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杭州的小故事
Ⅰ 蘇軾去過幾次杭州,有過什麼樣的故事
作為一個杭州人,我講幾句。。。
東坡肉,這是一件事吧?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西湖治理後,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澇也不愁旱了,這一年又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個大豐收。老百姓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到過年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一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這辰光又見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高興: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把他送來的豬肉叫做「東坡肉」。
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闆見人們都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
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不夠賣呢,別的菜館老闆看得眼紅,也學著做起來,一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了。後來,經過同得公認,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勢,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來就很恨他。這時見他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心裡更不舒服。他們當中有一個御史,就喬裝打扮,到杭州來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頭一天,在一家館里吃午飯。堂倌遞上菜單,請他點菜。他接到菜單一看,頭一樣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一想,不覺高興得拍著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一道菜!」
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倒真是不錯,向堂倌一打聽,知道「東坡肉」是同行公認的第一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見皇帝。他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可有什麼證據嗎?」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一看菜單,就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掉職,遠遠地發配到海南去充軍。
蘇東坡被調職充軍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然象過去一樣贊揚他。就這樣,「東坡肉」也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蘇堤,這也是一件事情吧?
宋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蘇東坡第二次來到杭州任太守,次年開始治理西湖。他說:「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於是,沒有動用朝廷一分錢,從夏到秋,蘇東坡率領20萬民工,終於把西湖治理好了,又用西湖中挖掘出來的淤泥和葑草修築了蘇堤。從此,西湖南北兩山之間因這條長2.8公里的長堤而得以溝通。
蘇一共去過兩次杭州。
Ⅱ 蘇東坡傳里有個故事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審判債務糾紛
蘇東坡曾兩度到杭州做官,合計大約五至六年的時間,就是在這五六年的時間里,蘇東坡在杭州的歷史上留下了整治西湖的記載。
蘇東坡第一次到杭州任職的時間是公元1069年,那一年蘇東坡三十六歲,任的官職是通判,這是地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蘇東坡到任以後,致力於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發展的調查研究,西湖的疏浚取決於六井的暢通,蘇東坡決定首先對杭州的六井進行大規模的通暢修復。
公元1070年,修復六井工程剛剛開工,蘇東坡就被調離杭州。這一走,連蘇東坡自己也沒有想到,十六年後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歲的他又第二次來到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願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來,當時的西湖情況十分糟糕,湖面因雜草淤塞而大面積縮小,面臨湮廢的邊緣。杭州的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人民生活和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受到了威脅。西湖一旦湮廢,不但沿湖的千頃農田將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魚蝦菱藕等水生物也將完全喪失。當時,杭州是全國釀酒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廢,釀酒業必定無以為繼,朝廷也將失去巨額酒業稅源。另外,杭州當時有茆山和鹽橋兩條運河,它們縱貫南北,都和江南運河相溝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脈。在湖水充沛的時期,它們以西湖為水源,不僅河道通暢無淤,而且河水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隨著湖水的枯竭,運河就不得不依靠錢塘江水,結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鹵,而且大量泥沙會隨著咸潮淤入運河,使運河每隔三年五載就必須疏浚,其耗費十分巨大。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西湖的湮廢,杭州城居民將陷於鹹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問題。面對著這樣嚴重的威脅,具有城市建設發展遠見的蘇東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興修杭州水系的計劃,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籌措工程經費,開始對西湖進行大規模的疏浚。
在這次對西湖的大規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蘇東坡下令撤廢了湖中私圍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帶全湖景深之處,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築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岸的長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橋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楊柳和各種花草。於是,六橋煙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無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後,全湖又充滿了一泓碧水,於是又在運河與西湖溝通之處建築閘堰,使縱貫城市中心的鹽橋運河專受湖水,與江潮隔絕,而使城市東郊的茆山運河專受江潮,兩河互不幹擾,做到了潮不入市。與此同時,蘇東坡還徵用士兵及民工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暢,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為北宋規模空前的城邦,躍居當時全國第一大城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描寫杭州的富庶是「邑屋華麗,蓋十萬余家」。蘇東坡在杭州為官兩任,兩次為官都整治西湖,興建水利,繁榮城市,造福百姓。後人懷念蘇東坡,把西湖長堤稱為蘇堤。蘇堤春曉,更是引人入勝的西湖佳景。
有人說,如果當年在杭州為官的不是蘇東坡,而是張東坡、李東坡,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任西湖愛怎麼著就怎麼著,那西湖今天指不定是個什麼模樣呢。這話也許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歷史不是一塊可以任意塗鴉的畫布,為官者造的是福還是禍,還是啥也沒有造出來,歷史都將忠實地記下其行蹤,這行蹤論功是政績,論人則是官品,官品與政績怎麼樣,最有發言權的不是官自己說的如何,而是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怎麼樣。
千年的西湖和蘇堤已經述說了這個結論
Ⅲ 蘇東坡在杭州的故事
蘇軾治西湖:
蘇東坡杭州清淤留下「天堂美景」,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蘇東坡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開京城,赴杭州擔任通判。這是他一生中所到的第一個西湖。在杭州通判任上,蘇東坡寫下了描寫西湖景色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東坡在杭州的三年時間里,公事之餘,游遍各處名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就是在此時寫就。從中可見,西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三年任期一到,蘇東坡必須離開杭州;而一地不得再度為官的規矩,留給蘇東坡的,可能只有對西湖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遺憾吧。
然而,蘇東坡是幸運的,西湖也是幸運的。陰差陽錯,在闊別16年之後,蘇東坡於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知州。這對蘇東坡來說,是一件幸事;而對杭州來說,更是一件幸事。當蘇東坡再度來到杭州時,發現他日夜思念的西湖,由於疏於治理,已是荒草叢生、湖水乾涸、到處淤泥,水光瀲灧早已無處尋找,山色空濛也非復往昔。
面對西湖的一片衰敗景象,蘇東坡沒了閑情逸致。他下決心疏浚西湖,恢復往日的秀麗風光。於是,毅然上書朝廷,請求開浚西湖。然而,真要組織人力疏浚西湖,又面臨許多難題。首先,治理西湖需要大筆資金,錢從何而來?朝廷雖然批准了疏浚西湖的請求,但只給了100張度牒(僧人出家的身份憑證)作為經費。蘇東坡利用這100張度牒,賣了一萬七千貫錢,加上救荒的餘款一萬貫錢,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西湖工程。
經費問題解決了,另一個更大的難題又來了: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如何處理呢?別看蘇東坡是一介書生,真干起事來,卻是實幹家。他通過對西湖及周邊環境的細致考察,巧妙地變廢為寶——從湖底運出的一部分淤泥,用作農田基肥,讓原來的沼澤地變成肥沃的農田。
然後利用這些地,募集社會閑散人員和外地農民前來耕作,不僅使得那些平日里偷雞摸狗的遊民,變成安分守己的良民。而且,一部分收獲用來繳納賦稅,又可以作為治湖的費用。另一部分淤泥,則堆積建造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的長堤,並在堤上造了六座橋,種下各色花草樹木。
春暖花開時節,桃紅映日,垂楊拂堤,湖水變成了活水,西湖則增添了美景,行人通行更是獲得便利。這條長堤被杭州人命名為「蘇公堤」;六座橋就是著名的蘇堤六橋,成為西湖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對此,蘇東坡自己也有詩道: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而對於疏浚西湖,蘇東坡也寫下了《開西湖》詩,記錄了這一工程: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西湖治理好了,蘇東坡的任期也到了。他帶著無盡的留戀,依依不捨地離開杭州,告別了心愛的西湖。此後,就再也沒有回過杭州,也無緣再游西湖。但是,杭州人永遠記住了他,西湖也深深刻下了這位大文豪不朽的身影。
(3)蘇東坡在杭州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蘇東坡到西湖次數:
1、熙寧四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開京城,赴杭州擔任通判。任上,蘇東坡寫下描寫西湖景色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2、元四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知州,發現日夜思念的西湖,已是荒草叢生、湖水乾涸、到處淤泥,水光瀲灧早已無處尋找,山色空濛也非復往昔。面對衰敗景象,蘇東坡沒了閑情逸致,下決心疏浚西湖。
3、元六年,蘇軾被外放,擔任潁州知州。潁州城西北也有一西湖,長十里,廣二里,景象極佳,蘇東坡常宴賞於此,留下許多題詠。他曾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感嘆「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
Ⅳ 蘇東坡在杭州時的故事兩百字以內。
蘇東坡組織民工疏浚西湖,使杭州四鄉莊稼大獲豐收。心懷感激的杭州百姓抬回著豬、擔著酒向蘇東坡拜答年。蘇東坡將收下的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噴香,再按疏浚西湖的花名冊,每家一塊分送給杭州百姓,讓他們過年。人們就把此肉稱為「東坡肉」。由於「東坡肉」味道鮮美,油而不膩,很受百姓歡迎。後來杭州的大小菜館也學著做成此菜,掛出牌子,取名為「東坡肉」。 又傳,「東坡肉」成名以後,一天,朝中御史喬裝改扮來杭州察訪,一進菜館點菜,首見「東坡肉」,就收羅所有菜館菜單,返京奏見皇帝,說蘇東坡在杭州貪贓枉法,百姓恨之入骨,以致要吃其肉,並呈上菜單為據。皇帝不明原由,不分青紅皂白,降旨把蘇東坡革職,發配海南。
Ⅳ 蘇東坡在杭州的事
游西湖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聖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東坡肉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侯,疏浚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西湖疏浚以後,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也不怕旱了。這一年又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一個大豐收。老百姓感念蘇東坡疏浚西湖得好處,到過年得時侯,大家抬豬擔酒的給他來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得豬肉,就叫人切成方,燒的紅紅酥酥的,然侯按著疏浚西湖民工的花名冊,每家一塊,將肉分給大家過年。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的好快活的,這時光又見蘇東坡差人送肉,大家更高興。老的笑,小的蹦。人人誇蘇東坡是個好官,把他送來的豬肉叫「東坡肉」。那時的一家大菜館的老闆見人人誇「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燒的紅酥酥的,也叫「東坡肉 」。
這道新菜一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的不得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要殺十頭豬還不夠賣得,別的菜館的老闆看得眼紅,也學做起來,一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後來經同行公議,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一道菜。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貴,朝廷中得罪的那班奸臣本來就很恨他。這時見杭州的老百姓如此得愛戴他,心裡很不舒服,他們中有位御史,就巧扮來到杭州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第一天,在一家飯館吃飯。跑堂得請他點菜,他一看菜譜,頭一道菜就是「東坡肉」他鄒起眉頭一想,不覺高興得拍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一道菜」。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真得不錯,向堂官一打聽,知道這「東坡肉」是同行公議的第一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城所有的菜館的菜譜都收起來,興沖沖的回京了。御史回京後馬上就去見皇帝說;「皇上,蘇東坡在杭州貪臟枉法,把惡事都做絕拉!老百姓恨不的要吃他的肉呢?」皇帝問;「你是怎樣知道的?有何證椐啊?」御史就把那一大摞油膩的菜譜呈上。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一看菜譜,也不分青紅皂白,傳下聖旨將蘇東坡革職,遠遠的發配到海南去了。蘇東坡被革職充軍以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象過去一樣攢揚他。就這樣「東坡肉」也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Ⅵ 蘇軾與西湖之間有什麼故事
蘇軾治西湖
既至杭,大旱,飢疫並作。軾請於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飢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葯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譯文:
蘇軾到杭州後,遇上大旱,飢荒和瘟疫並發。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飢餓的人。
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售常平倉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葯劑,派人帶著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6)蘇東坡在杭州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杭州原來近海,當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
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運河,從運河流入田畝,灌溉田地達一千頃,百姓因此殷實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從唐朝到吳越錢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國後,停止了,茭白根積為田,剩下水面沒有多少了。
運河的便利喪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駛,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為百姓的大災難,六口井也幾乎荒廢了。
蘇軾看到茅山一條河專門接受江中潮水,鹽橋一條河專門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來通航運。又造了壩堰閘門,用來作為積蓄和排泄湖水的樞紐,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
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復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積在湖中,築成南北長三十里的長堤以便通行。
吳地人種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蘇軾還募人在湖中種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長。收取的錢准備用來修湖時使用,取來救荒剩餘的錢一萬緡、糧一萬石,和請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來招募工役。
堤築成後,又種了木芙蓉、楊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圖畫一樣,杭州人稱之為「蘇公堤」。
Ⅶ 誰知道蘇軾在杭州做了兩次大官的故事,分別為我們做了什麼啊
蘇軾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通判杭州,又於元佑四年(公元1089)知杭州,共到杭州兩次。上詩即是他第二次到杭州所作。
蘇軾在杭州的故事太多了,這里不一一列舉,只大體說說史實。
1、他修井:蘇軾第一次來杭州任通判之職時,恰逢供給市民飲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蘇軾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與知州陳襄對六井進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飲六井水。
2、他賑災:蘇軾第二次剛到杭州,就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冬春水澇,之後又遇大旱。蘇軾決定把用來修葺官舍的錢,先買米賑濟飢,又反復上疏,奏請朝廷減輕本路賦稅,免除積欠,加大常平倉米的購入,以備飢荒。由於蘇軾的反復請求,朝廷決定撥本路上供米二十萬石賑飢,寬減上供米三分之一,並賜度牒三百道以助賑飢。結果米價漸落,元佑5年春沒有人餓死。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無意恤民,專事獻媚,看到元佑5年春沒有死人,就立即報告朝廷,聲稱本年豐收,別無流民,要求收回度牒錢糧。
蘇軾反駁道:「去歲災傷之甚,行路備知,便使今年秋谷大稔,猶恐未補瘡痍;而況三夏之交,稻禾未了,未委(不知道)逐路提轉(提刑轉運官)如何見得今年秋熟,便申豐稔?」
五六月間,浙西數郡果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淹沒,六七月份米價再次上漲,「災傷之勢,恐甚於去年」。因為去年之災,如人初病;今年之災,如病再發。即使病情差不多,但因元氣早傷,便難支持。加之這年春夏之交,風調雨順,家家典賣負債以事田作,想奪一個大豐收。現在淫雨風濤,把將熟的農作物摧折殆盡,「民之窮苦,實倍去歲」。即使這樣,一些地方官仍忌諱言災。秀州嘉興縣的官吏,因不受災傷詞狀,以致踩死四十餘人。蘇軾卻接連多次向朝廷報告災情,要求寬減本路上供米,並高價收購常平米,以備來年出糶救飢。
應蘇軾之請,朝廷撥上貢米二十萬石賑飢,置飯舍以待飢者;設葯局,置病坊以治病者。元佑四五年的災情,比熙寧八年的災荒還要嚴重,但因蘇軾救災得力,使飢者得食,病者得醫,米價未能暴漲,後果要輕得多,而賑災費用也少得多。
3、他治病:元佑四五年災荒之際,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陸交會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別處都高。蘇軾派人作稀粥、葯劑,救活了很多人。考慮到杭州重鎮,蘇軾捐了五十兩黃金,加上公費,合起來辦了一個病坊,叫做安樂坊,收納貧困病人,為其治病。蘇軾親率醫生分坊治病,得醫而愈者千餘人。在古代官方慈善醫療事業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4、他浚湖:蘇軾元佑四年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時,西湖的沼澤化已經十分驚人了。根據蘇軾的觀察,對比他十六年前離杭時的情況,他說:「熙寧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蓋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間,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橫,如雲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而西湖起著為百姓和農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後民足於水,邑日富,百萬生聚待此而後食。今湖狹水淺,六井漸壞,若二十年之後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咸苦,勢必耗散。」直接影響著杭州的存亡。面臨著這樣的嚴重的威脅,蘇軾立即著手制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順便指出,這個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普遍流行了。
蘇軾主持的這次疏浚工程是規模空前的,他拆毀湖中私圍的葑田,全湖進行了挖深,把挖掘出來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處築成了一條溝通南北的長堤,後人稱為蘇公堤。又在全湖最深處即今湖心亭一帶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淺,後來演變成「三潭印月」。呵呵,東坡肉的故事就是因浚湖而發生,有人已經講了,我就不多嘴啦。
5、他開河:杭州中貫運河,舟行市中。但長期以來,地方官貪圖方便,引引潮水入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積,漕河失利,舟行困難,不得不三年一淘,勞民傷財。蘇軾親自視察杭之水系後,帶領人民疏浚茅山、鹽橋二河各十餘里,水皆深八尺以上,是幾十年來浚河從未達到的深度。又根據精通水利的蘇堅的建議,在兩河間築堤閘,控制河水與潮水。自後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
6、他引水:上次修好的六井和沈公井再度廢堙,杭州人飲水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賣到八錢。蘇軾決心徹底永久解決百姓用水問題,親謁茅廬拜求前次參與治井現已年過七十的老僧。蘇軾採納了老僧的建議,用瓦筒取代竹管,並盛以石槽,使底蓋緊密,經久耐用,並且還利用多餘的水量在仁和門外離井最遠處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萬戶,並擴大了供水范圍。從此,「西湖井水,殆遍全城」。
他在杭州還認識了一群好朋友,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都是在杭州是發現的。
至於那些傳說,更不是我能說的完的了,德澤雅韻滿餘杭啊。當然,杭州沒有虧待蘇軾,杭州的山山水水,喚起了詩人的才情,不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還是「白雨跳珠亂入船」,或是「遊人腳底一聲雷」,杭州已編織在詩人的夢里。
不能想像沒有蘇軾的杭州,不敢想像沒有杭州的蘇軾。
Ⅷ 蘇東坡與杭州西湖有什麼故事
《元史》記載,元祐五年(1090)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曾疏浚西湖,並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築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
蘇東坡主持修築的堤岸,大約是日後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下這一條堤岸的雛形。雖說是雛形,但是,構成這一條堤岸最著名的六條橋,即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都已經有了。據說,這些名字都出自蘇東坡的錦心綉口。蘇東坡本人的詩歌中,有關於修築這條堤岸的清楚記載:「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南宋開始,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這一條堤岸,已經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蘇堤春曉」。不過,可以肯定,今天遊人所見的蘇堤,早已不復甦東坡修築的原樣,一定經過了無數次的增補修葺,植樹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築了「楊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間杭州知州楊孟瑛,就曾經將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於補益「蘇堤」。也就是說,今日「蘇堤」之美,並非成就於蘇東坡一人之手。
後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築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緻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8)蘇東坡在杭州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2010年6月9日,根據申遺專家的意見,「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的本體——蘇堤,將實施3處花壇的整治,這三處花壇由於與蘇堤整體「桃紅柳綠」的意境不符,被列為蘇堤整治的重點內容,將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被拆除。施工時間將從6月20日開始。
2011年6月25日電 接近北京時間6月25日凌晨零點,正在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申遺的西湖,也是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Ⅸ 蘇東坡在杭州的為官經歷
蘇軾曾兩次前抄往杭州任官。第一次是在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宋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第二次是在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9)蘇東坡在杭州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蘇軾文學成就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Ⅹ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的故事
蘇東坡曾兩度在杭州做官。
1、第一次到杭州任職的時間是公元1069年,那一年蘇東坡36歲,因反對宰相王安石的青苗錢法,被貶謫黃州,後又被貶到杭州,任職通判,地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任職3年。
到任之後他便開始致力於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發展的調查研究,西湖的疏浚取決於六井的暢通,對杭州的六井進行大規模的通暢修復。公元1070年,修復六井工程剛剛開工,蘇東坡就被調離杭州。
2、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是16年後的公元1086年,那年,杭州先遭澇災,又遇乾旱;於是54歲的他對於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願望又一次被提了出來,當時的西湖情況十分糟糕,湖面因雜草淤塞而大面積縮小,面臨湮廢的邊緣。
杭州的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人民生活和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受到了威脅。西湖一旦湮廢,不但沿湖的千頃農田將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魚蝦菱藕等水生物也將完全喪失。當時,杭州是全國釀酒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廢,釀酒業必定無以為繼,朝廷也將失去巨額酒業稅源。
另外,杭州當時有茆山和鹽橋兩條運河,它們縱貫南北,都和江南運河相溝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脈。在湖水充沛的時期,它們以西湖為水源,不僅河道通暢無淤,而且河水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所取用。
但隨著湖水的枯竭,運河就不得不依靠錢塘江水,結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鹵,而且大量泥沙會隨著咸潮淤入運河,使運河每隔三年五載就必須疏浚,其耗費十分巨大。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西湖的湮廢,杭州城居民將陷於鹹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問題。面對著這樣嚴重的威脅,具有城市建設發展遠見的蘇東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興修杭州水系的計劃,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籌措工程經費,開始對西湖進行大規模的疏浚。
拓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參考資料: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