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的時候的故事
A.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1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麼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後,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常快樂。」
老師繼續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後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後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並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成龍
成龍6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他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但成龍天性頑皮好動,經常逃學,帶領一幫小夥伴上樹、爬牆、做游戲,結果,第一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就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勒令他留級。
成龍的父親很生氣。他有個朋友開了一個武術訓練班,那裡的孩子訓練很刻苦,父親就帶成龍去那兒受教育。到了那兒,父親正和朋友說話,一個正在練倒立的孩子突然「咕咚」一聲倒在地上,朋友立即走到那孩子面前,手中的小鞭子清脆地落在孩子的胳膊上,那個孩子馬上又以頭支地,恢復成倒立姿勢。
看到這個場面,父親想趁機教育成龍要認真讀書,沒想到成龍抱住了父親的腿懇求道:「我也要練武,剃光頭!」父親一聽哭笑不得,只好問他:「你不怕苦?」「不怕!」成龍很乾脆地回答。「你不怕師傅打?」「不怕!」成龍堅決地說。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計劃落空了,父親只好帶著成龍回家了。
從此,成龍一心想學武,堅決不肯再去學校,父母只好答應讓成龍去練一段時間試試,如果不行,就回來好好讀書。這樣,成龍終於得到了練武的機會,後來練成了一身好武功。
3.周恩來
周恩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每天完成功課後,還要練習寫一百個毛筆字。 有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好心的蔣媽媽催恩來快睡。當恩來走到床前時,突然大叫起來:「呀,我的大字還沒有寫呢!」說著便又回到書桌跟前。蔣媽媽見了,忙上前說:「算了吧,今天不寫,明天寫二百個不就補上了嗎?」 「不行!」小恩來用懇求的目光望著蔣媽媽說:「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恩來說完,便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寫了起來。
B. 收集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大全
1、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2、竺可楨努力讀書的故事
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關鎮。小名叫阿熊。鎮上的私塾先生為他起了個大名叫可楨,意思是應該做一個堅實的柱子、國家的棟梁。小可楨1歲半,父親就教他認字。有一天,父親外出,走前對竺可楨說:「可楨,今天不教你認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親懷里吃奶的小可楨,硬要父親教他認幾個字再走。竺可楨3歲時,已經認識不少的字,而且會背誦好多唐詩。
竺可楨5歲進了學堂。學習可用心了,門門功課都是成績優良。他的哥哥是鄉里的秀才,平時經常指導竺可楨寫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學造句,一直到天亮,雞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覺。這么肯學的孩子,還真不多。小竺可楨身體瘦弱矮小,有的同學嘲諷他:「好一個寒酸小矮子,准活不過20歲……」這幾句話刺痛了竺可楨,他發誓要鍛煉身體。連夜訂了個鍛煉計劃,每天早晨雞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堅持了一段時間,體質明顯增強。同學們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3、少年拿破崙的堅持
拿破崙小的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小男孩們之間總難免發生「戰爭」。有一次,上四年級的拿破崙和一個大他兩歲的男生「狹路相逄」了。拿破崙身材矮小,怎麼能是大男生的對手呢,不一會兒,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貓眼,正巧的是,上課鈴響了,拿破崙就跑去上課。下課以後,他又跑去找那個男生,但是這次更慘,嘴巴都變成了「臘腸」。拿破崙可並沒就此罷手,他每次下課都去找那個男生,直到那個男生都被他纏煩了。
「你為什麼老來找我?你明明打不過我嗎!」那男生終於忍不住問拿破崙。拿破崙像個驕傲的小公雞,他理直氣壯地說:「你惹了我,必須對我說對不起!不然我會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說對不起為止!」大男孩也許是被拿破崙的話語震撼了,也許是已經厭煩了和拿破崙這個弱小的對手打架,他躊躇了半天,終於向拿破崙說了「對不起」三個字。
拿破崙雖然被打得傷痕累累,不過他聽到「對不起」三個字後,還是心滿意足地走了。
4、魯迅酷愛讀書的故事
魯迅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為了讀書,他揣上8元錢上路了。就這8元錢,還是母親多方設法為他張羅來的。在南京,他進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免費的學校,然而,魯迅很快發現這里校風不太好,他轉入另一所陸師附設的礦路學堂。礦路學堂是新辦的,不僅免費,學生津貼也多一些,這樣魯迅就可以多買一些書籍和文化用品了。
魯迅酷愛讀書,在當時,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時期,幾乎每一月都有優秀的西方著作出版,為了買到這些書籍,魯迅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餓肚子現象時有發生,寒冷的冬季,他還穿著單薄的夾衣。魯迅是班裡年齡最小的,卻是成績最好的一個,他有著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平時學習又刻苦,所以幾乎回回得第一。
礦路學堂有著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每次小考成績優異的,都發給一個三等獎章;若干個三等獎章,可以兌換一個二等獎章;積夠若干個二等獎章,就發給一個頭等獎章。頭等獎章是金質的,很值錢。魯迅是班裡唯一一個榮獲過金質獎章的人,他把獎章變賣了,換回許多優秀的圖書。
有些同學覺得不可理解,金質獎章在同學中可是無限的榮耀呀。在魯迅看來,圖書比獎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滿足虛榮的物品,魯迅把這一謙遜的品格保持了一輩子。魯迅一生寫成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內容深刻,筆法冷峻、簡練,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把這一成就說成來自魯迅的天才,還有些當面盛贊魯迅是天才的文學家,魯迅卻很有感慨地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5、孔融讓梨的故事
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6、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7、周恩來遠大抱負
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讓人為咱們敬愛的周總理豎起大拇指,據說這是在他12歲就發出的遠大抱負哦。
周恩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每天完成功課後,還要練習寫一百個毛筆字。 有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好心的蔣媽媽催他快睡。當他走到床前時,突然大叫起來:「呀,我的大字還沒有寫呢!」說著便又回到書桌跟前。
蔣媽媽見了,忙上前說:「算了吧,今天不寫,明天寫二百個不就補上了嗎?」 「不行!」小恩來用懇求的目光望著蔣媽媽說:「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恩來說完,便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寫了起來。
8、魯迅珍惜時間
魯迅應該是我們中國學子的老熟人了。他對人們所做的貢獻相信不用琪琪多說大家也都了解。而魯迅這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時間對他來說半點都不可浪費。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他常說: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想擠,總是會有的。魯迅一生多病,但是他每天都會學習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8、居里夫人專心致志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9、林肯永不放棄
縱觀林肯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 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林肯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是貧困總是阻擋不住他對書籍的熱愛,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C. 簡短的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D. 關於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要短的
1、岳飛習射
岳飛家庭貧困,忠厚沉穩,很少說話,但是他天資聰穎,能夠很清楚的記住很多書,以及書中的解釋。他特別喜歡孫吳的兵法,常常背誦這本書一直到天亮都不肯睡覺。
岳飛的記憶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多東西他常常只看過一遍就能夠記得很清楚。良好的記憶力使得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他以後行軍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傳岳飛年少時就力氣過人,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可以引發一千斤左右的腰弩,年少的優越條件使得岳飛更容易練習箭術,他有一位同鄉名叫周同。
周同在見到岳飛時,周同能三箭齊發射中靶子,而岳飛則一箭拉開穿透了靶子。這讓周同分外高興,於是將自己最喜歡的弓箭送給了周同。這樣岳飛就更加積極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周同的全部箭術。
2、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
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3、孔子勤奮讀書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有一天,他的母親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都記住了。」母親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母親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4、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出身楚國沒落貴族家庭,雖然家境不比鼎盛時期,但也衣食無憂生活優渥。家中長輩滿腹經綸,對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視。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著楚國王室血脈,從小對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離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座山,山中環境空幽寂靜,除了獵戶到此打獵,平時里鮮有人跡。屈原在家中讀書,冬日裡火盆燒的很旺盛,屋子裡非常暖和,不一會兒屈原就感覺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記載讀書人吃苦學習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後面的山洞裡讀書,這樣既能鍛煉自己的心智,還能不打盹把書讀下去。
5、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
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E. 名人小時侯的故事
愛迪生從小立志
美國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小時侯只上了幾個月的學,就被辱罵為「蠢鈍糊塗」的「低能兒」,退學了。他眼淚汪汪地回到家,要媽媽教他讀書,並下決心: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愛迪生在家裡喜歡搗鼓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試驗,有時免不了要鬧點笑話,出點小亂子。父親就不許他再搞小實驗,愛迪生急得直說,說:」我要不做實驗,怎麼能研究學問?怎麼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呢?「爸爸、媽媽聽了他的話,感動得只好收回」禁令「。
列寧小時侯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F.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1、司馬光睡「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寫出《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2、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
3、木匠的祖師-魯班小時候的故事
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的施工,有一定的實踐體會。相傳魯班年幼時調皮貪玩,這本屬兒童的天性,但他的玩,不是無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時間玩建築工藝。
如用樹枝搭個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磚石壘座小橋;找些樹根雕個什麼玩意兒……有時一玩就是一整天,連吃飯都忘記了。左鄰右舍的人見魯班整天擺弄這些東西,認為他沒有出息,說有出息的孩子應該用功讀書寫字。
小魯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說明這些人眼光短淺。而魯班的母親卻不然,她認為魯班玩得很有意義。她想擺弄這些建築是很動腦筋的,所以,母親認為小魯班很有心計,將來能成大器。於是,母親鼓勵兒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發展他的才幹,開拓他的智慧。最後,魯班終於從貪玩的孩子成長為建築工匠的祖師。
魯班年少時,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親死於吳國,魯班母子倆要趕去奔喪,可路途太遙遠了。小魯班擔憂母親走不動那麼多路。於是,他連夜進行設計,製造了一輛車子。這車子用木材製成,車內安裝有木製搖把。
只要搖把一轉,就能驅動車子向前行進。不斷搖動,可讓車子不斷向前運動。車子造好後,小魯班讓母親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勁地到達了吳國。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幹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魯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被山上的野草劃破了,血流不止。魯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鋒利,如果用鐵打成這樣的刺,不就可以鋸樹了嗎?於是魯班發明了鋸,至今人們還沿用這種工具。
魯班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不淺,不僅後世的木匠尊崇他為「祖師」,還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績,把魯班當做勤勞智慧的化身。
4、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的時候,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的時候,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5、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的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的時候,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
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G.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短一些)
<<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從前是一個書塾,魯迅小時候在那裡讀過書,現在是紹興魯迅紀念館的專一部分屬。
書屋正中的牆上掛著一幅畫,畫著一棵古松,樹底下卧著一隻梅花鹿。畫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張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從前的樣子,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學生的書桌是從自己家裡搬來的,分列在四面,魯迅的那一張在東北角上。當年魯迅就在那裡讀書、習字。有時還畫畫,把紙蒙在《西遊記》一類的小說上描綉像。
魯迅的書桌上刻著一個小小的「早」字。字橫著,很像一個還沒開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這個「早」字有一段來歷∶魯迅的父親害了病,魯迅一面上書塾讀書,一面幫著母親料理家務,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葯鋪之間,把家裡的東西拿到當鋪去換了錢,再到葯鋪去給父親買葯。有一天早晨,魯迅上學遲到了。教書認真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地對他說∶「以後要早到!」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張舊書桌上刻了個「早」字,也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裡。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再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毫不鬆弛地奮鬥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