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自控的故事

名人自控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2 08:34:52

㈠ 自製力強的名人事例

1、魯迅

魯迅小時候讀書遲到,被教書先生處罰,自那次後。魯迅就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意在提醒自己時刻記得早起上學,不要遲到,很大方面顯示了魯迅從小就很強的自製力。

2、勾踐

越王勾踐滅國以後,每天卧薪嘗膽,提醒自己的滅國恥辱,最後,終於在長期自製的情況下,在隱忍中慢慢積蓄力量,最後一舉復,為後人所稱道。

3、亞歷山大大帝

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麼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亞歷山大回答說。

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麼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 希望是創造人生的路標,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它。

4、柳傳志

時間觀念反映著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嘆。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里等待,開會前10分鍾從車里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

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准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5、

5、張伯苓

張伯苓長期任南開大學校長,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學生手指被熏得焦黃,便指著他說:「你看,把手指熏得那麼黃,吸煙對青年人身體有害,你應該戒掉它!」

但這位學生反唇相譏:「你不也吸煙嗎?怎麼說我呢?」當下張伯苓將自己所存呂宋煙全數拿出來,當眾銷毀,並表示再不吸煙,果真如此,張伯苓再沒吸過煙。

㈡ 關於自控能力的故事和事例

1、周宣王很喜歡觀看斗雞,他的門下又位專門馴養斗雞的紀浪子。有一天,有人從外地送來一隻很強壯的斗雞給國王,周宣王很高興地將它交給紀浪子。

過了幾天,周宣王便問道:「幾天前交給你的斗雞,你將訓練得怎麼樣了?可以上場比鬥了嗎」紀浪子說:「 還可以,因為這只雞血氣方剛,鬥志昂揚,還不宜上場。」

再過幾天,急性的周宣王又問同樣的問題,紀浪子回答說:「還不能上場。因為這只雞看到其它雞的影子,就會沖動,所以還不能上場。」

又過了幾天,周宣王再問。這回,紀浪子便說:「可以了!因為當它看到其它斗雞,聽到它們的聲音時,宜動不動,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動,就象木雞一樣,現在可以上場了!」  

於是,周宣王便用這只雞去參加斗雞,它一上場就穩穩站立,毫無擺動,即使其它斗雞在它身邊百般挑釁,它仍然無動於衷,以眼睛注視對方,對方被嚇得自然後退,沒有一隻雞敢向它挑戰。

(2)名人自控的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1、周宣王

周宣王(?-前783年),姬姓,名靜,一作靖,周厲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3年在位。

周宣王從太原普查人口准備回鎬京時,聽到路邊小孩童謠唱道「月將升,日將沒;桑弓箕袋,幾亡周國」,大臣分析說這歌謠預示後世有女子亂政。

前785年,周宣王晚上做夢夢見有美貌女子自西方來,入太廟攜七廟神主東去。周宣王大驚,知道謠言未除,於是以督查不力之罪殺杜伯。杜伯之友左儒勸諫周宣王不聽,杜伯死後左儒隨之自刎而死。周宣王在東郊遊獵時,被杜伯、左儒的冤魂所發之箭射中,受驚嚇患病而死。

2、哈里斯

托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美國密西西比州人。曾任美聯社駐紐約的記者兼編輯,負責編采美國和墨西哥的罪案,是一位信譽卓著的老牌新聞從業人員。

他在197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黑色星期天》,立即躍登暢銷金榜,改編拍成電影,亦風靡全球。《紅龍》Red Dragon (German:Roter Drache)和《漢尼拔》Hannibal是他的第二、第四本書,同樣造成很大轟動,並被拍成電影。

㈢ 求關於自律的名人故事

1、中國-思想家-許衡

許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一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飢渴難耐。

這時,有人突然發現道路附近剛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樹,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於是,大家都你爭我搶地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於樹下不為所動。

眾人覺得奇怪,有人便問許衡:「你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混亂的局勢中,平日約束、規范眾人行為的制度在飢渴面前失去了效用。許衡因心中有「主」則能無動於衷。在許衡心目中的這個「主」就是自律。有了自律,才能在沒有紀律約束的情況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2、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3、明代-大學士-徐溥

少年時代的徐溥性格沉穩,舉止老成,他在私塾讀書時,從來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師發現他常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本看,以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經典語錄,由此對他十分贊賞。

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是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地深刻反省並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相較之下黑豆漸漸顯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後來為官,一直都還保留著這一習慣。

憑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地修煉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後來終於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對自己行為的高標准約束顯示了他強烈的自律意識,即使是在個人獨處時,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讓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時候仍然能夠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絲毫不放鬆自我監督的力度,謹慎自覺地按照一貫的道德准則去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覺。

4、漢朝-儒學大師-孫敬

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為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每當自己昏昏欲睡,頭垂到一定的時候頭發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5、戰國--政治家--蘇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3)名人自控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自律的名言:

1、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吳兢

2、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德國·歌德

3、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美·馬克·吐溫

4、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英·莎士比亞

5、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里?——邵雍

6、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

7、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齊白石

8、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9、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日·松下幸之助

10、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蕭伯納

11、真懂的人不需大聲叫。——達。芬奇

12、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13、人有兩耳雙目,只有一舌,因此應多聽多看少說。——蘇格拉底

14、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北宋·王安石

㈣ 關於名人自製力的故事

1、「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2、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

「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麼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鍾了。」

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後,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 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3、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

通過他不懈的努力 ,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4、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

問道:「陛下,那你帶什麼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亞歷山大回答說。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麼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 希望是創造人生的路標,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它。

5、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

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㈤ 古今中外一些偉人自律自省的故事10個。

1、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

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2、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

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3、《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4、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5、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6、宋代蘇軾當杭州縣令時,有一縣民做扇子謀生,可是天涼,扇子賣不出去,於是欠稅。東坡就叫他拿扇子來在上面畫上枯木竹石,畫了二十餘把扇子,那縣民才走出縣府大門,就有人來爭購。因而把欠的稅,全部還清。

7、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8、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9、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10、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

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㈥ 自控力的名人故事

以下是一個自控力的名人故事:
埃及國王法魯克,就是被納賽爾推翻的那個。
此公從小自製力就很差,好冶遊。五歲開蒙學習就不好,後來其父將其送到宗主國英國接受教育,結果是個真·紈絝。更要命的是十六歲其父去世,沒人管了。
此公在1930年代登基,當了國王也不學好。喜好暴食,一頓飯吃40隻鵪鶉。這是怎麼個吃法我沒查來,不過相當可能是吃整隻。很快體重便超過300磅。
按說這樣當個安靜的胖子也未嘗不可,畢竟內政外交有英國人幫著擺平,法魯克也非雄主,沒什麼野心,歲月靜好並不困難。此人另一嗜好是把自己關小黑屋然後……大嚼巧克力 ,其無心進取至此。不過此人有一個與他身材不相匹配的愛好——扒竊。據說拜得高人,自身又是真·藍血貴族,行走宮廷如入無人之境。最為著名的戰利品是丘吉爾的懷表。最後英國動用正式的外交途徑抗議才討還了丘中堂的表。另一重口味的戰利品是巴列維的佩劍。這個我早就聽說過,不過今天查了一下才知道——巴列維薨於南非,送葬隊伍經過埃及,法魯克隻身潛入靈堂盜走了巴列維屍身上的隨葬品,不僅僅是佩劍。真是難為一個300斤的胖子了。
法魯克既然會偷,也頗為識貨。其個人收藏錢幣也很有名,但是大多數在埃及革命後被沒收拍賣。
1952年,納賽爾帶領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法魯克退位並流亡義大利,1965年薨,享年四十五歲,享國十六年。據稱其死前一頓飯吃了十二隻龍蝦,八條魚,六碗炒飯,水果,酸奶,大餅無數。法魯克雖然被迫出走,但是恐怕也不至於全無心肝到說出「此處樂,不思埃」,但是吃了這么多才去見安拉,心裡總會舒坦一些的。

㈦ 有自製力的名人例子

中國歷史上最後的末代皇帝溥儀最有自製力!他本是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版的帝王,卻戲劇般的成權為封建王朝最後的犧牲品!他做過偽滿洲國的首任,也是最後一任實為日本軍國主義傀儡的皇帝。本來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的溥儀,又陰差陽錯的坐上了有名無實的寶座。直到新中國成立,他被當作了戰犯,淪為人民階下囚的曾經的皇帝,竟然通過了人民政府的改造。真正能夠改頭換面、脫胎換骨的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這位非常公民奇跡般的蛻變和改造,要經受多麼大的考驗啊。他是在戰犯管理所經歷了徹頭徹尾的人生觀、世界觀革命!所以我認為溥儀是最有自製力的!

㈧ 關於名人自製力的典型事例和故事

1「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2、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 「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麼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鍾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後,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 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3、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4、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麼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亞歷山大回答說。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麼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 希望是創造人生的路標,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它。

5、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6、中國的農民科學家吳吉昌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搞棉花試驗,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讓他搞試驗他就在自己家裡偷偷搞。終於,培育出棉花新品種,為祖國的農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7、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8、蒲松齡二十三載席前卷簾,終成舉世矚目的《聊齋志異》。馬克思為著《資本論》,每天要在大不列顛博物館度過10個小時。他在那裡有個固定的座位,每當讀到興奮的時候,他的右腳就習慣地在地上來回擦動幾下。這樣,過了二十五年,竟把座位下堅硬的地面磨出了一道凹下去的印子。這些都需要多強的自製力?

9、列寧上大學時因參加革命活動而被開除,毫無經濟收入,在母親的勸告下他毅然戒了煙,並且終生不吸。

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在辦公室牆上貼上「禁止吸煙」的紙條。有人不遵守規定依然吞雲吐霧,他生氣地當眾撕下紙條說「免得糟踏規定」。列寧在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時,一位年輕的紅軍指揮員出於敬慕請他抽煙,列寧謝絕了,並且幽默地笑著說:「同志,你能在戰場上和敵人勇敢作戰,為什麼不能跟吸煙作斗爭?」

10、1954年,擔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患了支氣管炎,醫生鄭重地提出請他不要再吸煙,他立即表示接受,但是貼身的司機老常卻懷疑地笑了:因為陳老總幾度戒煙,都因為工作辛勞煙癮太大而失敗。陳毅認真地說:「我小時候的名字叫世俊,長大了大號叫仲弘。後來改名為陳毅是寓意萬事成功都得有毅力。我這回戒煙,拿出點毅力給你們看看!」陳毅不愧是陳毅,說到做到,戒煙一舉成功。

㈨ 名人自控的小故事有哪些

德國復音樂家巴赫從小非常制喜歡音樂。很想去漢堡聽一位管風琴大師的演奏,可巴赫住的地方離漢堡有90多里路。巴赫家很窮所以他沒錢坐車去漢堡。為了聽演奏會,他只好帶上干糧徒步上路。走累了便在田野里休息一會兒。天晚了就在農舍屋檐下的草堆中睡上一夜。他經常這樣步行往返。是自製力支持他走完全程!

列寧上大學時因參加革命活動而被開除,毫無經濟收入,在母親的勸告下他毅然戒了煙,並且終生不吸煙。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在辦公室牆上貼上「禁止吸煙」的紙條。有人不遵守規定依然吞雲吐霧,他生氣地當眾撕下紙條說「免得糟踏規定」。列寧在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時,一位年輕的紅軍指揮員出於敬慕請他抽煙,列寧謝絕了,並且幽默地笑著說:「同志,你能在戰場上和敵人勇敢作戰,為什麼不能跟吸煙作斗爭?」那位指揮員恍然大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