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開頭的四字成語故事
一敗塗地
一板三眼
一板一眼
一本萬利
一本正經
一筆勾銷
一筆抹殺
一筆抹煞
一臂之力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草一木
一差二錯
一場春夢
一倡百和
一唱三嘆
一唱一和
一塵不染
一成不變
一張一弛
一籌莫展
一觸即發
一錘定音
一觸即潰
一蹴而就
一刀兩斷
一得之功
一得之見
一定不易
一動不動
一發千鈞
一帆風順
一反常態
一飯千金
一干二凈
一鼓作氣
一官半職
一鬨而散
……
『貳』 四字成語故事(急)
「風聲鶴唳」這則成語的唳是鳥叫。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神經極度緊張。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玄傳》,堅眾奔潰,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 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 更好嗎?」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 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 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 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
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晉軍來了,非常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騾騎王武於;是衛玠之舅,雋爽有風姿,見玠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釋義「慚」,慚愧;「形穢」,醜陋,不體面。因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別人而有一種慚愧的感覺。
故事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 在城裡也頗有名聲。 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母子前來投靠王濟。王濟一見衛玠如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 「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珠寶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難看了!」 過了幾天,王濟帶著衛玠,騎著馬去拜見親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著圍觀,你擠我擁。 幾乎哄動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萬玠以外貌漂亮,學問是否出眾,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 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贊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嘻笑著說:「看來,你們三王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秋時代,楚平王是個很迷戀女人的君王,後來還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大臣伍奢對君主這樣的行為非常反對。楚王一不高興,下令把伍奢抓起來,連伍奢的大兒子也一起被殺死。然後,二兒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對,他趕緊逃命。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麼風吹或草搖動的聲音,他都會被嚇到。有一天,伍子胥來到江邊,遇到一個漁翁,伍子胥把事實真相都告訴了他。後來,漁翁上岸幫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蘆葦叢里。等到漁翁一回來,發現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擔心,快點出來,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當伍子胥要走之前,還叮嚀漁翁千萬不要跟別人說起見過他的事情。漁翁見伍子胥懷疑自己,為了不讓他擔心,竟然投江而死。伍子胥非常難過,繼續逃亡的生活。後來,他在吳國受到重用,掌握了吳國的軍隊,他立刻攻打楚國,報了殺父的深仇大恨。
三國時代,西蜀和東吳發生戰爭。
東吳漸漸抵抗不了西蜀。
東吳派出趙咨向魏國求救。
當時吳國和魏國之間,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吳國仍然不得不去請求魏國的幫忙。
趙咨一到許都,魏文帝曹丕的態度十分傲慢,因為他瞧不起東吳。
於是,他故意問趙咨:「東吳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啊?」
趙咨很有自信的回答:「我國聰明能幹、文武雙全的人,大概有八、九十人。
像我這么差的人,多得可以用車來載,用斗來量,實在數都數不完啊!」
戰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定,就會受到死刑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於髡故意對他說:「宮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知道這是甚麼鳥嗎?」
聰明的齊王一聽就明白淳於髡的用意。
他說:「這只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一飛直往上沖,一鳴叫聲驚人。」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
後來其它國家都很害怕,不敢再來侵犯,從此齊國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戰國的時候,有個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學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於戰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後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
後來人們便根據孟子所說的這兩句話,引申為「事半功倍」,用來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這一典故說的是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後來人們就用「運籌帷幄」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王彥章是五代時候的人,他年輕的時候跟隨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戰績,太祖死後又為末帝鞏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勞不能說不大。可是當王彥章攻打後唐連續兩次失敗後,向來對他有反感的人趁機向末帝說王彥章的壞話,最後王彥章被罷免了兵權。不到半年,後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請出王彥章。
一次,王彥章被唐兵活捉了,後唐庄宗很賞識他,想讓他做將領,王彥章說:「哪有當將領的人,早上替這個國家效力,晚上又為另一個國家做事的?所以請大王給我一刀,我沒有怨言,只會感到很榮幸。」最後雖然他還是死了,但是卻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春秋時,鄭國的執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擔任大夫,當時有很多人認為尹何太年輕而且從來沒做過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夠。可是子皮卻不以為然,他說:「他的誠實很令人欣賞,相信他絕對不會辜負我對他的期望,而且現在正是給他學習的好機會。」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產從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養年輕人當然是件好事,可是這樣做反而會害了他。就像叫一個不會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會剁傷自己的手。治理國家也是一樣,如果讓尹何在正式當大夫之前能夠多加學習,那麼,在他從事工作的時候一定會井井有條,否則將會為國家帶來想不到的損失。」子皮聽了子產的一番話後,恍然大悟地說:「你說的非常道理,以後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聽聽你的意見,才不會犯下大錯。」沒想到謙虛的子產卻搖頭說:「人的想法就像每個人的外貌一樣,各不相同,我的意見只能做為參考罷了!」
晉代學者郭象是湖南人。據說,他從小就勤學好問,對於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問題總愛追根問底,弄清真相道理。後來他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很有收獲。因為他學識豐富,分析和說理的能力很強,談論起來,有條有理,頭頭是道。當時,人們都稱贊他會說話、有口才。
《晉書?郭象傳》載:「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這句話的意思是:聽郭象談話,好比懸掛著的大河,水不斷地奔瀉下來,永遠不枯竭似的。後人形容「能說善辯、口齒流利」就叫做「口若懸河」。現在,我們用到這個成語時,再加上「滔滔不絕」四個字,就更加形象了。
衛庄公的愛妾有個兒子叫州吁,從小就很受寵愛,可是他不務正業,整天只喜歡舞刀弄槍。而當時,大夫石存也有個兒子名石厚,與州吁臭味相投,兩個人關系很好。後來衛庄公死了,公子完繼位為衛恆公。此時,石存因年紀老邁又不滿州吁的作為,便告老還鄉。
一天,衛恆公要到洛邑去見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殺死了衛恆公,並奪取了王位,可是他們不得人心,於是他們商量找石存幫助,以安撫民心。石存告訴前來求助的兒子說:「你們只要去請陳恆公幫你們在周王面前說說,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於是石厚和州吁,帶上禮物趕往陳國。這邊石存暗中寫信密告陳恆公,讓他幫捉拿殺君王的兇手。石厚和州吁一到陳國就被抓起來了。接著陳王派人去問怎麼處置這兩個兇手。石存就說:「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麼用?」於是陳王叫人把他們殺了。石存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贊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大義滅親」。
唐朝時有一位到京城應考的讀書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遊玩,看到一間小屋很不錯,就找借口走進去看看。沒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裡一位美麗的姑娘。第二年清明節他又回到那間屋子,卻看見大門鎖著,人已經不知道搬到哪裡去了,於是就提筆寫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後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個地方,這一次大門不但沒深鎖,還看見姑娘的父親,姑娘的父親傷心地告訴他說:「我女兒因為看了他寫的詩因此得了相思病,沒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聽了之後非常難過,情不自禁抱著姑娘大哭,沒想到這時姑娘卻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後,身體漸漸痊癒的姑娘就和讀書人結成了夫妻。
這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去私》。晉平公作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後,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後稱贊說:「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後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形容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古代有個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嗇。由於他整天盤剝窮人,累得病倒了,差一點昏死過去。三天後,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見屋裡擠滿了送終的親友,想要表示什麼。他的大侄說:「六叔,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他搖搖頭。二侄問:「是不是有筆銀子放在哪裡,不曾交代?」還是他妻子明白,看見兩根燈芯同時燃點,就挑掉一根。這時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氣。突然,快斷氣的六叔流著淚,湊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說話。他說:
「我死後,可把我留下的兩張便紙分給前來弔孝的親戚。」
「我死後,別用棺材來盛我,挖個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後,不要請和尚念經,我在黃泉下自己會念經的。」
「我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賣給皮匠;把我的毛拔下來賣給做刷子的人,一根別丟了……」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捨不得拔掉丟失,形容極端自私。
春秋時,有個著名的軍事家叫孫武,吳王為了試試他的才能,從宮中選出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訓練。
孫武命令宮女手拿著長戟(古代一種兵器)分成兩隊,並且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孫武對她們說:「我說前,你們就看前方,說左就看左邊,說右就看右邊,說後就看後面。」他命令人准備了處罰的刑具斧頭,又再三重申剛才的命令。孫武喊:「右!」宮女們你看我,我看你,覺得好玩,根本就不服從孫武的命令。孫武說:「是我解釋得不夠明白,命令得不到執行,是指揮官的責任。」就把前面的命令又詳細說了一遍。當他再次發出「左」的命令時,宮女們還是笑著不動,吳王也覺得好笑。這次孫武不再自責,他說:「解釋、交代得不清楚是將官的責任,交代清楚而不服從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於是命令左右把隊長推出去砍頭。吳王嚇得大叫:「等等,她們是我的愛妃,將軍用兵的才能,我很明白,請不要殺她們。」孫武回答:「將在軍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聽從。」堅決把吳王的兩名寵妃砍了頭,同時另外任命兩位宮女做隊長。宮女們很害怕,孫武再次發令時,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當作兒戲了。吳王也不得不佩服孫武的才能。
周穆王聽說造父馴馬駕車的本領最好,就把他召來。
造父知道周穆王想到遙遠的西方運河,就挑選了八匹好馬拉車。造父駕著車,克服種種艱難險阻,來到昆侖山的西王母國。美麗的西王母熱情地接待了周穆王,並且天天陪著他遊玩、觀賞。一個多月過去了,周穆王玩得連自己的國家都快忘記了。
一天,周朝有個武士送來一份緊急文件。穆王大吃一驚,立刻叫造父備車,告別了西王母,回鎬京去。造父施展了全副本領,「一日千里」地向東飛馳,三天三夜就回到鎬京。周穆王立刻調動各路人馬,親自出征,很快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亂。周穆王重賞了造父。從此,「造父」也就成了馴馬駕車高手的代稱。成語「一日千里」原形容馬跑得很快,現比喻進步或發展很快。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後會對他不利,於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並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願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於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發鬍子全白了。後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於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屍體,親自鞭屍。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後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
『叄』 有什麼「一」開頭的四字成語故事
含「吶」的成語只有一個——搖旗吶喊。
搖旗吶喊
yáo
qí
nà
hǎn
【解釋】原內指古代容作戰時搖著旗子,大聲喊殺助威。現比喻給別人助長聲勢。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
【結構】聯合式。
【用法】比喻為人助長聲勢。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旗;不能讀作「qī」。
【辨形】吶;不能寫作「納」或「訥」。
【近義詞】擂鼓助威、助長聲勢、吶喊助威
【反義詞】鳴金收兵、偃旗息鼓、不動聲色
【例句】各路球迷們專程趕到賽場來~;使比賽更加緊張激烈。
『肆』 四字成語的故事
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從前版仙人王遠和權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現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裡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長風破浪
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衛將軍
三顧茅廬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卧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一葉障目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個書獃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後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伍』 關於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大全
南轅北轍【nán yuán běi zhé】:南轅北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東施效顰【dōng shī xiào pín】: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出自《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一鳴驚人【yi ming jing ren】:出自 《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已:罷。)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形容文字價值極高,文辭精彩奇妙。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後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出自《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餘音繞梁【yú yīn rào liáng】: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迴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語出《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 ,匱糧,過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宋歐陽修》:「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退避三舍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三顧茅廬【sān gù máo lú】:
東漢末年,漢朝宗親左將軍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們的談話內容即《草廬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
顧:[1]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卧龍崗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葉公好龍【yè gōng hào lóng】葉公好龍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出自 漢·劉向《新序·雜事》。
約法三章【yuē fǎ sān zhāng】約法三章,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出自漢·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
『陸』 歷史故事四字成語大全
1、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台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並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庄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6、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9、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10、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柒』 描寫成語故事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描寫成語故事的四字詞語有:1、望梅止渴 2、愚公移山 3、守株待兔 4、負荊請罪
5、大禹治水 6、覆水難收
『捌』 "吶開頭有什麼四字成語故事
含「吶」的成語抄只有一個—襲—搖旗吶喊。
搖旗吶喊
yáo qí nà hǎn
【解釋】原指古代作戰時搖著旗子,大聲喊殺助威。現比喻給別人助長聲勢。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
【結構】聯合式。
【用法】比喻為人助長聲勢。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旗;不能讀作「qī」。
【辨形】吶;不能寫作「納」或「訥」。
【近義詞】擂鼓助威、助長聲勢、吶喊助威
【反義詞】鳴金收兵、偃旗息鼓、不動聲色
【例句】各路球迷們專程趕到賽場來~;使比賽更加緊張激烈。
『玖』 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誠字開頭
【誠惶誠恐】:copy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會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時所用的套語,形容非常小心謹慎以至於害怕不安的樣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誠心實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同「誠心誠意」
【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