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故事五百字
A. 文明差一步的500字作文有哪些
篇一:文明只差一步
一個小女孩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扎著兩條羊角辮,身上穿著一條紫色的連衣裙,連衣裙上零零碎碎地點綴著黃色的小碎花。無意間,她發現,路旁的垃圾箱前隨處可見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小女孩心想,哎呀,假如眼睛不好的人一腳踩上去滑倒在地上,那該怎麼辦。再說老師也經常教育我們要多為社會做一些好事,我不如自己花上一點時間來把垃圾清理一下。想著想著,便用手拾起垃圾丟進垃圾桶。就在這時,一個人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說:「你在干什麼呢?」小女孩轉過頭一看,原來是同班同學小強,小女孩便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小強想了想,對著小女孩的耳朵說了幾句悄悄話,小女孩會意地點了點頭,便繼續撿起了垃圾。過了一會兒,小女孩終於把最後一點垃圾丟進了垃圾桶,小強也把一張紙貼在了垃圾桶上,那張紙上寫著「文明——只差一步」。
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來自一組看似簡單的漫畫,卻引起了我的思考。
這組漫畫通過生活中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譴責了那些亂丟垃圾的人。同時還提醒人們要講究文明,不能因為想少走一步路而隨意把垃圾丟在地上。記住,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你的、是我的、是大家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它,愛護它。當你把垃圾隨意丟在地上時,你想過沒有,假如一個星期後你路過這里時,聞著垃圾散發出的陣陣臭氣,看著天空中到處飛舞的蒼蠅。你會不會罵道:「這些亂丟垃圾的人實在是太缺德了!」但你想過嗎?你不是曾經也在這里亂扔過垃圾嗎?
篇二:文明只差一步
一天,我正閑得無聊時,看見了語文書第四單元習作上,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在思考著什麼……
也許你會問我在想什麼,我可以告訴你,我在想兩個問題,臉上有了滿意的笑容。我可以告訴你其中的一個的答案:那就是我在給它們編一個故事。
內容是這樣的:一天,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小明與小紅在聊著他們一天在學校的趣事,突然,小明被一個香蕉皮吸引住了,一看,「哎呀!這個垃圾桶旁有好多垃圾,快堆成山了!」小紅又插話說:「嗯,不知道是哪個人扔的,太臟了!」小明沉默了起來……
小紅正在找東西把這些垃圾把他掃起來,他望著。「有了!」小明喊道,把小紅嚇了一跳,她說道:「怎麼了?」小明立刻地把書包放下來,拿出了一張紙和筆盒,在寫著什麼。小紅覺得很怪,只聽見小明在說著什麼,寫著什麼。小紅喃喃自語地說:「他在干什麼?」邊說,便把手中的垃圾一點一點地到在垃圾桶里。小明在自言自語地說:「我寫,我寫……」小紅把垃圾倒入了桶中,小明也寫完了他要寫的東西,便說道:「哈哈!look(看)『文明只差一步』怎麼樣?」小紅說:「不錯,好一個『文明只差一步』你真是太有才了」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也是我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那你明白了嗎?
篇三:文明-只差一步
要說漫畫,我可以滔滔不絕的說出十幾種,比如《阿衰》、《豌豆》、《老夫子》……..可是,我看見他們只是感到可笑,從來沒有給過任何啟發,偶然有一次,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一則漫畫,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漫畫是這樣的,有兩個小朋友路過垃圾桶,看見垃圾桶周圍有好多垃圾在哪兒躺著,簡直就是蒼蠅的天下,而且傳來一陣一陣難聞的臭味。小女孩不怕臟,竟用手把垃圾捧進垃圾桶里,男孩在一旁寫了一則廣告---文明,只差一步。
雖然這則漫畫沒有文字,但是,確實值得我們沉思呀!你看,那垃圾只差一點不就扔到垃圾桶了嗎?可是人們為什麼再不走進一點點,扔進去呢?為什麼不去做呢?其實,我們生活中不就有這樣的行為嗎?學校、樓道經常有這樣的行為嗎?
在學校的樓道中有垃圾桶,但是垃圾要從側面丟進去,所以有些同學為了圖方便就反在垃圾桶的蓋上,我就親眼看到過。
第三節課下來了,要去做早操,同學們像潮水般湧出教室,其中一位同學在喝豆漿,喝完後像四周環視了一下,把豆漿盒子放在了垃圾桶上就揚長而去,然後被別人碰下來,有一個同學路過那裡,不小心被絆了一下,以為是後面的同學在推她,就指責後面的同學可後面的同學說不是,就這樣一不必要的麻煩發生了。後來,還是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其實文明,離我們很近,近的觸手可及。
「講文明、樹新風、除陋習」,這不是2008年的宗旨嗎?讓我們都來當文明小衛士吧!
篇四:文明——只差一步
「叮鈴鈴」,一陣清脆的鈴聲過後,放學了,同學們一擁而上,把教室圍得水泄不通。爭先恐後的往家裡跑。
小明和小紅是五(二)班的,他們每天放學都是一起走的。正當他們說說笑笑走到一家鞋店前面的垃圾筒時,不禁呆住了:垃圾桶旁邊竟然全是垃圾:水果皮;紙屑和塑料袋漫天飛舞。小紅一向很沖動,這不,這下又來了。小紅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找鞋店老闆評理去!」小明急忙拉住小紅:「你這樣進去是不行的。搞不好還會被他們轟出來。再說,他們下次還會倒垃圾的!」小紅這才回過神來,心想:是呀!小明說的也對呀!小紅又問小明:「那這些垃圾該怎麼辦呢?總不會扔下它不管吧?」「哎,我有好主意了!」小明讓小紅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里,自己拿出筆和紙,刷刷幾下,他又把這張紙用膠水粘到垃圾桶上,「文明——只差一步」這幾個字特別顯眼。小紅豎起大拇指對小明說:「小明,你太聰明了!」小明不好意思地笑了。
過了幾天,這個垃圾桶旁邊再也沒有垃圾了:街上也見不著一點灰塵,河水也變得清澈了,工廠也沒有了?天空更藍了,空氣變得更加清新了,小魚小蝦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切,是兩個五年級的孩子做的;這一切,將永遠保持下去。
正如人們所說的: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只要我們走出一小步,就會向社會走出一大步。舉手之勞,是我們應該做的。文明——只差一步!
B. 我們,班級的文明禮儀故事的作文五百字。
文明禮抄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雖然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體貼的眼神,都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深遠。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在我們身邊時常遇到。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老奶奶看上去六七十歲的樣子,身邊還領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兒,老奶奶上車時,公交車上已經非常擁擠,沒有空位了,老奶奶只好領著小女孩在人群中站著。突然,一個銀鈴般的聲音說道:「老奶奶您坐這吧!」我尋著聲音望去,看到了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姑娘站了起來。老奶奶感激的朝那個小姑娘點頭說道:「謝謝你,小姑娘!」車上所有的人都向那個小姑娘投去贊許的目光。可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心裡不停的批評自己:你為什麼就不能把座位讓給老奶奶呢?我真為自己剛才的行為而感到羞愧萬分。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每個人的心間,開遍世界每個角落。
C. 身邊的什麼記一件文明事跡 500字作文
中國有50XX年的歷史,以文明之邦聞於全世。我們身為華夏兒女,有必要做到文明,做迴文明人。文明,生答活處處都有。只要你肯做!
有一天,我獨自坐著公交車回家,那天天氣很糟糕,下著大雨,我衣服也濕了。由於雨的原因,很多座位所以沒法坐。我卻坐到了一個座位。
這時,售票員阿姨大叫:「誰給這個老太太讓一下座位?」
我一看,是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正站在售票員阿姨旁邊。
我立刻站起來說:「這里!」
我剛說完,便去扶那個老太太,誰知,這時有一個人,趁機坐了上去,我急忙大叫:「這是給老太太的座位,你快讓開!」
誰知那個人反而不講理,反駁道:「誰搶到,誰就坐!」
這時,所有人都指著那個人破口大罵。那個人也臉紅了。便灰溜溜地離開了。老太太也就坐上了座位。
大家都誇我是個文明人。我聽了心裡也美滋滋的。
如今,綿陽也在創辦文明城市,我們,身為綿陽人,應為創辦文明城市出一份力。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創文明城!
中國文明大家創,文明事大家做!
D. 500字左右的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
叮鈴鈴…」,8月22日早上7點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大早,會是誰呢?奶奶猜是媽媽,我說不會,因為媽媽的暑期生活提前結束了,20號就已經正式上班了,又顧不上我了,所以我又住爺爺、奶奶家,和爺爺、奶奶做伴了。正當我納悶時,只聽奶奶緊張地問:「怎麼會的?昨天還好好的,是不是很嚴重?」「是誰病了?」我從床上坐起來問。奶奶掛斷電話,一臉的緊張和著急,原來是媽媽的眼睛感染了,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估計是急性角膜炎。
盡管奶奶在電話中已叮囑媽媽馬上去醫院診治,但她仍然不放心,撂下家務直奔醫院。她們從醫院回來後,奶奶每隔一小時便給媽媽點一次眼葯水,還「命令」媽媽躺著休息,不準看書或者做事了。奶奶主動承擔了家裡所有的活:洗衣、做飯、拖地……還四處打聽治眼疾的「偏方」。閑下來時,也不忘安慰媽媽。因為媽媽老是擔心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的話,新學期她就無法正常工作,那該多麼麻煩呀!
這一切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奶奶與媽媽之間的這份深厚感情超越了婆媳之情,我想即便是母女之間也不過如此吧。感動之餘,我主動學會了點眼葯水,陪伴在媽媽身邊,成了她的貼身「勤務員」。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的悉心照顧下,媽媽的眼睛終於在開學初恢復了正常。
眾所周知,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上兩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當然,這只是我家日常生活中的兩段插曲兒,類似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我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感到無比幸福與自豪,對努力創造了這一切的長輩們滿懷感激。願我家的文明禮儀之花四季常開,希望文明禮儀之花開遍千家萬戶,永駐你我心間!
E. 贊美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故事(500字左右)
這是比賽的作文題啊......
其實很簡單,你只要找些古今的例子就行了
文明禮儀的故事:
1.團結友愛--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台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麼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4.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F. 關於文明禮儀的故事500字左右急急急~~~!!!!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G. 語音文明故事500字
中國被譽為「文明禮儀之邦」,作為一個中學生而言,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中華民族文明禮儀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所以,問們要從自己做起,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不知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你正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悠閑地漫步的時候,忽然,有人從你身邊走過,從口中吐出了一口痰,此時你的感受是什麼呢?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很不文明,不懂禮儀。在我們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文明禮儀顯得格外的重要。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
H. 以我身邊的文明人文明事為主題 寫1篇作文 500字左右
我身邊的文明
我身邊的文明小故事可真不少啊!其中有一件事,直到現在還讓我記憶猶新,永遠也忘記不了。
那是有一天下午,我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一堆香蕉皮躺在環城西路的行人道上,這會給許多行人帶來不方便。我心裡想:平時老師讓我們做個文明的小學生,我應該要把香蕉皮拿起來放在垃圾桶里啊!可是,如果我去撿香蕉皮的話,那就要遲到了啊!心裡猶豫不決。還是算了吧,我還是抓緊時間上學去吧!臨走時,突然聽到一個小妹妹稚氣的聲音:「媽媽,前面有一堆香蕉皮,我把它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不然行人會摔倒的。」媽媽說:「好的。」我回頭一看,一位小女孩從她媽媽懷里下來,她扎著一條長長的小辮子,穿著一條粉紅色的裙子,大約五六歲。她走到香蕉皮前,撿起香蕉皮看了看環城西路的人行道,好像在想些什麼事情。她終於看到了較遠處的垃圾桶,邁著輕松的腳步哼著小曲把小手中的香蕉皮放進垃圾桶,來回了好幾次。她撿得滿頭大汗,笑眯眯地朝她媽媽跑去:「媽媽,香蕉皮撿完了,我們回家吧。」看著眼前這一幕,我的臉頓時紅了,真是讓我慚愧地無地自容了。可是她們離我越來越遠,漸漸地消失了,她們離去的背影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俗話說得好:「細微之處見精神。」一個比我小的小妹妹居然比我懂事得多,而且還有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我想,我真的應該要向她好好學習,做文明事,當一個文明的小學生!因此, 我提出倡議: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 讓文明活在我們心中,讓文明與我們同行。
I. 文明徵文 500字以上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五星路小學 王雪燃
一片澈藍的天空中掛著幾朵悠悠的白雲
一條充滿溫暖氣息的公路邊行人慢慢地走著
一塊大大的櫥窗玻璃中映出一個孩子天真的笑臉
一汪清澈的湖水上方盤旋著幾只可愛的鳥兒
這就是我們的渝北,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你是一個這樣的城市——
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沒有灰塵的新鮮空氣
每天晚上都可以感受到滿天繁星的詩意
街道永遠都是那樣干凈整潔
友善的司機不會輕易製造噪音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你是一個這樣的城市——
在公交車上的愛心座椅上坐著的是真正需要他的人
公共設施不會再有損壞的時候
路邊的小攤小販不會再被城管四處追趕
牆上也永遠不會有牛皮癬和小廣告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你是一個這樣的城市——
街上不會再有流浪者
在街道上再也見不到流浪狗
人們不會擔心一個人走夜路的危險
治安問題不會再讓人們擔心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你是一個這樣的城市——
無論是汽車還是行人都能夠很好地遵守交通規則
大家再也不會聽到臟話,聽得多的是文明用語
人們不會在人多的地方抽煙
永遠也看不到人們隨地吐痰的樣子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你是一個這樣的城市——
我們永遠都只會看到人們互幫互助的樣子
我們永遠都看不到人們互相打罵的樣子
買東西的商家不會再因為所謂的金錢而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政府機關能夠多深入百姓聽取百姓的意見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是集和諧、溫暖、愛心為一體的城市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一個會讓人感覺到溫馨的城市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渝北,是充滿幸福和歡笑的城市
J. 自己做的文明事(500字作文)
首先寫文明禮儀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次說明文明禮儀伴我行的意義兩個方面入手:一、從社會這個視覺出發大處著筆二、從公民個人的道德文明小處著墨;再次舉事例說明自己在文明禮儀伴我行過程中的樂趣及其他人的反應及對待的態度(褒貶兩方面對比)適當列舉一些方法措施,談一點個人的心得和建議,最後,充滿自豪地展望中國未來文明禮儀的藍圖,發出全社會動員起來,一起走向美好未來......等一些結束語!
例如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