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的故事25字
❶ 求一篇關於《算盤》的作文
算盤
自從有了計算器之後,大家都開始用計算器計算。雖然方便多了,可是大家卻淡忘了算盤,只有在一些葯店裡見人打著算盤。
算盤的邊框是木頭做的,長27厘米,寬8.5厘米,一共有13串珠子,中間用木頭隔開。上層的珠子代表數字5,下層的珠子代表數字1。當下層的4顆珠子滿了(也就是4),還要加1時,就要「舍四進五」,也就是把下層的珠子退掉,進上層的珠子;當這串珠子滿了(也就是9),還要加1時,就要「進一」,也就得把這串珠子退掉,在前一串珠子上進1。算盤是從左往右數的,分別是:十位、百位、千位……(反正和算數的數位一樣)
算盤一般都用來計算商品的價格,和計算器用途差不多。
有這么一個關於算盤的故事:一家公司有倆位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管賬,一個老頭子對另一個老頭子說:「你落伍拉,我們都開始用計算器啦!你自己一個人就等著加班吧!」另一位老頭子沒有搭理他,只是埋頭打著自己的算盤。數年後的某一天,公司停電,電腦里的賬本沒存檔——白算。結果還是那打算盤的老頭子厲害,沒一會兒把「成山」的賬本們全算完了。
你們看,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自動的計算器各式各樣,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忘掉算盤這個手動的「計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燦爛的奇葩啊!
❷ 算盤的由來50字
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
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
公元1 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
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
(2)算盤的故事25字擴展閱讀
相關術語:
1、空檔:某一檔的上、下都離梁的時候,叫做空檔。空檔表示這一檔沒有記數,或者表示0。
2、空盤:算盤的各檔都是空檔是,表示全盤沒有記數,叫做空盤。
3、內珠:靠梁記數的算珠,叫做內珠。
4、外珠:離梁不記數的算珠,叫做外珠。
5、撥上:是指將下珠撥靠梁。
6、撥下:是指將上珠撥靠梁。
7、撥去:是指將上珠或下珠撥離梁。
8、本檔:是指正要撥珠記數的這一檔。
9、前檔:是指本檔的前一檔,也叫左一檔(位)。
❸ 算盤的小故事
算盤是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版算盤的人比起現權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關於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算盤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有《直指演算法統宗》。
現在,隨著電子計算工具的普及,算盤已經慢慢淡出了社會生活。
❹ 關於算盤的神奇故事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說,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說,算盤和專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屬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
❺ 計算機和算盤的小故事有什麼
有這么一來個關於算盤的源故事:一家公司有倆位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管賬,一個老頭子對另一個老頭子說:「你落伍拉,我們都開始用計算器啦!你自己一個人就等著加班吧!」另一位老頭子沒有搭理他,只是埋頭打著自己的算盤。數年後的某一天,公司停電,電腦里的賬本沒存檔——白算。結果還是那打算盤的老頭子厲害,沒一會兒把「成山」的賬本們全算完了。
你們看,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自動的計算器各式各樣,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忘掉算盤這個手動的「計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燦爛的奇葩啊!
❻ 算盤的故事100字
算盤是我國抄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算盤的人比起現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關於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算盤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有《直指演算法統宗》。
現在,隨著電子計算工具的普及,算盤已經慢慢淡出了社會生活
❼ 算盤的小故事。
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
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
(7)算盤的故事25字擴展閱讀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紜。
❽ 算盤的發明故事
算盤來
徐岳(?~220)字源公河。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東萊(今萊州市)人。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漢獻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❾ 求數學家的故事(30字左右)
1、朱世傑(1249年-1314年),字漢卿,號松庭,漢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數學家、教育家,畢生從事數學教育。有「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譽。朱世傑在當時天元術的基礎上發展出「四元術」,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此外他還創造出「垛積法」,即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與「招差術」,即高次內插法。主要著作是《算學啟蒙》與《四元玉鑒》。
2、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華羅庚小時候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那時華羅庚站在櫃台前,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顧客的事情發生,父親又氣又急,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爭執發生時,華羅庚總是死死地抱著書不放。
3、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
1949年至1953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原數學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
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年僅63歲。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陳景潤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4、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溫州平陽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後任復旦大學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從1927年起在國內外發表數學論文160餘篇,出版了10多部專著,他創立了國際公認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學派;他對「K展空間」幾何學和射影曲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