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錢學森名人故事500字

錢學森名人故事5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24 01:43:55

⑴ 關於錢學森的故事作文600字

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學,拜馮。卡門教授為師,成為馮。卡門教授的得意助手,也是他的得意門徒。錢學森那是有著優厚的待遇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那時,錢學森還是沒有忘記自己親愛的祖國。他對每一個誇獎他的人都會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在祖國剛從黑暗中走出來時,錢學森的回國之心就越發強烈起來,他把這件是告訴了和他一起的中國留學生,可他們讓錢學森現在不要回去。對他說:「現在祖國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可錢學森沒有把這事當回事。

在錢學森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美國的移民處給錢學森一封信——不準回國!移民局威脅道,如果私自離境,抓住了就要罰款,甚至要坐牢!過幾天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參加過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 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被監禁著。錢學森曾回憶道:「我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務要隔一小時就進來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於極度緊張的狀態。而且還失語了。有許多人都想救出他。

我國毛澤東主席親自把美國的兩位俘虜給放回美國,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後。錢學森終於在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於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 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做出了許多貢獻。

⑵ 錢學森的英雄事跡

一、艱難回國

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一家終於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五、提出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

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⑶ 名人故事大全500字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⑷ 中國偉人的故事500字作文

有一個人,身殘志堅,用她頑強生命演繹出美好的人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她英雄模範的典型;有一個人,她是我們精神恆星,是我們心中不滅的蠟燭,不變的強人,她就是被稱為「中國保爾」的張海迪.

如果我們因作業多而感到不幸,因身體殘疾而感到生命失去了光彩,那麼她,張海迪就是不幸中的不幸.19955年出生在濟南的她,5歲因患脊髓病兒高位截癱,我們都會認為她繼續墮落下去,但她沒有,而是在一片黑暗中打造出一片光彩.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了中學課程.15歲,她跟隨父母下放到聊城的農村,給孩子當家教.於此同時,還自己研究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她為了生計還做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雙腳踏入學校,但卻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且靠著自己不懈努力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還寫出讓人心動的《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著名書籍,她懷著「活著就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就連鄧小平也親自提筆: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她就是我們眼中的「弱女子」張海迪.張海迪是擁有脆弱的心靈,但她用堅強的意志,譜寫了炫麗的人生.她在《生命的追問》中這樣寫道:「活著就要創造,就要探索,即使肢體已經殘疾,思想的火花也決不停止迸發.這就是眾多詩人和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裡還沒有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美麗…………………………」她做到了,並得到了我們大家的認證.「當我伏在桌前,麻木的身體卻很快將我拖入疲倦的漩渦……,但我堅持著.」這也是《生命的追問》中的一段話.可見她成功的背後也有來之不易的艱辛,正是這份堅強使她從一個渺小的人變成「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的其中之一.正是她的努力與付出,使美好的夢境變成了難以置信的現實,她說過那麼一句話:「殘疾人的內心世界時很豐富的,越是殘缺,想像空間越大,渴望越多…………所有的人無論面對什麼挫折、困難、困惑都不應該放棄希望,都應該勇敢地面對新的生活.」張海迪用事實證明了無論人很人都有追夢和綻放的權利,就看做沒做.是的,她做到了,我們目睹了這一時刻的到來,她是一朵不健全的花,但她用畢生的心血綻放出光彩的人生,在無邊的荊棘中開辟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⑸ 錢學森的名人事跡簡短幾個字

1、孫中山
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時機東山再起。
有一天,幾個革命同志閑來無聊,湊了4個人打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對如此尷尬場面,孫中山不但繼續叫他們打下去,而且還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啥關系,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希望。」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衫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
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
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2、 竺可楨
民國時期,科學家竺可楨在浙江大學任校長,深受師生的愛戴。
一天,在聯歡會的節目單上,有「校長訓話」。
竺可楨一看,感到在聯歡會上來個「訓話」,實在不妙。於是,他在講話時說:「同學們,『訓』字從言從川,是信口開河也。」
大家聽了,鬨堂大笑。
3、馮玉祥
馮玉祥(1882—1948年)生平讀書十分用功。他當士兵時,一有空就讀書,有時竟徹夜不眠。晚上讀書,為了不影響他人睡覺,就找來個大木箱,開個口子,把頭伸進去,借微弱的燈光看書。
馮玉祥擔任旅長時,駐軍湖南常德,規定每日早晨讀英語2小時。學習時,關上大門,門外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祥死了」,拒絕外人進入。學習完畢,門上字牌則換成「馮玉祥活了」。
馮玉祥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絕。
1927年,因為汪精衛不守會議時間,開會經常缺席、遲到,馮玉祥一怒之下,編成一副對聯送給了他:
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
兩點鍾開會,四點鍾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當年馮玉祥有個軍事顧問叫烏斯馬諾夫。他特別喜歡打聽西北軍的事情,還常常纏著馮玉祥問這問那。開始問一些西北軍的一般情況,漸漸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這天烏斯馬諾又向馮玉祥問一些事,馮玉祥不悅地說:「顧問先生,你知道在我們中國,『顧問』兩個字當什麼講嗎?」
烏斯馬諾夫搖了搖頭:「不知道。」
馮玉祥告訴他說:「顧者看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就是當我看著你,有話問你的時候,你答復就是了。」
抗戰時期,馮玉祥居住在重慶市郊的歌樂山,當地多為高級軍政長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擔任保長,馮玉祥遂自薦當了保長。他熱心服務,頗得居民好評。
有一天,某部隊一連士兵進駐該地,連長來找保長辦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滿意而橫加指責。
馮玉祥身穿藍粗布褲褂,頭上纏一塊白布,這是四川農民的標准裝束,他見連長發火,
便彎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這個地方住了許多當官的,差事實在不好辦,臨時駐防,將就一點就是了。」
連長一聽,大怒道:「要你來教訓我!你這個保長架子可不小!」
馮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從前也當過兵,從來不願打擾老百姓。」
連長問:「你還干過什麼?」
「排長、連長也干過,營長、團長也干過。」
那位連長起立,略顯客氣說:「你還干過什麼?」
馮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說:「師長、軍長也干過,還干過幾天總司令。」
連長細看這個大塊頭,突然如夢初醒,雙腳一並:「你是馮副委員長?部下該死,請副委員長處分!」
馮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請坐!在軍委會我是副委員長,在這里我是保長,理應侍候大人。」幾句話說得這位連長誠惶誠恐無地自容,匆匆退出。
4、魯 迅
廣州的一些進步青年創辦的「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1881—1936年)給他們的
創刊號撰稿。魯迅說:「文章還是你們自己先寫好,我以後再寫,免得人說魯迅來到廣州就找青年來為自己捧場了。」
青年們說:「我們都是窮學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銷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魯迅風趣而又嚴肅地說:「要刊物銷路好也很容易,你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是銷路好的。」
30年代,某些作家的主觀主義毛病很厲害。一次,有人請魯迅談談這一問題。魯迅一開始笑而不答,過了一會兒,講了兩個故事:
金扁擔
有個農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想起,皇帝用什麼挑水吃的呢?自己又接著回
答:一定用金扁擔。
吃柿餅
有個農婦,一天清晨醒來,覺得餓。她想,皇後娘娘該是怎樣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覺醒來就叫:「大姐,拿一個柿餅來吃吃。」
1934年,國民黨北平市長袁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
魯迅先生聽到這件事,對幾個青年朋友說:「男女不準同學、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氣,淆亂乾坤,豈非比同學同泳更嚴重!袁良市長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後男女出門,各戴一個防毒面具。既免空氣流通,又不拋頭露面。這樣;每個都是,喏!喏!」說著,魯迅先生把頭微微後仰,用手模擬著防毒面具的
管子 大家被魯迅先生的言談動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間》雜志開辟了「作家訪問記」的專欄,並配合刊出接受采訪的作家的肖像。該雜志的編輯寫信給魯迅,要求應允前去采訪,並以書房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再拍一張魯迅與許廣平、周海嬰的合照。魯迅寫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絕:
「作家之名頗美,昔不自重,曾以為不妨濫竽其例。近來悄悄醒悟,已羞言之。頭腦里並無思想,寓中亦無書齋,『夫人及公子』更與文壇無涉,雅命三種,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偽作家小傳」時,當羅列圖書,擺起架子,掃地歡迎也。」
5、老 舍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2000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老舍40歲時曾寫了個質朴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
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
「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
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冼星海,長虹萬籟天;
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冼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樓適夷問道。
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⑹ 把錢學森的生平事跡概括成450~500字以內的簡介

錢學森,男,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專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屬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⑺ 關於名人愛國故事500字

陸游愛國故事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⑻ 錢學森的故事(500字左右)

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