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三年級名人故事張衡

三年級名人故事張衡

發布時間: 2021-02-26 14:05:30

㈠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

數星星的孩子》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樣閃亮。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對著夜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奶奶笑著說:「傻孩子,又在數星星了。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你能數得清嗎?」
孩子說:「奶奶,我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星和那顆星星,總是離那麼遠。」
爺爺走過來,說:「孩子,你看得很仔細。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它們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我們的祖先把它們分成一組一組的,還給
它們起了名字。」爺爺停了停,指著北邊的天空,說:「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對著的一顆亮星,就是北極星。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
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叫張衡,是東漢人。他長大後刻苦鑽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http://..com/question/12581953.html?si=3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裡很貧窮。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里。

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雲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准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秘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制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和能飛行數里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滿17歲時,他辭別父母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游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跡,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數學、歷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於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1700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河南省南陽縣的北面有張衡墓和平子讀書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見」。

張衡:字平子,世為南陽著姓。祖父堪,字君游,少治《梁丘易》,光武時,為蜀郡太守,拜騎都尉,後拜漁陽太守
,卒後妻子貧困。衡父無聞。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文學家。發明了世界第一個地震測試儀器——地動儀。張衡在寫作上,
也是個多面手。他一生中,結合他的科學研究、機儀製作、政治生涯、友朋往來,還寫下許多文字,就目前存留於世的就有
20餘篇,包括文、銘、誥、贊、書、上疏等形式;在天文學專著方面,有《靈憲》、《渾儀圖注》、《漏水轉渾天儀注》
、《玄圖》和已經失傳的《算罔論》。

前言:
「太素之前,幽清玄靜,寂寞冥默,不可為象。厥中惟虛,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為之溟
滓,蓋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無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並氣同色,渾沌不分。故《道德》
之言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氣體固未可得而形,其遲速固未可得而紀也。如是者又永久焉
。斯謂龐鴻,蓋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體。於是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異位,天成於外
,地定於內。天體於陽,故圓以動;地體於陰,故平以靜。動以行施,靜以化合,堙郁構精,時育庶
類,斯為太元,蓋乃道之實也」。
—————張衡《靈憲》

張衡的成才之路:
東漢王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政治、經濟、文化都處於領先地位。發達繁榮的經濟文化,安定
和平的政治局面,為張衡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少年時代的張衡就天資聰明,態度謙虛,好學深思,奮發有為,求知慾旺盛,學習熱情飽滿。在
少年時代就熟讀了《詩經》、《書經》、《易經》、《禮紀》、《春秋》等經典名著。在當時,只有
熟讀了這些經書,才能做官。但張衡思想開闊,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做官不感興趣,相反,他對
文學卻十分愛好,特別是對司馬相如、揚雄等文學家的作品心向神往,苦心鑽研,不但能深刻地理解
,而且能夠背誦。這些作品強烈地震撼著張衡年輕的心靈,他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他們那樣的文學
家。同時他不滿足於「閉門家中坐,苦讀聖賢書」的生活了,他渴望出外游學,多接觸實際,以充實
生活和開闊自己的眼界,尋求更多的知識。公元94年,19歲的張衡懷著遠游的志願,告別了親人,
離開了生他養他的美麗故鄉——南陽,踏上了游覽名都大川,訪師求友的旅途。張衡在往來於渭河流
域中,走遍了坦盪肥沃的渭河平原,觀賞了巍峨青翠的終南山,奇險峻峭的華山,並且訪民俗,問物
產,尋古跡,對西漢雄偉壯麗的都城建築,市井布局用心考察。通過這次游覽,他不但加深了對前人
文學作品的體會,而且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為他後來寫成著名的《西京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衡勤奮好學,品德優良,才華出眾,得到了南陽郡守的察舉,然而,在他看來,君子不擔心自
己的官位不尊崇,卻擔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為自己的俸祿不多而覺得羞愧,卻為自己的見識不廣
博為恥辱。所以,他學習不限於五經,對天文、地理、氣象、文學無不兼學並覽。正如崔瑗評價他為
:「一物不知實以為恥,聞一善言,不勝其喜」。這就是張衡,一個勤奮好學,不流習俗,具有遠大
志向,以為社會貢獻為己任的有志青年。
張衡在洛陽通過五、六年艱苦的學習生活,他的學業和文學創作水平逐漸提高,成了一位名符其
實的青年學者。他寫了《定情賦》、《扇賦》、《七辯》等許多作品,並開始構思《二京賦》的創作
。可是,由於他的家境比較貧寒,無法在京師長期游學,不得不回到南陽應清官鮑德的邀請擔任主簿
,因工作比較清閑,使他得以集中精力進行文學創作。憑著對故鄉的摯愛,他還創作了富有激情的《
南都賦》,歌頌了故鄉山河的壯麗,土地的肥沃,物產的豐饒。除此之外,他還寫出了名著《二京賦
》即:《西京賦》、《東京賦》,還有很多詩、賦、文、書等。
從公元108年到111年,張衡一直住在自己的家鄉,專心進修學業。經過了刻苦不懈的努力,在學
問的許多方面都有所收獲。就在這期間,張衡開始精讀揚雄的《太玄經》。《太玄經》是一部研究宇
宙現象的哲學著作,也談到天文歷算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渾天說」尤為吸引張衡。但由於寫得比
較簡略,使張衡有一種不滿足的感覺,他准備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研究。在研究《太玄經》的過程
中,張衡費了很大功夫,在精讀的同時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曾寫出了《太玄經註解》,並繪制
了《太玄圖》。《太玄經註解》和《太玄圖》就是張衡讀《太玄經》的心得。在這兩部著作里,反映
了張衡的一些哲學思想。可惜這兩部著作都沒有流傳下來。通過研究《太玄經》,張衡也接觸到不少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唯物論、無神論的遺產。《太玄經》里的唯物主義因素啟發了張衡向大自然中追求
真理的慾望。張衡在精讀《太玄經》以後,就逐漸從文學創作轉向哲學研究,特別對宇宙間最偉大的
自然現象規律,如天文、歷法、數學等科學理論開始了學習。並且製造科學儀器,對天文現象等實行
詳細地觀察和長期地測量工作。
在研究《太玄經》的同時,張衡還對《墨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墨經》是墨子弟子及其後學
概括發展墨子思想的一部著作。它記錄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關於手工業方面的許多知識,提出了古代
物理學和數學的許多概念和見解。書中不僅涉及到認識論、邏輯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范疇的廣闊內
容,還包含有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和幾何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多種知識,其中有些問
題闡述嚴密,說理透徹,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在古典哲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珍品。然而,墨家思想長期無人問津,墨家的科學成果更是受到冷遇。張衡能沖破儒家思想的束縛,
致力墨學研究,這在當時需要非凡的膽略。
張衡讀古人書籍,善於採取其中精華,前能銳意前進,在科學研究上開辟新道路。這正是我們祖
國科學史上最偉大光榮的傳統,值得後人借鑒學習。

張衡的思想:
(一)天體演化思想:
天地萬物是怎樣起源的,又是怎樣發展的,這個問題是宇宙觀的核心。「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
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
立的兩種宇宙觀」。(《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矛盾論》)唯物辯證的宇宙觀是對宇宙發展法則的正
確和科學的見解,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宇宙觀是對宇宙發展規律歪曲和顛倒的反映。
張衡所著的《元圖》和《靈憲》是兩部集中反映他的哲學宇宙觀的重要著作。張衡在這兩部著作
中,繼承了春秋戰國至漢代的唯物主義傳統,提出了「太治」、「太」、「太素」、「元氣」等哲學
范疇,以論述宇宙萬物的起源。他說:「元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與先」。所謂
「自然之根」,就是指天地萬物的根源。這里,張衡明確地指出:天地萬物最早的起源,既不是什麼
上帝、神靈的旨意,也不是什麼絕對的理論,而是「無形之類」的「元」,也就是太始。
在張衡看來,天地的生成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作「溟滓」,這就是早就存在的幾何空間
。「厥中惟虛,厥外惟無」,整個空間一片沉寂,什麼物質性的東西都沒有。但是,存在著宇宙萬物
變化發展的規律。有了這個基礎,就能從無產生出有來。首先產生的是各種不同的物質性元氣,互相
混合在一起,不斷地運轉,渾沌不分。這就是第二階段,稱作「龐鴻」。又經過很長的時間,這團元
氣清濁逐漸分開,天在外面形成了,地在裡面定下了。天地構合精氣,生育出萬物來。這個階段稱作
「太元」。於是,在天上形成了各種天體,地上產生了萬物。張衡認為天地萬物是從原始的渾沌未分
的元氣發展而來的。元氣是物質性的,其中包含不同質的陰氣和陽氣,自然現象的千差萬別及相互影
響,體現了陰陽二氣具有的不同物質性能及其相互作用。這是一種原始唯物主義的宇宙發生論和萬物
生成說。

㈡ 張衡有那些故事

張衡很小的時候,小張衡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裡,後面總會有小張衡的影子。他總是纏著奶奶給他講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又加上十分喜歡這個聰明的孫子,所以只要小張衡提出要聽故事,奶奶就給他講。在這些故事中,小張衡最喜歡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傳說了,他總是一邊抬著頭望著天空里眨眼的星星,一邊聽奶奶講,還不時地問奶奶:星星怎麼不會像蘋果一樣掉下來呢?星星害怕下雨嗎?……對於聰明孫子的問題,奶奶當然也回答不上來,這讓他越發覺得浩渺的夜空里會有無數的寶藏,同時也在他的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無數的好奇的問號。從奶奶那裡得不到答案,小張衡就急切地讀書,他希望能從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他十歲那年,祖母和父親相繼去世了。舅舅送張衡到書館里去讀書。他深知讀書對他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因此非常刻苦。不久,小張衡開始作詩了。他作的詩常常受到老師的誇獎呢。為增長知識,小張衡博覽群書。一天,他看到一本叫《鶚冠子》的書,被書中按北斗星定季節的四句話深深吸引住了。從此,他常常仰望著星空,觀察北斗星的變化,日積月累,發現北斗星在圍繞著一個中心轉,一年轉一圈。他自言自語地說:「啊,我終於明白'北斗星移',是怎麼一回事啦!」由於勤學好問,隨著一天天地長大,張衡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了,終於成為了科學家。

㈢ 張衡的名人故事

1、發明地動儀

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震,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2、發明渾天儀

張衡在西漢耿壽昌發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渾天說,創制了一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面得多的「渾天儀」。

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

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歷,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

張衡在創作了渾天儀之後曾寫過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劉昭注《後漢書·律歷志》時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傳世。劉昭注中把這段文字標題為《張衡渾儀》。稱之為「渾儀」可能是劉昭所作的一種簡化。在古代,儀器的定名並不嚴格。雖然後世將「渾儀」一詞規范為專指觀測儀器,但在隋、唐以前,「渾儀」也可用於表演儀器。

(3)三年級名人故事張衡擴展閱讀:

被後世稱為「科聖」

張衡早有文名,「少善屬文」,且曾師從著名經學家賈逵,精通經藝。文學創作上,創作過著名的《二京賦》和大量的詩歌,對漢大賦和抒情小詩、七言詩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和探索。張衡從事天文科學的研究,是受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太玄經》的啟發開始的。

《太玄經》為一部研究宇宙現象的哲學著作,該書的唯物論和無神論思想對張衡影響很大,改變了他的研究興趣,此後張衡便轉向了對宇宙現象和規律的探索。

公元111年張衡被召到京師洛陽,歷任郎中、尚書侍郎、太史令。其中前後兩次擔任太史令的官職,長達14年之久。太史令一職,掌管歷法、觀測天文氣象以及管理朝廷祀典等,他利用這一優越條件,認真觀察天象,勤於鑽研,不但在理論上形成了一系列科學的天文學認識,在實踐上還發明了多項天文儀器和計算方法,為中國科學乃至世界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㈣ 古人張衡的故事

張衡觀天察地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獃獃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准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裡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㈤ 中外名人的故事中博學多才的張衡主要內容

張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里石橋鎮)。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
張衡塑像

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史書傳記

張衡傳(出自范曄《後漢書》) 原文: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
張衡雕像

,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張衡因上疏陳事。…… 初,光武善讖,及顯宗、肅宗因祖述焉。自中興之後,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妖言。張衡以圖緯虛妄,非聖人之法,乃上疏。…… 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張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張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思玄賦》略)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張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著《周官訓詁》,崔瑗以為不能有異於諸儒也。又欲繼孔子《易》說《彖》、《象》殘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閑》、《七辯》、《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
生平略說

張衡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家傳余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後張堪受薦拜官。曾被任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蜀郡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拜為漁陽(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
張衡南陽墓

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很有文采。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地游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歷法、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力於探討天文、陰陽、歷算等學問,並反復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拜為郎中。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後曾調任他職,但5年後復為太史令。總計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里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擠中傷,於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劉政是個驕橫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後,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征拜他為尚書。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職遠低於侍中或相,他是否應征,史載不彰。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據傳說,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曾到過當時的隨縣,隨州舊有張衡的讀書台。張衡是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與隨縣同郡且相距不遠,到過隨州不無可能。他曾針對讖緯風行於世的現實,勇敢地給東漢皇帝上疏,認為「國讖(chèn)虛妄,非聖人之法。」並說:「……此皆欺世罔俗……宜收藏國讖。一禁絕之。」
學術成就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張衡在天文學方面有兩項最重要的工作——著《靈憲》,作渾天儀。此外,在歷法方面也有所研究。《靈憲》是張衡有關天文學的一篇代表作,全面體現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和發展。原文被《後漢書·天文志》劉昭注所徵引而傳世。文中介紹的天文學要點如下:(1)宇宙的起源 《靈憲》認為,宇宙最初是一派無形無色的陰的精氣,幽清寂寞。這是一個很長的階段,稱為「溟滓」。這一階段乃是道之根。從道根產生道干,氣也有了顏色。但是,「渾沌不分」,看不出任何形狀,也量不出它的運動速度。這種氣叫做「太素」。這又是個很長的階段,稱為「龐鴻」

㈥ 張衡的故事

張衡的故事: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獃獃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著,他非常高興!心想:這北斗星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

他創立了「渾天說」,並根據「渾天說」的理論,製造了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准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㈦ 張衡的故事(越多越好)

張衡和地動儀

漢章帝在位的時期,東漢的政治比較穩定。到漢章帝一死,繼承皇位的漢和帝才十歲,竇太後臨朝執政,讓他的哥哥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東漢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在這個時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張衡。

張衡是南陽人。十七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里用功讀書。當時洛陽和長安都是很繁華的城市,城裡的王公貴族過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都看不慣。他寫了兩篇文學作品《西京賦》和《東京賦》(西京就是長安,東京就是洛陽),諷刺這種現象。據說他為了寫這兩篇作品,經過深思熟慮,反復修改,前後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見他研究學問的精神是很認真嚴肅的。

但是張衡的特長還不是文學,他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宮里做郎中,後來,擔任了太史令,叫他負責觀察天文。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興趣。

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為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後來的天文學家欽佩。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制的蛤蟆,對准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可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六十一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