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樸素名人的故事

樸素名人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3 18:13:45

㈠ 有關名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故事一:

毛澤東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

故事二:

周恩來總理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他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

故事三: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

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故事四:

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故事五:

朱德的飲食非常簡單。據他的廚師回憶,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機關食堂吃飯,在家吃飯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頓的飯菜只不過是一碗米飯、三盤小菜、一個湯。三盤菜里,一盤半葷半素的菜,一盤素菜,還有一盤常常是他親手腌制的泡菜。湯就是普通的雞蛋湯或青菜湯。晚飯就更為簡單。

有時來了客人,最多是讓廚師多做一兩個菜,從不鋪張浪費。朱德曾經告誡廚師:「我們這些人過去都是農民,是吃粗糧、小菜長大的,身體也很健康。

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成儉朴的習慣,一切從六億人民出發,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朱德終其一生都在堅守和倡導的優良作風。

㈡ 名人樸素無華的故事

韓愈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韓愈出生於一個專官宦之家,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屬在地方為官,父韓仲卿,官至秘書郎,在韓愈三歲時便逝世,由其兄韓會撫養成人。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七歲時讀書,言出成文,十三歲時就能寫文章。韓會早逝,韓愈隨寡嫂鄭氏避亂宣城,顛沛流離。十九歲時至京師長安,當時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擬揚雄、董仲舒的著述風格,而獨孤及、梁肅學問最為深奧,受人推崇。韓愈與其交往,銳意鑽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嶄露頭角。及至應進士科考,文章投遞到公卿之間,前宰相鄭余慶極力為他播揚聲譽,因此韓愈一時便出名。

㈢ 求名人的艱苦樸素故事。

紅軍爬雪復山,過草地,條件制艱苦,吃不飽,睡不好,還有各種生存挑戰。但不畏艱難險阻的紅軍勝利會師。為解放戰爭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還有一個周總理的故事。周總理風度翩翩,才華出眾,享譽國際。但有一個故事說他的毛衣,襯衣補了又補,只要外人看不出的,他堅決不換新,顧個外面光鮮。因為兼外交事務,還是要顧及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

㈣ 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1、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的女王,她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2、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他們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3、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先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在毛主席生前用過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就有一件穿過20 多年,已補過73次的睡衣。

4、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和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5、趙匡胤教女儉朴"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拓展內容:

勤儉節約的意思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出自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有關於勤儉節約的感人小故事。勤儉節約可以是,節約吃穿用度。

㈤ 有關樸素的名人事例

楊惠川委員說,勤儉建軍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是我軍不斷發展壯大的傳家專寶。在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屬軍依靠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指導思想,戰勝了敵人。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吃小米飯、穿粗布衣、住土窯洞,感慨地稱贊這是存在於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事實上,我黨我軍也正是靠這種力量,不斷走向強大的。
「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認為現在經濟發展了,生活富裕了,社會消費水平提高了,把節儉看作『寒酸』、『小氣』,我對此不敢苟同。」馮延齡委員說,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搞建設,許多地方需要花錢。作為人民子弟兵,一定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張旗鼓地倡導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風氣。
勤儉節約,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
古人雲: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事實證明,勤儉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和動力,奢靡則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更是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這是軍隊政協委員們討論中形成的共識。

㈥ 關於名人樸素生活的事件 [一小段]

參看《背影》

㈦ 因樸素而美的名人事例

居里夫人 周恩來 毛澤東

㈧ 關於簡朴的名人故事

關於簡朴的名人故事:

  1.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據,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朴。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2.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3.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4.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夠穿了」。

  5.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㈨ 名人朴實的故事

林肯(美國總統,—1864)不管在什麼場合講話或發表演說,都極為簡短,極為朴實。這往往使那些喜歡滔滔不絕的演說家們瞧不起他。
在蓋提斯堡戰役之後,為了悼念在這次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死難烈士,決定舉行盛大的葬禮。
治喪委員會約請著名演說家艾佛瑞特來作一次講演,以頌揚死難烈士的功績,並同時給林肯發去了一封普通請柬。治喪委員會認為他不會來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林肯答應一定按時參加葬禮。這時,他們又給林肯發了一封信,就在艾佛瑞特來演說之後,請他「隨便講幾句適當的話。」
林肯接到信一看,眉頭緊皺,心想,這不是在存心侮辱我嗎?然而林肯還是平靜地接受了。
為了表達對死難烈士的深厚緬懷之情,回敬那些狂妄之輩,林肯自己動手,認真准備演說稿。在葬禮前的兩個星期內,他在吃飯、穿衣、刮臉時,都在想著怎樣演說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他的演說稿一改再改,老覺得不滿意。到了葬禮前一天的晚上,他還在精心修改演說稿。半夜時分,他找到他的同僚,將演說詞高聲朗讀給同僚聽,徵求他的意見。當林肯騎著馬走進會場的途中,仍在馬背上低著頭,默念著他的演說詞。
庄嚴的葬禮開始了,全場異常肅靜。那位艾佛瑞特來先生洋洋得意地走上講台,足足講了兩三個小時。當他演講快要結束的時候,林肯悄悄地掏出舊式眼鏡,再一次詳細地復習了演講稿。
林肯開始演講了。一位攝影記者趕忙支起三角架,准備攝取這個有意義的鏡頭。但當攝影記者一切准備就緒的時候,林肯的演說已經結束了,記者感到很惋惜。林肯的演講一共只有兩分鍾,而台下的掌聲卻持續了十分鍾。人們對林肯所作這次演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的演說如果譯成中文的話,也不過只有四百多字。

㈩ 關於樸素平凡的名人事例

1、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

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2、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

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

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3、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

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4、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

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夠穿了」。

5、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

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

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