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的故事
㈠ 「平常心是道」,這句話怎麼理解
平常心源考
平常心最早是馬祖道一提出來的。從南泉普願傳到趙州從諗手上,更是發揚光大,成為他獨特的宗風。所以,學人向趙州從諗問道時,他常常就順手從眼前的平常事物拈來回答,舉幾個著名的公案:
僧問:「學人迷昧,乞師指示。」趙州雲:「吃粥也未?」僧雲:「吃粥也」趙州雲:「洗缽去!」其僧忽然有省悟。
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趙州雲:「老僧在青州,作的一領布衫重七斤。」
其他像吃茶去、大道通長安都是膾炙人口的禪語。
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顯現,當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遙遠的地方追尋。
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師雲:「還可趣向否?」泉雲:「擬向即乖。」師雲:「不擬爭知是道?」泉雲:「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也。」師於言下,頓悟玄旨,心如朗月。
「平常心是道。」什麼是「平常心」?為什麼道就是這個「平常心」?既然這個「平常心」等同於道,那就決非常人所津津樂道的那個平常心了。南泉和尚在這里所開示的「平常心」,既非凡,又非聖。非凡,即非眾生們的煩惱心、機巧心;非聖,即非聖賢們的種種勝見、勝解。非凡不難接受,非聖則使人不知所以。其實,這個原則在大乘佛教的經典里早就廣有言說,如《金剛經》雲:「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基於此,才有「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這個「無所住心」,方為南泉和尚所指示的「平常心」。這是沒有污染,沒有附著的心的本然,也就是六祖大師所指示的「本來面目」。
---------------------------------------------------------------------
「平常心是道」的解釋:
把自己看作是一個普通人,看作是一個極其平常的人,不但從行為上與平常人保持一致,而且從心理上使自己漸漸歸於普通。
放下傲慢與自負,把自己降到普通大眾的層次。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大眾的一員,都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
返歸平凡,投身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鎖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處理好,就是最大的修煉。
其實,世上本無佛,認識你是個普通人後,你就走向了佛國的正途。
「佛法無邊,大道無形。」我們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一生,來證明無限終極真理的存在,這個真理就是宇宙之本源。道家謂之為「道」,釋家謂之為「佛」。
馬祖雲:「平常心是道」。就是告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是通向佛國的不二法門,舍此並無他途。
歡迎光臨「平常心吧」
http://tieba..com/f?kw=%C6%BD%B3%A3%D0%C4
㈡ 平常心是道是什麼意思
佛學術語,禪宗來公案自名。又作趙州平常心是道、平常是道。系南泉普願接化趙州從諗之語句。趙州問南泉(大四八·二九五中):『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州問:『還可趣向否?』泉雲:『擬向即乖!』州問:『不擬爭知是道?』泉雲:『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趙州乃於言下頓悟玄旨,心如朗月。又頌雲(大四八·二九五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禪林中,每以『平常心是道』為習慣用語。蓋日常生活中所具有之根本心,見於平常之喝茶、吃飯、搬柴、運水處,皆與道為一體。平常心,指行、住、坐、卧等四威儀之起居動作,而此四威儀乃為真實之禪。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舉江西大寂道一禪師之示眾語(大五一·四四○上):『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中略)只如今行住坐卧、應機接物盡是道。』[趙州真際禪師語錄並行狀卷上、景德傳燈錄卷十、祖庭事苑卷七、無門關第十九則、五燈會元卷四趙州章、光明藏卷中
㈢ 平常心是道 啟示
平常心是人生修煉的最高境界,無論面對順境還是逆境都寵辱不驚,自然的面對一切。就是從日常的生活中,順其自然專注於過程少想結果,把日常生活當作一種修煉的工具。
就是:不思善不思惡,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安住當下。即可挖掘出潛能從而發揮出最佳狀態和水平。
下面有一個例子可供參考,「平常心」做的最好的就是林海峰。
當年,23歲的林海峰在名人戰中挑戰坂田榮男,首局敗北後,林海峰失去自信,他去找老師吳清源請教。吳清源說:「你現在最需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老天對你已經很厚了,23歲就挑戰名人,這已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也達不到的成就了,你還有什麼放不開的呢?」言畢,吳清源題寫一幅「平常心」送給弟子,林海峰由此大悟,隨後連勝三局,坂田扳回一局後,林海峰再勝一局,挑戰成功,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名人。
林海峰說:「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為輸了棋而難過了。」他最愛用的題詞是「無我」,頗具禪意的簡短兩字,深意卻盡在其中。
(專注於下棋的過程,將勝負置之度外,是林海峰取勝的關鍵。)
再例如:
在奧運會中,有許多優秀的著名體育運動員,由於太想拿金牌了,心理壓力太大從而臨場發揮不佳,與金牌失之交臂。相反,有許多不知名的雲動員,由於沒有拿金牌的心理壓力輕裝上陣,往往能取的不錯的效果,有的還超常發揮,奪得了金牌。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體操王子李寧。
在1984年第23屆奧運會由於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沒有奪金的壓力,他超常發揮,一舉奪得了自由體操、吊環和鞍馬三枚金牌、跳馬銀牌和全能銅牌,男子團體銀牌。被俞為體操王子。
後來在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由於是他體育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奪金與保持體操王子名聲的壓力太大,總想拿金牌得冠軍,在比賽中馬失前蹄,摔了個大跟頭,連決賽都沒進去。
在體育竟技與各種考試中,保持平常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平常心往往能使人超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成績。那就是不要想結果,專注於於比賽與考試的的過程,將勝負置之度外,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樣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而這正是是保持平常心態的關鍵。
(本人對「平常心」有較深入的研究,對平常心的修煉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很希望能和您交個朋友)
歡迎光臨「平常心」吧
http://tieba..com/f?kw=%C6%BD%B3%A3%D0%C4
㈣ 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只有保持好平常心,才是獲得了真道。
「大道至簡」是一個成語,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
「平常心是道」出自當代作者馬文濤的《平常心就是道》一文,原文為:
是的,平常心是道,多平常不過的心態,可一直堅持、堅守和做好,是多麼不平常的心啊!
沒錯,平常心是道,多簡單不過的文字,可始終激勵,向前和向上,是多麼不簡單的字啊!
確實,平常心是道,多容易不過的話語,可永遠學會、懂得和調整,是多麼不容易的話啊!
親朋好友,當你面對功、名、利,尤其是一次次的功、名、利時,你依然平常心是道了嗎?
兄弟姐妹,當你身臨誘惑、成功、失敗、挫折甚至恥辱時,你平常心是道依然了嗎?
(4)平常心是道的故事擴展閱讀:
反義詞辨析
博大精深
【讀音】bó dà jīng shēn
【釋義】博:寬廣。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例句】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
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
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可以轉化的,大道至簡往往要博採眾長,與其他專業融會貫通。僅僅融會貫通又會造成新的「博大精深」。
㈤ 關於「平常心」的事例
用平常心接納自己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位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邊發呆。
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里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厚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既丑又笨的鄉巴佬,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於生死之間的時候,與他一起在福利院長大的好朋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從來就不屬於我。"亨利一臉悲戚。
"不,我剛剛從收音機里聽到一則消息,拿破崙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徵,與你絲毫不差!"
"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崙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
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
20年後,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總裁的亨利,查證出自己並非拿破崙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將所有的自卑全都拋到九霄雲外,這就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一個不願面對自我、盲目從眾的人就像一隻失去了舵的船,隨波逐流,不知離自己最近的島是哪一個,不知自己會漂向何方。只有學會了解自我的人,才懂得駕馭自己,懂得正確設計自己的人生航向。也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會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過多地空耗在無謂的幻影中。
有許多人因為生理上的缺陷,使奮發向上的熱情和慾望被"自我設限"壓制封殺,若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激勵,將會喪失信心和勇氣。
還有一個是關於電車車長女兒凱絲·達莉的故事。
她從小喜歡唱歌,並且夢想當一名歌唱演員,但她的牙齒長得很不好看。
一次,她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里演出,在整個過程中,她總是試圖把上唇拉下來蓋住醜陋的牙齒,結果洋相百出。演完之後,她就傷心地哭了。
正當她哭得最傷心的時候,台下的一位老人對她說:"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講,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飾的是你的牙齒。難道長了這樣的牙齒一定就醜陋不堪嗎?聽著,孩子,觀眾欣賞的是你的歌聲,而不是你的牙齒,他們需要的是真實。張開你的嘴吧,孩子,觀眾看到連你都不在乎的話,他們就會對你產生好感的。再說了,孩子,說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來的牙齒還會給你帶來好運呢。"
凱絲·達莉接受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齒。從那時開始,她只想著她的觀眾,她張大嘴巴,熱情而高興地唱著,最後她成了一流的明星。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在接受自我、把握自我的同時也要勇敢地接受自我的缺陷。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優點更顯著,或讓自己的缺點同時也慢慢地收斂和縮小,從而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凱絲·達莉沒有因為丑而完全否定自己,她在看到自己丑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動聽的歌喉。她要讓歌喉更加動聽,從而彌補醜陋的缺陷。她充分了解自己,並能十分明智地揚長避短。於是,她成功了。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了活出真我,我們要學會用平常心接納自己,懂得揚長避短。
㈥ 人間凈土平常心是道是什麼人
他可能說的是修行有成的人吧,有些人修行他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心就是凈土了,保持平常心就是道心。
㈦ 平常心態小故事
哲理故事一、《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平常心:韋陀是財務高手,而彌樂佛是營銷高手,只有他們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小廟公司才發展壯大。所以物盡其用,資源合理搭配是最重要的,現在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平常心去對待。
哲理小故事二、《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 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平常心: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的需要,決定自己的未來,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現在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平常心去對待。
哲理小故事三、《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平常心:現在很多人抱怨社會不公,有太多後門。但後門都關上,也不一定跳過10米圍牆。不要抱怨,我們苦練內功,10米easy,100 easy,別想捷徑,現在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平常心去對待。
哲理小故事四、《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 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 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平常心: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財務工作更是如此,好的財務與業務工作的前期梳理,使每項都沒短板,事業能持續發展。國內的光伏產業,如果前期財務工作很實際,就能避免騙出口退稅等問題,現在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平常心去對待。
哲理小故事五、《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 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平常心: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對每個人、對社會、對仇人寬容,就是對己寬容,去除煩躁,重新開始,你會看到更大、更不一樣、更美好的世界,現在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平常心去對待。
哲理小故事六、《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平常心: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有時候,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不要斤斤計較,自己失,反而是得,現在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平常心去對待。
真心希望這些故事能給大家以啟迪,去掉急功近利,去掉浮誇,換個角度,換個心態,自己的路是否會更寬廣。都說現在是利益社會,爭名逐利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如果還原成起點,我們是否在舍本求末,慢一慢,歇一歇,我們是否還都是自我。
㈧ 平常心乃道
淡看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是為平常心.
進取是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但如果太看重得失就不是平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