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自己的名人小故事
㈠ 不能認清自己的事例和認清自己的事例
不能認清自己的事例:
1.《三國演義》中因自大而失守街亭的馬謖。
2.國時紙上談回兵導致趙答軍40萬大軍全軍覆沒,致使長平之戰落敗的趙括。
㈡ 名人學會認識自己事例
泰戈爾被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是什麼?」泰戈爾回答說:「責怪別人最容易」;第二個問題是「世界上最難的是什麼?」?泰戈爾回答說:「認識自己是最困難的」;第三個問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是什麼?」泰戈爾回答說:「愛是最偉大的。」
正確認識自己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出生在義大利比薩,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他父親是個破產的貴族。當伽利略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伽利略17歲時被比薩大學錄取。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學習刻苦,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問。即使這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花樣)到底,這樣才能講清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不動。他在干什麼?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擺動的燈光。他發現,光的擺動越來越弱,每次擺動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但每次擺動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伽利略隨後製造了一個長度合適的鍾擺,測量脈沖的速度和均勻性。從這里,他發現了鍾擺定律。這個鍾是根據他發現的法律製造的。
如果你不在學校,試著自己學習
家庭生活的貧困迫使伽利略提前離開了大學。退學後,伽利略還在家裡學習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他在數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時,他發明了比重秤,並寫了一篇題為《固體的重心》的論文。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名揚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阿基米德」。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請他為數學教授。
認識你的名人故事
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嗚咽著,彷彿在歡迎這位忠貞不屈的官員。如果說十幾年的痛苦可以算是一種挫折,這種挫折無疑是痛苦的。然而,這位老牧民從來沒有把自己的痛苦放大。因此,十多年後的漢畫,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完整性。昭君離開了沙漠,絲綢之路上有一串駝鈴。」琵琶在胡語中已經使用了幾千年,這首歌里顯然有怨恨,「這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如果你不賄賂畫家,最終會被視為一種挫折,那麼正是這種挫折給漢匈兩國人民帶來了短暫的和平。
周佑王三百里烽火,不僅一時歡喜,更吞噬了周代的大江大山。因為姐姐楊國忠的提拔,楊國忠在一系列升遷中拔得頭籌,這使得唐朝顏氏的惡行衰微至今依然可恨千年。除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沖突之外,屈原對死亡的憤慨和岳飛的慘死,很大一部分不是與國王的疏遠有關嗎?只是因為國王的眼睛被感情擋住了,我們看不到青山,它們幸運地埋葬了我們忠誠的骨頭,但我們只能看到白鐵鑄下的朝臣!還有,你看不到泰山嗎?
曼德拉是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年輕的曼德拉目睹了種族歧視缺乏熱情和平等。他決心終生做一名自由戰士。他選擇了自由,所以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律師。他因為黑人吶喊而被南非白人政府拘留。他將在島上面臨25年的苦役,否則他將放棄戰斗。他選擇了前者。在拘留期間,他遭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他還修了英國一所函授大學的所有課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支持。白人政府最終失敗了。25年後,64歲的曼德拉獲釋。他又開始活躍起來,無數次受到暗殺的威脅。但是,壓迫不能阻擋抵抗。1990年代初,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終於被廢除。這位黑人總統的一生被稱為「曼德拉神話」。
「橫眉冷對千夫所指」的魯迅。他以散文為匕首和長矛進行戰斗,以仇恨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民族的深切熱愛。當他選擇散文時,他選擇攻擊。有人說,如果魯迅選擇小說,就不會受到批評和不公平的對待。但我想說:在國難的黑暗年代,有良知的文人首先是軍人。今天和以後,魯迅都不會被遺忘。
小白公子曾被關仲間的射擊服迷住。他非常恨他。然而,當他意識到管仲的才華時,他放下厭惡,把管仲放在首位,最終成為了霸主。
劉邦不喜歡韓信的話,卻把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他允許韓信聯合軍隊,反對四方。最後,他摧毀了西楚的霸主,成為天子。
方玄玲曾為李建城密謀反對李世民。李世民怎麼能不恨他?但是,李世民以方玄嶺為大臣,所以有了貞觀的統治;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當上南京臨時政府主席後,他的權力達到了政治生涯的頂峰。各界人士一致推舉孫中山的哥哥孫梅為廣東省省長。此時,孫中山只需要一點贊許,就可以保證哥哥的成功。然而,這位偉人並沒有這樣做。他只是婉言謝絕了,說:「我哥哥的才華有限,不能承擔這么重的責任。」。&一個人的高尚品德怎能不受人欽佩。
陳良玉得以出任上海市委書記。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作為國家高級領導幹部,他不能為人民謀福利。相反,他利用權力謀取私利。最終,他放棄了以往的一切成就,最終走向了一個暗淡的未來。北京市原副市長王寶森可能以為他會為革命工作一輩子。如果他不喜歡,他就沒有機會了。因此,在他晚年的生活中,他變得極其腐敗,並最終因假期不合時宜而自殺。
大漢元勛之一的張子芳年輕時曾想刺殺秦始皇。然而,黃石在災難中倖存了下來。直到那時,他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魯莽,知道如何做出貢獻。項羽也是個偉人。否則,他會被視為南方的孤寡之人,諸侯也不敢仰望他!可是項羽卻不知道,君王不該動情。他應該權衡一下計劃並仔細考慮。他會和漢王為世界而戰。他的好官員和勇敢的將軍都很古怪。當他用人的時候,他會盡力做一個有抱負的人!與此相反,漢王劉邦卻能挫敗官吏,寬以待人,接受忠心的勸告,而不是精神上的行動。所以,當所有的聖人都完蛋了,項羽被打敗了,我們怎麼會驚訝呢?!項羽雖然打了一系列仗,但戰無不勝。然而,他的氣是有限的。至於差距,已經是「強弩(在最後)的末端,它的潛力無法穿過盧的長線」!項羽稱霸天下,改稱漢王。吳江自殺,聲稱上天要殺了我。我不知道他改變主意了!古人說:「不忍則大計。」孫子說:「陰沉無序,必敗。」這是最合理的一句話!所以,有志者要修身養性,掌握自己的氣和氣,才能成功。
「天下渾濁,我孤身一人,人人醉,我獨醒。」站在屈原汨羅江畔,你在想辦法拯救楚國。你問天,問地,問世界。然而,你盡力去喊,沒人聽,狼來了。天要倒出來。能回答的只有你那顆「九死無悔」的心,能做的是「路漫漫,路漫漫,我上下求援」
「月亮什麼時候會發光?蘇軾是一位雄心勃勃、知識淵博的政治家和詩人。你很聰明,你本可以幫助全世界,但命運卻把你貶到了遙遠的黃州。你舉杯向天空問天,舉杯舉杯看月亮。然而,天空陰沉,月亮藏在宮殿里。能回答你的,是你那顆為人民跳動的心,你的胸襟寬廣:為什麼我們要問命運的不公,為什麼要擔心不幸?我們可以過一種沒有雨的生活。
㈢ 名人事例看清自己作文
看清自己,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位置,並以此為目標,這樣更能激勵自己些。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古代君王唐太宗明確知道自己身負重擔,因此以之為標准,告誡自己該做什麼來造福百姓。正是因為他看清自己的責任,深知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是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有時,看清自己,找對自己的位置能造福多人!
倘若我們盲目地跟從別人,就像烏鴉那樣,那結果便必然是失敗的.試想,一個沒有多少才乾的人卻整日幻想成為一位統領一家公司的經理,來運轉整家公司,那這家公司離破產也指日可待了。
因此,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就該找到屬於自己的位子,這樣才能使就機器運轉的更快更好,而不是像那沒有才乾的人,不基於現實。所以,看清自己後也要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學會揚長避短,為社會獻出一份力。
正如「飛人」劉翔那樣,原本專攻跳高的他因看清自己其實更適合跨欄而轉攻跨欄項目。如今,世界第一的他想必應慶幸當初看清了自己的長處,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因此在田徑史上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不好高騖遠,著眼於現實,利用自己的優點活出真實的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正確找准自己位置,清楚該為社會做些什麼,那我們自身的價值也能得到盡情釋放。
㈣ 名人正確認識自己的事例
"探索"
伽利略的故事
來自:佚名 共有 2915 位讀者閱讀過此文 發布時間:2005-12-6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來源:小網路2004-01-07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思考」
牛頓的故事
來自:佚名 共有 6051 位讀者閱讀過此文 發布時間:2005-12-3
牛頓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裡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學的新天地。
「觀察」
李嘉誠
他獲得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
他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巨子;
他是潮人的驕傲
李嘉誠這個名字,自70年代以來一直震撼著世界,特別是地產界和金融界。李嘉誠這個名字,對於香港人來說更意味著是財富。李嘉誠刻苦誠實、孜孜不倦的個人奮斗精神,和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善於用人,構成了成功的因素。於是他也擁有了「超人李」、「大哥誠」、「塑膠花大王」、「地產猛龍」、「地產大王」等稱號。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汕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2000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更令人欽佩的是,李嘉誠先生雖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國、故鄉。他曾充滿感情地說:「本人旅居香港數十年,無日不懷念國家,思念故里」,「作為炎黃子孫,必須奮斗自強,發達不忘家國,來日以報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實關系於國家的強弱,社會的興衰,以及時代的進退」,而擁有萬余平方公裡面積,上千萬人口的潮汕地區,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學府,不能不說是一樁憾事。為此,他從1980年開始,便開始出資創辦汕頭大學,到去年底為止,共捐資12億多元,已建成36萬平方米的校舍,設立了文、理、工、醫、法、商等9個學院、16個學系,為國家,為潮汕地區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開的汕頭大學第五屆校董會上,李先生虛懷若谷地對在汕大成長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經在汕大講的一句話:「成就加上謙虛,才最難能可貴」。
李嘉誠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的。2000年6月,他獲得了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李嘉誠先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企業家。大獎提名委員會主席弗雷澤先生在頒獎時說:李嘉誠先生在全球的商業地位顯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他獲得此獎是名至實歸。
這位偉大的企業家,盡管獲得無數殊榮,他依然把自己作為一個平常人,一個市民和一個商人,並盡一切所能來報務社會,幾十年來,他向各界捐款逾38億港元。用他的話說:「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追求金錢和權力,而置人類高尚情操於不顧的話,那麼,一切進步及財富創造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㈤ 認清自己的事例
認清自己的事例可以從一件小事展開,比如認清自己的行為傾向等,舉例如下:
」春節的時候去景點玩,人多。稍微熱門一點的項目就是兩排長長的人龍,排上一個小時都不一定能輪上,幾乎人人都排得心焦氣躁的。
幾乎要排到我們的時候,有位女士拉著小孩就插隊到前面了,邊插隊還邊說「我們之前就排隊了,剛剛是帶小孩去洗手間了」。結果排後面的人不幹了,尖著嗓子就喊了「怎麼這么沒素質,不排隊呢!」
在長時間排隊耐心幾乎耗盡的情況下,這時人的行為基本就是本能的行為傾向了。有人行為傾向是避讓,而後面人的行為是攻擊。人們的很多行為都是下意識的,這類行為傾向是很難控制的,因為還沒意識到它就已經發生了。「
(5)認清自己的名人小故事擴展閱讀:
認清自己的三觀
1、世界觀
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就是構建在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這個世界觀基礎上的;再比如,一個相信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人,跟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相比,兩者眼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因此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2、人生觀
有人的人生觀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也就是要過得輕鬆快樂。有人的人生觀則是「為下輩子或下幾輩子修煉」或「要青史留名」。這些人生觀就是世界觀在看待人生上的體現,比如「為下輩子或下幾輩子修煉」的人生觀就是「相信世間有佛」的世界觀的體現。
3、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另一方面表現為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尺度和准則。比如,有人將金錢視為最高的價值追求,而有人則將金錢視為身外之物甚至視為糞土。
㈥ 有關正確認識自己的故事或典例
1、後趙皇帝石勒
南北朝後趙皇帝石勒舉行宴會招待大臣,宴席上,他問一個大臣,說:「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麼樣的帝王?」
大臣吹捧說:「陛下英明神武,比漢高祖還強,別人更比不上了。」石勒笑了笑說:「你說得太過分了。我要是遇到漢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韓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漢光武帝那個時候,倒可以和他並駕齊驅,還說不定誰勝誰負呢。」
2、李嘉誠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汕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2000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
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
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3、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
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4、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
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參議員艾摩·湯姆斯16歲時,長得很高,但很瘦弱,別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
他每一天、每一小時都在為自己那高瘦虛弱的身材發愁。後來的一次演講比賽,使他發生了大的轉機。在母親的鼓勵下,他花了很多功夫進行演講准備,他把講稿全部背出來,然後對著牛羊和樹木練了不下100遍,終於得了第一名。
5、林肯
一天,林肯和他的兒子乘車上街,街口被路過的軍隊堵塞了。林肯問一位街民:「這是什麼? 」他的意思是問哪個部隊。街民以為他不認識軍隊,答道:「這是聯邦的軍隊,你真是他媽的大笨蛋。 」
林肯說:「謝謝。 」 他轉過身嚴肅地對兒子說:「有人在你面前說老實話, 這是一種幸福。我的確是一個他媽的大笨蛋,怎麼能那樣問呢? 」
㈦ 過高認識自己名人事例
最著名的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公元前262年,最有實力統一天下的秦、趙兩回國在長平(答今山西高平西北)展開激戰,秦軍前後坑殺趙軍40萬人,趙國大敗。
另一個就是馬謖 也是自視甚高 結果痛失街亭 比較類似關羽(客觀的說關羽的能力還是很高的)敗走麥城
三國里這樣的例子比較多 比方還有楊修 擊鼓罵曹的禰衡等等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㈧ 不能認清自己的事例和認清自己的事例有哪些
不能認清自己的事例:
1.《三國演義》中因自大而失守街亭的馬謖。
2.國時紙上談回兵導致趙軍答40萬大軍全軍覆沒,致使長平之戰落敗的趙括。
㈨ 認識自己的名人故事
我所認識,同時也認識我的,現在健在的著名科學家,葉篤正,是我們大學時的老師,我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去年2月,我在上海交通大學《科技英語學習》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過。
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葉篤正
新華網 2004-2-24 肖紅
新華網北京2月24日電 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專門儀式上,中國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從世界氣象組織主席別德里茨基博士手中接過了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1916年出生的葉篤正與中國的第一份氣候紀錄同年。88年後,作為中國大氣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國近代動力氣象學創始人之一的葉篤正因其對地球命運的長期關注和傑出貢獻,獲得了國際氣象學界的最高榮譽。「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眾多演員協調表演的戲劇,沒有別人的幫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葉篤正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在這位將「求實、認真」奉為人生信條的科學家看來,無論是那面印有世界氣象組織徽章、14克拉的金牌獎章、還是10000瑞士法郎的獎金都不屬於他個人,而屬於中國大氣物理科學家群體。
葉篤正如今已是一位「廣受尊敬、世界聞名」(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法羅語)的科學家,但他最引以為豪的始終是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1940年,葉篤正從清華大學畢業,隨後留學美國。1948年,葉篤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當時,美國的大學教授年薪不過5000美金左右。
然而,優厚的待遇並沒有將葉篤正留在美國。1950年,葉篤正經香港回到中國大陸。在踏上祖國土地的一刻,葉篤正淚留滿面,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到家了」。
也許是故鄉的土地為葉篤正提供了源源不絕的靈感,在超過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中,葉篤正在大氣動力學、大氣環流、氣候學以及全球環境變化等領域成就卓著,取得了眾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他最先提出的大氣長波頻散理論至今仍用於天氣預報,而「夏季高原為熱源」和「大氣環流有季節性變化」的理論均已成為大氣科學方面的經典。現在,年事已高的葉篤正仍然沒有停止自己鍾愛的研究工作,「我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可是時間總是不夠用」,他說。
近年來,葉篤正一直從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變暖的正面效應、降低其負面效應的研究,並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類活動」的概念。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多年來總是隨身帶著本子,將自己想到的問題和偶爾出現的靈感記下來,並敦促自己盡快行動。「我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如果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完成大部分計劃,人生將沒有遺憾」,他說。多年來,作為學術大家的葉篤正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提攜後輩,至今桃李滿天下。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法羅在24日的頒獎儀式上特別提到,「一直以無盡的熱情和善良幫助學生的葉教授得到了他遍及世界各地的弟子們的高度尊敬和感激」。
拿到多項國外科技獎項和中國幾乎所有科技大獎的葉篤正已經記不得自己確切的獲獎次數,但卻始終對把獎金捐出來樂此不疲。1995年,葉篤正把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成就獎」的100萬元獎金捐給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用於獎勵在大氣研究領域有傑出貢獻的青年學者。
葉篤正認為,目前中國在許多氣象研究領域仍然比較落後,只有對年輕學者多作鼓勵,才可能盡快提高中國相關研究的水平,縮小和先進國家的距離。「我要把世界氣象組織的這10000瑞士法郎也捐出來,」葉篤正說。
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者葉篤正、吳孟超簡介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1月09日 12:48:24 來源:中國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葉篤正與吳孟超兩位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以下是這兩位獲獎者的介紹:
葉篤正
葉篤正,男,1916年2月出生於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在許多國際國內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
葉篤正院士的主要科學技術成就如下:
(1)開創青藏高原氣象學。葉篤正首先發現圍繞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它們匯合成為北半球最強大的急流,嚴重地影響著東亞天氣和氣候;他與國外氣候學家Flohn各自指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氣的一個巨大熱源,葉篤正還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冬季是冷源;他同時還深入地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熱源及其對東亞大氣環流的影響。由於他的研究工作,國際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熱力作用的概念,為青藏高原氣象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2)創立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提出了大氣平面Rossby波的能量頻散理論,從理論上證明了西風環流中的能量可按遠大於風速的群速度向下游(或上游)傳播,為現代大氣長波的預報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對阻塞高壓天氣系統的生成、維持和移動給出一種動力學解釋。這個理論31年後才由B.Hoskins的「大圓理論」所推廣,成為對遙相關和遙響應的理論解釋。
(3)創立東亞大氣環流和季節突變理論。葉篤正與陶詩言等發現東亞和北美環流在過渡季節(六月和十月)有急劇變化的現象,這一發現對中國天氣預報有重要意義。他們還發現阻塞形勢的建立和崩潰常伴隨著大范圍環流形勢的強烈轉變,它的長期維持則帶來大范圍氣候反常現象,從而證明了阻塞高壓在持續異常天氣預報中的重要性。這些發現和理論成為研究東亞氣象學問題的重要文獻,奠定了中國天氣預報的重要基礎。國外的學者在10多年後,由於1976年冬季北美出現極其寒冷的天氣,才開始提出各種系統理論,並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4)創立大氣運動的適應尺度理論。大氣環流中究竟是氣壓場還是風場為主導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問題,也是天氣預報的關鍵之一。葉篤正等通過一系列工作建立了大氣運動適應尺度理論:對不同空間尺度的運動都存在著特徵尺度,當實際運動的空間尺度大於這個特徵尺度時,氣壓場起主導作用;當運動的空間尺度小於特徵尺度時,風場起主導作用;對中小尺度的大氣運動,同樣存在適應問題。這個獨創的理論完善了大氣運動各分量的相互作用過程的物理解釋,在天氣預報業務上有重要的應用。
(5)開拓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葉篤正積極組織並領導中國開始氣候變化的研究。他積極參加全球變化科學組織(IGBP)的創立,並發揮了重要作用,並貢獻了一系列科學思想,如:氣候和植被過渡帶的敏感性、全球變化中大氣化學的作用和「有序人類活動」適應全球變化等。他通過模擬計算後指出,大范圍的灌溉對氣候和水文的影響時間可長達3-6個月,從而證明了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的可能性(被稱為「陸面記憶」)。
(6)對中國現代氣象業務事業發展的卓越貢獻。葉篤正的理論研究成果對提高氣象業務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有些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如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在業務天氣預報中俗稱為「上游效應」;阻塞高壓形成和維持的理論,一直是業務上對持續異常天氣預報的重要理論基礎;青藏高原氣象學理論,在中國氣象業務中不僅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基礎之一,更是氣候預報的主要基礎;大氣運動的風場和氣壓場的適應的尺度理論至今仍是天氣分析和預報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此外,他積極參與和指導建立中國氣象業務系統,為中國氣象局的「氣象中心」、「氣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葉篤正的科學貢獻得到了國內外一致承認,也為他贏得許多榮譽,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陳家庚地球科學獎;世界氣象組織最高獎-第48屆IMO獎等。世界氣象組織在授予葉IMO獎時確認葉篤正獲獎理由為:建立青藏高原氣象學;大氣環流的突變的發現;提出大氣能量頻散理論;倡導與可持續發展相聯系的全球變化研究和人類有序活動對全球變化影響的適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