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成功的故事
『壹』 中國古代造反成功的例子
一、趙匡胤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二、太平天國洪秀全
1851年,洪秀全領導發動了金田起義,建太平天國,自稱天王,並與1853年定都南京,太平天國起義發展到極盛。
之所以能稱為成功,因為洪秀全在起義中首次以「拜上帝教」作為起義理論,故為儒家學派的曾國藩所痛斥。同時,太平天國起義席捲全國十八省,歷時十四年,堪稱農民起義的巔峰。
三、起義鼻祖陳勝吳廣
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秦朝末年,苛政殘暴,陳勝吳廣被發配邊疆駐守,結果因為雨期而延誤行程,按律當斬。
隨後陳勝吳廣以「公子扶蘇」和「項燕」之名發動起義,其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激勵著後世不甘於命運的反抗者。雖然最後起義被撲滅,但是陳勝吳廣的起義卻打開這道農民起義的大門。
四、「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
黃巢是唐末時期的起義領袖,其曾屢試不第,在長安作「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來表明自己的壯志。
公元875年,黃巢起義,後稱「沖天大將軍」,五年後攻克長安,於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成為唐朝第一個以農民起義攻克首都長安的人。
五、梁山聚義宋江
在歷史上北宋年間宋江的起義規模並不能稱之為很大,但是宋江起義經過《水滸傳》所描寫後就成為了史詩般波瀾壯闊。北宋末年,宋江等人以「替天行道」為口號。
相聚梁山,以一百零八好漢為中堅,沉重打擊了宋廷。然而,宋江由於自身的局限性,還是接受了宋廷的招安,走上了不歸路。
『貳』 廣州起義中的故事
黃花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時三十分,黃興在形勢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義的情況下,毅然率領革命黨選鋒隊一百多人,各人手臂上一律纏著作為起義標志的白布,腳穿黑色橡膠鞋,從現越華路的小東營指揮部出發,一舉攻入兩廣總督署。在蓮塘街吳公館,同樣裝束的革命黨選鋒隊三十多人在喻培倫、饒國梁等率領下同時奔襲總督署。黃興率領隊伍攻入總督署後,准備活捉兩廣總督張鳴歧,迫使他號令兩廣清軍反正。但張鳴歧聞風聲後躲到水師行台,革命黨遂放火焚燒總督署後退出。此後黃興和喻培倫所率領的革命黨人分成幾路,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當日,原來准備響應起義並作為起義軍主力的清政府的部分新軍和巡防營等,因起義前被清政府收繳了武器,或因聯絡不上而沒有參加起義;有的因起義時沒有在臂上纏上作為標志的白布而發生誤會,致使革命黨人因敵我懸殊等原因而失敗,但革命黨人在起義中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給清政府沉重的打擊,為同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漫長的封建統治奠下了基礎。
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失敗,喻培倫、林時塽等八十六人(一說一百餘人)英勇犧牲,其中華僑二十九人。後由善堂殮收,得死難者遺骸七十二具,同盟會會員潘達微以自己的房屋作押,購得墓地,葬於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民國成立後,擴展黃花崗墓地。1918年復由華僑捐資建立紀功坊、墓亭,並立碑石。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1922年查得七十二人全部姓名。次年,於碑旁立石記名。
『叄』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成功了的起義事件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轉瞬已到今日,回首歲月長河裡歷史人物,無數名人志士響徹於耳邊。有很多的人物奮斗也是令人記憶深刻的,比如說起義這件事情,古代哪些起義是成功了的?
其中一個就是劉邦斬白蛇起義。
第三個就是元末的朱元璋起義。
元末橫征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貴族搶占土地,而中原連年災荒,更使得百姓破產流亡,各路農民紛紛起義。
在起義的隊伍里,郭子興等人的紅巾軍壯大迅速,在反元的過程中,征討其他抗元農民軍,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
『肆』 大澤鄉起義成功後的故事
「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史記·陳涉世家》。
勢頭開始挺大的,後來因為陳勝吳廣自高自大,做慣屌絲一時改不了,又打不過章邯,農民起義最後失敗了。
『伍』 武昌起義的故事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由於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人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晉中之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為激烈。
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晉中之窗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8標則在中和門及蛇山佔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夠,進攻受挫。晚12點後,晉中之窗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志,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擊。湖廣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司領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復的進攻,晉中之窗終於在天亮前佔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陸』 歷史上有哪些起義故事
起義太多了,我從秦始皇稱帝開始說起吧,說些比較著名的
1、秦末:陳勝吳廣回農民帶頭起義,答接著就是項梁等六國後代也紛紛起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最後劉邦勝利,建立西漢
2、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綠林赤眉起義爆發,最後劉氏子孫劉秀建立東漢
3、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最後三分歸晉
4、隋末,長白山農民起義,最後李世民建立唐朝
5、唐末,黃巢起義,進入五代十國,最後由趙匡胤建立宋朝
6、北宋末年,南方方臘、北方宋江等起義,最後蒙古統一中國,建立元朝
7、元末,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
8、明朝末年,闖王高迎祥等起義,最後順治入住中原,建立清朝
9、清朝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咸豐年間天平天國起義,光緒年間義和團運動,宣統末年辛亥革命
民國時期的就不說了,另外還有很多關於歷史的知識可以參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fjutxbj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