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自立的故事簡介
㈠ 名人自立的故事簡介
大衛·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出色能乾的一個.他的事業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銀行第六位的曼哈頓銀行上.他任該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兼總經理以後,使該銀行從資金二十億美元上升到資產凈值達三十四億美元.
1915年,大衛出生於紐約市,當時他家雖已有億萬財產,可孩子們每周只能得到三角的零用錢,同時每人還必須准備一個小賬本,按父親的要求將三角錢的使用去向登記在上面,經檢查後,如果使用合理,還能得到獎勵.孩子們得到的零用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十一二歲時,每周能得到一美元,十五歲時,每周能得到兩美元左右.因此大衛長到後離開家時,已擁有許多賬本.
大衛的父親為了教育孩子從小懂得金錢的價值,故意將孩子們處於經濟壓力之下.零用錢很有限,如果想多用怎麼辦?方法只有一個,自己去掙.
大衛小的時候就知道從家庭雜物中掙錢:捉住閣樓上的老鼠,每隻可掙五分錢,而劈柴禾、拔雜草等雜活則按照時間來計算工錢.大衛有一招更絕,他設法取得了為全家擦皮鞋的特許權.然而,他必須在清晨六點以前起床,以便在全家人起床前完成工作,擦一雙皮鞋五分錢,一雙長統靴一角錢.
大衛在童年時代沒有享受過任何超級富豪的生活,他穿著和僱工一樣的普通衣服,生活既簡單樸素又緊張而快樂.他有一位大學時的同學,是位大手大腳花錢的富家子弟,甚至可以在開口索要之前就能獲得他想要的東西.可大衛說:「他是我認識的最不幸的人,他結了三次婚,換了數次工作,永遠也不會發揮自己的能力.
成長啟迪:自強自立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大衛學會了自強自立,並一生堅持,積極進取,終於打出了自己的一篇天地.
㈡ 名人的自立自強的故事(要簡短的)
像胡適先生啊!在他的《四十自述》裡面不是說了么?他獨自闖盪社會二十年,期間沒有人管過他也沒人約束過他,但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當代偉大的思想家,自由與民主之父。
㈢ 中國名人自立 故事
孩子當自強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回鄉後,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一座橋。但是子女卻反對他:「您當了一輩子高官,我們卻沒沾到一點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卻如此不顧我們。」劉蔭樞很傷心,他覺得自己雖然一身清白,但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於是,他用盡積蓄,歷時五年,修成大橋,取名「毓秀橋」。橋修好後,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想用事實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了官府。
劉蔭樞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後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比爾蓋茨的故事大家幾乎都知道,他從讀大學時輟學自立,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比爾·蓋茨
威廉·亨利·蓋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爾·蓋茨聞名於世,美國商人、億萬富豪。他是微軟的創始人,根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的統計,蓋茨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另外一個統計則稱蓋茨一個人的財富要比全世界最貧窮的50%人口的財富總額還要多.
生平
蓋茨出生於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的一個上層家庭,父親是當地的著名律師。蓋茨是一名出色的學生,而且以極端個人主義聞名;根據他的一名高中同學的回憶,蓋茨曾斷言自己會在25歲時成為億萬富翁。在1970年代,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蓋茨與夥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一起為Altair 8800電腦設計Altair BASIC解譯器。Altair是第一台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個人電腦,而BASIC語言是一種易用易學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蓋茨與艾倫所開發的BASIC版本就是後來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統的基礎,而後者又是微軟公司早期成功的關鍵。Microsoft Basic後來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並逐漸演變成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蓋茨在1970年代早期,蓋茨寫了一封著名的《致愛好者的公開信》,震驚了計算機界。蓋茨宣稱計算機軟體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計算機愛好者們不應該在不獲得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意復制電腦程序。當時的計算機界受到黑客文化影響,認為創意與知識應該被共享。蓋茨隨後離開校園,一手創辦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微軟公司,並逐漸將軟體產業化。
但是蓋茨的商業手法往往召至非議,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來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計劃進入個人電腦市場,並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個人電腦(PC)。IBM需要為自己的產品尋找合適的、基於英特爾x86系列處理器的操作系統。IBM在與另一家公司簡短談判後找到了微軟。而微軟則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與IBM談判的情況下找到了西雅圖電腦公司,以據說是5萬美元的價格向該公司購買他們所開發的操作系統(微軟的支持者稱,當時微軟與IBM有協議,規定微軟不得向外界透露談判事宜)。微軟之後再授權IBM使用該操作系統(已經更名為PC-DOS)。微軟還與其他電腦生產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MS-DOS系統安裝到每一台新電腦上。事後西雅圖電腦控告微軟在未告之事實的情況下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產品,但是雙方最終達成庭外和解。蓋茨的聲譽因1990年代末美國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軟壟斷的案件而再度受損。
1980年代中期蓋茨對光碟作為數據儲存媒介的前景感到樂觀,因此積極推廣CD-ROM。
蓋茨也被指控商業行為不檢點。蓋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領導下,微軟公司的很多商業行為違反了美國的法律。
2000年,蓋茨任命他長期的好友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為微軟首席執行官,而自己則為「首席軟體設計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蓋茨在1994年1月1日與梅琳達·法蘭奇(Melinda French)結婚。他們育有3個孩子:珍尼佛·凱瑟林·蓋茨(1996年)、羅里·約翰·蓋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爾·蓋茨(2002年)。
蓋茨與夫人一起創辦了慈善組織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評者認為基金會的創立只是對公眾負面評論微軟公司壟斷行為的回應。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無論動機為何,該基金會在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貢獻。
2004年英國外交部宣布,比爾·蓋茨將被英女皇冊封為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國的企業發展、就業、教育和志願事業等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稱號。
㈣ 名人自立成功的事跡(簡短的)
林肯的台階 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了.小男孩卻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林肯的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後嘗試過11次,失敗過9次.在他51歲那年,他終於問鼎白宮,並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被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親南希在林肯9歲那年不幸病故.但毫無疑問,她用堅強而偉大的母愛撫養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堅定地走向未來.
㈤ 名人自立的事例
1、桑蘭
桑蘭在 1998年7月參加世界友好運動會時受重傷,造成高位截癱。但是桑蘭在短暫的傷感之後,沒有永久的頹廢下去,而是選擇重新為新生活而奮斗。
桑蘭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生活,「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積極生活,陽光努力的她,在1998年,被美國有影響的《人物》《生活》雜志將其視為年度的英雄人物。
美國副總統戈爾的夫人向其頒發了《婦女體育》雜志的「勇敢」獎。美國ABC電視台著名欄目《20/20》播發了桑蘭的專題片,使其成為繼鄧小平之後第二個出現在該欄目中的中國新聞人物。
1999年元旦除夕夜,成為了第一位在時代廣場為帝國大廈主持點燈儀式的中國人。1999年4月,榮獲美國紐約長島納蘇郡體育運動委員會頒發的第五屆「勇敢運動員獎」。
2、貝特格
麥森,是德國的一個小鎮,位於厄爾士山腳下,毗鄰捷克。這里的陶瓷製品聞名世界。與陶瓷齊名的還有一個人,他叫貝特格。30多年前,貝特格還是麥森陶瓷廠里的一位垃圾工。
麥森陶瓷廠的技師是一位義大利人,他叫普塞。麥森陶瓷廠完全靠這位技師和他的幾個徒弟支撐。有一天,廠方因為跟普塞技師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
普塞技師一怒之下帶著自己的幾個徒弟回到義大利。麥森陶瓷廠因無人接替普塞的位置而被迫停產。麥森陶瓷廠的高層領導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就在這時,貝特格站出來向廠領導說:「能不能讓我試試?」廠領導不停地搖頭:「就你,一個垃圾工也想干技師的活 ?」貝特格當即從家裡拿來了自己燒制的一個花瓶。
說:「請您看看這個,它的質量跟咱們廠的產品相比哪個更好?」 廠領導看後,一個個目瞪口呆,紛紛問貝特格:「這個花瓶真的是你燒制的?」 貝特格肯定地回答說:「是的。」
原來,這個在廠里毫不起眼地幹了近十年的垃圾工,居然每天都在偷學普塞技師的手藝,連廠方正式派去跟普塞技師學藝的工作人員都沒能學到的東西,卻被貝特格全部學會了。
廠方問貝特格:「你有什麼需要,盡管提出來。」貝特格說:「我現在的月工資是20歐元,能不能將我的月工資提高到30歐元?」
貝特格害怕廠領導不答應趕緊解釋說:「我依然還做我的垃圾工,我只是兼職做技師而已,因為我的母親患有嚴重的哮喘病,每月需要服用10歐元的葯物,而我的工資只夠全家人每月的生活費。」
原來,貝特格非常羨慕那些學徒工,他們每月可以拿30歐元,而自己則只能拿到20歐元。於是,為了向學徒工看齊,更為了母親每月能夠吃上葯,他偷偷地學起了燒制陶器的手藝。
廠領導回答說:「只要你能夠取代普塞,你不但可以不再干運垃圾的工作,而且從現在開始,你的月薪也跟普塞一樣,每月薪金為10000歐元 。」麥森陶瓷廠終於又開始運轉了。
貝特格,這位當初的垃圾工,做夢也沒有想到拿這么高的工資。如今,麥森已成德國陶器重鎮,而貝特格的名氣也遠遠地超過了義大利任何一位頂級技師。
3、張海迪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
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
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4、法拉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丹斯來到印刷廠校對他的著作,無意中發現法拉第的「手抄本」。當他知道這是一位裝訂學徒記的筆記時,大吃一驚。
於是丹斯送給法拉第皇家學院的聽講券。 法拉第以極為興奮的心情,來到皇家學院旁聽。作報告的正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聽戴維講課。
回家後,他把聽講筆記整理成冊,作為自學用的《化學課本》。 後來,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裝訂的《化學課本》寄給戴維教授,並附了一封信。
表示:「極願逃出商界而入於科學界,因為據我的想像,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 收到信後,戴維深為感動。他非常欣賞法拉第的才幹,決定把他招為助手。
法拉第非常勤奮,很快掌握了實驗技術,成為戴維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後,戴維要到歐洲大陸作一次科學研究旅行,訪問歐洲各國的著名科學家,參觀各國的化學實驗室。
戴維決定帶法拉第出國。就這樣,法拉第跟著戴維在歐洲旅行了一年半,會見了安培等著名科學家,長了不少見識,還學會了法語。 回國以後,法拉第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不久,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34年,他發現了電解定律,震動了科學界。這一定律,被命名為「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學,從一個連小學都沒念過的裝訂圖書學徒工。
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稱贊法拉第是「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電學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書房裡看書時逝世,終年76歲。
5、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出生19個月就因病失去了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重度殘障者,卻創造了人生的奇跡。在老師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幫助下,自立自強的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作和說話。
並且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
㈥ 關於自強自立的名人故事
1、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
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
(6)名人自立的故事簡介擴展閱讀
關於自立自強的名言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經過艱難卓絕的斗爭之後才能實現。——塞涅卡
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這就是個人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
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易卜生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陶行知
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做別人——林語堂
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後又使他們更堅強----華特·貝基霍
參考資料:網路——自強自立
㈦ 關於自立的名人小故事
1、香港巨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宏圖,干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的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於是,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
2、美國總統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
他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他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兒子詹姆斯20歲去歐洲旅行,臨行前買了一匹好馬,然後打電報向父親求援。
父親回電話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好賣掉了馬,作為路費回家。「二戰」打響後,羅斯福的四個兒子都上了前線。父親病故了,他們還都堅守在自己各自的軍艦上,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3、尼克·胡哲於1934年出生在廣東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艱苦。他小的時候,冬天連鞋都穿不上。新中國成立後,他依靠助學金念完了中學和大學。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
1963年,他經香港到泰國,僑居了5年。1968年,又從泰國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時,他兩手空空,處境艱難。為了生活,他甚至為人照看過孩子。
生活的艱難,使他萌發了創業的念頭。他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鑽研香港的市場狀況,發現盡管香港的服裝業發達,香港人也很喜歡穿西服,卻沒有一家生產領帶的工廠。於是,他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6000港元,又騰出自家租住的房子,辦起了領帶生產廠。
萬事開頭難。起初,他和妻子兩人只是用手工縫制低檔的領帶。盡管夫妻兩人起早摸黑,幹得很辛苦,生意卻非常不好。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改做高級領帶。他買 來法國、瑞士的高檔領帶進行研究仿製,生產出了一批高級領帶。
為打開銷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產品放在一家商店裡免費發放給顧客。由於花色、款式對頭,他拿出的這批產品深受歡迎。很快,他製作的領帶便在香港小有名氣了。及至1970年,他的領帶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這年,他正式注冊成立了「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
第二年,他在九龍買了一塊地皮,建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領帶生產廠。
他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標是要創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歐領帶廠參觀,學習他們的製作工藝和經營方法,然後集眾家之長,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嚴格的管理、檢驗制度,從而使「金利來」領帶逐漸佔領了香港市場,成為男人們莊重、高雅、瀟灑的象徵。
1974年,香港經濟出現了大蕭條,各種商品紛紛降價出售,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斷改進「金利來」領帶的質量,另一方面獨樹一幟地適當提高價格。結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來,當經濟蕭條過後,「金利來」更是身價倍增,在香港成了獨占鰲頭的名牌領帶。
不僅是領帶,他還將他的發展計劃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將這些年來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金利來領帶,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簡單、實則深具創意的 改動,改為「金利來,男人的世界」。
又從T恤衫開始,逐步推出了金利來牌的皮帶、襪子、吊帶、花邊、腰封、領結、領帶夾、袖口紐、匙扣等系列產品,使公司 和金利來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發展鞏固香港市場的同時,他還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拓展海外市場,向東南亞國家進軍。他親自到新加坡考察,創辦分公司,尋找合作夥伴。獲得成功後又迅速把戰場擴展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迄今為止,金利來在這些國家的大客戶數目已超過上千個。
4、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游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
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5、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二十六歲時,貝多芬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是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
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