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故事300字
❶ 把清明這首詩擴編成一個生動的小故事300-400字
清明節這天下著綿綿的細雨,在這樣的天氣里,一個異鄉客,在凄風冷雨里趕路,想想自己的境遇,怎麼能不悲傷呢?一個在這樣情形下這樣心情下的人,走在荒郊僻野,最渴望的是一個哪怕只能短暫駐足的地方,無需華麗,無需舒適,只要一壺溫酒暖身,避避疾風驟雨。杜牧看到了一個放牛的牧童,就上去問他那裡有酒館可以喝酒,牧童用手指指著遠處的旗子,說那就是一家酒館,你可以去哪裡喝酒。在春雨中或開放的飄落的杏花林的後面,隱隱約約是個小村莊,就從那裡,似乎已經飄出了酒香……
❷ 清明習俗300字
清明習俗如來下:
1、踏青
清明時節,春自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2、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3、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清明,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4、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❸ 清明節作文300字
清明節
馮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版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權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題為《清明》的絕句。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要吃雞蛋、盪鞦韆、掃墓、踏青、還要插柳……
在清明節,掃墓是必要的了。在這天,大家都會去一些革命烈士的墓前,深深哀悼,表達我們對烈士英雄們崇高的敬意和惋惜。除了給一些革命烈士們掃墓,在這天,大家還都要給自家去世的親人們上墳、燒紙、磕頭,以表示對故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時,在中國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項目,那就是踏青。早晨,大家吃完飯,步行或騎著自行車去郊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剛剛從地下探出腦袋的小草向我們微笑,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如果你靠近小河,還可能會看見許多小鴨子在水裡互相嬉戲、打鬧。看著道路兩旁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不禁讓人心曠神怡,一派和諧的景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過清明節還不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盪鞦韆。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扎一個大鞦韆,一個或兩個人站或坐著盪鞦韆,既有趣又刺激。
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些事情光靠說是不行的,要親身去感受,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意義和快樂,才能真正的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❹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 300字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不。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介子推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在《左傳》、《史記》等史書的記載中,並沒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節。並且,寒食節起源於紀念介子推,這一說法最早也要到兩漢之交才有記載(見於桓譚《新論》)。
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後人為了解釋寒食節附會而來。據考,清明節的起源其實與介子推無關。清明作為一個春祭大節,遠在周代之前已經確定。
中國地域遼闊,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文獻上主要記載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此後清明節的墓祭節俗漸出現於文獻上。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會被附會一個傳說作為「起源」,但實際考察,這些說法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構建出來的。
參考資料來源:查字典-清明節
❺ 清明節的由來300字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據傳清明節最早始於古代專帝王將相「屬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
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 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❻ 清明節的故事300字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的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農地。版這時,一位農民將陳太平化裝權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沒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莊設崗哨,檢查每一個進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給陳太平帶食物吃。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頓時,他計上心頭。農民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干凈並煮爛,然後將青色的艾草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青色的米團子。最後,把青色的米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了村口檢查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團後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返回軍營。後來,陳太平將這種吃法教給所有將士,隨之,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❼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300字
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介子推,保護晉國的大公子——重耳出逃,在飢寒版交迫之際,為了權不讓重耳餓死,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來給重耳吃。後來重耳當上了晉國的大王,要給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做官,隱居到大山裡。
有人為了把介子推逼出來,建議放火燒山,結果火燒了好多天,介子推依然沒有出來。等火熄滅後,介子推的屍體被人們找到。重耳後悔不已。為了紀念介子推,規定這一天為寒食節,後來就演變成如今的清明節。
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現綿山已由當地人民開發為著名旅遊景區,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地人民效忠兩全的人物的代表。
❽ 清明節的由來或英雄人物的故事 急急急!!!(300字左右)
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流亡過程中沒有食物可以吃,重耳餓暈回了過去,介答子推為了救重耳,大臣介之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給公子重耳煮了一鍋肉湯,重耳吃了後漸漸恢復精神,後來重耳成為了君王稱晉文公。
晉文公封賞的時候卻忘了封賞介之推,介之推隱退,重耳帶人去請重耳出山,放火燒山的時候不慎將介之推燒死了。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之推,晉文公重耳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介之推死後的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
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❾ 作文『清明節的來歷』300字
清明節
古人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
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准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又拿起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對她行完了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