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故事美文
① 描寫秋天的的優美散文段落
春天是綠色的,夏天是火紅的,冬天是雪白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呢內?秋天是五彩繽紛的。容
初秋,果園晨的果子還沒有完全熟透。蘋果才紅了半邊臉,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石榴也已經高高地站在枝頭,落落大方。葡萄的果實還沒有呈現成熟的紫紅色,青澀地像個小圓球。
仲秋,果園的果實全部成熟了,蘋果在沖我微笑,不過還有許多害羞的把自己的身體用樹葉遮擋住。石榴已經笑的合不攏嘴了,一整天把一排紅紅的牙齒露在外面。葡萄遠遠望去,就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寶石,近看,果實飽滿,讓人看了就垂涎三尺。農民伯伯正在辛勤地勞動,雖然累的汗流夾背,但是一想到豐收的喜悅,一點也不覺得辛苦了。
深秋,果樹上已經光禿禿了。一陣風吹過就連殘存的樹葉也隨風飄落。但是在樹下不遠處,菊花已經競相開放了,菊花仙子全部綻開了笑臉,一團團,一簇簇,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雲,一陣風吹過,菊花仙子隨風搖曳,在風中展現阿娜多姿的身材。
春天草木萌生;夏天百花爭艷;冬天大雪紛飛。秋天呢?秋天生機勃勃!秋天碩果累累 。
② 描寫秋天的短篇散文
推薦詩人康橋的散文《在蘆葦盪中行走》
我已在遠方,在瑟瑟的秋風之外;遙望是最深切的祝福。此時,蘆葦,你由綠而黃的旗幟與身後的夕陽融為一體,多麼輝煌而燦爛的抒情;能與你同唱一首歌嗎?一首無憂無慮無悔無怨的歌;之後,我將不再回眸。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伊人是我。白羽黑翎頭飾紅冠,窈窈窕窕,矗立於水中;隔著秋水隔著白霧,我仰首唳天、引頸和鳴。
水草交接的遠岸,秋風深了;蘆絮已白,葦,你如海如濤如雲如潮的舞動,我默念於心。
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央。
不用逆流而上,葦,我就在水的中央在你的夢中:頸修而高腳,赤睛而遠視,正在水中捕食魚蝦;看見了嗎?我就是你日思夜想的夢中情人,身體潔白羽翼豐滿,食於水而喙長,棲於陸而足高而善舞,翔於雲而聲聞天;我,古人筆下的遼東鶴,被你所愛所戀所迷的盤錦仙鶴,在臨霜而去。天漸漸冷了,我將繼續向南飛翔;飄洋過海到達遠方的島嶼,那裡,所有的日子都溫暖如春,陽光從天空而來,也從水上折射而來;到處是盛開的花朵……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
不要逆流而上,蘆葦,你要把寒冷握在手中,站定冬天,等候我歸來;記著,記著我們的故事;這個冬天,你將不再感到寒冷。
別離是為了再度的重逢,我們為自己的一次次背叛找到理由。是的,離開不是背叛;你一次又一次向我向我們張開寬容的懷抱;這是你的生地,渤海灣的灘頭,河海的交界處,我回來了;歷盡千山萬水,風霜雪雨,我率領我的眾姐妹回來了;尋著逝去的夢,我們———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白鶴、灰鶴、大雁、黑嘴鷗……浩浩盪盪的隊伍,翔回我們的春天!
是的,春天醒來了。
這個春天多麼隆重:鶴來了,鷗來了,大葦鶯也來了,全世界所有喜歡濕地的鳥兒們都飛到這里來了……
而你卻睡了,濃濃地睡了;
這個春天多麼溫馨,你在自己的睡眠中開花了;靜靜地守候你,守候你的睡眠,守候你睡眠中甜美的笑;我們在你醒來的瞬間,含淚而歌而舞;緊緊地,緊緊地依戀你,我要向你講述我丟失的整個冬天,把我,把我的靈魂寄託在你無言的愛撫和關切中……
輕輕地,我走出;走出秋天的蘆葦盪;走出蘆葦盪中我的遐思我的感動。
讓我再一次回首,在回首中說:誰傾聽蘆葦,誰就能在蘆花落盡的時刻,喚回時光,喚回南飛的眾仙鶴。
《人民日報》 (2001年06月07日 第十二版)
詩人康橋的散文<<秋天的紅葉如秋天的召喚>>節選
每到秋天,黃櫨樹的葉子就會漸漸地變紅,特別是深秋時節,遠遠地,火一樣的黃櫨葉像一團團火紅的燃燒。
濟南紅葉谷的黃櫨紅葉最為動人。你看:微風中,樹上的一隻只紅葉片像紅色的蝴蝶在空中自由飛舞。陽光中,黃櫨樹葉紅光閃閃,美艷極了。
我們向著黃櫨林一路走來,滿山遍野的紅葉如醉如粹!
如果黃櫨樹不是對我們的秋天如許的熱愛,它怎麼會用渾身的熱血染紅這越來越冷的深秋!
如果黃櫨樹不是對我們的秋天如許的熱愛,它怎麼會用渾身的熱血染紅這越來越冷的深秋!
這么美的秋天,我們怎麼能不愛?因為這如火的紅葉,我們不能不熱愛秋天,我們不能不熱愛我們的大自然!
誰能代言黃櫨葉燃燒的注釋?在這個秋天,在火紅的黃櫨葉面前,我只能選擇沉默,是因為我們所有的色彩都在黃櫨葉面前遜色……
黃櫨葉是怎樣積聚著火紅,從萌芽的那一天起,從成長的那一時刻起;風里來,雨里走;黃櫨葉只為這秋季的燃燒,離開枝頭的剎那間,給世界最火紅的暖。
秋天是如此的美,讓我們忘記自己,只和大自然一同在秋天裡醉!
③ 關於秋天的名家散文
《故都的秋》-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3)秋天的故事美文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愛國」——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
《故都的秋》蘊含深沉的故都之戀、故國之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將悲秋與頌秋結合起來,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這情是故鄉情、愛國情;這落寞之秋是作者當時心境的寫照,是對國運衰微的喟嘆。
《故都的秋》,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其主體部分是摹繪故都的秋景。文章採用「橫式結構」,從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蟬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個方面,緊扣「故都」和「秋」兩個詞語,表現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④ 秋天的故事 作文 800字
秋天的故事
夏日的繁華演盡,天空高遠清淡書頁隨風簌簌作響,心念一轉,又是秋天了。
空靈清涼的秋風一夜之間便拂了衣冷,搖了葉落,更是攜了一陣陣菊花的清香飄然而至,輕輕地扣響窗前那一串藍色風鈴,如故人般出現在我的面前,輕輕地,將一縷思緒吹遠,吹散。
在秋風中佇立,會嗅到熟悉的氣息,那是海棠與桂花一起綻放的芬芳,是醉人的芬芳,飄渺襲人,不妨借取她的溫暖與尉籍,來抵禦這個秋天的蕭稟與輕寒。在秋風中沉思,會在不經意見去碰出那些早已塵封多年的往事,翻開那些發黃的相片,才發現有些人其實並未走遠。在秋風中行走,最好再夾著紛紛細雨,沐滌我所有的煩憂,洗去我滿身的塵埃。我不怕「秋風秋雨煞人」,也不怕「留得殘荷聽雨聲」,那也是屬於秋天的韻味,即便傷感孤獨,也是一種美麗心情。應了那句「秋應為黃葉,雨不厭青苔。」
每到秋天,我總是這樣固執地借秋天斂去惆悵,可秋風卻不因我的違拗而收起她的悲涼。
是誰在秋風中低低地嘆息,又是誰在秋風中將錦瑟彈響呢?是誰立著梧桐淋著秋雨,又是誰簾巷西風瘦似黃花呢?楊柳岸的曉風殘月,濕了誰的青衫,淡了誰的歸程?秋風早已吹過心面,不知何時能吹破這一層禪機?
秋風伴著流水,分明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又無可晚會地從身邊悄悄拂過,任我們怎樣懇切地也卷握不住。陸游一句「秋晚雁來空自寒。夜闌灑盡不勝悲」,可謂做足了秋天的文章。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些傷感,自古人的詩句經肌中蔓延出來,若即若離地,讓人憑添落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情願把秋幻想成從水墨古畫中娉婷走出的女子,蓮步如雲,不嬌不艷的,卻是冰肌玉骨,清新出生。這種感覺,惟屬秋天。
我也會去感受「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豐俊,「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淋漓,秋風的感覺,每一縷都是不同。
看慣了秋風,聽慣了秋雨,心中的浮動會漸漸平靜,然後是一份安逸悠然而升。
⑤ 作文 秋天的故事
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它不同於其它三季,它有自己的韻味。
春天,群芳吐艷版,確實很美,權卻似乎少了點內涵。夏天,酷暑難當,燥熱的天氣讓人心情煩躁。冬天,誰還願意出門,厚重的衣服讓人喘不過氣來。
秋天可好多了,氣候怡人,秋高氣爽。盡管不少人認為秋天萬物凋零,讓人傷感,可我並不這么認為,就如劉禹錫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有菊花怒放。那五顏六色的菊花,猶如一條彩虹。菊花花蕊較大,花瓣狹長。有的捲曲,有的舒展,真可謂是千姿百態。更重要的是,菊花選在秋天開花,就說明了他不向困難低頭,迎難而上。這就是秋韻,怪不的詩人元稹吟誦:「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秋天還有一種花也深受人們喜愛——桂花。秋天,必會有大批人賞桂。那星星點點的桂花,十里飄香的芬芳,多麼迷人。站在樹下洗個桂花雨,真是比塗了香水還強。
秋天唱響了豐收之歌。許多果實成熟了,人們來到了果園,果農送上了清涼的水果。紅蘋果,黃橘子,大家一飽口服。「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田野里,麥子沉甸甸的,高粱紅彤彤的,老農笑了。
秋天有五顏六色的景,還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它的韻律很獨特
這篇文章來源初中作文,我也要發表作文
⑥ 關於秋天的文章
1、《碧雲寺的秋色》——現代散文作家鍾敬文
這幾天,碧雲寺的秋意一天天濃起來了。寺門口石橋下的水聲,越來越顯得清壯了。晚上風來時,樹木的呼嘯,自然不是近來才有的,可是,最近這種聲響更加來得頻繁了,而且聲勢是那麼浩大,活像沖近堤岸的錢塘江的夜潮一樣。最顯著的變化,還在那些樹木葉子的顏色上。
碧雲寺是一個大寺院。它裡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許多形態生動的造像。同時,它又是一個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樹木或花草。那些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不少還是活上了幾百歲的參天老乾。
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嶺上,人工種植的和野生的樹木也相當繁密。如果登上金剛寶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會覺得這里正是一片久歷年代的叢林,而殿堂、牌坊等,不過是點綴在蒼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築物罷了。
2、《秋日行吟》——台灣著名詩人郭楓
秋天,在這南國的海島上,雖然像一隻穿花飛舞的蝴蝶,令人撲朔迷離;而我是一個耽美於秋天的人,從小草的微語里,早已尋得了秋訊。
知道秋天來了,便老是想著秋。我愛在默默中想望,每當心靈十分充實或者極度空虛的時候,我更不愛言語。於是,就朝向曠野,跑來,倚著高挺的椰子樹,凝望這一片天空。心靈常常收獲到:幾聲風哨,一朵彩雲,許多暖暖的日光。
可是,從什麼時候起,佔領了整個空間,那些飄浮在椰子梢頭,伸手可擷的雲朵,哪裡去了呢?只有藍、純凈而明亮的藍,閃耀在天空。天空,一下子升得好高好遠。
收斂了熱烘烘的金芒,太陽的光輝也變成銀白色,幾乎像月華似的有些寒意哪!收割後的田野,裸露著一地蒼黃;乾裂了的泥土,沒有汩汩的流水來濕潤了。灌木叢在田埂上肅立著;矢車菊的香味,在空氣中凝定;空氣,在冷冷的日光里,清澈而透明。
3、《秋天的況味》——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於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
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不著,乃輕輕的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於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情調。
於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想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使人聯想的是蕭殺,是凄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於枯槁凋零。
4、《西湖秋意》——現代作家趙麗宏
一葉孤舟,像飄落湖心的一片枯葉,在平靜的水面上緩緩地描繪著一幅蒼茫的秋景。湖上飄忽著淡淡的煙霞,彷彿青灰色的透明的輕綃,籠罩著逶迤起伏的遠山,使它們顯得若游若定,似有似無。然而湖畔的山坡上,還是頑強地透露出幾星秋的色彩,是金黃、是殷紅,是在秋風里變得深沉的墨綠,還有那些使人想起遙遠歷史的古老屋脊……
對於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難找出一個恰當的形容詞來,不盡是凄涼,不盡是寂寥,不盡是蒼茫。是什麼?我說不上來。我只覺得眼前的畫面靜謐極了,幽遠極了,和諧極了。這畫面中,蘊含著許多還沒有為我所理解的豐富的內涵。環顧湖波山色,我的飽經旅途勞累的身體,連同思想和靈魂,全都陶然在詩一般的畫一般的秋光之中了……
驀地,湖面掠過一隻白色的水鳥。它用長長的翅膀拍擊著湖波,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那雪白的身影在湖面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島影、遊船、長堤、遠山,彷彿都被它串連起來,一幅靜止的水彩畫,頓時活了起來,動了起來……
5、《秋韻》——當代作家馮鍾璞
京華秋色,最先想到的總是香山紅葉。曾記得滿山如火如荼的壯觀。在太陽下,那紅色似乎在跳動,像火焰一樣。二三友人,騎著小驢笑語與得得蹄聲相和,循著彎曲小道,在山裡穿行。秋的豐富和幽靜調和得勻勻的,向每年毛孔滲進來。後來驢沒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
如果走的是雙清這一邊,一段山路後,上幾年陡台階,眼前會出現一大片金黃,那是幾棵大樹,現在想來,也是銀杏罷。滿樹茂密的葉子都黃透了,從樹梢披散到地,黃得那樣滋潤,好像把秋天的豐收集聚在那裡了。讓人覺得,這才是秋天的其調。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滿路車輛與行人,如同電影散場,或要舉行大規模代表會。只好改道萬安山,去尋秋意。山麓有一片黃櫨,不甚茂密。法海寺廢墟前石階兩旁,有兩片暗紅,也很寥落。
廢墟上有順治年間的殘碑,鐫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樣。亂草叢中,斷石橫卧,枯樹枝頭,露出友藍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陽。這似乎很有秋天的蕭索氣象了。然而,這不是我要尋找的秋的韻致。
⑦ 求散文一篇,描寫秋天的。
滿山的牽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沖擊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勢。
陽光是耀眼的白,像錫,像許多發光的金屬。是哪個聰明的古人想起來以木象春而
以金象秋的?我們喜歡木的青綠,但我們怎能不欽仰金屬的燦白。
對了,就是這燦白,閉著眼睛也能感到的。在雲里,在蘆葦上,在滿山的的翠竹上,
在滿谷的長風里,這樣亂撲撲地壓了下來。
在我們的城市裡,夏季上演得太長,秋色就不免出場得晚些。但秋得永遠不會被混
淆的——這堅硬明朗的金屬季。讓我們從微涼的松風中去認取,讓我們從新刈的草香中
去認取。
已經是生命中第二十五個秋天了,卻依然這樣容易激動。正如一個詩人說的。
「依然迷信著美。」
是的,到第五十個秋天來的時候,對於美,我怕是還要這樣執迷的。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里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
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
把許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裡來了。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
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隻載著夢小
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
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
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里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
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里。
又記得小陽台上黃昏,視線的盡處是一列古老的城牆。在暮色和秋色的雙重蒼涼里,
往往不知什麼人加上一陣笛音的蒼涼。我喜歡這種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歡。小舅舅
曾帶著一直走到城牆的旁邊,那些斑駁的石頭,蔓生的亂草,使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長大了讀辛稼軒的詞,對於那種沉鬱悲涼的意境總覺得那樣熟悉,其實我何嘗熟悉什麼
詞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罷了。
後來,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樹。走在街上,兩旁總夾著橘柚的芬芳。學校
前面就是一座山,我總覺得那就是地理課本上的十萬大山。秋天的時候,山容澄清而微
黃,藍天顯得更高了。
「媛媛,」我懷著十分的敬畏問我的同伴。「你說教我們美術的龔老師能不能畫下
這個山?」
「能,他能。」
「當然能,當然,」她熱切在喊著,「可惜他最近打籃球把手摔壞了,要不然,全
柳州、全世界他都能畫呢。」
沉默了好一會。
「是真的嗎?」
「真的,當然真的。」
我望著她,然後又望著那座山,那神聖的、美麗的、深沉的秋山。
「不,不可能。」我忽然肯定地說,「他不會畫,一定不會。」
那天的辯論會後來怎樣結束,我已不記得了。而那個叫媛媛的女孩和我已經闊別了
十幾年。如果我能重見到,我仍會那樣堅持的。
沒有人會畫那樣的山,沒有人能。
媛媛,你呢?你現在承認了嗎?前年我碰到一個叫媛媛的女孩子,就急急地問她,
她卻笑著說已經記不得住過柳州沒有了。那麼,她不會是你了。沒有人能忘記柳州的,
沒有人能忘記那蒼郁的、沉雄的、微帶金色的、不可描摹的山。
而日子被西風盡子,那一串金屬性、有著歡樂叮當聲的日子。終於,人長大了,會
念《秋聲賦》了,也會騎在自行車上,想像著陸放翁「飽將兩耳聽秋風」的情懷了。
秋季旅行,相片冊里照例有發光的記憶。還記得那次倦遊回來,坐在游覽車上。
「你最喜歡哪一季呢?」我問芷。
「秋天。」她簡單地回答,眼睛裡凝聚了所有美麗的秋光。
我忽然歡欣起來。
「我也是,啊,我們都是。」
她說了許多秋天的故事給我聽,那些山野和鄉村裡的故事。她又向我形容那個她常
在它旁邊睡覺的小池塘,以及林間說不完的果實。
車子一路走著,同學沿站下車,車廂里越來越空虛了。
「芷,」我忽然垂下頭來,「當我們年老的時候,我們生命的同伴一個個下車了,
座位慢慢地稀鬆了,你會怎樣呢?」
「我會很難過。」她黯然地說。
我們在做什麼呢?芷,我們只不過說了些小女孩的傻話罷了,那種深沉的、無可如
何的搖落之解的。
但,不管怎樣,我們一起躲在小樹叢中念書,一起說夢話的那段日子是美的。
而現在,你在中部的深山裡工作,像傳教士一樣地工作著,從心裡愛那些朴實的山
地靈魂。今年初狄我們又見了一次面,興致仍然那樣好,坐在小渡船里,早晨的淡水河
還沒有揭開薄薄的藍霧,櫓聲琅然,你又繼續你山林故事了。
「有時候,我向高山上走去,一個人,慢慢地翻越過許多山嶺。」你說,「忽然,
我停住了,發現四壁都是山!都是雄偉的、插天的青色!我吃驚地站著,啊,怎麼會那
樣美!」
我望著你,芷,我的心裡充滿了幸福。分別這樣多年了,我們都無恙,我們的夢也
都無恙——那些高高的山!不屬於地平線上的夢。
而現在,秋在我們這里的山中已經很濃很白了。偶然落一陣秋雨,薄寒襲人,雨後
常常又現出冷冷的月光,不由人不生出一種悲秋的情懷。你那兒呢?窗外也該換上淡淡
的秋景了吧?秋天是怎樣地適合故人之情,又怎樣的適合銀銀亮亮的夢啊!
隨著風,紫色的浪花翻騰,把一山的秋涼都翻到我的心上來了。我愛這樣的季候,
只是我感到我愛得這樣孤獨。
我並非不醉心春天的溫柔,我並非不嚮往夏天的熾熱,只是生命應該嚴肅、應該成
熟、應該神聖,就像秋天所給我們的一樣——然而,誰懂呢?誰知道呢?誰去欣賞深度
呢?
遠山在退,遙遠地盤結著平靜的黛藍。而近處的木本珠蘭仍香著,(香氣真是一種
權力,可以統轄很大片的土地。)溪小從小夾縫里奔竄出來,在原野里寫著沒有人了解
的行書,它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繪純凈的秋光的。
而我的扉頁空著,我沒有小令,只是我愛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誠與敬畏。
願我的生命也是這樣的,沒有大多絢麗的春花、沒有太多飄浮夏雲、沒有喧嘩、沒
有旋轉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靜純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與嚴肅,只有夢,像一
樣紅楓那樣熱切殷實的夢。
秋天,這堅硬而明亮的金屬季,是我深深愛著的。
秋日私語
當第一絲涼風挾著細雨吹來,當第一縷丹桂的芳香沁入心脾,當第一枚楓葉被霜點燃起似火的紅色時,那是秋天來了。
??
??陽光大度朗照著。極蘭的天空滲出酒的成分,讓人心醉。稻穀黃了,高粱紅了,山捧出豐碩的果實,地鋪滿悅目的金黃,水因秋沉靜如銀如鏡,落英漂浮,肥魚暢游,月亮更圓更亮了,戀著秋水,盪出鱗鱗波光。秋天處處給人深邃、明麗的印象,無論是風吹草低、大雁南飛、小鳥啁啾,還是葉灑小徑、月滿西樓,都是讓人耐讀的意境。高貴、文雅、寧靜的秋天,就象一個藝術大師、顯出優秀的氣質,那份空闊、高遠的境界,使得秋天的情緒變得漫無邊際。面對豐盈的秋天,人們喃喃自語,總想思考著說點什麼。
??
??秋來宜看林。酡紅半醉的落日懸在樹梢,林間一片肅穆的靜寂,黃與綠相間,紅與白相襯,斑駁出一種悠悠韻味,秀逸的樹葉沐浴在颯颯秋風里,聆聽漸遠的聲聲暮鼓。那是一種無須任何雕飾超然物外的安然。
??
??秋來宜看雲。幾朵潔白的雲團似隨意潑墨而成,不比春雲纏綿,不比夏雲叢生,似閑庭信步、從容舒捲,仰望秋雲淡淡,有時會砰然心動,為那日漸淡去的身影,為那些實現和未實現的心願……
??
??秋天是四季中最唯美、多情的季節。當你獨步小徑神思隨桂花香韻盪開;當你與朋友徜徉楓林沉醉於秋葉飛紅、層林盡染;當你與愛人孩子舉杯邀月祈願人長久、月長圓,就會發現秋天是這樣靜美、甜蜜、浪漫。
??
??秋天將夏日所有轟轟烈烈吟哦成一首首平和的詩。象一個智慧的美女,大激情過後的大平靜,絢爛之極走向質朴、內涵。如果沒有秋天,你永遠無法擁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的喜悅,也無從體會「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傷感。秋橫卧於冬夏之間,有如連接著青春與蒼老的跳板,雖已卸下那份年輕,但它豐滿、盈潤的成熟氣質卻站上了美的峰巔。
??
??秋天令青春翹首,讓年老回顧,讓人生珍惜和留戀。
歐陽修的《秋聲賦》最好!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縦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⑧ 作文 《秋天的故事》500字
秋天的故事——秋之遐想
秋天終於來了.我生長在南方,對南方的秋天有著不一般的喜愛和依戀.在南方,夏季來得漫長,以致秋天的到來總會比北方晚些.然而,南方秋與夏之間區別還是明顯的.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一場秋雨一場涼,前幾天一場秋雨過後,不再有酷熱難熬的氣溫,肆虐的秋老虎倏忽不見了蹤影.人們可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盡情享受秋天別有一番的風景;秋天不再有放射灼人的紫外線,曬得皮膚火辣辣的,秋天的陽光給人的感覺是柔和嫵媚的;淫威的台風,狂嘯的暴雨也已遠去,秋風給人的感受是爽快和愜意.
秋與夏的區別除氣候外,還有許多.比如樹葉,秋和夏樹葉的顏色反差彼大.一到秋季,樹上的綠葉沒有那麼鮮綠了,慢慢地由綠變黃,隨著秋天的深入大部分樹種的樹葉一片金黃,輝煌璀璨,在陣陣秋風掃盪下,片片黃葉也開始紛紛飄落大地,頗為壯觀.鄉村小道上,泥土氣息漸漸濃郁起來,晨練和傍晚散步時,習習吹來的風帶有絲絲的涼意.
秋夜,月色不再朦朧,月亮皎潔明亮,清輝溢耀.郊外,散發出野花雜草陣陣清香;林中夜鶯聲聲,清脆動聽;樹木花叢中,小鳥嘰嘰的叫,賞心悅耳.伴隨秋而來的天籟之音美妙極了,疏落的蛙聲,稀弱的蟬鳴聲,似乎傳遞著夏天的離去.驟雨的停歇,鳥兒的歌唱則告訴人們秋天開始了.
秋天是成熟收獲的季節.鄉村裡,一片金燦燦的稻浪;山坡上,遍野的柑,橙,橘,柿等果實;瓜棚上,攀滿瓜果藤芋與成熟的瓜果,等待著播種者的採摘,收割.
我喜歡秋天.是因為它沒有病菌,害蟲的侵襲;是因為它沒有暴風驟雨,沒有雷電的打擊;是因為它沒有烈日和酷暑的煉獄;是因為它沒有冰凍和寒冷的冷酷.我喜歡秋天的秋高氣爽,喜歡秋天的碩果累累.秋天給我的印象,一幕,一幕,明朗,清晰……
我喜愛秋天,贊賞秋天,依戀家鄉的秋天,期盼每年的中秋在家鄉與遠方的親人團圓.
⑨ 關於秋天的美文
達夫散文 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
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
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樣。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
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曲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象橄欖又象鴿蛋似的這
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
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http://www.sanwen8.cn/a/2008-09-17/13791.html
上這個網址看一下吧,有很多呢。
⑩ 秋天的故事(作文)
秋天又來了, 又是綿綿細雨遮蓋了整個天空, 我一伸手, 雨滴滴答答落在了我手上, 是那麼舒服。突然,我看見了那頂花雨傘,我又想起了那個發生在秋天的美麗故事¨¨¨
那一天,雨來去無常,一會兒下傾盆大雨,一會兒又細雨綿綿。當我正要跨出幼兒園的大門時,雨又下了起來,我沒辦法,只好這樣耐心地等待。一分鍾、兩分鍾、三分鍾¨¨¨雨好像在跟我開玩笑似的下著。終於,我熬不住了,正要拿起書包「沖」時,她出現了,遞給了我一把花雨傘。我抬頭一看,是她,便對她說:「你把雨傘借給了我你怎麼辦?」「沒事,我家離學校近。」她說著。當時,我也沒多想就撐起傘回家了。
第二天,我拿著那把花雨傘正要還給她時。她卻不在。老師上課時對我們說:「有一個同學今天生病了,不能來學校,請住在洋沙山的同學把她的作業帶去!」「洋沙山!」她的家竟住在洋沙山,這個地方乘車要乘半個小時呀!再說她家又要走很遠的路,不生病才怪呢!當時,我十分懊悔,因為當初如果我沒拿她的傘,她就不會生病,不生病,她今天就可以開開心心地來學校。嘆,這都是我的錯,我真不該拿這頂傘呀!下午,她來到了班級,我馬上拿起那頂花雨傘還給她,她拿著那頂花雨傘對我說:「怎麼樣,沒淋濕吧?」我紅著臉說:「沒有,我對不起你。」「沒事,不就是生了一場病嘛,何足掛齒呢?」說完,我們倆開心地笑了。
幼兒園結束了,大家快要分別了,在那一天我送給了她一個鉛筆盒,她送給了我一把雨傘,那頂花雨傘,那頂架起我們之間友誼的花雨傘。
我摸著那頂花雨傘,那個同學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了我面前。啊,那頂令我喜愛的花雨傘,不知何時才能與你主人相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