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故事
Ⅰ 關於漢字的故事
關於漢字的故事:
1、四漢字的詞語「天心取米「帶來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4、漢字詞語"竹竿"和漢字詞語"豬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裡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裡.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裡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裡!"
5、因為漢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書寫字常把筆畫寫錯。一次造名冊,將「陳」字的「阝」寫在了右邊,被長官打了二十大板。書生從此記住「阝」是應該寫在左邊的,結果不幸又寫錯了「鄭」字,又挨了二十大板。
一日,一姓聶之人托他寫張狀子,文書大驚失色:「我寫了兩個『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來三個『耳』,要我命啊?!」
Ⅱ 漢字的故事是有哪些
第一則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第二則故事
說一個人和夫人在家裡招待兩位朋友,朋友甲對女主人敬酒,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很不禮貌了;女主人指了說「醉酒之意不在翁」,說朋友偏離了和男主人敘舊喝酒的本意;男主人也有些不快,似批評的說朋友甲「醉酒之翁不在意」,胡來了;朋友乙在旁邊偷著樂,暗指主人「在意之翁不醉灑」。我看了很生感嘆,這就是漢語的魅力。換了別的任何一種語言,恐怕也難找了如此精澌的例子了。只可惜讀書至今,漢語還是學的不好,真是慚愧啊!
且不從愛國的角度來說,我也認為,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種語言。更不要說漢語本來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文字中,詞彙最豐富,表情達意最淋漓盡致的了。
第三則故事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shi。《施氏食獅史》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讀給別人聽,他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
本文為漢語中最難讀的一篇,如要嘗試,請先備清水一杯、小棍一把,以免舌齒受傷。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只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無其他語言能做到了。
白話文譯文:
《施氏吃獅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著一位詩人姓施,愛吃獅子,決心要吃十隻獅子。
他常常去市場看獅子。
十點鍾,剛好有十隻獅子到了市場。
那時候,剛好施氏也到了市場。
他看見那十隻獅子,便放箭,把那十隻獅子殺死了。
他拾起那十隻獅子的屍體,帶到石室。
石室濕了水,施氏叫侍從把石室擦乾。
石室擦幹了,他才試試吃那十隻獅子。
吃的時候,才發現那十隻獅子,原來是十隻石頭的獅子屍體。
試試解釋這件事吧。
背景
話說50年代初期,有人提議漢字全部拼音,以解除小學生識數千漢字的痛苦。語言學大師趙元任老先生大不以為然,戲寫一文施氏食獅史。全文共92字,每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 shi。這篇文言作品在閱讀時並沒有問題,但當用拼音朗讀本作品時,問題便出現了,這是古文同音字多的緣故。趙元任希望通過篇文字,引證中文拉丁化所帶來的荒謬。
Ⅲ 漢字的故事
比如:「風」———風月無邊
「風」在甲骨文中看上去像一隻傳說中的鳳凰。此字實為鳳凰的鳳的本字,象形。而「風」這種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既難以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又難以描畫出具體的形狀,因而將「鳳」字借用為「風」。如甲骨文中的「大風」就是「大鳳」,「小鳳」就是「小風」,「不鳳」就是今天不刮風。
Ⅳ 漢字的故事搜集幾個漢字的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馬」字的來源,主要是從象形文字而來,甲骨文里的「馬」子,有頭有尾,有頸有體,還有四隻蹄子。非常象一匹馬。秦代的篆字仍保留了這種形象。
「日」字最早的型態是圓形中間再一點,只是現在圓的演變成方的,一點變成一橫,那一點古代傳說是三足金烏鴉,就是後羿射下來的東西,比較科學的說法是太陽黑子,只是古代人不知道太陽黑子,才神話出三足金烏鴉,無獨有偶,古埃及象形字的太陽也跟中國一樣,都是一個圓再加上一點,古人雖然沒有現代科學素養,但是他們的觀察都很深刻,只是他們對於無法解釋的現象就幻化成神話。
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
羊 :象頭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意思是:羊是象形字,像羊的頭、角、足和尾。孔子說:「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狀造的。」
田也是象形字,因為農田都是分割、成一塊一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