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回國故事
1. 中國核彈之父錢三強的故事有哪些
中國核彈之父錢三強的故事:
1、錢三強的思想啟蒙:
有一次,他偶然見到了孫中山先生著的《建國方略》一書。在這本書中,孫中山勾勒了中國未來的建設藍圖:修建縱橫交錯的鐵路干線,沿海開辟幾個重要港口,全國各個地方實現電氣化……讀到這里,錢三強激情滿懷。他想:「要使祖國不受屈辱,必須走向富強,要想國家富強非建立強大的工業不可!」他由此萌發了「工業救國」的思想,學習上更加勤奮。
2、錢三強的工作方向:
錢三強中學馬上要畢業了,對於未來的工作方向,他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說:「你將來朝哪個方面發展,我一不強制二不包辦,只是替你出出主意,拿個意見而已。但你自己選擇的時候,應當有科學的頭腦。對於一切事物,你都應理智地去分析,研究其本質,不能停留在表面上,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錢三強聽完父親的話,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經過幾天的思考,做出了最後決定:「我要學工。」
3、錢三強的出國留學:
錢三強參加了公費留法考試,並成功考取了巴黎大學給中國留學生的鐳學名額。出國前夕,父親病倒了,他躊躇不決。父親說:「你還是出國學習吧!不要管我,你是屬牛的,學習要拿出一股牛勁來!」錢三強聽了這番話,告別病中的父親,去巴黎大學就讀。
4、錢三強的熱情歸國:
1948年春天,錢三強得知新中國不久將誕生的消息,馬上表示想回國參加建設,並說:「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5、錢三強的深刻講解:
在赫魯曉夫訪華時用通俗的語言向中央領導們做講解。他介紹了世界上發展原子能的過程,並介紹了中國現有的條件,認為已可以起步發展。為了形象直觀地介紹對核輻射的測量,他還把事先准備好的自製蓋革計數器放到桌上,又把一塊鈾礦石裝在自己口袋裡從桌旁走過,計數器馬上發出「嘎、嘎」的聲響,會場上傳出一片笑聲。
2. 錢三強為什麼回國
1948年,錢三強找到了中共駐歐洲的負責人劉寧一,提出要求回國的心願。劉寧一鼓勵他,「回國大有作為。」
錢三強也把自己要回國的打算告訴了導師約里奧。聽了學生的要求,身為法國共產黨員的約里奧滿意地說:「要是我,也會作出這樣的決定。」錢三強又去向約里奧的夫人話別。約里奧—居里夫人語重心長地說:「我倆經常講,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希望你把這兩句話帶回去吧!」
導師的話,成為他一生的座右銘。
錢三強臨行前,兩位導師在自己的花園里為錢三強夫婦餞行。
1948年5月錢三強和他的夫人何澤慧,抱著剛半歲的女兒,帶著豐碩的科研成果,帶著導師的重託和法國同行的深情厚意,離開了巴黎回國。還隨身帶著一份珍貴的文件,這就是導師給錢三強在法國學習與工作的鑒定。
鑒定是這樣寫的:「錢先生表現出科研人員所具有的特殊素質,在我們共事期間,他的這些素質又進一步得到加強。他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是非常重要的。他心智敏慧,對科學既有滿腔熱忱,又有首創精神。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們實驗室學習並在我們領導下工作的同一代科學家中,他是最優秀的。我們曾委託他領導幾批研究人員,他用自己的才華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困難的任務,並受他的法國和外國學生的愛戴。」「我們的國家對於錢先生的才幹業已承認,並先後賦予他重任,先是任命他為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接著又聘任他為研究導師。他同時也是法蘭西科學獎的獲得者。」「錢先生還是一位優秀的組織者。他具備了研究組織工作的領導者所特有的精神、科學和技術素質。」
1948年夏,錢三強帶著法國朋友的友誼和祖國人民的殷切期望,回到了闊別了11年的祖國,邁上了新的里程。
3. 錢三強事跡和成就(簡介)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929年,在父親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學理科預科,同時還聽本科的課程。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吳有訓教授的推薦,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所長的手下作助理員,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工作。
1937年9月,在嚴濟慈的引薦下,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伊萊納·約里奧—居里夫人,並跟隨化學師葛勤黛夫人做釙的放射源研究,還在約里奧先生主持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研究所學習。
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6年春,錢三強與他的同行合作,經過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一發現不僅反映了鈾核特點,而且使人類能進一步探討核裂變的普遍性。導師約里奧驕傲地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實驗室的第一個重要的工作。」1947年升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導師,並獲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
1954年2月,錢三強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他首先抓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籌建學部。經過反復醞釀討論,他主持起草了籌組學部有關文件。同時,主持擬訂了《學部暫行組織條例》。科學院各學部成立後,在制訂全國科學發展規劃,加強學術領導,以及團結院內外科學家,發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國內科學界的重視,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
1964年,在他51歲生日之際,所研製出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4. 錢學森回國 故事
1950年,錢學森辭去工作,辦好了回國的飛機票,把行李交給了打包工司打包。然而,就在這時,他接到了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離開美國!他被迫退掉飛機票。美國海關把她的行李打開檢查,硬說裡面藏著重要機密,說錢學森是間諜。其實,他的行李裡面裝的只是准備帶回國的教科書和筆記本,幾天後,錢學森突然被捕,被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員,每隔十分鍾就來開一次燈,使她無法休息。半個月時間,他就消瘦了許多。
美國當局對錢學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國科學界的公憤。不少美國朋友出面營救錢學森。他們寡捐15000美元,把錢學森從拘留所里保釋出來。但是美國正邦調查局並沒有停止對他的迫害。他的行動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然而,錢學森並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他堅持斗爭了五年。他的斗爭得到了事件,更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對錢學森十分關心,親自過問他的情況,並指示參加中國兩大國大使及會務的中國代表在會晤中提出關於錢學森博士回國的問題。1955年,美國政府不得不同意錢學森回國。同年9月17日,錢學森登上了回國的輪船。10月8日,她含著幸福的淚花,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5. 錢三強 事跡 (簡介)
早年經歷
1913年10月16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
1929年,在父親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學理科預科,同時還聽本科的課程。吳有訓教授的近代物理學、薩本棟教授的電磁學吸引著錢三強。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吳有訓教授的推薦,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所長的手下作助理員,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工作。
赴法留學
1937年9月,在嚴濟慈的引薦下,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伊萊納·約里奧—居里夫人,並跟隨化學師葛勤黛夫人做釙的放射源研究,還在約里奧先生主持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研究所學習。
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
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1946年春,錢三強與他的同行合作,經過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一發現不僅反映了鈾核特點,而且使人類能進一步探討核裂變的普遍性。導師約里奧驕傲地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實驗室的第一個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47年升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導師,並獲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
回國任教
1948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等。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56年,錢三強帶領40多名科學工作者在蘇聯實習考察。剛從美國回國的錢學森,也來到蘇聯和錢三強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業的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11日改為二機部),宋任窮任部長,錢三強與劉傑、袁成隆、劉偉、雷榮天等被任命為副部長。他是副部長之中唯一的科學家。聶帥曾經對錢三強說過:「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請你提建議,我們大家商討決定。」
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澤慧),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59年6月26日,蘇聯共產黨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有關資料及教學模型。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了兩國簽定的新技術協定,撤走了全部專家,在蘇聯專家撤走後,周光召在國外召集數十名海外專家、學子,聯名請求回國參戰。他們歸國後先後參與主持了理論的研究與實驗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歲生日之際,所研製出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5)錢三強回國故事擴展閱讀: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1913年的中秋時節,正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北京大學擔任國文教授的錢玄同,接到了家鄉傳來的兒子出生的喜訊。異常喜悅的錢玄同,給兒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蒼穹」。不難看出,這位父親對兒子寄予了怎樣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個月後,錢玄同就把他和媽媽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親的期望成長。他自幼喜歡讀書,讀不明白就問,四五歲時學會了很多道理和知識。一轉眼,錢秉穹6歲了,他進入北京大學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讀書。由於錢秉穹在父親身邊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因此,孔德學校允許他直接讀二年級。
孔德學校是一所注重科學和實踐的新式學校,創辦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學校除抓德、智、體三育外,還強調美育與勞動,對音樂、圖畫、勞作課十分重視。學校的師資力量較強、陣容整齊,老師們的水平足以勝任更高年級的教學工作。
在這樣良好的學習環境里,錢秉穹奮發上進,學習十分刻苦。雖然他是跳級生,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位居前列。他熱愛體育,還是運動場上的一名健將。他還結交了兩個非常要好的夥伴,小兄弟之間他排行老三。一次,一個體質不如錢秉穹的同學給他寫信,信中自稱「大弱」,而稱他為「三強」。這封孩子們之間互稱綽號的調皮信,恰巧被錢秉穹的父親看見了。
他突發奇想:「既然我們提倡新文化,反對復古,主張中國文字朝著大眾化、平民化的方向發展,為何在為子女起名的問題上囿於形式?」於是,錢玄同決定,給錢秉穹改名為「錢三強」,取意「德、智、體都進步」。
經典語錄
1、青少年時期學校老師教給的系統知識,對人的一生來講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你的全部知識的很小的一部分。知識主要還是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抓來。
2、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
3、古往今來,能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攀登的結果。
4、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
5、科學不是為了個人榮譽,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人類謀幸福。
6、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7、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
8、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塌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6. 錢學森冒著生命危險回國的故事
,★錢學森回國故事(短篇):
一九四九年,身在美國的錢學森,聽到了激動人心的喜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這位在美國處於領導地位的第一位的火箭專家,決定放棄一切,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當時,美國國內出現了一股瘋狂反共、迫害進步人士的逆流。錢學森上了美國特務機關的黑名單,受到不斷的迫害。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
一九五五年,中國政府通過外交斗爭,迫使美國政府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土。錢學森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於回來了!」
★錢學森回國故事(中篇):
錢學森是在1935年8月作為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斗,他成了當時世界一流的火箭專家。在「二戰」期間,他與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程,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傑出人才。他曾擔任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升起,新中國成立了。過了5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一天,錢學森夫婦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在一起歡度佳節,他們邊賞月邊傾訴情懷,深為祖國的新生而歡欣,並對祖國的美好前景充滿著憧憬。就在此時,錢學森心中萌發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早日回歸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
不久,美國在朝鮮發動戰爭,在國內也利用反動的麥卡錫法,掀起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反共逆流,這股逆流也波及到了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由於學院馬列主義小組書記威因鮑姆被捕,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懷疑落到錢學森的身上。1950年7月,美國政府決定取消錢學森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理由是他與威因鮑姆有朋友關系,並指控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黨員,非法入境。這些無端的指控均被錢學森一一駁回。但是,錢學森無法忍受這一切,決定以探親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國。他會見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時,向金布爾嚴正聲明他要立即動身回國。他說:「我寧願回中國老家去,也不願在受人懷疑的情況下繼續留居美國!」金布爾聽後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放在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還說:「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這個傢伙離開美國!」所以當錢學森一走出他的辦公室,金布爾馬上通知了移民局。
毫不知情的錢學森做好了回國的一切准備,辦理好回國手續,買好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飛機票,把行李也交給搬運公司裝運。然而,就在他們舉家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也就是 1950年8月23日午夜 ,他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全家離開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海關扣留了錢學森的全部行李。這樣,錢學森被迫回到了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此後,聯邦調查局派人監視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動。
1950年9月6日 ,錢學森突然遭到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拘留,他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關押起來。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受到種種折磨。錢學森曾回憶說:「在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減輕 30磅 。晚上特務每隔1小時就來喊醒我一次,完全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入極度緊張的狀態。」。錢學森無端被拘留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師生和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以及一些美國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強烈抗議,為他找辯護律師,還募集1.5萬美元保釋金把錢學森保釋了出來。此後,錢學森繼續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動處處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聯邦調查局特務的監視,不許他離開他所居住的洛杉磯,還定期查問他。錢學森就這樣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錢學森摯愛祖國的赤子之心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熾熱。他日夜思念著新中國,他堅持斗爭,不斷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國的要求。
此時,有國不能歸的錢學森,在這5年間並沒有停止他獻身的科學事業。由於美國政府阻止他離開美國的理由之一,是因為他研究的火箭技術與國防有關。當錢學森知道這一點後,就另行選擇「工程式控制制論」作為研究方向,以利於消除回國的障礙。實際上,工程式控制制論與生產自動化、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和運用等國防建設課題都密切相關,只不過當時美國當局沒有認識到這點罷了。
錢學森返回祖國的斗爭,得到祖國的關懷和支持。錢學森在美國受到迫害和誣陷的消息使新中國震驚了,國內科學界的人士紛紛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也極為關注,中國政府公開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願的情況下監禁錢學森。
正當錢學森要求回國的意願遭到美國的無理阻攔時,中國也扣留著一批美國人。其中有違反中國法律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僑民,也有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軍事人員。 1954年4月26日 印度支那國際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與美國代表團負責人亞·約翰遜分別代表兩國政府開始關於平民回國問題的接觸。在接觸中,王炳南特別指出,美國正在阻撓許多旅居美國的中國人返回中國,其中包括科學家錢學森。1954年4月,美、英、法、中、蘇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與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系,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辟新的接觸渠道。談判中首先要聯系中國留美科學家錢學森等被扣留的問題。為了掌握主動權,周恩來指示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黃華發表談話,要求美國政府歸還扣留的中國僑民和留學生,並且暗示中國願意就扣押美方人員問題與美國直接談判。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只得同意與中國代表進行直接談判。
經過周恩來的批准,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於 6月5日 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國軍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 6月15日 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然而,中方的這一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 7月21日 ,日內瓦會議閉幕,為了不使溝通渠道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 7月22日起 ,在日內瓦進行領事級會談。中國政府為進一步表達與美方會談的誠意,決定先釋放四名被扣押的美國飛行員。中國作出高姿態,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盡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人卻耍賴了。美國代表約翰遜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求回國的真實理由為由,不肯答應釋放錢學森回國。
正當周恩來總理為此焦急萬分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信中的署名就是「錢學森」。原來錢學森為了擺脫特務的監視,把信寫在了一張小香煙紙上,夾在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後輾轉帶給了陳叔通。信中錢學森請求祖國幫助他回國。陳叔通將信親手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閱後大喜:「這真是太好了,據此完全可以駁倒美國政府的謊言!」他當即做出周密部署,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轉交給正在日內瓦談判的王炳南,並指示:「這封信很有價值。這是一個鐵證,美國當局至今仍在阻撓中國平民歸國。你要在談判中用這封信揭穿他們的謊言。」
王炳南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在 8月1日 中美大使級會談一開始就率先發言。他對約翰遜說:「大使先生,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國政府在 7月31日 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決定提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已於 7月31日 離開北京,估計 8月4日 即可到達香港。我希望中國政府所採取的這個措施能對我們的會談起到積極的影響。」可約翰遜還是老調重彈——「沒有證據表明錢學森要回國,美國政府不能強迫命令」。王炳南於是亮出了錢學森給陳叔通的信件,理直氣壯地給約翰遜正面駁斥:「既然美國政府早在1955年4月間就公開發表公告,允許留美學者來去自由,為什麼中國科學 家錢學森 博士在6月間寫信給中國政府請求幫助呢?顯然,中國學者要求回國依然受到阻撓。」在事實面前,約翰遜啞口無言。美國政府不得不批准錢學森回國的要求。 1955年8月4日 ,錢學森接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 ,錢學森攜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1995年10月8日 從美國回到廣州時,錢學森對接待他的中國旅行社同志所說的一句萬分感慨的話:「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於回來了!」
7. 錢學森回國之後的故事
歸國之後的錢學森,潛心於自己的研究領域,多年來默默付出,為中國的導彈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歸國之後的錢學森,由於研究領域的敏感性,許多工作迄今仍不為公眾所知。
但眾所公認,盡管在錢學森歸國前後,鄧稼先、錢三強、王淦昌、錢偉長、趙忠堯、郭永懷、吳仲華等科學家在推動研製兩彈一星上做出了相當多的工作,完成了理論和結構設計,但促成中國研製的火箭可以在技術上與美蘇相抗衡,關鍵性的領軍人物是錢學森。
僅僅歸國3個月,錢學森就和錢偉長一道創立了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著手為中國培養第一代航空航天專家。他參與編制了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選擇原子能、噴氣技術、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自動化技術為國家最重大最緊急的發展方向。
他推動創建了有「中國火箭和導彈的搖籃」之稱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院長。作為組織領導者,他參與了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第一枚中程導彈、導彈核武器、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和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的研製和發射。
(7)錢三強回國故事擴展閱讀
錢學森的成就和貢獻有:
1、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2、錢學森一生默默治學,但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他所選擇的,既是一個科學家的最高職責,也是一個炎黃子孫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在中國的國家史、華人的民族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同時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來路。
3、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他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而且是民族的脊樑、全球華人的典範,他向世界展示了華人的風采。
4、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干勁十足。
8. 錢三強的一個故事
50年前的1月15日,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向毛澤東、周恩來等面述了中國發展原子彈的可行性,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從此起步。作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的戰略科學家、當代最優秀的核物理學家之一,在今年國際物理年啟動之日,錢三強的名字再次被展現在他的科研起步之地———巴黎居里實驗室的牆上。
錢三強193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考取了巴黎大學物理學院,被約里奧·居里夫婦選為原子核物理學研究生,對當時的尖端科學核裂變進行研究,有了一系列突破性發現。最為突出的是,他和夫人何澤慧發現了原子核具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並從實驗和理論做出了全面論述,為人類利用核能源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理論。這一發現被認為是二戰後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體用這樣的題目「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予以稱贊。法國科學院授予了錢三強法國物理學獎,吸收他為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1948年錢三強堅決返回祖國時,獲諾貝爾獎的約里奧·居里夫婦在他的鑒定書上寫道:「由我們指導工作的人中,錢三強最優秀。」錢三強的名字被書寫在居里實驗室的牆上。
錢三強帶著世界級的科研成果,開拓著中國的原子能事業。他擔任起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後為原子能所)所長,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放射性同位素制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尖端科研都開展起來。同時,他還協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建立起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為中國核科學和核工業造就了人才。在前蘇聯1960年停止對中國的原子技術援助後,錢三強迅速調集一批優秀科技專家,直接負責原子研究的技術攻關,並為氫彈研製做理論准備,在他的學術組織推動下,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9. 求錢三強愛國的一個故事。
錢三強193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考取了巴黎大學物理學院,被約里奧·居里夫婦選為原子核物理學研究生,對當時的尖端科學核裂變進行研究,有了一系列突破性發現。最為突出的是,他和夫人何澤慧發現了原子核具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並從實驗和理論做出了全面論述,為人類利用核能源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理論。這一發現被認為是二戰後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體用這樣的題目「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予以稱贊。法國科學院授予了錢三強法國物理學獎,吸收他為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1948年錢三強堅決返回祖國時,獲諾貝爾獎的約里奧·居里夫婦在他的鑒定書上寫道:「由我們指導工作的人中,錢三強最優秀。」錢三強的名字被書寫在居里實驗室的牆上。
錢三強帶著世界級的科研成果,開拓著中國的原子能事業。他擔任起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後為原子能所)所長,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放射性同位素制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尖端科研都開展起來。同時,他還協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建立起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為中國核科學和核工業造就了人才。在前蘇聯1960年停止對中國的原子技術援助後,錢三強迅速調集一批優秀科技專家,直接負責原子研究的技術攻關,並為氫彈研製做理論准備,在他的學術組織推動下,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http://ke.sogou.com/v197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