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乾隆與母親的故事

乾隆與母親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4 01:49:54

① 古代乾隆的母親

生母熹貴妃,康熙五十年生弘歷, 歷史有名的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滿洲鑲黃旗人,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即位,皇太後「痰忽上涌,遂於丑刻病逝」,終年86歲。

母憑子貴

弘歷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於圓明園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正的恩寵。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1)乾隆與母親的故事擴展閱讀:

安詳駕薨

正月十四日行完祈谷大祀後,乾隆帝聞知皇太後身體不豫,趕到長春仙館看望,當天晚上還陪著皇太後在同樂園進晚膳。皇太後當時的病情並不重,只是偶爾違和,抓緊調治後,病情大有好轉。可是沒過幾天,病情出現反復,而且較前加重。

皇太後不想把病情轉重的事讓皇帝知道,怕引起兒子煩心,影響理政,所以在皇帝問安時,故意談笑如常。到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後病情已十分嚴重,這一天乾隆帝看望了母親兩次。

這天深夜,皇太後已進入彌留狀態。乾隆帝守候在旁。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後「痰忽上涌,遂於丑刻病逝」,終年86歲。舉國致哀,尊謚號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因此後世稱其為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② 乾隆的母親是

鈕祜祿氏?陳閣老夫人?宮女李金桂?還是「傻大姐」?

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陳閣老家的孩子被人調了包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的父親雍親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熱河請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這中間只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麼他母親在臨產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麼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有多種說法:

有一種傳說,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guān)的夫人。海寧在清朝有「陳氏三宰相」———順治朝大學士陳之遴、康熙朝大學士陳元龍、雍正朝大學士陳世倌,他們都不是靠裙帶關系,而是靠自身能力當上大學士的。

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保存有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作聲。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家》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

陳家乾隆古裝像的園子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將「隅園」改名為「安瀾園」。

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時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雍正喝了鹿血後發生了什麼?

第二種傳說,由晚清長沙湘潭一位著名詩人、學者王闓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他在《湘綺樓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癒,她懷孕生下了乾隆。但清朝遺老金梁等認為: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並入選秀女呢?所以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

第三種傳說,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說: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發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

台灣學者庄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台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於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盡管乾隆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種傳說,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看自己是否像漢人。乾隆的確在宮中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如果僅根據他穿的衣服而確定乾隆的出身,其結論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種傳說,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甚廣。

野史不可靠,正史也說不清

雖然以上傳說並不可靠,但是,關於乾隆的生母,文獻與檔案上的確有疑點:

成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shì)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後。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雲即今之崇慶皇太後。俟(sì)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10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

但是,這位鈕祜祿氏是何許人?

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後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該部知道。

同一件事,《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卻記載:

諭禮部:奉皇太後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這兩份記載的差異,可以作如下解釋:格格錢氏與格格鈕祜祿氏是一個人。因為她們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後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設立秘密立儲制,指定弘歷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總要有一個高貴的出身,因此,將熹妃錢氏篡改為鈕祜祿氏。是否可能由內大臣「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凌柱」將錢氏認作乾女兒?如果事實如此,就解決了身份與姓氏的難題。

在沒有其他確鑿證據之前,我們只能相信《實錄》和《玉牒》的記載。不過,雍正檔案與雍正實錄關於熹妃錢氏與鈕祜祿氏的記載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夠完滿地解決。所以,乾隆生母問題,仍為歷史疑案。
傳說與真相

其實這些廣為流傳的說法,全是捕風捉影。所謂的陳閣老,也就是陳世倌,乾隆六年擔任內閣大學士時間不長,就因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當時乾隆罵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

根據皇室族譜可以發現: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夭,但第三個兒子已經8歲,另一個王妃過三個月又添了一個兒子。而且,這時的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的兒子,另一個王妃又即將臨產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

至於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寧並住在陳家私人花園,據考證,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浙江海寧是一個偏僻的小縣,當時找不到比陳家花園更好的地方讓皇帝住了。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住宅實際還有幾里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一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

現在看來,所謂乾隆是醜女生在草棚里,或者本是陳閣老兒子的民間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至於乾隆的出生地,雖然史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但從清宮檔案來分析,落腳點應該是雍和宮。關於乾隆的身世,不管後人如何猜疑,如何寫進小說、拍成電視劇,都不能當成歷史事實來相信。

③ 乾隆的母親到底是誰

乾隆的母親是誰?

清朝十二個皇帝,就是乾隆的母親有問題,別人沒有,別人的母親是誰很明確,就是乾隆的母親發生了疑案,有多少種說法呢?我數了一下主要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傳說了,就是乾隆是浙江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這個傳說很早,在清朝中期就有了,這個陳家在清代出過三個宰相,順治朝出過一個宰相陳之遴,康熙朝出過一個宰相,雍正朝出過一個,說乾隆的父親,海寧這個陳家,就是陳世倌傳說是這樣。金庸先生他是浙江海寧人,他寫了個小說《書劍恩仇錄》,把這個傳說故事寫到小說里頭,加以渲染,所以這個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孟森先生他寫了個考據文章,叫《海寧陳家》,他考證乾隆南巡,不是說去看他的生身父母嗎?他考證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時候沒有到海寧,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也沒到海寧,第三次下江南的時候,住在海寧,這個時候陳世倌已經故去了,所以說乾隆下江南為了看他生身父母那肯定是不對了。乾隆下江南到了海寧住在陳家的一個園子里邊,這個園子呢過去叫「隅園」,因為在城的一個角落,乾隆住在那個地方之後,改名字了,改叫「安瀾園」,因為乾隆到那兒去,主要是為了浙江海塘工程,所以他改名叫「安瀾園」,那說明第三、第四次乾隆住在這個地方,是為了浙江海塘工程,不是為了看望他生身的父母。這個傳說是越說越玄,說陳家和雍正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兩個孩子,陳家是個男孩子,雍正家是個女孩子,雍正要那個孩子看,看了之後還的時候就調包了,陳家送去的是個胖小子,領回去的時候就是個小丫頭,這一調包,女孩子變成男孩子了,那麼這個男孩子就是乾隆。這是這個傳說,經過考證,這件事情子虛烏有,純屬編造,這是第一個傳說。
第二個傳說,就是清末有一個人叫王闓運,是著名的學者、作家,影響很大。他在書里邊講了個故事,他說乾隆的母親娘家是在承德,家裡頭窮,雇不起僕人,七八歲的時候,跟著家裡人到了市面上賣酒,賣漿,賣飯食,開個小飯鋪,因為她很熱情,經營比較好,所以生意就比較紅火,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她就到了北京,正好趕上選秀女,她混到里頭就參加選秀女了,結果就被選上了,分到雍正的王府,做了雍正王府的粗使的丫頭。恰好雍正病了,病得很厲害,她就日夜伺候,幾個月之後雍正就好了,好了之後嘛,就和這個丫頭住在一起,後來懷了孕,生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乾隆,這是王闓運這個書里講的故事。別人也接著說,有個人叫張采田,也叫張爾田,他寫本書叫《清列朝後妃傳稿》,他引了一個人叫英和,英和有本書叫《恩福堂筆記》,進一步的說說這很值得注意,後來清朝的遺老金梁等人寫書寫文章,就說這個絕對不可能,按照清宮的則例選擇秀女是很嚴格的,不可能承德過來這么一個女孩子混到里頭就選了秀女了,所以這個故事學者們認為也是編造的故事,沒有這種可能。
我再說一下這個第三種說法,就是冒鶴亭做過熱河都統幕僚,他這兒傳出一個傳說,就是乾隆的母親是熱河行宮的一個宮女,叫李佳氏,台灣有個學者叫庄練,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人叫高陽,他們都贊同這個說法,並且說考證說,這個李佳氏名字叫李金桂,名字都考證出來了,他們相信這種說法。
第四種說法就是民國年間做過國務總理的熊希齡,他聽著老宮役,在宮廷服過役的這么一個人,他聽老宮役跟他講了一個事情,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胡適,胡適把這個故事又記到書裡面,這故事說什麼呢?就是說江南有一個人,這家有個女孩子,到了承德,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後來這個女孩子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乾隆。胡適把它收進了《胡適之日記》里,這樣就傳開了。
所以乾隆的生母有四種傳說,一種是海寧陳家的兒子,一種是熱河,就是承德城裡面一個女人混到宮裡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個女孩子混到選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個就是說承德一個叫做李佳氏這么一個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個說法,這個女孩是個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後來生下乾隆,就是關於乾隆生母至少有那麼四種傳說。現在可以正經地說,這四種傳說都是傳說,都不是歷史真實,有的電視劇、小說把這個事情渲染得很厲害,為了這件事情有一部分滿族的同胞很有意見,很不滿意,所以這些都是傳說,我上面講這四種都是傳說,不是歷史。
那你這樣一說,乾隆生母就不存在疑案了,但是還有兩個問題,我們值得研究,一條是文獻記載,一條是檔案記載。
我先說這個文獻記載,清朝有一個人叫蕭奭,他寫了一本書叫《永憲錄》。蕭奭他寫《永憲錄》的時候,最後的時間是乾隆十七年,就是乾隆初期這個書就寫好了。這個書里頭說雍正元年有一件事情,他說,「雍正元年冊封那拉氏為皇後,又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最近有的學者在清宮雍正的檔案里查到了一條材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條檔案,這個檔案說,雍正封側福晉錢氏為熹妃,那雍正檔案的這個熹妃和蕭奭《永憲錄》的那個熹妃應當是一個人。雍正故去之後,乾隆修《雍正實錄》,《雍正實錄》怎麼記載這個事情?說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這個沒有分歧,封側福晉李佳氏為齊妃,這個也沒有大的分歧,第三個分歧就來了,封側福晉鈕祜魯氏為熹妃,這個熹妃在蕭奭的《永憲錄》裡面是姓錢,錢氏,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還姓錢,到《雍正實錄》裡面這個熹妃就不姓錢了,就姓鈕祜魯氏。現在正史的記載,乾隆的母親鈕祜魯氏不是錢氏。正史這樣記載的:原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就是乾隆的母親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那凌柱姓什麼呢?姓鈕祜魯,這裡面還是有個疑案的,那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這個時候雍正沒有秘密立儲,八月份雍正才秘密立儲,立乾隆為皇太子,到乾隆修《雍正實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是皇帝了,那麼他母親姓什麼呢?姓錢還是姓鈕祜魯氏?姓錢可能是個漢姓,姓鈕祜魯氏肯定是個滿姓。那麼這個熹妃就是乾隆的生母,這個熹妃,是姓錢還是姓鈕祜魯氏?這是一個歷史的疑案。
這個疑案很重要,大家知道在清末民初有一股反滿的風潮,乾隆的母親是漢族人,還是滿族人,在當時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民族問題,一個政治問題了。很多人可以拿這個事情做文章,所以沸沸揚揚引起各個方面的注意,出現了那麼多的傳說和野史,今天正史的記載就按照《雍正實錄》的記載,乾隆的生母就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姓鈕祜魯氏,這是正史里的記載和蕭奭《永憲錄》的記載,和雍正元年那條檔案的記載,姓氏上有差異,需要研究,這就是乾隆生母的疑案。

④ 乾隆的母親是誰

清朝十二個皇帝,就是乾隆的母親有問題,別人沒有,別人的母親是誰很明確,就是乾隆的母親發生了疑案,有多少種說法呢?我數了一下主要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傳說了,就是乾隆是浙江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這個傳說很早,在清朝中期就有了,這個陳家在清代出過三個宰相,順治朝出過一個宰相陳之遴,康熙朝出過一個宰相,雍正朝出過一個,說乾隆的父親,海寧這個陳家,就是陳世倌傳說是這樣。金庸先生他是浙江海寧人,他寫了個小說《書劍恩仇錄》,把這個傳說故事寫到小說里頭,加以渲染,所以這個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孟森先生他寫了個考據文章,叫《海寧陳家》,他考證乾隆南巡,不是說去看他的生身父母嗎?他考證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時候沒有到海寧,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也沒到海寧,第三次下江南的時候,住在海寧,這個時候陳世倌已經故去了,所以說乾隆下江南為了看他生身父母那肯定是不對了。乾隆下江南到了海寧住在陳家的一個園子里邊,這個園子呢過去叫「隅園」,因為在城的一個角落,乾隆住在那個地方之後,改名字了,改叫「安瀾園」,因為乾隆到那兒去,主要是為了浙江海塘工程,所以他改名叫「安瀾園」,那說明第三、第四次乾隆住在這個地方,是為了浙江海塘工程,不是為了看望他生身的父母。這個傳說是越說越玄,說陳家和雍正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兩個孩子,陳家是個男孩子,雍正家是個女孩子,雍正要那個孩子看,看了之後還的時候就調包了,陳家送去的是個胖小子,領回去的時候就是個小丫頭,這一調包,女孩子變成男孩子了,那麼這個男孩子就是乾隆。這是這個傳說,經過考證,這件事情子虛烏有,純屬編造,這是第一個傳說。
第二個傳說,就是清末有一個人叫王闓運,是著名的學者、作家,影響很大。他在書里邊講了個故事,他說乾隆的母親娘家是在承德,家裡頭窮,雇不起僕人,七八歲的時候,跟著家裡人到了市面上賣酒,賣漿,賣飯食,開個小飯鋪,因為她很熱情,經營比較好,所以生意就比較紅火,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她就到了北京,正好趕上選秀女,她混到里頭就參加選秀女了,結果就被選上了,分到雍正的王府,做了雍正王府的粗使的丫頭。恰好雍正病了,病得很厲害,她就日夜伺候,幾個月之後雍正就好了,好了之後嘛,就和這個丫頭住在一起,後來懷了孕,生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乾隆,這是王闓運這個書里講的故事。別人也接著說,有個人叫張采田,也叫張爾田,他寫本書叫《清列朝後妃傳稿》,他引了一個人叫英和,英和有本書叫《恩福堂筆記》,進一步的說說這很值得注意,後來清朝的遺老金梁等人寫書寫文章,就說這個絕對不可能,按照清宮的則例選擇秀女是很嚴格的,不可能承德過來這么一個女孩子混到里頭就選了秀女了,所以這個故事學者們認為也是編造的故事,沒有這種可能。
我再說一下這個第三種說法,就是冒鶴亭做過熱河都統幕僚,他這兒傳出一個傳說,就是乾隆的母親是熱河行宮的一個宮女,叫李佳氏,台灣有個學者叫庄練,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人叫高陽,他們都贊同這個說法,並且說考證說,這個李佳氏名字叫李金桂,名字都考證出來了,他們相信這種說法。
第四種說法就是民國年間做過國務總理的熊希齡,他聽著老宮役,在宮廷服過役的這么一個人,他聽老宮役跟他講了一個事情,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胡適,胡適把這個故事又記到書裡面,這故事說什麼呢?就是說江南有一個人,這家有個女孩子,到了承德,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後來這個女孩子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乾隆。胡適把它收進了《胡適之日記》里,這樣就傳開了。
所以乾隆的生母有四種傳說,一種是海寧陳家的兒子,一種是熱河,就是承德城裡面一個女人混到宮裡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個女孩子混到選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個就是說承德一個叫做李佳氏這么一個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個說法,這個女孩是個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後來生下乾隆,就是關於乾隆生母至少有那麼四種傳說。現在可以正經地說,這四種傳說都是傳說,都不是歷史真實,有的電視劇、小說把這個事情渲染得很厲害,為了這件事情有一部分滿族的同胞很有意見,很不滿意,所以這些都是傳說,我上面講這四種都是傳說,不是歷史。
那你這樣一說,乾隆生母就不存在疑案了,但是還有兩個問題,我們值得研究,一條是文獻記載,一條是檔案記載。
我先說這個文獻記載,清朝有一個人叫蕭奭,他寫了一本書叫《永憲錄》。蕭奭他寫《永憲錄》的時候,最後的時間是乾隆十七年,就是乾隆初期這個書就寫好了。這個書里頭說雍正元年有一件事情,他說,「雍正元年冊封那拉氏為皇後,又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最近有的學者在清宮雍正的檔案里查到了一條材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條檔案,這個檔案說,雍正封側福晉錢氏為熹妃,那雍正檔案的這個熹妃和蕭奭《永憲錄》的那個熹妃應當是一個人。雍正故去之後,乾隆修《雍正實錄》,《雍正實錄》怎麼記載這個事情?說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這個沒有分歧,封側福晉李佳氏為齊妃,這個也沒有大的分歧,第三個分歧就來了,封側福晉鈕祜魯氏為熹妃,這個熹妃在蕭奭的《永憲錄》裡面是姓錢,錢氏,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還姓錢,到《雍正實錄》裡面這個熹妃就不姓錢了,就姓鈕祜魯氏。現在正史的記載,乾隆的母親鈕祜魯氏不是錢氏。正史這樣記載的:原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就是乾隆的母親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那凌柱姓什麼呢?姓鈕祜魯,這裡面還是有個疑案的,那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這個時候雍正沒有秘密立儲,八月份雍正才秘密立儲,立乾隆為皇太子,到乾隆修《雍正實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是皇帝了,那麼他母親姓什麼呢?姓錢還是姓鈕祜魯氏?姓錢可能是個漢姓,姓鈕祜魯氏肯定是個滿姓。那麼這個熹妃就是乾隆的生母,這個熹妃,是姓錢還是姓鈕祜魯氏?這是一個歷史的疑案。
這個疑案很重要,大家知道在清末民初有一股反滿的風潮,乾隆的母親是漢族人,還是滿族人,在當時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民族問題,一個政治問題了。很多人可以拿這個事情做文章,所以沸沸揚揚引起各個方面的注意,出現了那麼多的傳說和野史,今天正史的記載就按照《雍正實錄》的記載,乾隆的生母就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姓鈕祜魯氏,這是正史里的記載和蕭奭《永憲錄》的記載,和雍正元年那條檔案的記載,姓氏上有差異,需要研究,這就是乾隆生母的疑案。
參考資料:閻崇年

⑤ 乾隆皇帝的母親是誰

leiyan
[學長]
鈕祜祿氏?陳閣老夫人?宮女李金桂?還是「傻大姐」?

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內務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寧陳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陳閣老家的孩子被人調了包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從北京出發到達避暑山莊,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間,乾隆的父親雍親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熱河請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這中間只有17天。就是說,如果乾隆在避暑山莊出生,那麼他母親在臨產前17天,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怎麼會到避暑山莊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許另有其人?

野史記載與民間傳說,有多種說法:

有一種傳說,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guān)的夫人。海寧在清朝有「陳氏三宰相」———順治朝大學士陳之遴、康熙朝大學士陳元龍、雍正朝大學士陳世倌,他們都不是靠裙帶關系,而是靠自身能力當上大學士的。

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傳說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保存有一塊九龍匾,據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那一年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陳閣老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不敢作聲。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家》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

陳家乾隆古裝像的園子叫「隅園」,因位於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園,同浙江海塘工程有關,所以乾隆將「隅園」改名為「安瀾園」。

其實,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時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麼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其時雍正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否登上皇位,又怎麼會知道陳家兒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雍正喝了鹿血後發生了什麼?

第二種傳說,由晚清長沙湘潭一位著名詩人、學者王闓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他在《湘綺樓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癒,她懷孕生下了乾隆。但清朝遺老金梁等認為: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並入選秀女呢?所以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

第三種傳說,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說: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發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醜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棚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

台灣學者庄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台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於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於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盡管乾隆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種傳說,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看自己是否像漢人。乾隆的確在宮中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如果僅根據他穿的衣服而確定乾隆的出身,其結論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種傳說,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甚廣。

野史不可靠,正史也說不清

雖然以上傳說並不可靠,但是,關於乾隆的生母,文獻與檔案上的確有疑點:

成書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shì)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後。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雲即今之崇慶皇太後。俟(sì)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10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

但是,這位鈕祜祿氏是何許人?

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後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該部知道。

同一件事,《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卻記載:

諭禮部:奉皇太後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這兩份記載的差異,可以作如下解釋:格格錢氏與格格鈕祜祿氏是一個人。因為她們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後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設立秘密立儲制,指定弘歷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總要有一個高貴的出身,因此,將熹妃錢氏篡改為鈕祜祿氏。是否可能由內大臣「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凌柱」將錢氏認作乾女兒?如果事實如此,就解決了身份與姓氏的難題。

在沒有其他確鑿證據之前,我們只能相信《實錄》和《玉牒》的記載。不過,雍正檔案與雍正實錄關於熹妃錢氏與鈕祜祿氏的記載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夠完滿地解決。所以,乾隆生母問題,仍為歷史疑案。
傳說與真相

其實這些廣為流傳的說法,全是捕風捉影。所謂的陳閣老,也就是陳世倌,乾隆六年擔任內閣大學士時間不長,就因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當時乾隆罵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

根據皇室族譜可以發現: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夭,但第三個兒子已經8歲,另一個王妃過三個月又添了一個兒子。而且,這時的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他怎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的兒子,另一個王妃又即將臨產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從情理上也是說不通的。

至於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寧並住在陳家私人花園,據考證,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浙江海寧是一個偏僻的小縣,當時找不到比陳家花園更好的地方讓皇帝住了。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住宅實際還有幾里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一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

現在看來,所謂乾隆是醜女生在草棚里,或者本是陳閣老兒子的民間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至於乾隆的出生地,雖然史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但從清宮檔案來分析,落腳點應該是雍和宮。關於乾隆的身世,不管後人如何猜疑,如何寫進小說、拍成電視劇,都不能當成歷史事實來相信。

⑥ 求書,要乾隆他爸和他媽的故事的

乾隆他爸即雍正 我不知道你需要的是小說還是研究性書籍 一並都發過來了 關於雍正的小說: 《權傾天下》:從康熙在位期間到胤禛當雍正皇帝,而女主就是年貴妃。超好看,情節超好看,我們的四四在文中可是一個大帥哥!值得看阿 《宮的一角之華悠》 :一個新的四爺黨小說,女主主華悠和他可是半路殺出個諸葛亮,值得看看。 《瑾禛緣》:一看題目,就知道有咱家的四四了。與眾不同的清穿文,女主是四四的殺手噢!值得一看!更新也可以。 《四爺黨》:新興的清穿越文,形式新穎(採取多次穿越法,甚至穿越成過德妃,小狐狸等),文筆清新,實乃清穿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都看到這個題目了,自然,作者悠悠晴天可是一個地道的四爺黨。 《步步驚心》:晉江清宮文三座大山之一,出現的時間大約與夢回同時,在文風上與夢回卻迥然不同,作者桐華想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 《情傾天下》:清宮文中比較惡搞的,明珠大人幾乎在每一章節中都會有些經典的語錄,不過,文章自面世以來,也存在的種種非議,不喜歡的人幾乎和喜歡的人一樣,明珠大人,如此厚愛四四,四爺黨無疑(明大,你要是給四四染綠,我們就把你從四黨里踢出去)。 《殤魂》:作者梵天姐姐不僅僅是個死忠四爺黨,又是個大女子主義者,將這兩者融合在一起,一篇文字俏皮可愛,行文似散文一樣清新的佳作便出現了,女主不再是什麼福晉,格格,名門閨秀,而是一個抗日小兵,愛國戰士與封建帝王的邂逅,又會有怎樣一段故事發生呢?相信每一個讀過的人都會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 《夢里雲歸何處尋》:作者一瞬暗紅,現在重新開始更新,文寫的語言那個美呀,我是寫不出來那種感覺,是古色古香的,女主就是那個恭愨長公主的女兒,好文呀…… 《心在天涯》:這個比較強,這一開始,就治病加QJ,感覺跟一部很老的電視劇《碧血情天楊家將》那個內容一樣,作者得努力擺脫這種影響。 《清清子衿》:新文,更新也可以,內容也不錯。 《玉石俱焚》:一個被傷害的女孩回到清朝的故事。剛開始的時候還追,後來棄了,其實,還可以,只不過不合我的口味。 《真情天子》:寫四四和年妃的。 《刺清》:女主穿到了一個反清復明的家庭,學了很棒的武功,愛上了四四,失去了記憶,進宮了。作者沄鏡雙滇准四爺黨,從一開始就說要給四四和女主一個好的結局。 《清殤.夜未央》 女主人公叫甄臻,因為一副鐲子穿越清朝成為納喇熙臻 ,同大多清穿小說一樣參加選秀,愛上八爺,卻由於誤會,痛苦結束了。。。與四爺之間發生刻骨銘心的愛情,康熙後來卻留下遺詔賜婚於八爺,雍正即位後不顧全天下的緋語,阻止她嫁給別人,卻阻止不了他和她不得善終的結局。其苦情和悲愁跟《步步驚心》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扼腕,潸然淚下。。。 《紫禁心經》:新文,四福晉烏拉那拉寫起,作者四四黨無疑。 《最禛心》:44的,很搞笑,但也很溫情。 《三世緣》:女主是乾隆的老媽,裡面的四很可愛。 《愛君如夢》:女主是年懿君,就是年妃啦! 《魂回大清》: 作者:淚兒,女主是乾隆的老媽。 《禛心真意長相守》:作者:秋麒麟草,女主很搞笑,是篇很輕松的清穿文,不虐,而且最珍貴的是,裡面的年羹堯是個好人。 《絕戀大清》:作者:江南清秋月。一個主張現代女權的女生,卻陰差陽錯地穿越到了封建男權社會,碰到的還是歷史上有名的冷麵王。女主的自力,堅強與幽默,機智與勇敢,卻不經意打動了眼裡不能揉進沙子的四阿哥的心。現代思想與封建思想在古代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我們的女主該何去何從?她屈服了嗎? 多情的胤祥,他的感情又歸屬何方呢?本書用穿越的題材,同時講述了清代的九龍奪嫡真像,講述了雍正之謎,一個帥哥的時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本書還涉及旅遊,餐飲,商業等許多領域,是一本讓你隨著女主喜悲的小說! 《夢轉紗窗曉》:作者:冰之葡萄,她叫關採薇,人如其名。她就像生命力頑強的野花,堅強灑脫。一口古井、一幅油畫,因緣際會,她穿越時空,跨越300年,來到清朝。這里是壁壘森嚴的皇宮,這里是勾心鬥角的世界,這里也許也有脈脈溫情。 《清夢·繁花冢》作者:段琳琅。生命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壞了,就在另一空間重啟一個備用,好去繼續那未完的愛恨糾纏。淚闌干綠窗雨灑梨花綻,錦斑斕香閨春老杏花殘。第一世喜歡八爺和四四都喜歡她,第二世只有四四仍愛著她,第三世,回到現代,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勿忘》作者:因愛。沒有大悲大喜,只是平淡的歡喜和憂傷。很好的故事,而且與歷史契合得很好。裡面的女主和四四足以讓人心疼得落淚。 《清盡所有》作者:閑蕭落箏。同樣是一篇穿越文,女主是四四的皇後,從嫁給四四到她又穿越回現代,故事情節豐富,兩個人最後才明白彼此的心意,最後有一點點不符合歷史,說弘歷不是鈕軲祿氏親生的,文中女主糾結的心情,寫得很到位,四四很深情,文中說他的小老婆都像烏喇那拉氏,最後四四也追到了現代。 正史研究: 《正說雍正》:<作者:閻愛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 《雍正》:<作者 :朱學勤主編;出版社:遠方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2年> 《雍正傳》:<作者:馮爾康;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 《雍正皇帝全傳》;<作者:馮爾康;出版社:學苑出版社;出版日期:1994年> 《雍正皇帝圖文版》:<作者:安致遠,張弘;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 > 《無頭案:雍正暴亡之謎》:<作者:張研,劉雲浩;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1994年> 《雍正寫真》:<作者:陳捷先;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 《厚黑皇帝雍正大帝》:<作者:司馬洪;出版社: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年> 《雍正皇帝軼事》:<作者:倪軍民、遲力;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1993.年> 《雍正傳》:<作者:明哲;出版社:內蒙古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 《雍正皇帝畫傳》:<作者:羅文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 《鐵面皇帝:雍正私密檔案全揭秘》:<作者:聖燁;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 《正本清源說雍正》:<作者:金恆源;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 《雍正帝》:<作者:梁希哲;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 《大改革家雍正:反對利益集團實錄》:<作者:梅朝榮;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睜眼看雍正:在追索與放逐中抉擇的狼性韜略》:<作者:李傲;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原來雍正》:<作者:張研;出版社:重慶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雍正帝本傳》:<作者:馮東玉;出版社:遼寧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96年> 《清世宗雍正:康乾盛世的政治強人》:<作者:程軍川;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 《雍正傳:勵志精編版》:<作者:計巍巍;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說雍正》:<作者:紀連海: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 《品人錄》:<作者:易中天;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⑦ 乾隆的母親是誰

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回即乾隆皇帝。答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東陵。全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7)乾隆與母親的故事擴展閱讀:

乾隆時期清朝延續自明朝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多有限制。在西方工業革命進行的時候,使帝國的科技水平越來越落後;繼明朝中葉西方國家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情況下落後於西方後,在清朝同期西方發生的工業革命,讓中國全面落後西方,盛世之下埋藏著深刻危機,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⑧ 乾隆皇帝的母親

乾隆生母的疑案曾經出現了很多沒有真實依據的傳說和野史。在這里我要說的是乾隆的生母的確存在文獻與檔案上的疑點:雍正檔案與雍正實錄關於熹妃錢氏與鈕祜祿氏的記載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夠完滿地解決。這就是真正的乾隆生母的歷史疑案。

先說成書時間早於《雍正實錄》的蕭奭(shì)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後。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而且最近有很多學者又在清宮雍正的檔案里查到了一條與該記載完全相吻合的具有權威性和真實性的歷史材料,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條檔案。 這個檔案即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後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 也就是說,雍正封側福晉錢氏為熹妃,那雍正檔案的這個熹妃錢氏和蕭奭《永憲錄》的那個熹妃錢氏就是一個人,毫無分歧和差異,在這里我們就可以肯定熹妃姓錢無疑了。可是這同一件事在雍正故去之後,乾隆修《清世宗憲皇帝實錄》(簡稱《雍正實錄》),《雍正實錄》怎麼記載這個事情?《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卻記載:「諭禮部:奉皇太後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說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這個沒有分歧,封側福晉李氏為齊妃,這個也沒有大的分歧,第三個分歧就來了,封側福晉鈕祜魯氏為熹妃,這個熹妃在蕭奭的《永憲錄》裡面是姓錢,而且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還姓錢,到《雍正實錄》裡面這個熹妃就不姓錢了,就姓鈕祜魯氏。這三份記載的差異,唯一的解釋就是:格格錢氏與格格鈕祜魯氏是一個人。因為她們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後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上,也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於雍和宮。但是當時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根據這條規定,乾隆生母錢氏在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中姓錢應該是真實的。而《玉牒》則是每隔10年才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玉牒》修成後,還要經皇帝親自審閱修改。在這里換句話也就是說《玉牒》是時隔10年經皇帝修改後的後記了。

這個疑案裡面還有一個時間差: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熹妃錢氏的時候,這個時候雍正還沒有秘密立儲,也就是說弘歷(乾隆)這時候作為普通皇子其母親錢氏和其他普通皇子的母親一樣都是可以保留漢姓的。而到了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正式設立秘密立儲制,才指定弘歷為皇太子。也就是說熹妃錢氏變成熹妃鈕祜魯氏就是在雍正秘密立儲之時或之後的事了。在這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因為皇太子的母親需要有一個高貴的滿族出身,因此必須要將熹妃錢氏篡改為滿族貴姓。而鈕祜魯氏是滿族最高貴的姓氏之一,其先祖巴圖魯額亦都曾幫助努爾哈赤以十三兵甲起家,是滿清開國基業的第一功臣。於是熹妃錢氏便拜巴圖魯額亦都之後四品典儀凌柱為義父,從而便改漢姓錢氏為滿姓鈕祜魯氏了。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雍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為了鞏固弘歷的帝位同時命皇三子弘時自斃。可是有什麼原因會比弘歷的漢族血統更會影響弘歷的帝位呢?

⑨ 乾隆皇帝生母的資料····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禎之側福晉。

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葯,無不周到。雍王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弘歷十二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於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豬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⑩ 乾隆的母親是誰

乾隆的母親是誰?清朝十二個皇帝,就是乾隆的母親有問題,別人沒有,別人的母親是誰很明確,就是乾隆的母親發生了疑案,有多少種說法呢?我數了一下主要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傳說了,就是乾隆是浙江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這個傳說很早,在清朝中期就有了,這個陳家在清代出過三個宰相,順治朝出過一個宰相陳之遴,康熙朝出過一個宰相,雍正朝出過一個,說乾隆的父親,海寧這個陳家,就是陳世倌傳說是這樣。金庸先生他是浙江海寧人,他寫了個小說《書劍恩仇錄》,把這個傳說故事寫到小說里頭,加以渲染,所以這個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孟森先生他寫了個考據文章,叫《海寧陳家》,他考證乾隆南巡,不是說去看他的生身父母嗎?他考證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時候沒有到海寧,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也沒到海寧,第三次下江南的時候,住在海寧,這個時候陳世倌已經故去了,所以說乾隆下江南為了看他生身父母那肯定是不對了。乾隆下江南到了海寧住在陳家的一個園子里邊,這個園子呢過去叫「隅園」,因為在城的一個角落,乾隆住在那個地方之後,改名字了,改叫「安瀾園」,因為乾隆到那兒去,主要是為了浙江海塘工程,所以他改名叫「安瀾園」,那說明第三、第四次乾隆住在這個地方,是為了浙江海塘工程,不是為了看望他生身的父母。這個傳說是越說越玄,說陳家和雍正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兩個孩子,陳家是個男孩子,雍正家是個女孩子,雍正要那個孩子看,看了之後還的時候就調包了,陳家送去的是個胖小子,領回去的時候就是個小丫頭,這一調包,女孩子變成男孩子了,那麼這個男孩子就是乾隆。這是這個傳說,經過考證,這件事情子虛烏有,純屬編造,這是第一個傳說。

第二個傳說,就是清末有一個人叫王闓運,是著名的學者、作家,影響很大。他在書里邊講了個故事,他說乾隆的母親娘家是在承德,家裡頭窮,雇不起僕人,七八歲的時候,跟著家裡人到了市面上賣酒,賣漿,賣飯食,開個小飯鋪,因為她很熱情,經營比較好,所以生意就比較紅火,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她就到了北京,正好趕上選秀女,她混到里頭就參加選秀女了,結果就被選上了,分到雍正的王府,做了雍正王府的粗使的丫頭。恰好雍正病了,病得很厲害,她就日夜伺候,幾個月之後雍正就好了,好了之後嘛,就和這個丫頭住在一起,後來懷了孕,生了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乾隆,這是王闓運這個書里講的故事。別人也接著說,有個人叫張采田,也叫張爾田,他寫本書叫《清列朝後妃傳稿》,他引了一個人叫英和,英和有本書叫《恩福堂筆記》,進一步的說說這很值得注意,後來清朝的遺老金梁等人寫書寫文章,就說這個絕對不可能,按照清宮的則例選擇秀女是很嚴格的,不可能承德過來這么一個女孩子混到里頭就選了秀女了,所以這個故事學者們認為也是編造的故事,沒有這種可能。

我再說一下這個第三種說法,就是冒鶴亭做過熱河都統幕僚,他這兒傳出一個傳說,就是乾隆的母親是熱河行宮的一個宮女,叫李佳氏,台灣有個學者叫庄練,還有一個很著名的人叫高陽,他們都贊同這個說法,並且說考證說,這個李佳氏名字叫李金桂,名字都考證出來了,他們相信這種說法。
第四種說法就是民國年間做過國務總理的熊希齡,他聽著老宮役,在宮廷服過役的這么一個人,他聽老宮役跟他講了一個事情,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胡適,胡適把這個故事又記到書裡面,這故事說什麼呢?就是說江南有一個人,這家有個女孩子,到了承德,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後來這個女孩子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乾隆。胡適把它收進了《胡適之日記》里,這樣就傳開了。

所以乾隆的生母有四種傳說,一種是海寧陳家的兒子,一種是熱河,就是承德城裡面一個女人混到宮裡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個女孩子混到選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個就是說承德一個叫做李佳氏這么一個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個說法,這個女孩是個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後來生下乾隆,就是關於乾隆生母至少有那麼四種傳說。現在可以正經地說,這四種傳說都是傳說,都不是歷史真實,有的電視劇、小說把這個事情渲染得很厲害,為了這件事情有一部分滿族的同胞很有意見,很不滿意,所以這些都是傳說,我上面講這四種都是傳說,不是歷史。
那你這樣一說,乾隆生母就不存在疑案了,但是還有兩個問題,我們值得研究,一條是文獻記載,一條是檔案記載。
我先說這個文獻記載,清朝有一個人叫蕭奭,他寫了一本書叫《永憲錄》。蕭奭他寫《永憲錄》的時候,最後的時間是乾隆十七年,就是乾隆初期這個書就寫好了。這個書里頭說雍正元年有一件事情,他說,「雍正元年冊封那拉氏為皇後,又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最近有的學者在清宮雍正的檔案里查到了一條材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條檔案,這個檔案說,雍正封側福晉錢氏為熹妃,那雍正檔案的這個熹妃和蕭奭《永憲錄》的那個熹妃應當是一個人。雍正故去之後,乾隆修《雍正實錄》,《雍正實錄》怎麼記載這個事情?說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這個沒有分歧,封側福晉李佳氏為齊妃,這個也沒有大的分歧,第三個分歧就來了,封側福晉鈕祜魯氏為熹妃,這個熹妃在蕭奭的《永憲錄》裡面是姓錢,錢氏,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還姓錢,到《雍正實錄》裡面這個熹妃就不姓錢了,就姓鈕祜魯氏。現在正史的記載,乾隆的母親鈕祜魯氏不是錢氏。正史這樣記載的:原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就是乾隆的母親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那凌柱姓什麼呢?姓鈕祜魯,這裡面還是有個疑案的,那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的時候,這個時候雍正沒有秘密立儲,八月份雍正才秘密立儲,立乾隆為皇太子,到乾隆修《雍正實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是皇帝了,那麼他母親姓什麼呢?姓錢還是姓鈕祜魯氏?姓錢可能是個漢姓,姓鈕祜魯氏肯定是個滿姓。那麼這個熹妃就是乾隆的生母,這個熹妃,是姓錢還是姓鈕祜魯氏?這是一個歷史的疑案。

這個疑案很重要,大家知道在清末民初有一股反滿的風潮,乾隆的母親是漢族人,還是滿族人,在當時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民族問題,一個政治問題了。很多人可以拿這個事情做文章,所以沸沸揚揚引起各個方面的注意,出現了那麼多的傳說和野史,今天正史的記載就按照《雍正實錄》的記載,乾隆的生母就是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姓鈕祜魯氏,這是正史里的記載和蕭奭《永憲錄》的記載,和雍正元年那條檔案的記載,姓氏上有差異,需要研究,這就是乾隆生母的疑案。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