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秋天的成語寓言故事

秋天的成語寓言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5 00:33:59

『壹』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鷸蚌相爭、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掩耳盜鈴、班門弄斧、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南轅北轍。

1、 鷸蚌相爭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譯文】:波翻血海全球憐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大的秦國?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自】:莊子·戰國《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3、畫蛇添足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他足夠?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馬遷·漢《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文】: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旁邊的人沉默,有人說是馬為了迎合趙高。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掩耳盜鈴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譯文】:百姓想得到鍾的,想要背著它逃跑,那鍾大不到背不動。以椎詆毀他,鍾是一樣的聲音。怕別人聽見他而剝奪自己的,突然捂著自己的耳朵。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6、班門弄斧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譯文】:拿著斧子到班、郢之門,這個厚臉皮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7、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8、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譯文】: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9、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戰國《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病了,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10、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劉向·漢《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貳』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龜兔賽跑,笑裡藏刀,五十步笑百步,東床快婿,聞雞起舞,圍魏救趙,秦庭之哭,狐假虎威,禍起蕭牆

『叄』 描寫秋天的的成語和故事

1、 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2、 春蛙秋專蟬——春天蛙叫,屬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3、 秋風蕭瑟——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4、 晴雲秋月——晴空飄浮的白雲,秋高氣爽時的明月。 5、 一叢金黃——描寫秋天的景色,一眼望去流動的金色。 6、 秋行夏令——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 7、 春種秋收——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8、 涼的氣氛和情調。 9、 秋陽杲杲——秋天的太陽很明亮。 10、 玉露生寒——晶瑩的露珠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形容秋天到了,天氣冷了。 11、 秋高馬肥——秋高氣爽,馬匹肥壯。

沒找到相關故事

『肆』 表示秋天的成語

一日三秋 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萬古千秋 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葉落知秋 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一葉知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月旦春秋 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望秋先零 比喻體質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平分秋色 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社燕秋鴻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里飛的方向不同。比喻剛見面又離別。
望穿秋水 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
秋月春風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秋荼密網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網眼細密的魚網。比喻刑罰繁苛。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秋扇見捐 見:被;捐:棄。秋涼以後,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舊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秋色平分 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毫之末 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的尖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
秋毫無犯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高氣爽 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秋風團扇 秋風起後,扇子就用不到了。舊時比喻不再受男子寵愛的女子。
秋風掃落葉 秋天的大風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強大的力量迅速而輕易地把腐朽衰敗的事物掃除光。
秋風過耳 象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千秋萬歲 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
千秋萬代 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老氣橫秋 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皮里陽秋 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皮裡春秋 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琨玉秋霜 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
落葉知秋 看到地上的黃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只看到小節,看不到大處
利析秋毫 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疾風掃秋葉 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掃除落葉一樣。
洞察秋毫 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春去秋來 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春秋無義戰 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國西周的一段歷史。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春秋鼎盛 比喻正當壯年。
春秋筆法 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春露秋霜 比喻恩澤與威嚴。也用在懷念先人。
春蘭秋菊 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春華秋實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多事之秋 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百歲千秋 一百年,一千載。形容歲月漫長,歷時很久。
冰壺秋月 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春蚓秋蛇 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春蛙秋蟬 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春生秋殺 春天萬物萌生,秋天萬物凋零。
暗送秋波 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描寫秋天的成語: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
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

『伍』 2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故事: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裡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盡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2、三顧茅廬,現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故事: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

3、四面楚歌,讀音為sì miàn chǔ gē,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故事:相傳項羽被劉邦帶領的軍隊困在垓下,沒有糧食的支撐,士兵也越來越少,夜裡包圍他的軍隊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羽心裡喪失了鬥志,後來騎馬逃走,自刎江邊。

4、卧薪嘗膽,讀音是wò xīn cháng dǎn,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

故事:越王勾踐在兵敗吳國之後,受盡屈辱,三年後回國,為了不貪圖享樂,在吃飯時嘗一口苦膽,日日睡在薪草上,勵精圖治,最後打敗吳國。

5、背水一戰,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

故事: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

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陸』 成語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語 暗送秋波

暗送秋波
[讀音][àn sòng qiū bō]
[解釋]原指女子暗中以眉目傳情。現也比喻暗中勾勾搭搭。秋波:秋回天的水波,比答喻美女的眼神。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四回:「對張(作霖)則暗送秋波;對曹(錕)尤密切勾結。」
[近義]眉來眼去眉目傳情暗度陳倉脈脈含情脈脈傳情暗渡陳倉
[反義]明目張膽

『柒』 描寫秋天的四字詞語: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描寫人物品質的四字詞語:

天高氣爽、畫蛇添足、樂於助人

『捌』 12個寓言故事的成語

邯鄲學步濫竽充數掩耳盜鈴

『玖』 帶有春夏秋冬四個字的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故事、歷史故事

陽春白雪.用夏變夷.多事之秋.殘冬臘月.

『拾』 寓言故事的成語20個

驚弓之鳥 鷸蚌相爭 井底之蛙 杞人憂天 草木皆兵
狐假虎威 掩耳盜鈴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南轅北轍
買櫝還珠 毛遂自薦 門庭若市 刻舟求劍 對牛彈琴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