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帕格尼尼小故事50以內

帕格尼尼小故事50以內

發布時間: 2021-02-23 11:55:32

『壹』 帕格尼尼的故事

帕格尼尼的父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義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顏為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裡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為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為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里製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為增色,獲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餘,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於日內瓦博物館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為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復出赴義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崙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三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復出,在義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於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幾乎懾服了歐洲所有的藝術家,如文學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梅涅、大仲馬,音樂大師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聽過他的演奏無不為之激動不已。他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柏遼茲2萬法郎。
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裡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於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只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麼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貳』 <<帕格尼尼的故事詩>>怎麼回事

一首關來於帕格尼尼的故事詩

他笨拙地自走上舞台

會場的觀眾都露出微笑

他粗野地拿起弓來用力一拉

一根弦斷了,觀眾低聲竊笑

再拉一下,另一根弦又斷了

觀眾開始噓他

他站著,他的天才無人能剝奪

帕格尼尼只剩下一根弦了

他開始演奏,單弦的鏗鏘音調

掩蓋過風暴,餘音裊繞不絕

聽眾先是靜默,接著震驚,最後低下頭

他們剛才還不住地叫囂,現在卻流淚

當最後一個音符逐漸消失

有些人喝彩,而有些人卻學會了祈禱
那是他在演奏獨弦操,著名的魔西幻想曲就是一首用一根弦演奏的曲子。只使用G弦演奏

有一個說法,在一次公開演奏會上,有些觀眾小聲竊語,正在演奏的帕格尼尼非常生氣,他突然停下演奏,站在那憤怒的扯斷小提琴的弦,直到還剩一根弦了,(G弦)所有的人都安靜下來,他開始用一根弦開始演奏,最後他用一根弦征服了所有聽眾,不尊重演奏的人會後悔的。他們被超絕的琴藝征服了,低下了頭。

這是一個傳說,實際上。帕格尼尼(PAGANINI)創作了獨弦操也是為了練習所用,還應一個貴婦人之邀寫了用兩根弦演奏的作品,細的表達女性,粗的為男性。以表達愛情。關於這位奇才有許多傳說

不曉得回答的對不對額。。。

『叄』 音樂家小故事

海頓 HAYDN

約瑟夫.海頓於1732年4月1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羅勞村, 海頓的父親是一個馬車製造匠,母親是個廚娘,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熏陶。他的家境貧苦,為了學習,六歲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台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後來長大後,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他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發現,並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強活了下來。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的幫助,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庭樂師。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由於他性格開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因此被人們稱作「交響樂之父」。
貝多芬的故事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於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17歲的時候,貝多芬來到維也納,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見了莫扎特,莫扎特給了他一個很難的曲子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說:「你們要注意這個孩子,他將來會驚動全世界的。」由於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終於在維也納藝術舞台上佔有了一席之地,經常以鋼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正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後來徹底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個殘酷的打擊,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打垮貝多芬,他還是靠頑強的毅力創造了大量優秀作品,在他的《命運交響曲》里,我們都能聽到他和命運做斗爭的聲音。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肆』 求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故事

他於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那亞。父親是小商人,沒受過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陀鈴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在他7歲時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那亞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

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麼曲子,他都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8歲就會寫小提琴奏鳴曲。12歲,他在熱那亞舉行公開演奏會,獲得極大成功。

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從十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

在他十六歲時,他就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荻達拯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吉他。1805年他擔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

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4)帕格尼尼小故事50以內擴展閱讀:

相關: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

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依曾抱怨說在帕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和管弦樂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伍』 帕格尼尼學習音樂的路上有哪些故事

1793年,11歲的帕格尼尼首次參加公演,便立刻以他幼小的年齡和高超的演技震驚樂壇,獲得成功。隨後,他那有遠見的父親沒有沉醉在兒子暫時的成功里,而是把他送到帕爾馬深造去了。1797年,帕格尼尼跟從父親到倫巴第進行旅行演出。

在一次音樂會上,正當帕格尼尼演奏著那才情盎然、魅力無窮的樂曲在全場中彌漫著的時候,一根蠟燭倒下來,把譜架上的樂譜點著了。然而所有的人都正沉浸在如痴如醉的聖境中,沒有人發現這一變化。直到刺鼻的焦糊味兒繚繞著飛散開,一位聽眾才及時地醒悟過來,喚醒了沉醉的人們,從而避免了一場可怕的火災。成名後的帕格尼尼,卻染上了酗酒、賭博的惡習,一個天才眼看剛剛出水便又滑向毀滅的泥沼邊緣。隨後的幾年中,他在樂壇突然銷聲匿跡了。原來,時年只有19歲的他與一位至今也不清楚真實姓名與身份的貴夫人相愛了。他隨那位貴族太太到了一座鄉下的庄園里,在她的幫助支持之下,帕格尼尼摒棄了從前的惡習,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前途,這使他更加熱愛他的藝術,於是帕格尼尼在那裡潛心鑽研他的演奏技巧。這一段生活,使帕格尼尼的技藝完成了質的飛躍。

1828年到1832年間,帕格尼尼在維也納、巴黎和倫敦等地的巡迴演出均獲得轟動效應。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技藝,他時常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肖邦於1829年在華沙聽了他的音樂會後,大為驚訝地稱贊他是「理想的化身」。其技藝影響了後世的管弦樂和鋼琴的演奏,更奠定了現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作為演奏家,帕格尼尼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可稱「至尊無上」。

『陸』 帕格尼尼的生平簡介,100字以內 急急急!!!!

尼科羅·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1782-1840),偉大的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回。幼年即答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主要作品包括《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等。

『柒』 關於帕格尼尼的故事

帕格尼尼的父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義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顏為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裡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為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為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里製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為增色,獲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餘,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於日內瓦博物館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為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復出赴義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崙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三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復出,在義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於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幾乎懾服了歐洲所有的藝術家,如文學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梅涅、大仲馬,音樂大師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聽過他的演奏無不為之激動不已。他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柏遼茲2萬法郎。
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裡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於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只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麼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一、獨弦操聖手
義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傳說是在監獄里練就的。他曾因殺妻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為消遣,他就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崙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里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隻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 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為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崙》。8月,在廣大宮廷聽眾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三首詠嘆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二、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為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里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復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為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在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為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捌』 帕格尼尼的故事有哪些

1782年,帕格尼尼出生於義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一個貧窮的家庭。

帕格尼尼的父親酷愛音樂,能演奏各種樂器。帕格尼尼還有一個哥哥,兄弟兩個很小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教他們拉一些小提琴曲。帕格尼尼有很好的樂感。

5歲的時候,他便能正確地指出哥哥拉小提琴曲中的錯誤。

6歲的時候,帕格尼尼便可以認樂譜了,父親開始教他作曲。

7歲的時候,父親決定讓哥哥陪著帕格尼尼到街上賣藝掙錢,帕格尼尼開始了他的賣藝生涯。兄弟倆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被全部搶走,帕格尼尼小小年紀便嘗盡了人間的艱辛。

三年過去了,在長期街頭演出中,帕格尼尼的技藝日漸成熟起來。

一天,帕格尼尼正在街頭演奏的時候,熱那亞音樂廳的老闆恰好路過。他想不到美妙的音樂竟是出自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之手。

於是他走到帕格尼尼跟前說:「你敢跟我到熱那亞音樂廳去演出嗎? 」「我想我可以試試,先生。」該他出場了,拿著自己的小提琴從從容容登上舞台,他向觀眾深深鞠了一躬,開始投人地演奏。琴弓在琴弦上歡快的跳躍著,如水的音樂從琴弦上傾瀉而下,一曲完了,掌聲如雷鳴般響起。人們高聲歡呼「再來一曲!」。

12歲,他向當時義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亞歷山德魯•羅拉學習。

三年後,帕格尼尼開始跟隨當時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費爾蒂南德•帕耶爾學習作曲。他學習非常投人,經常半夜三更爬起來寫曲子。這段時間他創作了《軍隊奏鳴曲》、《魔女》、《拿破崙奏鳴曲》等經典名曲。

1798年,帕格格尼尼已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了。

『玖』 帕格尼尼在拜訪著名的羅拉時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那時的羅拉正生復病卧床,真不知制道能不能見到他。父子倆在大廳里忐忑不安地等候著。這時,大廳桌子上放著一把小提琴和羅拉新創作的協奏曲譜子,帕格尼尼有點激動。父親看到了兒子眼中閃現的光彩,他微微一笑,得到了父親的鼓勵,帕格尼尼雀躍地拿起小提琴,開始拉了起來。

羅拉聞聲驚起,他趕忙跑出卧房。當他來到大廳時,只見一個孩子正如痴如醉地拉著他珍愛的琴。在這扣動心弦的琴聲中,他們都沉醉了。

『拾』 帕格尼尼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殘疾人小提琴家,告訴我們要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自強不息,頑強拼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