格,更為世人所稱道。所以有人把蘭花放在「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說:「歲稱三友,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唯蘭獨並有之。」正因為如此,蘭花才博得人們的廣泛厚愛。
D. 給我講幾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馬」字的來源,主要是從象形文字而來,甲骨文里的「馬」子,有頭有尾,有頸有體,還有四隻蹄子。非常象一匹馬。秦代的篆字仍保留了這種形象。
「日」字最早的型態是圓形中間再一點,只是現在圓的演變成方的,一點變成一橫,那一點古代傳說是三足金烏鴉,就是後羿射下來的東西,比較科學的說法是太陽黑子,只是古代人不知道太陽黑子,才神話出三足金烏鴉,無獨有偶,古埃及象形字的太陽也跟中國一樣,都是一個圓再加上一點,古人雖然沒有現代科學素養,但是他們的觀察都很深刻,只是他們對於無法解釋的現象就幻化成神話。
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
羊 :象頭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意思是:羊是象形字,像羊的頭、角、足和尾。孔子說:「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狀造的。」
田也是象形字,因為農田都是分割、成一塊一塊的
E. 我會編漢字小故事 災 閃 闖
一天,一名殺人犯帶著一把血淋淋的刀闖進了一家商場搶劫,突然有人發現了,想打110,給殺人犯看見了,舉起刀就砍去,那個人敏捷的閃過,但最後還是中刀死亡,這天發生了無聲的災難,
F. 我學漢字的小故事(600字)
我學漢字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學認字、學寫字,開始時覺得很枯燥,有什麼用呀,奶奶也不認識字,不是挺好的嗎,媽媽不注意時就偷懶,後來發生的一些故事,讓我領到了漢字的用處以及學習漢字的樂趣。
有一次,電視上出來的字,我大聲念出來,奶奶高興的表揚我,隨著我認字越來越多,我經常會幫奶奶讀各種的說明書,電視預報之類的,成為了奶奶生活上的小助手,奶奶時常當大家面表揚我,鼓勵我學好漢字,我以前很不理解奶奶總說自己是睜眼瞎,這時我才知道不識字在生活中是多麼不方便。
認識的字多了,我發現漢字真的很神奇,很有趣,日字加一橫就成了目,加一豎成了田,一豎上下出頭變成申,上面出頭變成由,下面出頭變成甲,左邊一豎變成舊,上面加一撇成了白。同音字也很有趣,同一個字,有時讀這個音,有時發那個音,比如《水滸》里有這樣一段:武松大喝一聲:「快拿酒來!我要喝十二碗。」博得眾食客一陣喝彩。我自己也會造,老師這次留的家庭作業,這著真絕,讓我和媽媽干著急,又必須抓緊時間著手寫,怕寫的不好,心裡老是懸著。漢字是不是很有趣呀,這些發現,增加了我學習漢字的興趣。
學習漢字還要認真才行,還有一次,電視上有一個成語,負隅頑抗,我把隅念成了(ou)媽媽指出來,我還不服氣,於是媽媽找來了字典,我這才知道是我錯了,媽媽批評我不認真,諷刺我是半邊認字先生。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學習漢字一定要認真,半點馬虎不
得,從那以後,對沒有把握的字,我一定要查字典,並把拼音注在字的旁邊。
我和漢字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我一定要學好你——漢字。
G. 要寫一個我與漢字的故事的作文400字
中國的語言文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是炎黃子孫,我愛漢字。
在我版眼中,漢權字不是僵硬而無生命的符號。漢字有感情,有色彩,有氣味。它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還含有豐富的文化。每一個漢字都蘊藏著一個故事;每一個漢字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它觀察、再現、描摹著這個世界;每一個漢字,都有著一對大大的耳朵,它能傾聽、接納、記錄這一個美麗的世界;漢字還有銅牙利齒,向我們訴說著許許多多美麗而遙遠的故事……
是啊,學習漢字,實際上就是在走近中華民源運流長的歷史,在觸摸著兩千多年前那跳動的脈搏。是漢字教會了我們學習,把我們引進了一個由神奇漢字創造的美麗境界中;是漢字讓我們能夠走近魯迅、冰心、朱自清、毛澤東,與他們對話,交談;是漢字讓我們知道王二小的勇敢,紅軍的長征艱難,黃繼光用胸擋槍的無謂……
正是有了方塊字的誕生,這一切看似不能發生的事,但都成為了現實。只要你翻開書,過去的一幅幅畫面、一個個故事中,不都展現你面前了嗎?是啊,漢字是會說話地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難道不是漢字的魅力嗎?
愛漢字,就是愛自己的祖國,我是炎黃子孫,我愛漢字。
-
H. 漢字小故事20字
1、曌
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
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決定給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
說造就造,當時人們對日月特別崇拜,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曌。
2、籌
清初,名人徐韜給一位朋友寫信,最後的祝頌語獨出心裁地用上「籌安」一詞。友人初讀不解,經反復琢磨,才恍然大悟,乃為「個個壽安」的意思。
「籌」字拆開,是「個個壽」,用法十分絕妙。
3、午
有個叫李安義的去拜訪富人鄭生,鄭生推說外出不肯迎客,李安義便在他家門上寫了個大大的「午」字,就離去了。
別人問這是為何,李安義答道:「牛不出頭罷了。」
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頭」,來嘲諷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4、團
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
「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團圓,怎麼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5、萬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後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麼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
兒子眼珠一轉,彷彿悟到了什麼,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現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么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么聰明,老翁高興地准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麼了?」等了又等,老翁終於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裡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
兒子正拿著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麼多,他為什麼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