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文明禮貌的故事大全

文明禮貌的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3-03 19:57:23

⑴ 關於文明禮儀的故事大全2014

粗魯的小老鼠復
從前有制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裡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想一想,我們每一個人有過小老鼠這樣的舉動或心理嗎?

⑵ 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內見容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2)文明禮貌的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

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⑶ 文明禮儀的歷史故事

1、千里送鵝毛

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

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

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4、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5、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衛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

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一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郁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衛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麼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說給蕭夫人聽。

蕭夫人一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一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一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

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⑷ 關於文明禮貌的小故事

一、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 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二、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三、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 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四、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五、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

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⑸ 講文明懂禮貌的童話故事

在一個動物園里居住著很多很多的動物,有孔雀、水牛、象、綿羊、狗、貓等。其中有一隻孔雀很美麗,它不講文明禮貌,驕傲自大,整天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說自己怎樣美麗,又怎樣聰明。別的動物有困難,它從不樂意幫助,有時候還諷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動物們都很討厭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當它焦急時,看見對面有頭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邊,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然後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沒有理它,孔雀以為它聽不見,又問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還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著大聲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喂!聽沒聽見?我在問你呢!」這時老水牛轉過身來瞟了它一眼,沒吭聲,又轉過身去吃草了。它看見水牛不理它,就甩著尾巴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棵大樹旁,看見綿羊和一隻狗在樹底下玩,它又甩著尾巴走過去問:「喂!問你們兩個,到附近公園怎麼走?」綿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為它們玩得太開心聽不見,又大聲地問,「喂!到附近公園怎麼走?」它們倆連看都沒看它一眼,繼續在那兒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一隻大象在吃草。這時從遠處走來一隻貓。貓走到大象旁邊,問:「大象爺爺,請問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轉過頭來,微笑著說:「小貓真懂禮貌。喏,就順這路走到盡頭,再向左拐就到了。」小貓向大象說了聲「謝謝」便走了。孔雀在旁邊想:為什麼這只小貓一問它們就回答?為什麼它們不告訴我?不行,我也去問問看!它走到大象面前,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不理它,於是它便大聲地說,「為什麼你肯告訴小貓,卻不告訴我呢?」大象轉過身來微笑地說:「你一出口就是『喂』這喂那的,到底問誰呀?剛才你不是看見了嗎?人家那麼有禮貌。你呀,盡會炫耀自己,別怪人家說你,你應該懂得講禮貌啦!」
孔雀聽了大象的話,臉上發燒,低下頭,說:「謝謝您的教導,我會改正的。」從那以後,孔雀再也不驕傲,再也不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別人打招呼時都很禮貌,動物們也和它一起玩了。

⑹ 關於文明禮貌的故事

文明禮貌小故事

一、不講文明禮貌的孔雀
在一個動物園里居住著很多很多的動物,有孔雀、水牛、象、綿羊、狗、貓等。其中有一隻孔雀很美麗,它不講文明禮貌,驕傲自大,整天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說自己怎樣美麗,又怎樣聰明。別的動物有困難,它從不樂意幫助,有時候還諷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動物們都很討厭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當它焦急時,看見對面有頭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邊,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然後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沒有理它,孔雀以為它聽不見,又問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還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著大聲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喂!聽沒聽見?我在問你呢!」這時老水牛轉過身來瞟了它一眼,沒吭聲,又轉過身去吃草了。它看見水牛不理它,就甩著尾巴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棵大樹旁,看見綿羊和一隻狗在樹底下玩,它又甩著尾巴走過去問:「喂!問你們兩個,到附近公園怎麼走?」綿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為它們玩得太開心聽不見,又大聲地問,「喂!到附近公園怎麼走?」它們倆連看都沒看它一眼,繼續在那兒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一隻大象在吃草。這時從遠處走來一隻貓。貓走到大象旁邊,問:「大象爺爺,請問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轉過頭來,微笑著說:「小貓真懂禮貌。喏,就順這路走到盡頭,再向左拐就到了。」小貓向大象說了聲「謝謝」便走了。孔雀在旁邊想:為什麼這只小貓一問它們就回答?為什麼它們不告訴我?不行,我也去問問看!它走到大象面前,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不理它,於是它便大聲地說,「為什麼你肯告訴小貓,卻不告訴我呢?」大象轉過身來微笑地說:「你一出口就是『喂』這喂那的,到底問誰呀?剛才你不是看見了嗎?人家那麼有禮貌。你呀,盡會炫耀自己,別怪人家說你,你應該懂得講禮貌啦!」
孔雀聽了大象的話,臉上發燒,低下頭,說:「謝謝您的教導,我會改正的。」從那以後,孔雀再也不驕傲,再也不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別人打招呼時都很禮貌,動物們也和它一起玩了。

二、小猴學禮貌
小猴,沒有禮貌。老師來了,他不問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見老人,他不讓路……猴媽媽很生氣,他對小猴子說:「你怎麼不學著講禮貌呢?」學禮貌多麻煩,拿錢多省事。小猴對媽媽說:「給我一些錢,我去買禮貌。」聽後媽媽哭笑不得。仔細一想,就給了我一些錢。小猴拿著錢,高高興興低潮街上跑去……來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這兒買禮貌嗎?」沒人回答。來到比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這兒買禮貌嗎?」沒人回答。一家、兩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沒有買到禮貌。只剩最後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開的。山羊伯伯平時對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幫忙,我一定能買到禮貌。他看見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會兒。「山羊伯伯,您這有禮貌賣嗎?」小猴輕輕問。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禮貌是買不到的,只能學到。」小猴沒有買到禮貌,低著頭走回來,他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沒有買到禮貌。」聽後媽媽樂呵呵地端出飯菜:「肚子餓了吧?快吃。「小猴早已餓極了,他大口大口地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心想:「還是媽媽好,我要謝謝她。」「謝謝媽媽!一句很有禮貌的話從小猴嘴裡飛出來。聽後媽媽笑了:「孩子,你沒有買到禮貌,但你學到了。」

三、程門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個非常好學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楊時。
楊時從小就很聰明,讀書很用功,他常對別人說:「學習對我來說像吃飯一樣,是我內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鬆。」
一天,楊時遇到一個不懂的問題,就與好友游酢相約去請教老師程頤。當他們趕到老師家時,正好趕上老師午睡。為了不打擾老師休息,他們就站在院子里靜靜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鵝毛大雪。他們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層雪花。當老師一覺醒來,推門看見他們時,地面的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楊時和游酢站過的地方,留下了兩雙深深的雪坑。

四、讓座的故事
「哪個乘客請讓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張情姐姐家。去她家必須乘747公交車。一位老奶奶上來了,可車上沒有空位子。售貨員喊得嗓子都快喊啞了,還是沒人讓位子。這時媽媽抱著我站了起來,扶著老奶奶說:「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說:「謝謝,你真是個好人!」
我看著這一切,隨口吐了口香糖,不以為然地說:「為什麼?我沒座位了!」媽媽轉頭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聲了,但心裡還不服氣。
「下面是終點站,請全部下車。」
我牽著媽媽的手,走下車。「哎喲」我突然覺得有一個東西粘在我腳底下,很緊,我用力撥出,但還是粘在我的腳上。
「怎麼了?」媽媽關切的問。「剛剛我說讓座不好,它不讓我下車了。」車上頓時傳來一陣笑聲,可是又「嗖」的一下沒了。我問媽媽:「他們為什麼不笑了?」媽媽說:「因為他們也不讓座,他們想了一下,笑聲沒了。」她看了一下我腳底,「原來是口香糖作怪!」媽媽抽出餐巾紙,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誰這么缺德?」我生氣地說,可又想到我剛剛吐了口香糖,臉刷得一下紅了。媽媽問我怎麼了,我轉了一個話題:「媽媽,你為什麼讓給老奶奶坐?」媽媽笑了:「你聽過『孔融讓梨』嗎?孔融會讓梨,我們呢?」聽完這句話,我點了點頭。
看樣子,做人講文明,懂禮貌,否則下一個遭殃的就是你了!

五、不講文明的小白兔
今天上午,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又蹦蹦跳跳地出來了。它剛出家門,就碰見小貓咪了,小貓咪手裡拿了兩根雪糕,給了小白兔一根。小白兔很有禮貌地說了聲:「謝謝,小貓咪。」兩個好朋友一邊吃著雪糕,一邊說著笑話。
過了一會兒,小貓咪吃完了它那根雪糕,小貓咪面前有一個垃圾桶,小貓咪就跑過去把雪糕棍扔進垃圾桶。小白兔也吃完了雪糕,可它卻隨手把雪糕棍扔到了外面。小貓咪說:「小白兔,你應該把雪糕棍扔到垃圾桶裡面。」小白兔說:「沒有關系。」小貓咪生氣地說:「我不跟你玩了。」小白兔說:「為什麼?」小貓咪說:「因為我不跟不講文明的人玩。」就這樣,小白兔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們,一定要講文明哦!千萬不要學小白兔,要學小貓咪。小朋友們,你們記住了嗎?

六、不懂禮貌的小熊貓咪咪
小熊貓咪咪是家裡的小霸王。有一天,黑熊嘟嘟來咪咪家裡玩。嘟嘟很客氣地說:「咪咪好,阿姨好,叔叔好!」咪咪說:「我不好。」咪咪的媽媽,也就是方方說:「我很好,謝謝你,小嘟嘟。」咪咪的爸爸,也就是大大說:「我也一樣。」媽媽給嘟嘟一個香蕉,被咪咪搶過去,爸爸給嘟嘟玩具,也一樣被咪咪從手中奪過去。嘟嘟一看,來咪咪家作客,結果不能吃、不能玩,一氣之下走了。從此以後,再沒小朋友上咪咪家作客,也再沒小朋友和他玩,因此他很孤單。這時,嘟嘟過來對他說:「咪咪,如果你不那麼任性的話,誰都會和你玩的。」咪咪說:「真的?那我不任性了,你跟我玩吧!」 嘟嘟說:「好的。」果真,從此以後,咪咪不再任性了,許多小朋友也回到了他的身邊。

⑺ 文明禮貌小故事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回學家,建安七子之答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⑻ 文明禮貌的小故事

古代的抄時候有一個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廟,於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鎮。走著走著,他越來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一個老伯伯走過,他一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喂,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哪裡!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瞭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里)。」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尋思著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麼……

⑼ 文明禮貌的故事

做一個文明的人
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都在談論教育要面向21世紀,要為21世紀培養人才。而21世紀隆隆的腳步離我們已經很近了,有些領域已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比如電腦的2000年問題,比如教育要面向21世紀的問題。現在的中學生這一代人,將是未來世紀的主人。因此,中學生們已經成為當前世界各國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和教育家最關注的一代了,關注中學生將被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才。
對於21世紀,國際上許多未來學家有過不同的分析和預測,他們都一致認為,21世紀將是一個經濟、技術激烈競爭的世紀,這種競爭顯然是一種國際性的競爭。而經濟、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培養靠的是教育。美國前總統布希提出,要辦500所21世紀的學校,專門研究和培育21世紀的人才。日本政府也提出要培養面向21世紀的日本人。所以,世界上有許多知名人士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發生,戰場是我們中小學課堂,哪一個國家政府有發展教育的遠見將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那麼,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人?我們呼市二中,乃至我們民族、國家應該培養什麼樣的21世紀人呢?21世紀人的素質有哪些,就這一問題,我談談個人的看法,談一談如何做人。
一、 一、 做一個文明的人
人是一種動物,是一種高級智能的動物。人類會使用工具,會思維,會使用語言相互交流。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標准之一是人類脫離了獸性野性,而且有思維判別能力。因此,人類應該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心理等素質。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走進兩種文明的行列。
第一種文明人是:做文明的二中人。
《中學生日常規范》中的「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嚴於律己」等等就是規范我們成為文明的二中人的標准。雖然文明的二中人的標准每一名中學生都非常清楚,但是,在我們的周圍,在每一天里都有許許多多不文明的現象。比如看一些不健康的書刊、穿衣打扮不符合學生的要求、在家不孝敬父母、在外不遵守公德、口出臟話、亂扔垃圾等等不文明的事發生。這說明,有些中學生們非常不珍惜自己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就沒有想到,在我們國家裡,仍然有許多少年兒童因經濟、認識等問題而輟學,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只要我們明白了這一道理,我相信所有不文明的行為都能克服掉,成為一名文明的二中人。
第二種文明是:做文明的社會人。
我們不僅生活在校園內,我們還生活在這個社會里,是社會的一分子,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中學生的生活,我們也會走進這個社會里。那麼社會上需要什麼樣的文明人嗎?《呼市市民行為十不準》規范了我們在公共場所的文明行為:①不亂扔垃圾;②不隨地吐痰;③不破壞綠化④不損壞公物;⑤不闖紅燈;⑥不打架罵人;⑦不亂寫亂畫;⑧不噪音擾民;⑨不亂停車輛;⑩不隨地便溺。如果我們深入挖掘這十不準,可以看出呼市市民文明標准,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便溺是講究衛生方面的標准。就是讓我們保持城市的整潔、干凈,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的社區里。不破壞綠化,不損壞公物是講保護綠地、保護公共設施方面的,在近兩年內,呼市的綠化、美化工作做得很好,每個街區都擺放著鮮艷、美麗的盆花。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放之時,我們看見許多三三兩兩悠閑散步的人,他們或在觀賞著城區美麗的夜景,或在舒心納涼,或沉浸在遐想的氛圍中。但是好景卻不能給某些人帶來凈化心靈的作用,這些人有的折下花朵,有的搬走花盆放到自家的陽台上,有的推倒了精鋼製作的燈架,有的人打碎了燈罩。這些人給我們的社區增加了不和諧的音符。我實在不忍心再歷數這些人的惡行。在十不準中還有遵守交通法規方面的內容,還有規范個人文明禮貌用語方面的內容。總之,《呼市市民行為十不準》中,每一條都體現了在公共場合中,個人行為規范,處處體現了在公共場合中,要尊重別人,照顧別人,方便別人的宗旨。下面我就這一宗旨再深入的探討下去。
(一) (一) 遵守交通規則
在呼市市區的主要街道交叉點上,都設有交通崗亭和紅綠交通燈。每當紅燈亮起來的時候,自動播音系統播放著「現在是紅燈,現在是紅燈,請您停在停車線以外;現在是紅燈,現在是紅燈,請您停在停車線以外;交警謝謝您的合作!」這一現象,大概是我們呼市特有的。我去過許多中國的大中城市,沒有這個現象。我也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外的城市有這個現象,那麼這一現象是我們呼市首創嘍。這一首創為我們的城市增了光、添了彩嗎?沒有,我只感到臉發紅、血液加快,我為呼市市民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惡劣行為汗顏。我多麼希望能把播音取掉,我多麼希望全體市民為去掉播音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到那時,我們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我們不再為出門的老人、孩子、夫妻擔憂。
我們呼市實行無人售票公交車已經有幾個年頭了。在最初改革的一年裡,公交系統損失了五萬元人民幣。有些人納悶兒,票價漲了,為什麼賠錢?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有些人用半張的伍角紙幣頂替了車票,還有用鐵片、鋼片頂替了伍角硬幣,還有用蒙幣、俄幣硬幣代替伍角硬幣,還有一些破損無法兌換的紙幣等等。這些假冒、偽劣的錢幣加起來就是五萬多元人民幣。五萬多元人民幣就是十萬多人次無票乘車,把這十萬多人排成一隊可排50公里。這一數字真是讓每一個人吃驚。如果再算上逃票車族的數字的話,能讓每一個人驚奇得合不上嘴巴,這是無人售票公交車的意外收獲。
在某一期的《正大綜藝》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了日本人是如何教育子女遵守交通規則的,也看到了日本人是怎樣遵守交通規則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讓自己的兒子——他才4周歲,領上一個只有兩歲半的弟弟去500多米的商店買生活用品,去商店的路線須走過兩個十字路口,一段100多米長的繁華商業區,還有要橫穿一次馬路。有一輛中國的攝像車遠遠地跟在兩個孩子的身後,車上有年輕的母親和一名交警。最開始階段,兩個孩子手拉手走向目的地,兩人不時地左右張望,有說有笑,路上的行人見到他們都主動地讓路,甚至還有一名女士上前親昵地摸了他們的頭。過兩個十字路口時,兩個小孩仍然手拉手,看到大人過十字路口時,他們也跟著過去。這些大人們是非常遵守交通規則的穿過十字路口。最緊張的時刻是橫穿沒有紅綠燈的馬路。只見當哥哥的先進入了馬路一段,回頭看弟弟沒跟上,就趕緊回來拉著弟弟,可是,這時有一輛小車從不遠處急駛而來,但是兩個孩子仍然穿行在馬路中間,悲劇的發生似乎就在眼前。兩個孩子的附近沒有任何行人,他們仍然沒有發現危險。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小車緊急剎車停下來,兩個孩子安然從車前走了過去。過後車上的交警解釋說,小車是完全可以從小孩的前面繞過他們開過去,當然更不必停車,先讓孩子過馬路的。從這一段的錄像中,我們了解了日本國民是如何遵守交通法規的。日本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度,街上的行人、車輛的密度遠遠高於我們國家,但是他們的交通事故率遠遠地低於我們國家。這一對比,更令我們自己可悲、可恥。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的古國,但是,現代文明遠離了中華民族,這一事實難道不應該激勵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點一滴做起嗎?
(二) (二) 在公共場合,請尊重別人,照顧別人,方便別人。
有一位中國駐德國大使,他在德國工作生活了多年,回國後,根據他的經歷,寫了一本回憶錄:《沿著易北河》。在書中寫了許許多多「未曾想到,但常常令我深思的事情」。下面我們就看看幾件令作者未曾想到而又深思的事情。
1、 1、排隊——請尊重別人。
過元旦的前幾天,作者去郵局給家裡匯款。由於聖誕節、新年來臨,平時清閑的郵局也忙碌了起來。德國人也在忙著辦理郵件。但是每一個窗口前都井然有序地排著隊伍,其間絕對沒有大聲喧嘩、擁擠不堪的現象。觀察了多時,令作者深有感觸。嘆服德國人的素質。但是也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令作者不明:每排隊伍的第一個人與第二個人距離很遠,足有一米遠,每個窗口前地面上都有一道線,每排隊伍的第一個人站在線內,而第二個人站在線外。在第一人沒有離開窗口時,第二個人絕對不越雷池,這是為什麼?當作者排在第二的位置時,才恍然清楚。在每個窗口前有一個警示板,上面清晰地寫著,請尊重別人的隱私權,謝謝!在歐美一些國家,是不能隨便詢問人們的年齡、職業、工資、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等等這些小事,這些小事雖然不起眼,但已涉及到了個人的隱私,他們是非常尊重別人的隱私的,這是受法律保護的。為了保護個人的隱私權,在需要排隊的一些公共場所,都有這樣的「一米線」,比如電話亭、銀行、商店的收銀台等等場所都是這樣。每一個人都自覺地遵守這一規定,極少有人觸犯。
2、 2、誰該站在右側——照顧別人;
作者經常出入公共場合。德國的公共場所都有電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作者都驚奇地發現,無論人多、人少,無論結伴而行的人還是情侶,沒有並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作者覺得不可思議,就詢問了德國人,他們解釋說,上樓、下樓時站在右側,空出左邊的位置,以便讓有急事的人從左側先行。這是多麼為別人著想啊。雖然它不是一項法律,只是人們的生活習慣,但作者非常欽佩這一行為。這一左右現象到處可見:男的走在左側,同行的女的走在右側,怕的是車輛撞上女的;也有小輩走在左側,長輩走在右側,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這些習慣,都是為方便照顧對方。
3、 3、主動開門——方便別人。
在德國的公共場合,凡是有門的地方,總會有這樣的現象,走在前面的人,進去後總要回頭看後面有沒有人進門。如果有,他就扶著門讓後面的人進去,後面的人進去後,也總是要向扶門的人說聲謝謝,很少有人進門後一甩門揚長而去的舉動。令人感動的是,所有的人都這樣做,而且是非常自覺。
看到這一件件的小事,也令我深深地思索,我就慢慢地悟出了這樣的道理,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時刻注意尊重別人,照顧別人,方便別人,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心中時刻想著他人,要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他人。這是一種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正如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寫到的:「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二、 二、 做一個現代的人
什麼是現代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標准,具有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強烈的開放、創新、競爭意識和組織紀律,具有強烈的民族與法制觀念的人,這樣的人就是現代人。
在校的中學生們,一方面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每一所學校的老師們都在為學生的成人,成才而辛勤地工作著,他們諄諄教誨學生要有高尚的道德,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要有競爭意識,要遵紀、守法。在老師們辛勤的耕耘中,培育出了無數個對人類、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才。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中學生沒有按照正確的軌道發展,而是走上了一種不健康的發展道路。下面我就單獨談談具有強烈的民主與法制觀念的人。
在呼市二中的學生們中間,時常也會發現一點不愉快的事件。比如有一名初中的學生偷盜別人的自行車時被發現,經深入調查,他已經偷別人的高級自行車一輛,高級自行車的零件多起,他把這些東西或者用於裝飾自己的自行車,朋友的自行車,或者變賣它們,把所得的錢用於個人吃、穿的花費上。當問起他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時,他承認自己當初是出於嫉妒心理,看見別人吃的好,穿著名牌服裝,騎著高級自行車就眼紅,就開始偷盜,第一次是偷了一個自行車鈴,以後膽子越來越大,偷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從偷自行車零件,到偷同學的高級鋼筆,偷同學們的零用錢,最後偷了一輛高級賽車,他把賽車賣了錢後在飯館請自己的同學過生日。後來,他在檢查中寫到:「老師,我真的做錯了,我不應該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是我的虛榮心作怪,請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痛改前非,做一名守法的中學生。」還比如有一名初三的女孩,在回家的路上總是被別的班的男生攔截,開始時,男學生向她要錢,後來就提出要和她談戀愛。女學生也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告訴老師,後來實在沒辦法,就告訴了自己的好朋友另一名男同學,請求他在放學時結伴回家。他是一名品德很好的同學,就滿口答應了女同學的請求。這樣第一位男同學就沒有機會攔截,他懷恨在心,約了自己的好朋友結伙打架,把這位品德好的同學後背軟組織打傷,頭部打破,致使他兩個星期呆在家中不能上學。事後受傷這位男同學認識到自己在這件事的前前後後中都沒有把矛盾及時反映到老師那,由老師出面解決,說明他還缺乏用校紀、校規保護自己正當的權益的意識,及時制止事態的惡化,更說明結伙打架的男同學無法律觀念,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從法律角度來說,已構成傷害罪。
從以上兩起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中學生們,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們,非常需要更多地進行有關法制觀念的教育,讓他們知法、懂法,從而做到守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信用卡自然而然地被引進了中國。《中國的信用卡怎麼啦》這本書道出兩個很耐人回味的小故事。
有一位李先生有一次拿信用卡到某銀行的ATM機上取款,塞進卡去,屏幕顯示:查詢帳戶?提取現金?修改密碼?其它服務?李先生按「提取現金」鈕,又按500,誰知那台ATM機很快把卡退出來了。李先生悻悻而返,心想這銀行怎麼這等不講理,竟不讓我取款,我拿自己的錢,又沒透支。過了些日子,李先生接到銀行帳單,說他那500元已經提走了,李先生大怒,當即趕到銀行去講理。銀行先說500元確實提走了。經反復查對,又告訴說500元還在帳上,是ATM機出了毛病。從這件小事上,我們可以看出些問題來,理智地想一想,這事本該由銀行向用戶道歉,甚至要賠償這位儲戶的損失。現在倒好,反過來了,理應由銀行向之求寬恕的儲戶反而感謝銀行,似乎是沐了什麼大恩大德似的。銀行或某些部門犯錯或許難免,能改正錯誤自然是好事,可是犯錯的一方和為錯事所累的一方,彼此都該有辯別誰曲誰直的正常心態,這樣推演下去,便是國民的素質問題,人的自尊和權利問題,當然更是民主與法制問題。李先生和大多中國人一樣不習慣做「上帝」,發生了肉包子打狗的事,最後肉包子完整無缺地揀回來,就是上上大吉,寫封表揚信不損失什麼。他就沒有想到用法律保護個人的利益。
還有一樁更可笑的小故事。某月某日,上海曲陽路大型超市「家樂福」內,中國銀行的ATM機正在接待持卡人,忽然,奇怪的事出現了,你要100元,那台機器就給你200元,你要500元,它給1000元,可是客戶憑條上打的還是100元、500元。世上哪有這等好事,ATM機成了財神老爺。ATM上哪有這等好事,ATM機忙碌起來,二三十次地被按動,刷刷刷地吐出人民幣,白白送給持卡人14800元。這台慷慨的取款機送錢送了14小時,直到復旦大學的學生張聖來提款,發現出了差錯,三次取款多得1100元,才急忙通知銀行。
難道狗打肉包子了?難道銀行真的「超值服務」了?
兩天後,中國銀行寶山支行趕到「家樂福」,拆開神經錯亂的ATM機,工作人員自己差點神經錯亂,原來是他們的錯,把100元面額的厚厚一疊人民幣錯放到50元的窗櫃里,所以ATM機才超倍吐款。
大錯已鑄成,能把多送的錢追回來嗎?中國銀行通過金卡網路中心查到卡號、姓名,小心翼翼地和18位取款者聯系:你取款時有沒有發生ATM機多給錢的事?如果多得了錢,能否還給我們?
倘若用戶說沒多拿,也是死無對證。
銀行沒想到,18位取款人都一口答應,把多得的錢在兩天內都物歸原主,無論銀行多麼有愧,中國的老百姓總是那樣純朴,那樣善良,那樣優秀,這種優秀的品德原本就起到了約束個人行為的作用,更何況我們的國家正在完善各項法律,大力宣傳依法治國。長此下去,中華民族必將成為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民族。
同學們,21世紀將會是一個嶄新的世紀,是一個高度文明、高度現代化的世紀,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世紀,願同學們早日作好准備,爭做一個文明的二中人,一個文明的社會人,一個現代人,一個不怕困難、敢於創新、勇於挑戰的21世紀的人。

⑽ 文明禮儀小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如下:

1、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5、買水果

有一位教授帶著他的小兒子去市場買水果,再選水果的時候小販很不耐煩的說這些很貴你到底買不買,教授很有禮貌的說要買要買並將水果遞給了他,之後付了錢。

在回家的路上小兒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時實在忍不住了,便問:「爸爸,你是專家,教授學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為什麼讓一個小販如此吆喝?」,教授笑著說:」待人有禮謙遜是我的水平,粗俗無理是小販的水平,我不能因為他而破壞自己的水平。「

(10)文明禮貌的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見面禮儀

1、握手禮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

2、鞠躬禮

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行禮,或是邊鞠躬邊說好聽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從各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