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釋義]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向盟國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趙。田忌用軍師孫臏計,乘魏國精銳部隊在趙,國內空虛,引兵攻襲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在魏軍從邯鄲撤退回救時,乘其疲憊,大敗魏軍於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趙國之圍遂解。這次戰役又稱桂陵之戰。後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B.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原是我國戰史中一個成功的戰例。源出於孫臏指揮的一場戰爭。
公元前354年,魏回國由龐涓做統帥起兵答攻打趙國,一直打到國都邯鄲城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領軍隊前往援助。
田忌准備直趨趙都邯鄲解圍,孫臏勸阻他,認為這樣做不是最佳作戰方案。他說:「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現在魏國與趙國幾乎打了一年的仗,雙方都疲憊不堪。魏國的精兵都集中到邯鄲了,國內只剩下老弱病殘,兵力空虛,不如引兵直奔魏國國都大梁,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魏軍一見此情一定會放棄邯鄲,帶軍隊回來援救。我軍可在半途設伏兵截擊。這樣,不倦不但解了趙國之轉,還可一舉打敗魏軍。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作戰計劃。結果齊軍大獲全勝。
C. 「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這些成語典故反映的道理是(
「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這些成語典故反映的道理是(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真象和假內象容都是現象,都是對事物本質的表現。真象是對事物本質的正面的表現,假象是對事物本質的歪曲的表現。二者都是客觀的。假象常常引起錯覺,錯覺是主觀的。
D. 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成語故事
孫臏圍魏救趙
E.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歷史故事
魏國被秦國打敗後,魏惠王看到魏國內外交困,國勢一天天衰落,很是焦急,就用重金招募有才能的人,來幫他治理國家。魏國人龐涓和齊國人孫臏是同學,一起跟鬼穀子學習軍事,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龐涓聽說魏王招賢就去應召,擔任了大將,兼任軍師,幫助魏惠王打了好幾個勝仗,他得到魏惠王的信任。後來龐涓也來到了魏國,魏惠王讓他擔任客卿。龐涓其實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知道孫臏的本事比自己大,怕他超過自己,於是設計陷害孫臏。讓魏惠王認為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果然中計,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刻字,從此孫臏就成了一個殘廢人。
時間長了,孫臏終於知道自己原來是被龐涓給害的。為了逃離魏國,將來報仇,他就裝起瘋來。齊威王知道孫臏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於是就偷偷派人把孫臏接到齊國去了,並且拜他為齊國的軍師。
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魏惠王派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國君派人到齊國去求救。齊威王派田忌和孫臏帶兵去救援趙國。當時如果直接去救趙國,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孫臏假裝要去攻打魏國的重要城鎮襄陵。龐涓聽到這個消息,趕忙從邯鄲撤兵,去救援襄陵。沒想到孫臏早已在魏軍回來的路上設下了埋伏,魏軍正好鑽進包圍圈,被打得大敗,龐涓狼狽不堪地逃回魏國。歷史上把這次戰役叫「圍魏救趙」。
F.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小故事
聲東擊西的這個故事呢,我不怎麼太了解,我只知道圍魏救趙的故事,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國只好回軍球員解了邯鄲之圍
G. 哪個故事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內容比如圍魏救趙-------聲東擊西
愚公移山,井底之蛙,盲人摸象,刻舟求劍,一箭雙雕,調虎離山,買櫝還珠,東施效顰,杯弓蛇影,聞雞起舞,按圖索驥,水滴石穿,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狐假虎威,亡羊補牢都可以的哦,請採納
H.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故事390字.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
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
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
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
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
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
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
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
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
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役。自此,孫臏便聞名天下了。
聲東擊西【故事】
台灣被荷蘭殖民者統治數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立志收復台灣。1661年4月,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將士順利登上澎湖島。要佔領台灣島,趕走殖民軍,必須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鄭成功親自尋訪熟悉地勢的當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兩條航道可進:一條是攻南航道,這條道港闊水深,船隻可以暢通無阻,又較易登陸。荷蘭殖民軍在此設有重兵,工事堅固,炮台密集,對准海面,另一條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門。但是這條航道海水很淺,礁石密布,航通狹窄。殖民軍還故意鑿沉一些船隻,阻塞航道。他們認為這里無法登陸,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鄭成功又進一步了解到,這條航道雖淺,但海水漲潮時,仍可以通大船。於是決定趁漲潮時先攻下鹿耳門,然後繞道從背後攻打赤嵌玻。
鄭成功計劃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戰艦,浩浩盪盪,裝作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軍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防守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威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這一下,鄭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軍以為平安無事。南航道激戰正酣,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鄭成功率領主力戰艦,人不知,鬼不覺,乘海水漲潮時機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現已被包圍。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後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軍狼狽逃竄,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I. 圍魏救趙兒童成語故事
【成來語故事】:
戰國源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准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成語】: 圍魏救趙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舉例造句】: 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拼音代碼】: wwjz
【近義詞】: 聲東擊西
【反義詞】: 圍城打援
【歇後語】: 孫臏救邯鄲
【燈謎】: 孫臏救邯鄲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