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故事有200字
1. 關於錢學森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在美國工作的10多年來間,錢學森為美源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專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特曾寫道:「錢學森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因此,當得知錢學森要回國時,美海軍部副部長立即給司法部打電話:「無論如何都不要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了!」「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國。」
2. 速求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要短的,200左右。
(一)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二)
1978年5月,在錢學森等人的建議下,我軍開始了軍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的研究試點工作,軍事科學院成立了第一個軍事運籌研究分析機構。如今,軍事運籌學和軍事系統工程已經在我軍戰略戰術、部隊編制體制和兵力結構研究等各個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取得累累碩果。
關於我國的國防戰略,錢學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建議。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指出,局部地區的「小仗」可能是我們到21世紀初主要的戰爭樣式,要搞一些平時必須保留的、精銳的、可以馬上打仗的部隊,應認真從軍隊編制、裝備上解決這一問題。這些建議受到軍隊領率機關高度重視。
(三)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並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
酒泉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自己選吧
3. 通過錢學森的故事,你體會到了什麼,要自己寫200字
錢學森無私無為的精神,是我們全中國人民學習的楷模。他默默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獲得了兩彈一勛的稱號。他為我們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付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精神是我們華夏族人的驕傲。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時,錢學森便決定回國為新中國奉獻出一己之力,但美國政府卻並不允許。5年後才得以回到祖國的懷抱,這般愛國之心,更值得我們學習。錢學森作為一名中華兒女 是我們全中國的驕傲
4. 錢學森的故事縮成200字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49年起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錢學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國,致力於祖國的科技事業。
195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是根據其《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錢學森被任命為委員。同年,他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4)錢學森故事有200字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兩彈一星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
2、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力學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工作。他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並與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採用的公式是以卡門和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
5. 錢學森的故事梗概,300字左右
赴美留學
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隻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著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早日歸來為你的復興效勞。」
1955年回國前他向馮·卡門告別時,馮·卡門激動地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超過了我!」
歸國之旅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於回來了!」這是中國著名科學家和火箭專家錢學森對接待他回國的中國科學院科學家代表朱兆祥同志所說的一句萬分感慨的話。
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夢寐以求的回國願望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終於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三次激動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許可以回國了。我拿著一本我剛出版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交到老師馮·卡門手裡。他翻了翻感慨地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我錢學森在學術上超過了這么一位世界聞名的大權威,為中國人爭了氣,我激動極了。
「第二次是建國10周年時,我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激動得睡不好覺。
「第三次心情激動,就在今年。今年,我讀了王任重同志為《史來賀傳》寫的序。在這個序里,他說中央組織部決定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位作為解放5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我能跟他們並列,心情怎不激動?!」
6. 介紹錢學森的語文作文 200字
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航天之父」,193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人們都認為他很獨特,與眾不同,但在我眼中,他只是個平凡的人,但平凡之中卻透露出了他不平凡的另一面。
錢學森在1935年離開祖國,去美國留學前,說過:「我現在去美國留學只是暫時的,等我學到本領後一定會回來為祖國效力的!」20年後,他回來了,也照著自己說的話去做了!他幫助中國成功地研製出了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等,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就是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
錢學森在年輕時,也爭強好勝過,一個美國的學生當著他的面說中國人抽鴉片,無知等,錢學森憤怒之極,也公然向他提出挑戰,這就是他平凡而又不平凡!
錢學森爺爺至今已是97歲高齡了,可他依然省吃儉用,遵守中華民族勤儉朴實的良好美德,不禁讓人們從心底里佩服他!雖然現在省吃儉用的人很多,但是像錢學森爺爺這樣,功成名就,舉世聞名的人物,仍然過著跟我們普通老百姓一樣,甚至更差的生活!這就是他平凡而又不平凡!
我們大家應當都要向錢學森爺爺學習,做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
7. 錢學森的簡介 200字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於1911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1929年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
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學生,並很快成為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
個人作品:《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關於思維科學》、《論地理科學》、《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創建系統學》、《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錢學森論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等。
(7)錢學森故事有200字擴展閱讀
錢學森自幼樹立讀書救國的志向,並終其一生。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收藏的近2萬冊藏書是他踐行終身閱讀積累的「物質財富」,展示出一個科學家和思想家的閱讀歷程。從整體上看,早年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為主,晚年以人文社會科學類為主,其中又以馬克思主義類居多。
這反映了錢學森思想經由科學技術轉向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過程。這些藏書絕大部分是國內外公開出版的普通圖書刊物,表明藏書目的在於「讀」,而非「藏」。當然他不可能詳細閱讀每本藏書,而是妥善處理精讀與泛讀的關系。
他介紹讀書「奧秘」時說:「當你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又會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指導,你看書就會很快。人家的東西,一翻就知道它講什麼了,能夠較快地看到他有什麼實際的成功和哪些不足。」
不寧唯是,他堅持與時俱進,黨的理論刊物《紅旗》雜志從1958年創刊號,到後來改名為《求是》雜志,每期必讀;同時,他還長期自費訂閱《新華文摘》《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可以說,這些馬克思主義著述猶如「承重牆」支撐起錢學森的思想大廈。
8. 錢學森的愛國事跡 200字
錢學森的愛國事跡: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
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8)錢學森故事有200字擴展閱讀:
錢學森始終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相結合。學生時代,他勤學精進,志在報國,樹立「航空救國」的遠大理想;留美期間,他潛心攻研,志在興國,決心學成歸國報效,將自己所學用於祖國建設需要。
錢學森到美國學習時就下決心一定要把美國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學到手後再回來報效祖國,在美國學習工作20年,使他深諳西方文明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回國前他的導師馮·卡門評價他「在學術上你已經超過我了」。
1955年9月17日,被美國無理扣留5年之久、即將登上克里夫蘭總統號郵輪的錢學森坦露了回歸祖國的心願:「我已經考慮了很久,不打算再回到美國,我要盡最大力量來建設自己的國家,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有尊嚴的生活。」
錢學森用畢生心血踐行了自己的心願,始終不改初衷。回國以後,他獻身國防,志在強國,成就了「兩彈一星」偉大事業。
1991年10月1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他表示出一貫堅持的「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進入晚年,他老驥伏櫪,志在富國,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傾注了畢生心智,並深具人類意義。
錢學森自幼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深知東西方文明各自的劣勢和局限性,回國後在黨的領導下創立了我國航天事業,使他更加清楚社會主義制度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越性,因此他晚年的理想信念是將東西方文明的精華集成起來,創立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知識體系。
這不但會使中國出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和強大」,而且綜合集成了古今中外的優秀文明成果,是「站在世界系統整體的角度看世界」,能夠從總體上解決人類面臨的現實問題,「更長遠地為我們人民造福,為全世界,為全人類造福」。
錢老在80歲高齡時的心願仍然是為人民服務,是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去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
9. 錢學森的簡介【200字以內】
錢學森肖像(18張)錢學森同志,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錢學森,男,漢族,浙江省杭回州市人。中國共答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