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辯人物故事
Ⅰ 歷史上能體現能言善辯的故事有哪些
1、老頭子
紀曉嵐在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期間,在翰林院里上班.盛夏的一天,天氣燥熱,紀曉嵐脫衣光背,伏案閱校稿樣.一抬頭,見乾隆皇帝朝這間屋子走來,來不及披衣服,又怕這樣見皇帝是大不敬,於是鑽入案下,拉上帷幕隱蔽起來.
沒想到,乾隆早注意到紀曉嵐的舉動了,他不動聲色地走進屋中,示意驚慌失措的編輯們靜下來工作.然後踱到紀曉嵐的書案邊,默坐無語.
紀曉嵐在案下龜縮多時,聽屋內雅然無聲,以為乾隆已經走了,便撩起帷幕,探出頭來問道:「老頭子走了嗎?」
乾隆聽了,責怪道:「紀曉嵐,你好無禮!什麼是老頭子?憑什麼叫我老頭子?講不出理由來立即賜死!」
編輯們都嚇得面容失色.紀曉嵐連忙鑽出來,向乾隆施禮道:「皇帝稱萬歲,豈不為老?皇帝為國家元首,豈不為頭?皇帝為真龍天子,豈不為子?『老頭子』乃簡稱縮寫也.」
乾隆聽了,笑著說:好個能言善辯的紀曉嵐,起來吧!朕赦你無罪.」
2、盛東西
有一年,紀曉嵐隨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看到一個竹籃子,感到很新鮮,問紀曉嵐道:「愛卿,這是什麼東西?」
「竹籃子.」
「此物有什麼用?」
「盛東西.」
乾隆沉默了一會兒,說:「為什麼不叫盛南北呢?」
紀曉嵐略一思忖,說:「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這金和木都能裝入籃中,所以叫盛東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要是盛火籃子要燒掉,盛水必須漏掉,所以不能叫盛南北」.
乾隆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
3、不敢投水
一次,紀曉嵐和乾隆帝同游汩羅江.乾隆見這里是楚國大夫屈原投江自盡殉國之地,借機給紀曉嵐出了個難題.
乾隆問:「君要臣死,臣應當如何?」
紀曉嵐爽快地說:「臣萬死不辭.
「你是我的忠臣,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如何?」
「臣領旨!」
誰知紀曉嵐走到船頭,作投江狀後,並沒有跳下去,而是獃獃地自言自語一番,又返回跪在乾隆面前.
乾隆責問道:「你既為忠臣,為什麼不遵旨?」
紀曉嵐回答說:「臣正在投水,屈原從江中跳出來罵我說:『紀曉嵐你這小子,你要做千古罪人嗎?當年我投江,是因為楚王昏庸.現今皇上英明,國家昌盛,你卻要投江,你將當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稱臣為忠臣,臣豈能欺上誣主?所以不敢投水.」
乾隆聽了,眉開眼笑,說:「朕是和你開玩笑,起來吧!」
4、真老烏龜
宰相慶祝80大壽,為借機發財,到處發請帖,紀曉嵐也在邀請之列.紀曉嵐對宰相的這一行徑十分不滿,到壽辰前一天打發人給宰相府送去大紅幛一個,上寫「真老烏龜」四個大字.
宰相看了大為惱火,第二天找到紀曉嵐斥責道:「我並沒有得罪你,你為何要寫字來罵我,跟我過不去呢?」
紀曉嵐從容地說:「我並沒有罵你啊!君為前朝老臣,年且80歲,是為『老』;世世代代烏紗蓋頂,是為『烏』;自古以來,龜鶴齊名,都是高壽的象徵.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稱頌龜為神龜,欣逢老相國壽辰,以此神物祝頌,當為不妄;『龜』者,實實在在,當之無愧之意也.怎麼說是故意跟大人過不去呢?」
老宰相有苦難言,只得笑著說:「錯怪你了,真對不起!謝謝你的一番好意!」
Ⅱ 有哪些能言善辯的名人故事舉3例。
第一個:
晏子使楚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第二個:
淳於髡,髡字讀做kūn。戰國時期齊國(今山東省龍口市)人。齊國贅婿,齊威王用為客卿。他學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他多次用隱言微語的方式諷諫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還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諸侯之間,不辱國格,不負君命。公元前349年,楚國侵齊,他奉命使趙,說服了趙王,得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國聞風,不戰而退。政治思想上,他主張益國益民的功利主義。在同孟軻就「禮」與「仁」的兩次論戰中,鮮明地表現了他這一立場。司馬遷稱贊他說:「其諫說慕晏嬰之為人也。」所著《王度記》今已失傳
第三個:
小孔融十歲時,爸爸帶了京城去見見世面。這京城裡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學問,小孔融很想拜見這位大人,可是爸爸說他跟李府非親非故,恐怕拜見不成。孔融想了想,對爸爸說: " 有個辦法讓李大人接見我 " 孔融進了李府大廳,慢條斯理往前排的紅木椅上一坐。由於人小,坐在椅子上兩腳懸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 " 小客官,跟李家到底是什麼親呢? " 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 " 孔家和李家可親著哩 ! 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經向你老祖宗李耳拜過師,向他請教過學問,這說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幾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誼。作為孔家的後代,今天特來登門拜見您。 " 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賓客,聽了小孔融的一番話都十分驚奇,連聲贊嘆。
又有一次,一位姓陳的大官來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著孔融說: " 這孩子是一位人間奇童 !" 姓陳的大官說: " 小時聰明,長大了不定有用。 " 孔融一聽,馬上作出反應,對這位大官說: " 這樣說來,大人您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呢 !" 姓陳的大官一聽這話,不敢小瞧他誇獎說: " 這孩子可真不簡單,長大以後肯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 果然孔融長大後被曹操重用,與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稱為 " 建安七子 "
Ⅲ 有那些古往今來能言善辯的名人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裡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裡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干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說:「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著晏子說:「齊國人都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Ⅳ 歷史上能言善辯的名人有哪些
1、藺相如。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內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容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2、張儀。
張儀(約公元前310年),戰國時期魏國人。傳說他與蘇秦同為鬼穀子的高足,而「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後來長期為秦國效命,從事游說離間諸侯的活動。他極力倡導連橫之事,努力瓦解齊楚同盟,為秦國最終實現各個擊破立下大功。
3、紀曉嵐。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的一則故事中,就烈女范疇問題向程朱理學展開了一場挑戰。有司規定,婦女守節被殺的是烈女,我用表彰;而對「捆綁受污染,不屈被殺」的人,不以烈女子看他,例不表彰。紀曉嵐不這樣認為,因為是純屬於道學家不情的評論。他公然鄭重上表稱:捍刀捐棄生命,他的志向與節操被殺的人沒有區別。像忠臣烈士,發誓不從賊,雖然捆綁使跪拜,可以說他屈膝賊朝廷呢?」經他慷慨陳詞,皇帝「下令有關部門,大致表示區別,予以表彰」。
Ⅳ 中外善辯的名人故事
蘇秦之口 張儀之舌 都是能言善辯的典型案例
Ⅵ 善辯的故事
晏子抄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麼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Ⅶ 歷史上能言善辯的名人
1、藺相如。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回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答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2、張儀。
張儀(約公元前310年),戰國時期魏國人。傳說他與蘇秦同為鬼穀子的高足,而「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後來長期為秦國效命,從事游說離間諸侯的活動。他極力倡導連橫之事,努力瓦解齊楚同盟,為秦國最終實現各個擊破立下大功。
3、紀曉嵐。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的一則故事中,就烈女范疇問題向程朱理學展開了一場挑戰。有司規定,婦女守節被殺的是烈女,我用表彰;而對「捆綁受污染,不屈被殺」的人,不以烈女子看他,例不表彰。紀曉嵐不這樣認為,因為是純屬於道學家不情的評論。他公然鄭重上表稱:捍刀捐棄生命,他的志向與節操被殺的人沒有區別。像忠臣烈士,發誓不從賊,雖然捆綁使跪拜,可以說他屈膝賊朝廷呢?」經他慷慨陳詞,皇帝「下令有關部門,大致表示區別,予以表彰」。
Ⅷ 名人善辯機智的故事
1.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回人納悶:怎麼答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2.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3.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全部是周總理的可以嗎?
Ⅸ 能言善辯的故事
小孔融十歲時,他爸爸帶了到京城去見見世面。這京城裡有位姓李的內大官很有學問,小孔融容很想拜見這位大人,可是爸爸說他跟李府非親非故,恐怕拜見不成。孔融想了想,對爸爸說:"我有個辦法讓李大人接見我。"孔融進了李府大廳,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紅木椅上一坐。由於人小,他坐在椅子上兩腳懸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麼親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親著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經向你們的老祖宗李耳拜過師,向他請教過學問,這說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幾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誼。作為孔家的後代,我今天特來登門拜見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賓客,聽了小孔融的一番話都十分驚奇,連聲贊嘆。
又有一次,一位姓陳的大官來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著孔融說:"這孩子是一位人間奇童!"姓陳的大官說:"小時聰明,長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聽,馬上作出反應,他對這位大官說:"這樣說來,大人您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呢!"姓陳的大官一聽這話,不敢小瞧他了,誇獎說:"這孩子可真不簡單,長大以後必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長大後被曹操重用,與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稱為"建安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