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古詩故事怎麼講
『壹』 山行的前後,背景故事是什麼
詩人在深秋的一個午後出遊,來到林木蕭條的山前,一條石路蜿蜒而上,彷彿在黃綠的草木中畫出一條白線,而這白線的頂端是山顛繚繞的白雲,白雲下面隱約可見有些房屋。
那裡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詩人很想去拜訪他們,可是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經霜後的楓林如火如荼,每一片葉子都像燃燒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紅艷。
他停下車來,靜對這自然生命的壯觀,心裡充滿感動,不由得發出贊嘆:「霜葉紅於二月花」!這不只是美的聯想,色彩的比較,更是生命的禮贊。
在寒山的蕭瑟背景上,紅勝二月春花的楓葉洋溢著旺盛的生機和無窮的生命力,飽含著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出自:《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原文: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深秋中沿著彎曲的小路登上遠山,在那白雲生成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染過秋霜的楓葉勝於二月紅花。
(1)山行古詩故事怎麼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深秋時節登山賞景,沉醉於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於是創作此詩以記之。
賞析:
詩題《山行》,所以一上來就寫「遠上寒山石徑斜」。「遠上」,寫出了山路綿長;而且從下文中知是「乘車」而來,這就看出了詩人濃厚的游興。
「寒山」點出了深秋,這時已是霜臨大地,百花凋謝的時節。石徑斜的「斜」字與「上」字相呼應,寫出了山路的由緩漸陡。「白雲生處有人家」,這是且行且望。
由「白雲生處」而見山路更高更陡。「有人家」的「有」字,是說看得到山民登山的痕跡和山舍的一些房落,並看不清究竟有多少院落和住戶。
以上兩句,都是一些客觀描敘,沒有詩人的多少主觀色彩。詩人的游樂之情,也只能從他那攀登的興致中體會到一些。第三句就不同了。「停車坐愛楓林晚」。
詩人因要仔細領略觀賞楓林晚景,故把車停下。從「愛」字而見興致大增;從「晚」字而見詩人游興未盡。第四句點明自己狂喜的原因:「霜葉紅於二月花」。
我們知道,舊歷的二月是仲春,桃花紅,李花白,百花爭芳吐艷,欣欣向榮,而詩人說這霜葉竟比二月的春花還紅、還好、還鮮明耀眼。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對霜葉的驚喜之情。
二月的春花,是一種美的形象,煥發著青春的活力,而詩人卻說楓葉著霜「紅於二月花」,這就不僅贊揚了楓葉的外觀之美,而且贊揚了它傲寒斗霜的品格,給人以精神上的激勵。
俞陛雲說:「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葉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人口,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於春花。
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詩境淺說續編》)是的,正是因為詩人在他描繪的霜葉形象中,表現出一種健康開朗的美學追求。
有一種在嚴霜之際「獨絢秋光」的堅毅氣魄,所以千百年來得到人們由衷的喜愛;由於它一反過去那種傷逝、嘆老、悲秋的哀傷情調。
所以能給人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酬樂天詠老見示》)的精神鼓舞。詩人這首寫景詩,雖然寫了山路、白雲、人家、楓林、紅葉,將其有機而和諧地組成一幅優美的畫面。
但這些景物並非不分主從;畫面的中心(重點)是「紅葉」,因而把它放在「卒章顯志」的地位,而讓其他在前面起一個烘托背景、創造氣氛的作用。
作者介紹: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
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張凡為文義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
『貳』 古詩編成的小故事(山行)
詩人抄在深秋的一個午後出遊,來到林木蕭條的山前,一條石路蜿蜒而上,彷彿在黃綠的草木中畫出一條白線,而這白線的頂端是山顛繚繞的白雲,白雲下面隱約可見有些房屋。那裡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詩人很想去拜訪他們,可是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經霜後的楓林如火如荼,每一片葉子都像燃燒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紅艷。他停下車來,靜對這自然生命的壯觀,心裡充滿感動,不由得發出贊嘆:「霜葉紅於二月花」!這不只是美的聯想,色彩的比較,更是生命的禮贊。在寒山的蕭瑟背景上,紅勝二月春花的楓葉洋溢著旺盛的生機和無窮的生命力
『叄』 古詩山行的故事簡述
詩人在深秋的一個午後出遊,來到林木蕭條的山前,一條石路蜿蜒而上,彷彿在黃綠的草木中畫出一條白線,而這白線的頂端是山顛繚繞的白雲,白雲下面隱約可見...
『肆』 山行古詩解釋
山行——杜牧 〔唐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版晚,霜葉紅於權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雲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詩人沒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諸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
『伍』 古詩:《山行》內容!是什麼
《山行》是詩人杜牧所作七言絕句。
山 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重點字詞: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3、石徑:石子的小路。
4、斜:此字讀xiá ,為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為在雲霧繚繞的的深處; 「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雲的地方)
6、坐:因為。
7、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
楓葉(9張)
8、遠上:登上遠處的。
9、山:高山。
劉世濤書 杜牧山行詩
10、車:轎子。
11、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12、紅於: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於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陽落下的傍晚。
譯文:
深秋時節,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雲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車靠邊,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飄緲,寒山蘊含著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為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為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深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陸』 山行古詩教案怎麼寫
《山行》教學設計
蔣志
教學要求:
1. 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像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 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前准備:課件、學生書寫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遊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遊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1、齊讀詩題。
2、配樂范讀。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詩。
要求:讀准讀順。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
重點指導「生」「斜」。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像,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像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學生自讀想像。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
(相機板書: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課件出示圖畫。
(圖畫內容:石徑不斜,人家太顯,楓葉不紅,人物不見)
這幅畫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1)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2)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 多媒體演示:小徑由直變曲、人家移至白雲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雲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像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麼問題嗎?
①根據學生指出的「人物馬車不見」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 多媒體演示:馬車出現。]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麼停車呢?
b、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師生齊讀。
②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③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於」、「晚」。
④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雲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
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為畫題詩,指導默寫。
1、把畫送給大家,請你在畫上題上這首詩,為畫更增一份美。
2、學生默寫,老師指導。
3、展示作品,點評。
4、作業:好多同學也寫得不錯,拿回家給畫塗上顏色,還可以把它放進你的成長記錄袋裡。
板書:
古詩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徑(斜)
楓林(紅)
白雲(生處)人家
『柒』 如何跟幼兒解釋山行古詩的意思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深秋時節,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徑通幽.雲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車來,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注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斜:此字讀xiá,為伸向的意思. 5. 坐:因為. 6、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簡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著生氣,「白雲深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為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為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捌』 山行編故事
1位粉絲復
深秋時節的一天,杜牧制駕著馬車,沿著一條石頭鋪成的彎曲小路去爬山。來到山腳下,抬頭仰望,一座座山峰連綿起伏、高聳入,直沖雲霄。在半山間,有幾戶人家,杜牧心想:這真是人間的仙境啊!他往山上走,發現草木枯黃,沒有一絲生機,還有一絲涼意。這時,一團紅色的東西吸引了他,他連忙下車,發現是一片楓樹林,那楓葉是那麼熱烈、迷人,比春天的花還耀眼,此時,大詩人杜牧彷彿在一片紅色的海洋中。看著這美景,杜牧詩興大發,情不自禁地吟誦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玖』 古詩山行講的什麼
譯文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
白雲生發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
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拾』 如何上好古詩《山行》這一課
首先要確定你授這節課的目標,然後就是過程中需要怎麼做,需要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寫個教案,按教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