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為國爭光的故事名稱

為國爭光的故事名稱

發布時間: 2021-03-03 14:40:46

『壹』 有哪些描寫中華兒女為國爭光的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6、1941年12月,日本侵佔香港的那天,居留在香港的梅蘭芳(1894-1961)蓄起唇髭,沒過幾日,濃黑的小鬍子就掛在臉上。年幼的兒子梅紹武很好奇,問:「爸爸,您怎麼不刮鬍子了?」
梅蘭芳回答:「我留了小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演戲嗎?」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詩屋,閉門謝客,時常在書房裡的台燈下作畫,年復一年靠賣畫和典當度日。上海的幾家戲院老闆,見他生活日漸窘迫,爭先邀他出來演戲,都被婉言謝絕。
有一天,汪偽政府的大頭目褚民誼突然闖到梅蘭芳家,要他作為團長率領劇團赴南京、長春和東京輪回演出,以慶祝所謂「大東亞戰爭勝利」一周年。
梅蘭芳用手指著自己的唇寇,沉著地說道:「我已經上了年紀,沒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褚民誼陰險地笑道:「小鬍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會恢復的。哈,哈,哈……。」
笑聲未落,只聽梅蘭芳一陣譏諷的話語:「我聽說您一向喜歡玩票,大花臉唱得很不錯。我看你作為團長率領劇團去慰問,不是比我更強得多嗎?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誼聽到這里,頓時斂住笑,那肥嘟嘟的臉蛋紅一陣白一陣,吱唔了兩句,狼狽地離開了。
7、抗日英雄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貳』 關於為國爭光的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內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容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叄』 季羨林有哪些為國爭光的故事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8個方面:
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
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准》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
2、佛教史研究
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
3、吐火羅語研究
季羨林作品《牛棚雜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並且吐火羅文在世界上僅有不到30人會翻譯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4、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
《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余頌,譯成漢語有9萬余行,季羨林經過1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5、比較文學研究
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復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6、東方文化研究
從80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餘集,800餘冊,預計15年完成。
7、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
90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8、散文創作
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肆』 愛國為國爭光的人物故事

1,朱自清餓死不食救濟糧。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中正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構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上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中正,就運來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該逃避自己的責任。」兩個月後,朱自清困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2,有氣節的外交官楊儒。

楊儒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後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壓義和團,派兵佔領了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佔東北。

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了。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了。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願與你們決裂,寧願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了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了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楊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麼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了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後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了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了。

3,鄧世昌的北洋艦隊。

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致遠號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獻出了生命。

4,兩彈元勛錢學森多番努力終於回國。

1949年中年時期的錢學森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狂熱。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錢學森非常氣憤,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

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准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從此,錢學森在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錢學森一家終於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5,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伍』 為國爭光的人物故事

乘火車來八達嶺,經過青龍橋車站,看到身材魁梧的 詹天佑銅像,我肅然起敬,思緒萬千。

站在銅像前,我 彷彿看到了一百零三年前,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面對惡劣的 自然環境,挺身而出,臨危授命的壯舉;彷彿看到了他和工人們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黃沙漫天的 懸崖峭壁上勘測、定點的 身影;彷彿看到他晚上在油燈下周密計算、細密繪圖的 情景;彷彿聽到了他經常勉勵工人們的 一些話:「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細,什麼『大概』、『差不多』之類的 話都不能處之工作人員之口。」還彷彿聽到了 他和工人們商量居庸關、八達嶺兩地的隧道的 不同開鑿方法及「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方案。

我還想到了許多許多:假如詹天佑面對重壓不敢接受修築京張鐵路的 任務;或者勘測時不那麼精益求精;或者不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鑿隧道;或者火車爬陡坡的問題不解決。那麼帝國主義譏笑中國的陰謀就會得逞,修築權就會又落到帝國主義之手,他們把鐵路修到那裡就會把魔爪伸到那裡。在鐵路附近,帝國主義國家就會爭著辦工廠、採煤礦,瘋狂掠奪我國的資源。那情景不堪設想。

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詹天佑,你了不起!你為中國人民爭了氣,大滅了 帝國主義的威風,你的貢獻,你的愛國思想,將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

容國團(1937~1968),祖籍廣東中山(今珠海南屏鎮)。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中國乒壇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
1956年容國團以2∶0擊敗來港訪問的世界乒乓球團體冠軍日本隊的主力隊員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聯乒乓球隊參加全港比賽,一舉奪得了男子單打、雙打和男子團體三項冠軍。這一年他隨父親回廣州定居,考進廣州體育學院。1958年他代表廣州參加全國九城市乒乓球錦標賽,獲全國男子單打冠軍。在技術方法上,容國團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創造了發轉與不轉球、搓轉與不轉球的新技術。入選國家隊後,苦心練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廣,尤精於發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術均佳,並很快形成了「快、准、狠、變」的技術風格。1959年3月,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西德多特蒙德拉舉行。容國團在男子單打中,最後與九獲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爭奪桂冠。針對西多肥胖的身材,他發球長短兼施,配合拉側上旋,把拉殺的角度加大,在先輸一局情況下連勝三局,戰勝西多。容國團的名字第一次刻在聖•勃萊德杯上,為中華乒壇健兒首獲世界冠軍者。 1961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上,中國隊在3∶4的不利情況下,容國團淌下了眼淚。女隊員丘鍾惠見了就問他,他回答說已負了兩局,隨即激動地說:「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他振奮精神,揮拍上陣,力挫素有「兇猛雄獅」之稱的日本隊員星野,以5∶3戰勝日本隊而首次問鼎斯韋思林杯,為我國立下戰功。從此「人生難得幾回搏」這句名言便流傳開了。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劉翔,上海人 ,1983.7.13生於

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劉翔的一跑,說明黃人也能飛。「人種論」就像麻醉劑,當日本足球、韓國足球、日本的男子游泳、馬拉松等項目悄悄地大踏步地向前邁進的時候,中國足球、田徑、男子游泳等很多項目還在這麻醉劑的安慰下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劉翔對中國體育的貢獻是田徑短距離徑賽項目的突破;對於世界體育界,他的貢獻在於突破了「人種論」的偏見,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誰說中國人不能進入世界前8名,我,是世界冠軍!」 而且針對劉翔平了世界紀錄這一點,還說黃人不僅能飛且飛的一樣快。而且劉翔因為年輕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特別是2008,我們期待劉翔再突破0.01秒——看來這是很快很容易的事情——那麼就是黃人不僅能飛且飛的更快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江西省德安縣人。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帶領學生下農村生產實習,目睹了農村糧食短缺、群眾生活困難的現狀,決心從農作物品種改良入手,探索科技興農之路,與飢餓和災荒作斗爭。
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無性雜交」學說進行教學和科學試驗。按照他們經典的理論,以及當時國際上的普遍觀點,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對這些學說產生了懷疑,而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休學說進行探索,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1964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優勢非常強,這給了他很大啟發。
他設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方法,來代替人工去雄雜交,生產雜交種子,並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科學通訊》1966年4期雜志上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對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
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陸』 為國爭光的故事

容國團(1937~1968),祖籍廣東中山(今珠海南屏鎮)。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中國乒壇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
1956年容國團以2∶0擊敗來港訪問的世界乒乓球團體冠軍日本隊的主力隊員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聯乒乓球隊參加全港比賽,一舉奪得了男子單打、雙打和男子團體三項冠軍。這一年他隨父親回廣州定居,考進廣州體育學院。1958年他代表廣州參加全國九城市乒乓球錦標賽,獲全國男子單打冠軍。在技術方法上,容國團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創造了發轉與不轉球、搓轉與不轉球的新技術。入選國家隊後,苦心練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廣,尤精於發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術均佳,並很快形成了「快、准、狠、變」的技術風格。1959年3月,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西德多特蒙德拉舉行。容國團在男子單打中,最後與九獲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爭奪桂冠。針對西多肥胖的身材,他發球長短兼施,配合拉側上旋,把拉殺的角度加大,在先輸一局情況下連勝三局,戰勝西多。容國團的名字第一次刻在聖•勃萊德杯上,為中華乒壇健兒首獲世界冠軍者。 1961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上,中國隊在3∶4的不利情況下,容國團淌下了眼淚。女隊員丘鍾惠見了就問他,他回答說已負了兩局,隨即激動地說:「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他振奮精神,揮拍上陣,力挫素有「兇猛雄獅」之稱的日本隊員星野,以5∶3戰勝日本隊而首次問鼎斯韋思林杯,為我國立下戰功。從此「人生難得幾回搏」這句名言便流傳開了。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劉翔,上海人 ,1983.7.13生於

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劉翔的一跑,說明黃人也能飛。「人種論」就像麻醉劑,當日本足球、韓國足球、日本的男子游泳、馬拉松等項目悄悄地大踏步地向前邁進的時候,中國足球、田徑、男子游泳等很多項目還在這麻醉劑的安慰下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劉翔對中國體育的貢獻是田徑短距離徑賽項目的突破;對於世界體育界,他的貢獻在於突破了「人種論」的偏見,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誰說中國人不能進入世界前8名,我,是世界冠軍!」 而且針對劉翔平了世界紀錄這一點,還說黃人不僅能飛且飛的一樣快。而且劉翔因為年輕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特別是2008,我們期待劉翔再突破0.01秒——看來這是很快很容易的事情——那麼就是黃人不僅能飛且飛的更快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江西省德安縣人。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帶領學生下農村生產實習,目睹了農村糧食短缺、群眾生活困難的現狀,決心從農作物品種改良入手,探索科技興農之路,與飢餓和災荒作斗爭。
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無性雜交」學說進行教學和科學試驗。按照他們經典的理論,以及當時國際上的普遍觀點,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對這些學說產生了懷疑,而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休學說進行探索,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1964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優勢非常強,這給了他很大啟發。
他設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方法,來代替人工去雄雜交,生產雜交種子,並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科學通訊》1966年4期雜志上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對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
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柒』 中國少年為國爭光的事例有哪些

中國少年為國爭光的事例具體如下:

(1)宿遷有一位10歲男孩寧健同,在2018演武堂少年金腰帶(WBC Muaythai)冠軍賽山東桓台站中,獲得34公斤以上的冠軍,並獲得WBC Muaythai中國區少年金腰帶!「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寧健同的教練田海峰說,第一次就能打出這個成績,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2)英如鏑從3歲開始滑冰即成為北京虎仔隊的絕對核心,到進入NHL球隊少年隊,代表中國少年點燃冰球運動發展的燎原之火,到進入加拿大安大略青年聯盟多倫多愛國者隊打磨歷練,再到代表北京隊、中國少年隊征戰國內外各大賽事,屢創佳績。

(7)為國爭光的故事名稱擴展閱讀:

大慶精神就是「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人憑著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志氣,大慶油田從第一口井噴油到探明長垣面積只用了一年零三個月,到實現石油基本自給僅用了三年時間。大慶油田的成功開發建設,挺起了石油工業的脊樑,讓中國在世界石油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在鐵人紀念館里,一組復原場景令人動容:茫茫冰原上,工人們鑿開厚厚的冰層,排成一條「長龍」用臉盆、水桶、鋁盔等盛水運水,硬是靠著人力用了一天一夜時間,運水50多噸,保證了開鑽打井的需要……這僅僅是艱苦卓絕的石油會戰的一個縮影。

面對松遼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因三年自然災害嚴重短缺的物資供應,大慶人戰風雪、斗嚴寒,住地窨子、吃山野菜,解決了一個個生活問題、攻克了一個個建設難關。「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

王進喜的名言就是大慶精神中為國爭光的最好詮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