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故事
『壹』 紙上談兵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紙上談兵
【近義】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
【反義】埋頭苦幹、腳踏回實地
【釋義】在紙面上答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用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貳』 紙上談兵的故事(簡寫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奢,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上的條文,到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叄』 紙上談兵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專卿。屬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肆』 紙上談兵的故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連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事,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敗。
這里很詳細
http://ke..com/view/5060.htm
『伍』 紙上談兵的故事
文言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譯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並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曰∶「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地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指揮奇兵,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飢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博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軍隊大敗,數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它們活埋了。
『陸』 簡潔的概括紙上談兵的故事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柒』 《紙上談兵》的故事內容
趙括熟讀兵書,拿起兵書可以侃侃而談,於是皇上派他去帶兵打仗,結果可想而知,狼狽而逃。紙上談兵用來比喻光說不練者,沒有實踐經驗,最終將一事無成。
『捌』 紙上談兵的故事
紙上談兵描寫的是戰國時期趙括的故事。
『玖』 紙上談兵的故事
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 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 做將軍。」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 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麼容易。如果趙國不 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 「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 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 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 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 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 了四十多天趙軍飢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 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於沒有株連她。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這個比喻可謂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戰國時期並沒有紙張,所以"紙上談兵"一詞應為後人所創,但趙括這個例子比較典型,所以被當做此詞的典故來應用.
史上另一位趙括出現在春秋時代「下宮之難」中是趙朔的弟弟。在這次趙氏家族的劫難中被誅殺。
另有學者認為紙上談兵不是說趙括
戰國時沒紙作史記時紙未廣泛應用這就很明顯這個成語不可能是戰國時的也不可能是司馬遷所作。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系都沒。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紙上談兵用何紙
慕京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後來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戰國時期那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張。所以所謂的兵書應該記載在竹簡、木簡或者帛等絲織品上。
有人說紙上談兵是源於明代人劉三吾在一首詩中說「朝野猶誇紙上兵」。我沒看到原詩姑且存疑。
所以紙上談兵這個成語還是有很大錯誤的准確地說實際應該是竹上談兵木上談兵帛上談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還在看竹簡比他早的趙括是不知道紙為何物的。現在的考古發現最早的紙在西漢就出現了比傳統的說法蔡倫造紙的東漢時期要早。
『拾』 紙上談兵的故事(簡介)少於50字
戰國時期,一名叫趙括的將領飽讀兵法古書,沒有實戰經驗,在一次用兵打仗中,脫離實際,被打得潰不成軍。
具體簡介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奢,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頭頭是道,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也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很擔憂地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會遭到慘敗。」
後來有一次,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趙國命大將廉頗,也率四十萬大軍在長平阻擊秦軍。廉頗知道秦軍人馬眾多,糧草運輸困難,不利久戰。他命令趙軍憑險固守,以便讓秦兵不戰自退。
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相峙許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無計可施,眼看糧草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於是,有將士獻計讓他派人到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趙王不知是計,立即命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但趙王堅持。
趙括到了前線,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用書上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正面交鋒,結果因為不變通中了秦軍的埋伏,趙軍四十餘萬全部被俘,後被白起設計坑殺。趙國元氣大傷,不久被秦將王翦滅掉。
(10)紙上談兵的故事擴展閱讀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成語性質:貶義詞。
2、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望梅止渴、誇誇其談、秀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3、反義詞:埋頭苦幹、腳踏實地、兢兢業業
4、歇後語:軍事論文;講武堂里學打仗
5、成語示例
人們都十分討厭那些只會紙上談兵,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