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清明節故事450字

清明節故事450字

發布時間: 2021-02-24 10:07:57

❶ 清明節趣事作文450字

清明節趣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盪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著爺爺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❷ 清明節英雄事跡的作文,450字左右,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斗。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庄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❸ 清明節的故事,,由來,,習俗 450字

1、清明節的來歷由來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專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屬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2、清明節傳說故事及習俗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❹ 清明改寫成一個小故事450字作文

清明節來了,總是春雨綿綿。在雨的清洗下,楊柳變青了幾分,柳條也婀娜多姿,版在春風的吹動下跳起了權秧歌舞。大地上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綠。多美的春色!老水牛,放牛娃在湖邊,欣賞青春的美麗景色。此時,一位書生蹣跚地走過來,穿著白色的外衣,頭戴「太白」帽,撫著不算太長的胡須。可能是清明節吧!使他變得神思茫然,他可能是去懷念故去的人。走在稀稀疏疏的人流中,他顯得格外醒目。這時書生走了過來,恭恭敬敬地向放牛娃行了個禮,說道:「請問小哥,附近哪兒有酒家?」放牛娃放下短笛,想:可能他是借酒消愁,迫不及待地尋找酒店吧!於是,他騎上牛背,伸手指向了不遠處的杏花村,那個杏花村可是遠近聞名的村莊,專產好酒。書生聽了,忙忙道謝。之後,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走向了那個神秘的地方——「杏花村

❺ 清明節的味道450字殺子人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習俗:
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緬懷先輩祖先的日子,人們到祖先墓前鏟除雜草,放上貢品,上香禱祝,獻上鮮花,寄託對先人的感激懷念。人們通過清明節祭奠祖先、緬懷先烈,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可借鑒的新芽。是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
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掃墓之餘人們在鄉野間游樂一番。也有特意在清明節期去大自然感受鄉野氣息,郊外遠足的朋友。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插柳
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插柳戴柳不僅是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人們踏青時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也有說法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表達著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和一種浪漫情懷。
放風箏
古人相信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請明時放風箏是人們喜歡的活動,後來也發展成了郊遊娛樂活動。
這些是如今還普遍保留的活動,此外還有射柳、蹴鞠、盪鞦韆、牽鉤、蠶花會、斗雞等活動。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日。清明節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清明節也與介子推的傳說故事有關,此外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也是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清明節相關禁忌
清明掃墓不是越早越好,一般是早上7點到下午4點完成掃墓活動,此時陽氣消退,陰氣漸長,時運低的人長時間待在墓地容易招惹陰靈。
懷孕的婦女一般要避開掃墓活動,下午三點以後也最好不要參加。掃墓早上出發前要看看自己額頭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果有的話最好當天避開,非去不可的話也最好佩戴一些辟邪的物品或者玉器。
清明前後容易夢到故去先人,是明顯的告訴你該去墓前看看他們了。到時需要隆重一些。裝束正式,整潔。在墓地不要嘻戲打鬧、也不要隨便亂說話,對故去之人要心懷恭敬,也不要評論別的墓地。
八字弱、體質差的人掃墓回來後,盡量多去人多的地方走動,或者多曬下太陽,同時不要帶腳下的泥土回家。
清明節不能回家鄉山上掃墓的話也應在家中陽台或者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供品,燒三柱香,心中緬懷。

❻ 關於清明來歷和習俗作文45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版讓人緬懷先輩,令權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❼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450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內、容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❽ 清明節的作文(450字)謝謝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盪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著爺爺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❾ 清明節的450字作文

【清明節掃墓作文450字】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內親人,容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縣城,坐車大概要一個來小時,一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一下車,哇!人真多呀!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一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里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後再進行祭祖儀式,由於今年政府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徵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採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一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一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一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的完成了這次活動。我喜歡清明節這一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