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偉人與母親的小故事有哪些

偉人與母親的小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3 17:33:11

A. 偉人和偉人母親的故事

從前來孟子小的時候,父自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年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這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B. 名人報答母親的故事

周恩來懷念他的兩個母親
周恩來不滿一歲時,就由守寡的嗣母陳氏帶在身邊撫養,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傾注在對恩來的撫養和教育上,恩來稱陳氏為「娘」,陳氏給他請來一個乳母,叫蔣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裡。周恩來四歲時,嗣母就叫他識字,五歲時,送他進私塾讀書。嗣母對他要求很嚴格,每天黎明時刻,就叫他起來,親自在窗前教他讀書。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幾乎傷了他的眼睛。於是,陳氏更不許他輕易出去,整天把他關在屋裡念書。空暇時,就叫他背唐詩,給他講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緣》等。
1904年,六歲的周恩來隨同父親、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縣清江浦(今江蘇省清江市)居住,並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讀書。外祖父家裡人很多。家族間發生了糾紛,常邀請他生母去調解。
這是家裡的經濟境況已經越來越不好了。父親為人老實,膽小,能力比較差,到清江浦後,只謀得一個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裡常靠借錢過日子。他的生母又勞累,又愁悶,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帶他到寶應縣她堂兄家住過兩個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間,嗣母又被肺結核奪取了生命。周恩來對陳氏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他寫過一篇《念娘文》,可惜沒有保存下來。抗戰勝利後他在重慶對記者說:「三十八年了,我沒有回過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
陳毅為老母洗屎尿褲
20世紀60年代初,陳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日理萬機,公務繁忙。
那年,陳毅62歲,他出國訪問歸來,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飛機就去看望。陳毅剛跨進家門,就看見老母讓身邊照顧她的保姆藏起了什麼東西,忙問:「娘,你把什麼東西藏在床下了?」母親眼看瞞不過去,只好如實告訴兒子藏起來的是她剛尿濕的褲子。陳毅聽了,動情地說:「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您老人家,心裡著實難受。這褲子我馬上拿去洗了,還藏著做啥子?」
好說歹說,保姆怎麼也不讓陳毅洗,覺得讓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褲子,多不好。母親也勸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進門就讓你洗臟褲子怎麼行?」
陳毅說:「我不是說著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時候,不知您多少次給我洗尿布屎褲。現在,兒子有機會為您老人家洗一洗臟褲,雖然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也總算盡了一份孝心吧。」
不容在推辭,陳毅便躬下身從床拿出母親的尿褲和其他臟衣服,一起去洗得乾乾凈凈。

毛澤東對母親的感情很深
毛澤東對母親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從長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掛念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特地請人開了一個葯方寄給舅父。次年春返回長沙,便把母親接來就醫。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癧(俗稱疝子頸)病逝,終年五十二歲。毛澤東日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守靈,並和淚寫下一篇情義深長的《祭母文》。他這么追念母親:「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潔凈之風,傳遍戚里。」當時,毛澤東還給同學鄒蘊真寫信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母親對他的影響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母親去世後,毛澤東把父親毛順生接到長沙住了一陣。父親後來不再干涉他的選擇,繼續供他上學。毛澤東是很感激的。毛順生於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傷寒去世,時年五十歲。
朱德著文憶母親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親鍾太夫人在家鄉四川儀隴病逝。朱德萬分悲痛,4月5日著《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以無限的深情贊頌母親的優秀品質,寄託哀思。
朱德開篇寫道: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他在一封寫給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人老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識,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識,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最後,朱德滿懷深情地寫到:母親現在離開我而去,我將永遠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鄧小平贍養繼母
夏伯根對鄧小平來說,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養母,而是繼母。鄧小平對這樣一位正直、善良、勤勞、肯乾的繼母特別敬重和愛戴。十五歲的鄧小平,當年順長江南下,走出重慶,走出四川。之後,鄧小平率領千軍萬馬前來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慶。四川解放後,鄧小平坐鎮重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是中央下屬幾大行政區域之一的最高官員。這時的鄧小平已是45歲的中年人了。有了一個安穩的家庭後,鄧小平就承擔起贍養繼母的義務。鄧小平調中央工作後,她把繼母一同帶到北京。跟隨鄧小平一家生活的這些年裡,鄧小平夫婦待她如親母,從不分你我,在飲食、衛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顧老人、安撫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鄧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裡,鄧小平為了照顧卓琳的身體,又不肯讓年事已高的繼母再承擔過重的家務,便獨自挑起了家務勞動的重擔,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臟活鄧小平都親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夠高壽,與鄧小平夫婦對她幾十年如一日的愛戴、敬重、關心、照顧是分不開的。

馮玉祥的「悼母詩」
馮玉祥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
馮玉祥將軍一生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病故之後,他痛苦傷心地大病了一場。從此以後,每逢自己過生日便閉門謝客,不吃飯,有時實在餓得頭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頓飯,以此來紀念母親的生養之恩。1945年,他寫了一首《十月懷胎》的悼母詩:
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
娘懷兒兩個月才知其情,
娘懷兒三個月飲食無味,
娘懷兒四個月四肢無力,
娘懷兒五個月頭暈目眩,
娘懷兒六個月身重如山,
娘懷兒七個月提心吊膽,
娘懷兒八個月不敢笑談,
娘懷兒九個月寸步艱難,
娘懷兒十個月才到世間。
為了將這首悼母詩「銘刻在心,永世不忘」,馮玉祥將軍請人把詩特意刻在石碑上。
這首詩情真意切,通俗純朴,字字句句洋溢著一片敬母、愛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給人教誨,至今仍廣為流傳。
華縣杏林鎮老觀台村第三組村民魏仙粉,是一位賢惠孝順的好媳婦。她四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體弱多病的婆婆,把老人照顧得十分周到,被十里八村稱為好媳婦。

C.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有哪些呢

可以參考二十四孝故事。下面選幾個供參考。

1.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D. 名人的母親教子的故事有哪些

歐母畫荻教子習字
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
岳飛的母親——「岳母刺字」
歷史上,中國出現了許多偉大而著名的母親.中國古代就有「四大賢母」之說———孟母之外,尚有岳飛的母親、被譽為「鄉野賢母」的姚太夫人,「畫荻教子」的歐陽修之母鄭氏,「使人感動得潸然淚下」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
不義之財
田稷子,戰國時齊國的相國.一次,他收受了下屬官吏賄賂的黃金百鎰,並用這些黃金來孝敬自己的母親.田母非常詫異,於是責問田稷子說:「你雖然為相已經3年了,但你的俸祿大概還沒有這么多吧?這些金子難道是德行純潔的正人君子應該得到的嗎?我怎麼能收留下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著向母親解釋說:「這些金子確實是下屬送給我的.」田母嚴肅的訓斥田稷子說:「我聽說士大夫要修身潔行,不能隨便收受人家的東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潔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誠守信、辦事公正,眼下你卻不是這樣,遠離了做臣下的要求.像這些不是從正道上來的財物,我是不會享用的.你這樣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兒子.你快起來吧!」田稷子感到非常羞愧,急忙拿著這百鎰黃金退了出來.他先將那些受賄的黃金退還屬吏,然後背著草席去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明白了此事緣由,很欽佩田稷子母親的高尚情操和義舉,於是贈以公金,並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復了他的相職.
這則成語故事歌頌了田稷母親教育兒子拒收不義之財的高貴品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示作用.典故出自漢代劉向著的《烈女傳·齊田稷母》:「田稷子相齊,受下吏之貨金百鎰,以遺其母.其母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餘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苟得……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慚而出,返其金.」
.【孟母三遷】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故事講的就是孟母為了使孟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經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氣憤地割斷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教育孟子堅持不懈地學習的事.
孟子的母親是在三個地方之間搬遷,即:居住之所近於墓、近於屠、學宮之旁,搬遷的次數實際上是兩次.「三」字類似的用法如「韋編三絕」等.
【孟母斷織】
孟子之少也,既①學而歸,孟母方績②,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廢學,若我斷斯⑤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⑥居則⑦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⑧夕⑨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⑩矣.——選自《列女傳》

E. 關於偉人背後的母親的故事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籃的手,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善良、勤勞和樂觀的女人,這樣的家庭就是心靈的聖堂與成長的源泉!

兩百年前,拿破崙有一次在與貢龐夫人交談時問道:「傳統的教育體制似乎一無是處,為了使人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缺少什麼呢?」
「母親」。貢龐夫人的回答深深地打動了這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不錯!」他說,「在這一詞里包含著一種教育體制。那麼請您費心,務必要培養出知道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母親。」
《母親的影響力》擷取了30位名人的母親如何育子成才的感人故事。
以下內容摘自《母親的影響力》張良科著,經濟日報出版社

甘地夫人的母親——卡麥拉•尼赫魯
曾經擔任過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出身於一個非常有名的家庭。她的祖父是印度獨立運動中的重要領袖,她的父親尼赫魯是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的第一位總理,她的母親也是一位有聲望的政治活動家。
1930年,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規模民眾運動達到了高潮。英迪拉的母親積極參加彭蓬勃勃的政治運動,到處召開集會,發表演講。
12月31日,是公歷新年除夕,緊張斗爭的一年過去了,新的充滿希望的一年即將來臨。這天晚上,當時任印度國大黨主席的父親還在外地奔走,英迪拉和母親高高興興地在一起吃迎新晚飯,母女倆已很長時間沒有像這樣安靜地一起吃飯、交談了。
突然,隔壁的電話鈴響了。英迪拉跑去接電話,心裡愉快地想:大概又是哪一位朋友打電話來祝賀新年了。但是當她一拿起話筒,臉色就變了。話筒里傳來了這樣的聲音:
「明天早晨警方將逮捕尼赫魯夫人卡麥拉!」接著「咔」的一聲電話就掛上了。
「喂、喂,請問你是誰?」英迪拉連忙喊道,但話筒里再也沒有發出聲音。
英迪拉怔住了,新年的歡樂情緒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她轉身向餐廳跑去,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母親。出乎意料,母親只是微微一笑,平靜地說:「我早就准備著這一天了。」
英迪拉「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卡麥拉卻輕撫著她的頭發,仍然以平靜的口吻說:「孩子,堅強些,做任何事情都會要付出代價,聖雄甘地坐過牢,你爸爸坐過牢,現在又輪到我了,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你繼續吃飯吧,我還有許多事情必須在今天晚上幹完。」
英迪拉強抑住哭泣,一邊擦淚一邊斷斷續續地說:「媽——我不哭了,——有什麼事情能幫你干嗎?」
母親想了一想,回答:「我要立即去召開一次國大黨重要工作人員的會議,你就幫我在家裡收拾一下東西,明天警察來逮捕我時,可能會進行搜查,有些文件必須處理掉。」
說完,母親匆匆披上外衣就出去了。英迪拉也鎮靜下來,把母親的辦公室、文件櫃都作了一遍清理,將重要的東西都燒毀了。接著,她又替媽媽把坐牢時需要的日用品也整理好,打成一個小包,還在包里放進了自己的一張相片。她知道,媽媽在監獄中會想自己的女兒的。雖然英迪拉才14歲,但特殊的環境、父母的影響,已使她早早成熟了。
午夜時分,母親才回來,臉上顯得有些疲倦,她對英迪拉說:「會開完了,我被捕後斗爭還會繼續下去,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吧。」
母女倆緊緊挨著坐在沙發上,一起輕輕地朗誦著坦尼森的著名詩句:「送舊歲,迎新年……」緊張與害怕已經從小英迪拉心中消失了。她默默地想著: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一切的一切!
「當!」「當!」「當!」鍾聲響了,新的一年來臨了。窗外,響起了一陣爆竹聲。「1931年到來了」,卡麥拉把女兒擁進懷里,輕輕地說。
就在這一天,1931年元旦的清晨5點鍾,母親就被警察帶走了。英迪拉沒有再哭泣,只是在心裡發誓:「我也要成為像母親一樣的人,我也不會害怕坐牢。」
11年後,25歲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家中第一次被捕;再17年後,她當選為印度國大黨主席。這時,母親已經去世,但英迪拉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她,因為母親的影響是永存的。

希爾頓的母親——瑪莉•勞•希爾頓
提起「希爾頓」三個字,人們就會聯想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希爾頓連鎖旅館,在各個大都市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豪華舒適的這類觀光旅館,這已經是一項世界性的事業,而這項事業的開創者康拉德•希爾頓更被公認為是全球旅館業的巨擘。
希爾頓曾稱他的母親——瑪莉•勞佛斯威勒•希爾頓為「我所知道的最可愛、最勇敢的一位女性」。
1907年,一場經濟恐慌席捲美國,希爾頓的父親在聖•安東尼奧開的商店面臨危機,並從那裡寫信回到聖•安東尼奧。
商店無法再開下去了,母親決定開旅館:一大堆剩餘的日用品、一間大房子、希爾頓和弟弟的勞力,以及母親炒的一手好菜,恰恰構成了開旅館的條件。一次,一位先生在店裡吃了一頓飯,連連誇獎菜燒得好。臨走前,他叫過希爾頓,遞給他一張五元的鈔票,說:「這是給你的小費。」
希爾頓大吃一驚,那時候在這個比較偏僻的地方,小費並不盛行,他們偶爾會得到五分、一毛的小費,可是那得做許多額外的工作方能獲得。
拿了這五元錢,希爾頓立即去找母親,心裡充滿著懷疑與不解。「那個人不是東部來的」,他對母親說:「也沒有喝酒,他怎麼給了這么多小費呢?」
母親看了看鈔票,淡淡地說:「也許他把它看成是一元的了。」
「就把五元誤認為一元,也還是太多啊?」
過了幾天,當希爾頓他們又議論起那五元小費的事時,母親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康尼,不要對這類小費太在意,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勞動上,只有靠優秀的勞動來獲取報酬才是正當的。」
不過幾個月的工夫,希爾頓家的旅館就興旺到了要請幫手的地步,一家人的生計好轉了,二十歲時的這段遭遇也成為希爾頓日後立志發展旅館業,終於成為旅館業巨擘的契機。而且,希爾頓終生都記住了母親的這句話:「只有靠優秀的勞動獲取報酬才是正當的。」也許可以說,這是他能大獲成功的訣竅之一。

邱吉爾的母親——詹妮•傑羅姆
邱吉爾出生於貴族世家,父親是馬爾巴羅家族的第七代公爵,母親詹妮•傑羅姆也出身於英國貴族的名門望族。她在倫敦的社交界很受歡迎,英國貴族中的許多傑出人物都常來登門拜訪。這使小邱吉爾在幼年時便接觸到了很多政治界的重要人物,並對政治產生了興趣。
失去丈夫後的詹妮決心依憑自己的力量幫助兒子出人頭地。
邱吉爾雖然在學校中成績不好,但並不等於他不願意讀書,而是他只願意讀自己感興趣,認為有用的書。來到驃騎兵團後,他把業余時間中的大部分用來讀書。因為他已明白,自己是一個文化水平很低的人,要實現自己追求功名的抱負,就必須在一些領域具備哪怕是起碼的知識。
於是,邱吉爾寫信給母親說:「親愛的媽媽,我在印度的生活很悠閑,也因此而顯得愚蠢、枯燥、無聊。現在我很想多讀點書,但這里找不到。請您立即給我寄些歷史、哲學、宗教和經濟方面的書來。」
詹妮收到兒子的來信很高興,她馬上忙著跑書店、圖書館借書和買書。並對所有她遇到的朋友說:「我的溫斯頓想好好地讀點書了,我早就說過,他會是一個有出息的人」。有些書一時找不到,詹妮又千方百計,四處託人,甚至為一本書而跑友人親戚家去求借。不久,大包小包的書籍從倫敦寄往邱吉爾部隊所在的印度,這些遠涉重洋的書中包括帕拉圖、叔本華、馬爾薩斯、達爾文等人的著作。邱吉爾憑著自己傑出的智力,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從這些書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
當時,年輕的邱吉爾對歷史特別感興趣,他讀英國著名史學家麥考利•吉本的歷史著作入了迷。因此,詹妮又陸續給他寄去許多麥考利•吉本所寫的書。以後,她還寄去幾本厚厚的政治年鑒,讓兒子研究英國現代的政治史時用。
1897年,印度東北邊境馬拉坎德山口的一個印度部落發動了起義,英國人組織了遠征軍前往該地鎮壓。邱吉爾也參加了這次艱難的遠征,並在戰爭結束後用自修的時間寫成了一本有關這次遠征的書。他把手稿寄給母親,母親很快就通過關系找到了出版社。不久,邱吉爾生平的第一本書就在倫敦出版,而且受到了社會的好評。
以後的事實證明,邱吉爾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和母親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柯林頓之母弗吉妮亞

柯林頓的母親弗吉妮亞用這樣的話總結了她的生活史:「我不是一個為了規則而活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兒子繼承了母親的這種態度。弗吉妮亞宣揚「一切為了開心」,她是一個不現實的樂觀主義者,她戰勝了大多數婦女一輩子也遇不到的那麼多不幸:親人的慘死,丈夫的虐待,一個兒子的鋃鐺入獄,但還有一樣東西她沒法戰勝,那就是乳癌。
弗吉妮亞經歷了這么多的挑戰,卻還保持著逍遙自在、不受約束的性格,除了因為她自己永遠不為可能會發生的事憂慮外,她還有一套對付糟糕事情發生的辦法:「在我的頭腦里,我構造了一個密封的盒子。我把我願意想到的東西放在那裡面,其他的東西放在外面。盒子裡面是白色的,外面是黑色的;裡面是愛、友誼和樂觀,外面是消極的、悲觀的東西,還有對我以及我所有的東西的批評。」
弗吉妮亞把她的「密封盒子」理論傳給了她的兒子,使他能把自己的生活分解到一種讓身邊的人震驚的程度。在「萊溫斯基丑聞」爆發後漫長的一年中,柯林頓遭到眾議院的彈劾和參議院的審讀,然而,他能從身體上和精神上擺脫那些針對他的責難。柯林頓同母親一樣,不必考慮「任何對我及對我所有的東西的批評」;同母親一直所做的一樣,他從不表現出自己的羞辱感;他和母親一樣在心裡否定不愉快的事實,會把危害自己身份的事件鎖在「密封盒子」的外面。

默多克之母伊麗莎白

默多克的母親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孩子很嚴格,甚至可以說是嚴厲,她為孩子們制定了較高的標准,並要求他們努力達到她的要求。在一些人看來,孩子們還太小,做母親的對孩子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標准,使其符合小孩的特點。而伊麗莎白不同意這種意見,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伊麗莎白很少親近、遷就孩子們,她每次都監督孩子們做禱告,去教堂做禮拜;她經常帶孩子們整修花園,打掃自己的房間,並讓孩子們親自動手照顧屬於他們自己的馬匹;她要培養他們擁有良好的基督徒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她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勞動種類和方式,然後計件從她這兒領取相應的報酬。「在那些日子裡,他們可能全都認為我是一個舊式的、殘忍的母親。」她說,「但我認為他們現在能真正體會那樣做的好處。」
默多克成功後談起母親對他的影響時,他說:「是的,我想她的嚴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財富要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完成。」

曾憲梓之母藍優妹
那是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日,藍優妹由於經常赤腳下田,雙腳生了凍瘡,並烈開一個露出紅肉的口子,再赤腳下田的時候,痛得鑽心。如果用膠布貼上傷口,下田時一沾水就會掉,而且她也捨不得花錢買膠布,但她想到第二天還得下田,如果不處理,裂口會越來越寬,於是就決定用鐵針和棉線來縫合它。她將雙腳泡進熱水裡,等裂口上的皮膚泡軟之後,再咬著牙一針一線地將裂口縫起來,每縫一針,鮮血直流,小憲梓在一旁看得眼淚直流,藍優妹忍痛安慰兒子:「傻孩子,不縫好怎麼辦呢,裂口會更大更痛的,沒事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一幕永遠銘刻在曾憲梓的心裡,每當他在困難面前感到疲憊煩亂之時,他便會以此來鞭策自己:母親連那樣深痛的苦難都挺過去了,忍過去了,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過,什麼艱苦不能忍受的呢!

錢學森之母:讓兒子成為忠誠於祖國的人
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從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3歲時就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而且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應該說,錢學森的超人天賦有來自他母親的遺傳。
章蘭娟在錢學森很小的時候,就讓其置身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錢學森最愛聽母親給他講岳飛精忠報國、陸游仗劍去國、杜甫憂國憂民、諸葛亮忠於漢業,為輔佐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故事。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時,錢學森是那麼認真、投入,稚氣的臉龐上充滿了對古人的崇敬。他們的高風亮節在幼小的錢學森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長期浸潤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錢學森的心底滋生了對民族燦爛文明的崇敬和熱愛之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赴美學習,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識來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現狀。臨行時,家人特意為他買了《老子》、《莊子》、《墨子》、《孟子》以及《論語》、《綱鑒易知錄》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母親囑咐他:「熟讀這些書籍,可以對祖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摸到一些頭緒。」母親和父親一樣,還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於祖國的人。」父母的勉勵,給錢學森極大的力量支撐。
在美國的日子裡,錢學森學習起來游刃有餘,但生活上他有些不習慣,特別是某些美國人瞧不起中國人的傲慢態度令他生氣。一次,一個美國學生當著錢學森的面恥笑中國人抽鴉片、裹腳,錢學森立刻向他挑戰:「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比你們美國落後;但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周圍的美國學生聽了這話後,都伸了伸舌頭,再也不敢小看中國人了。錢學森懷著一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時間就拿下了飛機機械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學宗旨,各專業學科的學生都要在學期內到對口的工廠、科研部門實習。錢學森本來應該去飛機製造廠實習。可是,他沒有想到,美國的飛機製造廠只准許美國學生去實習,不接納外國學生。這種民族歧視是錢學森在美國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擊。但是,挫折和困難並沒有動搖他為祖國強盛而發憤學習的決心。既然學習航空工程走不通,他決定改學航空理論,並大膽地毛遂自薦,投奔到加州理工學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論權威馮·卡門教授門下。不久,錢學森在導師的培養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雖然美國方面為錢學森提供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物質待遇,但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始終沒有忘記報效祖國的願望。遠在國內的母親每次在給錢學森寫信時,都提醒他早日回國。錢學森始終把母親的教誨牢記在心頭。多年後,錢學森幾經輾轉,終於回到了祖國,投身於「兩彈一星」的研究,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

丁玲之母:尊重女兒自己的選擇
丁玲的母親蔣勝眉在常德女子師范和長沙稻田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了兩年書後,回到常德女子小學擔任學監。剛毅、自強的蔣勝眉對女兒從不嬌寵溺愛。她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親自教女兒讀《古文觀止》、《論語》、《孟子》。在母親的影響下,丁玲從小博覽群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
1918年夏,14歲的丁玲以優異成績從小學畢業。暑假中,母親送她到桃源縣報考第二女子師范學校。那時,學校要學生繳納保證金,母親沒錢,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員變賣。那位女管理員將戒指賣了後,把交保證金餘下的兩元多錢交給丁玲,說:「你媽媽生活很艱苦,這錢可不能亂花。」丁玲拿著錢,想著這些年來母女倆的艱苦生活,眼眶都紅了。她小心地把錢放在小木箱里,用換洗衣服壓著,一直沒捨得花,到寒假回常德時才用了幾角錢做路費。
正當學期快結束時,「五四」運動爆發了。同學們上街遊行,丁玲也投入了這場斗爭。她從小受母親的思想影響,帶頭把發辮剪了。學生會還辦了貧民夜校,向附近貧苦婦女宣傳反帝反封建,給她們上識字課。丁玲在夜校教珠算,因為她年齡最小,學生們都管她叫「崽崽先生」。
暑假回到家,舅媽一看見她剪了發,冷冷地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丁玲不客氣地回答:「既然不可毀傷,人的耳朵為何要穿眼,你的腳為什麼要變得像個粽子?你那是束縛,我這是解放。」
丁玲高興地向母親講述學校的各種新鮮事。母親看見女兒在思想上、功課上都有進步,也非常欣慰。母親告訴女兒,在「五四」運動中,她領著學生遊行、喊口號,也參加各種活動,並且已經辭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員職位,專辦婦女儉德會附屬小學。眼下她除了繼續辦儉德女子小學以外,又在東門外為貧苦女孩辦了一個小小的「工讀互助團」,學生可以不交學費學文化,還可以得到點工錢幫補家庭。母親受向警予寄來的書信文章的激勵,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社會工作。丁玲看見母親雖已四十多歲,卻仍然熱情洋溢,精神飽滿,公而忘私,嚮往未來,也感到高興、放心。
暑假過後,丁玲向母親提出一個要求,希望轉學到長沙周南女子中學去。這所女子中學是湖南有名的學校,向警予、蔡暢都是這個學校出來的。「五四」運動期間這所學校也很活躍。母親始終是信任和支持女兒的,只是這所學校是私立的,要學費、膳宿費、書籍紙張費,這在母親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筆不小的支出。但是母親考慮女兒的前途,仍然答應了女兒的要求,並親自送女兒去長沙。丁玲在周南讀完二年級,因不堪校長阻礙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又轉學到岳雲中學。
1922年春節,丁玲應王劍虹之約准備去陳獨秀、李達等創辦的上海平民女校學習,舅舅出面粗暴干涉,他要求丁玲再過半年畢業後與表哥結婚。母親卻支持女兒,她認為孩子求知識,找出路,要學最切實的學問,是正確的。為此,家庭內鬧了一場糾紛。最終,丁玲擺脫了包辦婚約和其他糾纏,放棄了即將拿到手的畢業文憑,於1922年春天來到上海,在這里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她把名字改為冰之,廢姓以蔑視傳統意識。
1923年暑假,丁玲在上海見到向警予。向警予同丁玲談起她母親時說:「你母親是一個非凡的人,是一個有理想、有毅力的婦女。她非常困苦,為環境所固,不容易有大的作為,她是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你身上的。」向警予的這一番話,深深地打動了丁玲的心,始終激勵著她奮發向上。

廖承志之母:畫品鑄就人品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女士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傑出女性。毛澤東曾高度贊譽她「為中華民族樹立模範」。她曾是孫中山的戰友,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朋友,在協助丈夫廖仲愷斗爭多年後,還鼓勵廖承志、廖夢醒都投身到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她自己奮斗的一生也成為婦女解放運動中的光輝典範。
何香凝,1878年6月出身於香港富商之家。1902年,23歲的她為尋找救國真理,繼丈夫之後到日本留學。何香凝早年曾學習傳統中國畫,1908年入東京木鄉女子美術學校學習彩畫、臨畫、寫生等課程,同時向日本帝室畫師田中賴章學習畫獅、虎等動物畫。1910年何香凝從日本歸國後輾轉於港、穗、滬及日本之間,為革命奔波,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婦女部長、中央委員等職。
去日本的那一年,何香凝生下兒子廖承志。廖承志生下來的時候又肥又壯,虎頭虎腦,於是父母親給他起了一個小名:肥仔。肥仔出生後不久,父母就開始了漂泊無定的流亡生涯,日本竟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多年來,何香凝以賣畫換得「買米錢」。她署名「雙清樓主」的作品名揚海內外。她在日本美術學校時就得到名師輔導,後來又長年潛心於水墨丹青,還常與國內大師切磋。何香凝的繪畫作品講究立意,她常借松、梅、竹、獅、虎及山川等的描繪,抒情明志。直至八十多歲,她在家中仍不時作畫,且功力不減。在她那些充滿斗爭之意的作品中,不僅記錄了20世紀初葉以來社會政治的變幻風雲,同時也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品格的生動寫照。
廖承志從小受母親熏陶,也喜愛繪畫。何香凝作畫時,他專心守候在母親身旁,一邊研墨,一邊琢磨。有時實在忍不住,就提筆畫起小人像來。雖然筆法稚嫩,但人物卻栩栩如生。當何香凝發現兒子的特長後,十分驚喜,決心把兒子的繪畫天才好好發揮出來。於是,每當她完成一幅畫作後,就要求兒子補畫一個「小娃兒」。在母親的精心指導下,廖承志的繪畫技藝進步很快,不論素描、國畫、漫畫,無不得心應手。
更重要的是,何香凝不但教給孩子如何畫畫,還熏陶廖承志高尚的畫品和人品。何香凝一生為革命所做的一切,以及表現出來的卓爾不群的品格,給廖承志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母親崇高情操的浸染下,廖承志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一方面與敵人周旋,一方面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情感。
從廖承志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革命者頑強的意志和不同凡響的品格。這一切和何香凝在面對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正氣與人格品質有著驚人的相似。廖承志不但秉承了母親的畫品和人品,就連母子倆對於蔣介石的態度,都有著一脈相承的堅決。
有一次,廖承志被特務抓捕後,解送到重慶,蔣介石曾以「世伯」身份面見,並勸說:「如果放了你,想留你在我身邊,怎麼樣?」沒料到廖承志卻當面痛斥蔣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事業。他剛正不阿、正義凜然的精神深受黨內同志敬佩。他的一生,和母親何香凝一樣,為革命事業和民族振興,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老舍之母:把吃虧視作理所當然
老舍的母親是一位舊中國典型的勞動婦女,勤勞持家,自立自強。老舍熱情、好客,待人真摯、誠懇,這些性格與母親的影響有關。
老舍的母親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應;誰家有事要幫忙,她總是跑在最前頭。
有客人來,無論手頭再怎麼窘迫,老舍的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來作客時,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地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乾乾凈凈,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
老舍繼承了他母親的性格,出了名的好客,離了朋友們就活不下去。在重慶的時候,老舍的生活相當清貧,但是老友相逢,賣了大褂,也要上一趟小館盛情款待。晚年的老舍更加看重友情。逢年過節,或是小院里百花盛開的時節,老舍的家,就變成了歡樂之海,賞花賞畫,品茗品酒,主人與賓客們全都痛快極了。有時到了歡暢之時,趙樹理會扯著嗓子「吼」他拿手的上黨梆子,曹禺則酩酊大醉後滑到了桌子底下……
也有的時候,老舍的小院里會出現一些奇特的客人。他們大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有的還領著個小孩。一見到老舍先生,他們就照旗人的規矩,一邊作揖行禮,一邊還大聲吆喝著:「給大哥請安!」老舍常常忙把他們扶起:「別……別這樣!現如今不興這一套了。快坐下,咱哥倆好好聊聊。」事後,老舍向旁觀的朋友解釋,「這些都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了,當年有給行商當保鏢的,有在天橋賣藝的,也有當過『臭腳巡』(舊社會的巡警)的。你讀過我的《我這一輩子》、《斷魂槍》、《方珍珠》嗎?他們就是作品中的模特兒啊!」
老舍的姑母常在家鬧脾氣,在雞蛋里找骨頭,是家中的閻王。直到老舍入了中學,她才死去,可是老舍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大姑子的嗎?命當如此!」母親在非解釋一下不足以平服別人的時候,才這樣說。老舍感嘆: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鬥氣。當姑母死去的時候,老舍的母親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來,一直哭到墳地。不知道哪裡來的一位侄子,聲稱有繼承權。母親便一聲不響,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爛板凳,而且把姑母養的一隻肥母雞也送給了他。
老舍說:「母親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和事,都以平和的態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則,什麼都可將就,但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親。」
1938年,在武漢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時,沒有地方,老捨出面去借;沒有錢,老捨出面去募捐;有人被捕,老捨出面作保向國民黨政府要人,千方百計進行營救。
老舍在談到他母親的時候,曾經滿懷深情地回憶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參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09/12/428043_284105741.shtml

F. 找一些名人和偉人有教養的小故事

1.舜的故事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2 .親嘗湯葯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3 .嚙指痛心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4 .百里負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5 .蘆衣順母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G. 名人.偉人的母親的感人故事

「我是一個俄羅斯人,我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我們曾經在中國的新疆生活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8歲的時侯,我和姐妹跟隨母親離開中國,離開了父親……
……多年以來,我一直盼望著能和父親團聚,我給父親寫過很多信,多方託人打聽過父親的下落,但是,至今沒有父親的消息……」
這是一位叫於奇的讀者發來的信件,這封信是俄羅斯莫斯科市的一個朋友向她發出的求助,多方打聽以後,她把信轉給了我們,「我相信你們能夠幫助她」,這是於奇見到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
於奇的熱心和這位異國朋友的真情打動了我們,我們決定幫助她們。
9月底的一個早晨,我們幾經輾轉,通過郵件和遠在俄羅斯大學四年級中國留學生燕子找到了這封信的主人,莉莉亞·阿里克桑德拉(音譯),一個55歲的俄羅斯老人,她居住在俄羅斯莫斯科市卡爾涅依秋卡大街,燕子的到訪讓她很吃驚,在獲悉對方的來意後,老人用了一連串的謝謝表達了她的感激之情。
歲月似乎沖淡了老人對父親的記憶,老人拿出四張珍藏了近半個世紀的老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一個年輕的男子身邊依偎著三個可愛的孩子,這是1954年,莉莉亞姐妹和父親在中國留下的最後一張合影,25年後,因為一直沒有父親的消息,母親帶著遺憾離開了她們,莉莉亞無法忘記母親臨終時的囑托,「我相信你父親一定活著,你們應該和他在一起,因為除了你們,你父親已經沒有任何親人了」。

48年前的分離

莉莉亞至今不知道父母的出生地,她只知道,父親李壽年曾經是個孤兒,母親塔瑪拉(注音譯,中國名劉鳳英)曾經是新疆的蘇聯僑民。
上世紀四十年代,父親曾經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前蘇聯駐中國一家機構做翻譯,母親在塔城的一家醫院作護士,他們是在新疆塔城相識相戀並走到一起的。
1945年左右,不堪忍受軍閥殘暴的統治,父親帶著母親離開新疆,幾經輾轉,他們留在了當時蘇聯較大的貿易城市江布爾,在那裡,他們曾經有過一段安穩的日子,先後生下了三個女兒,索發(音譯),莉莉亞(音譯),柳達(音譯)。
父母在江布爾的日子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在莉莉亞童年的記憶里,她們姐妹三人一直被同齡孩子羨慕著,父親做翻譯,不時能給她們買回玩具和讓其他孩子流口水的糕點,而母親塔瑪拉又在當地醫院作白衣天使。
然而,1954年,莉莉亞5歲的時候,這樣的日子卻開始發生改變。
那一年,父親得知新疆已經解放,帶著一家人又回到了新疆,然而,習慣江布爾生活的一家人,已經不太適應新疆的生活,沒多久,一家人又先後去了上海,北京。
1957年,由於父親政治上一些原因,塔瑪拉帶著三個女兒最終離開了中國。
分別的那一天,一家人到上海的一家相館和了一張影,照完相,父親像往常一樣,說要去上班,分手的時候,他依舊像往常一樣抱了抱姐妹三人,「好好聽媽媽話,爸爸給你們買好東西」。
8歲的莉莉亞哪裡知道,她們和父親的合影,竟然是一家人最後一次合影,而她們和父親的擁抱也成了父女之間的最後一次親昵。

25年前的聯系

1980年春天的一個上午,已經31歲的莉莉亞突然收到一封來自中國新疆伊寧市的來信,看這上面熟悉的筆記,這些字體和母親保存的父親的信件很相似。她的心怦怦的跳著,迫不及待的打開了信封。
「莉莉亞,我最親愛的女兒,我是父親,二十多年沒有聯系了,你和姐姐妹妹都還好吧,你母親她還好嗎,我很想念你們……」淚水打濕了信封,父親的信讓莉莉亞陷入深深遺憾和怨恨中。
23年前,母親帶著莉莉亞姐妹三人到了蘇聯的莫斯科以後,生活非常艱難。
她們先是擠在一間借用的房子里,母親為了生活,把她們送到寄宿學校後,一個人拚命的掙錢,她先後找了三份工作,白天在一家門診做護理,中午、下午給一家老人做飯,晚上還兼給一家洗衣店洗衣服。
無奈,生活還是沒有著落,她們甚至連一個住處都沒有。後來為了讓孩子們生存,,母親還嫁給過當地一個比她大幾十歲的老人,因為生活不幸福,常年操勞憂郁,父親來信的前一年,母親終於離開了人世。
莉莉亞曾經因此怨恨過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的走過這些年,她知道母親一直深愛父親,然而,在母親最艱難的日子,在她們最需要父親的日子,父親卻不在她們的身邊。
然而,當她看到父親寄來的一張蒼老的照片時,怨恨化為烏有,照片中的父親已經和離別時那個年輕瀟灑的父親判若兩人,看上去歷經了滄桑。
在和父親通信以後,她才知道原來在她們離開幾年以後,父親就因一些政治原因,被人送進監獄,一直到近期才被放出來。
轉眼父親已經60歲了,想到父親的經歷和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在中國,莉莉亞姐妹決定幫助父親,她們先是通過中國駐前蘇聯大使館給父親寄過錢,衣物,以後又籌劃將父親接到身邊一起生活。
然而,就在莉莉亞沉浸在即將和父親團圓的喜悅中時,父親又一次和她們失去了聯系。

25年的漫長尋找

1980年的秋天,莉莉亞發出第四封信以後,父親再也沒有給她回信。難道父親又出事了?已經失去母親的姐妹三人非常著急,她們向中國駐前蘇聯大使館求助,讓他們幫助查找,沒有回復,莉莉亞按照父親當年給她寫信的地址,再一次給父親寫信,仍然沒有迴音。
如今25年過去了,她記不清已經給父親寫過多少封信,均沒有回信。
「父親會不會去世了」,莉莉亞說,她曾經作過這樣的最壞打算,也曾多方打聽父親是否去世的消息,還是沒有結果。
後來,她們千方百計找到了一個父親生前的朋友,幫她們到父親寫信的地址去看看,但是被告知父親已經離開了哪裡。
「我們看到中國人就會問,認不認識父親,拿著父親的照片,問見過這個人嗎?一開始我們只往父親來信的地址寫,後來我們就給父親居住過的地方都寫,但是,這么多年了父親一直沒有任何音訊,爸爸,你在哪裡?你知道嗎?48年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得知燕子是本報委託的,莉莉亞在燕子面前淚流滿面。
今年的夏天,莉莉亞去澳大利亞看望移居那裡的姨媽,通過姨媽她找到了於奇。於奇是莉莉亞的母親塔瑪拉生前的摯友,她有著和塔瑪拉同樣的經歷,俄羅斯人和中國人通婚。她目前居住在烏魯木齊。
「我是一個俄羅斯人,我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我們曾經在中國的新疆生活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8歲的時侯,我和姐妹跟隨母親離開中國,離開了父親……
……我誠懇的希望你能幫助我……」,
有過類似遭遇的於奇收到這封求助信以後,決定幫助莉莉亞,但是按照莉莉亞提供的線索,父親應該在塔城,於奇打聽了很多居住在塔城的俄羅斯族人,仍然沒有結果。費盡周折但是毫無進展的的於奇將信寄到了本報。
莉莉亞告訴幫助我們共同尋找的燕子,她這一生中,惟一的願望,就是想再見父親一面,告訴他,從她很小的時候,離開他的時候,她終生都在等待和他重逢。

於奇的回憶

於奇這樣向記者回憶了她和莉莉亞父母相識的過程:
一九四幾年的時候,我在塔城工作,莉莉亞的母親塔瑪拉也在那裡工作,當時我們是很好的姐妹,後來她認識了李壽年,據說,他是盛世才軍隊的一個指導員,在伊犁的蘇聯領事館工作,後來塔瑪拉跟著他去了前蘇聯的江布爾。
1954年,塔瑪拉和李壽年突然來到上海,那年,我在上海已經成家,在那裡做翻譯,和她們寒暄以後,才知道她們剛回到國內,想到上海謀生,我給塔瑪拉在上海醫院找了一份工作,但是,沒多久,她們一家因為不適應上海的生活又離開了。
以後,我和塔瑪拉再也沒有見面,從認識她們的朋友那裡,我斷斷續續知道,塔瑪拉在上海,北京呆了三四年就帶著孩子們離開了中國。以後,李壽年也不知道因為什麼進了監獄。
多年以後,我和丈夫離婚又回到新疆時,有一年,李壽年突然找到我,他看上去生活很不好,先向我了解過塔瑪拉母女的情況,見做啤酒生意還不錯,又打聽怎麼做啤酒,以後我聽他的同學伊犁師范學院的韓玲(音譯)老師說,他去了陝西(音譯),再後來,就再也沒有過他的消息。
今年夏季,我接到莉莉亞信件時,百感交集。
我很想幫助她,我知道李壽年在伊犁曾經有兩個關系很好的同學,一個在伊犁師范大學做教師,叫韓玲(音譯),另一個吳,在伊犁開餐廳,我託人打聽過他們,但是,回復說他們都已經過世了。
我也向塔城的親人打聽過李壽年的下落,找了很多人,都說沒有他的消息。

H. 有關母愛的偉人、故事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1、 我國有個關於歌頌母愛的經典故事,值得每位青年人重溫一遍:有一位青年愛上某位姑娘,這位姑娘卻以一個殘酷的要求來考驗他——把你母親的心剜來,我就答應嫁給你。這位狠心的青年果然回家剜了母親的心送給姑娘。路上,那青年被子石子絆了一跤,這時,母親的心說話了:「兒子,摔疼了沒有?」

2 、在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後,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難人員不斷搜尋著可能的生還者。兩天後,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難以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塊,一看到救難人員便拚命哭喊著:「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7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里。

救難人員大驚失色,他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短暫的驚訝之後,他們都拚命地搬移壓在這位母親身上的石塊,希望能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實在是太多、太重了,怎麼也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媒體拍下了畫面,救難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苦撐著、等待著……

通過電視、報紙,土耳其全國許多人都感動地掉下了眼淚,更多的人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了救援行動。

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於,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員夠著了小女兒,將她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以為女兒還活著,這就是超過人體極限地苦撐兩天的惟一理由和動力。

這名救援人員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就把她送到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你送過去!」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經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念,鬆手讓土石塊壓死自己。

母親疲憊地笑了,隨後,她也被送進醫院,她的雙手一度僵直無法彎曲。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這位偉大母親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是《這就是母愛》。

長著壯碩的導游說:「我是個不輕易動情的人。但是看到這則報道,我哭了。以後每次帶團經過這兒,我都會講這個故事。」其實不僅是他們哭了,全車的遊客哭了,全世界的人都會哭。

這就是母愛,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最動人的母愛。

母愛如天大,但小得只能裝在我們心裡;母愛可撐天,但母親溫柔的懷抱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學會愛自己母親的人,你才有資格說愛他人、愛家鄉、愛祖國。一個連母親都不愛的人,是沒有資格說愛的。
3 、 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親盼啊盼,終於得到了兒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訊。那天在爆竹聲中,母親包好了三鮮餡兒餃子,專等著兒子回來後下鍋。餡兒是精心調的,應該正對兒子的胃口。但是母親心裡還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預先知道這餃子的鹹淡,便煮了兩個來嘗嘗。一嘗之下,母親大京失色,餃子餡兒里竟然忘記放鹽!母親看著兩屜包好的餃子,絕望至級。她知道可以讓兒子蘸著醬油吃,她也知道即便蘸著醬油吃兒子也會歡呼「好吃死了」,可是她不願意讓千里迢迢趕回家來的兒子吃到有缺陷的
可以幫到你么???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