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完善自我的故事
1. 名人超越自我的事例
1、南懷瑾
國學大師南懷瑾初來台灣之時,住在一個菜市場附近。污穢堆積的菜市場臭氣熏天,販夫走卒吵吵嚷嚷地喧囂終日。但南懷瑾身居其中卻充耳不聞。
他經常右手執筆疾書,左手抱著幼子,雙腳還要不停地蹬著搖籃,以防其中的嬰兒哭鬧。如此困頓境遇,南懷瑾仍能安貧樂道,恬淡為樂,在資料極其缺乏的情況下,憑著驚人的記憶完成了《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兩部傳世之作。
2、沈從文
沈從文說:「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靜待泉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念。《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就是如此。在訪問量為零時,她安靜地碼著字;當網友質疑她抄襲時,她安靜地不作回應。
「別人認為我抄襲,那我就寫,寫到幾十萬字、幾千萬字構不成抄襲的可能性為止。」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既不害怕獨處,也不害怕人群,因為他們的內心可以在獨處時綻放大千世界,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恬淡清寂。
3、莫扎特
莫扎特曾窘迫到在天寒地凍中不得不摟著妻子哼著曲子、跳舞禦寒,但在寒冷中依然創造了音樂史上的奇跡,用僅僅36歲的短暫生命譜寫了永恆的傳奇樂曲。
面對心愛的妻子去世,泰戈爾忍受著痛苦,將這痛徹心扉的悲愴凝成了詩集《追憶》。他說,我不求自己的痛苦會靜止,但求我的內心能夠征服它,因此泰戈爾終成一代詩聖。泰戈爾的心靈容器是這樣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將報之以歌。」
4、羅爾斯
哈佛大學羅爾斯教授,15年不發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義論》。他講課非常認真,當他講完一學期的課向大家告別時,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
他已經離開教室很遠,學生還在鼓掌——為他的學術精神而鼓掌。有在場的中國學生問,你們要鼓到什麼時候?他們回答,要讓羅爾斯教授在很遠的地方仍然能聽到掌聲。現在《正義論》成了經典,全球研究它的專門論著有五千餘部。
5、奧黛的•赫本
奧黛的•赫本,她擁有天使般的微笑,她曾經是個芭蕾舞舞者,但當她在發現無望當上首席舞者時選擇了演戲,但精湛的舞技為她得到更多的掌聲。奧黛的曾經遺憾自己不能站在夢想中舞台的中心,用腳尖跳出屬於自己的舞步。
但當她走進了演員的世界,她卻意外地發現曾有的舞蹈基礎的價值。芭蕾的高貴在她的身上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芭蕾的美麗被她帶進了銀幕,帶進了她所演繹的每一個角色中。原先的舞蹈基礎,赫本發現了它另外的價值,即使做不成首席的舞者,卻能夠讓自己在銀幕中完成一個又一個華麗的轉身。
2. 名人改變自己獲得成功的故事
著名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
道爾頓是英國傑出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出身貧寒,生活條件惡劣,但他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15歲時便離開家鄉自謀生路,在給一個學校校長當助理12年裡,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寫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銘激勵自己。
經過艱苦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科學知識,28歲時發現了氣體分壓定律,創立了倍比定律和「道爾頓原子學說」,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傑出貢獻,被恩格斯的高度贊揚為「近代化學之父」。
道爾頓身處艱難的境況中,沒有自怨自艾,而是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最終取得了成功,留名青史。
(2)名人完善自我的故事擴展閱讀:
道爾頓的成就
1、道爾頓1803年繼承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提出原子論,其要點:
化學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構成,他認為原子在一切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同種元素的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質和質量各不相同,原子質量是元素基本特徵之一。
不同元素化合時,原子以簡單整數比結合。推導並用實驗證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種元素的質量固定時,那麼另一元素在各種化合物中的質量一定成簡單整數比。
2、最先從事測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對比較的辦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並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為後來測定元素原子量工作開辟了光輝前景。
3、此外,道爾頓在氣象學、物理學上的貢獻也十分突出。他是一個氣象迷,自1787年開始連續觀測氣象,從不間斷,一直到臨終前幾小時為止,記下約20萬字的氣象日記。
4、1801年還提出氣體分壓定律,即混合氣體的總壓力等於各組分氣體的分壓之和。他還測定水的密度和溫度變化關系和氣體熱膨脹系數相等等。
3. 關於「名人完善自己,最後走向成功」的事例,要長
周傑倫是在台灣台北市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母親是個中學老師,父親在他年幼的時候和母親離了婚。正因為如此,母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他的身上。
周傑倫3歲的時候,母親見他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就毫不猶豫地取出家裡所有的積蓄,給他買了一架鋼琴。於是,童年的周傑倫被剝奪了玩的權利。可每次練琴的時候,一聽到窗外同伴的嬉鬧聲,他就總是彈得心不在焉。於是,他母親就拿著一跟棍子,站在他後面,一直盯著他練完琴。
母親的"棍棒教育"使周傑倫彈得一手好琴,但也使得他從小就不愛講話,性格孤僻,學習成績也一直不好。
1996年6月,高中畢業後的周傑倫一時找不到工作,便只好應聘到一家餐館當了名服務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廚師做好的菜送到餐廳,再由女服務員傳到客人面前。這份工作看似簡單,可真正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客人多了,就容易把菜傳錯。而一旦出了錯,服務生不僅要受顧客的氣,而且老闆還要扣發薪水。
盡管工作上的煩心事不少,但周傑倫對音樂的愛好卻有增無減。每次發了工資,他就往音樂超市裡跑,幾乎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買磁帶上。平時他喜歡把單放機帶在身邊,沒事就聽音樂。
有一次,心情不錯的周傑倫雙手托著一盤菜,邊走邊聽歌。不想,他一不小心竟與一位女服務生撞了個滿懷,一盤熱菜全部灑在了那位女服務員的身上。餐廳經理狠狠地批評了周傑倫一通,並毫不客氣地罰了周傑倫2000元台幣
不善言語的周傑倫一句話也沒說,淚水直往肚子里咽。要知道,他那時的月薪才4000元台幣呀!而現在,一下子就被經理扣掉了一半,他哪還有錢買磁帶啊!
這事過後不久,餐廳的老闆為提高餐廳的品位,在餐廳里配備了一架鋼琴,想趁客人吃飯的時候奏樂助興。可請來的好幾名鋼琴師,都因不合老闆的口味而被炒了魷魚。
一天下班後,手癢的周傑倫趁老闆不在,用那架嶄新的鋼琴演奏了一首他自己剛剛創作的歌曲,讓員工們大吃一驚:這個從來不愛講話的大男孩,竟然還會彈鋼琴!
很快,這事就傳到了老闆的耳朵里。老闆當即叫來周傑倫,讓他擔任琴師在大廳里彈奏自己創作的樂曲。幾天後,他又通知當地的電視台,說他那裡的服務員不僅會彈鋼琴,而且還能寫歌曲。這樣一來,老闆借電視台的炒作,一箭雙雕,不僅提高了餐廳的知名度,而且還節省了一大筆請琴師的開銷。
從此,周傑倫再也不用當服務員了,而是每天坐在鋼琴自己創作的曲子,可時間長了,有些客人就要求點歌。這樣,他就不得不順著客人的情緒彈奏樂曲。
有一次,餐廳里有位客人過生日,希望周傑倫彈奏一曲輕快的音樂。可偏偏這時,另一位喝多了的酒的老闆卻甩出一大沓鈔票,說要聽刺激一點的。見此場面,過生日的客人也不甘示弱,從提包里掏出一大沓鈔票,"啪"地一聲甩在周傑倫的面前說:"誰怕誰呀,我要聽《月光下的夜晚》!"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讓步,差點大打出手。周傑倫靈機一動,他說:"你們都是這里的客人,這些錢我不能要。現在,我來彈奏一首樂曲,你們猜,誰猜對了,誰就跟著我的伴奏唱。" 兩位見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便欣然同意了。
就這樣,聰明的周傑倫先是彈了一首輕音樂,讓過生日的客人猜中,之後又彈了一首怪異的交響樂,讓喝醉酒的客人猜中。幾曲下來後,雙方都十分滿意,不但沒有打架,反而還相互對唱起來。這樣,餐廳的氣氛一下子就緩和了下來。老闆十分高興,當即給周傑倫漲了工資月薪7000元台幣。
1997年9月,周傑倫的表妹替他在當地一家電視台的一個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當時,該節目主持人吳宗憲也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安排周傑倫表演鋼琴伴奏,並允許他帶一位歌手演唱。
參加表演那天,周傑倫穿著一身休閑裝,戴著一頂鴨舌帽,帽檐壓得低低的,打扮成一副酷相。不想,演出一開始,他伴奏的音樂,讓他的歌手唱起來非常難聽。頓時,場下噓聲四起...... 周傑倫演砸了。這時,剛好站在評審旁邊的吳宗憲順手拿過歌譜看了看,不禁大吃一驚-----這個看似漫不經心,甚至放盪不羈的年輕人寫起歌來,不僅歌譜得十分復雜,還抄寫得工工整整。出於好奇,節目做完後,他便邀請周傑倫辭職後到他的音樂公司寫歌。
雖然,周傑倫當時並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演砸了還會受到主持人的青眯,但一聽說可以專職寫歌,便欣然同意了。
剛進音樂公司時,周傑倫的職務是音樂製作助理。這個工作可以說是什麼雜事都得做,其中,幫同事買盒飯就是他每天的"保留節目"。他知道自己是新來的,要想在音樂公司混口飯吃,就要幫同事多"跑腿",所以他總是很勤快。
有一次,公司為一位香港大牌歌星製作唱片。由於錄音棚的人多,又比較分散,周傑倫議 事沒辦法數清一共有多少人要吃盒飯。為了不落下一個人,那天他從中午12點鍾,來來回回跑了四五趟。最後,他自己竟連口水都喝不上,而錄音棚里居然沒有一個人幫他。
吳宗憲把這些看在了眼裡,心想:這個年輕人做事踏實,不怕吃苦,但他老是這樣忙,哪有時間寫歌......於是,他給周傑倫配備了一間辦公室,並起名為阿爾發音樂工作室,讓他專心創作歌曲。
從此,這個狹小的地方就成了周傑倫放飛夢想的平台。盡管他的薪水只有5000,但他對音樂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哪怕是在錄音棚外,他也能感受到音樂的快樂。因而,他工作起來如魚得水。
由於周傑倫從小就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功底,他很快就創作出了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因而,他總是失望地將周傑倫的手稿放到一邊。
一次,周傑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見他得意的樣子,便想激他一下。拿到手稿後,他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後丟進身邊的垃圾筒里去了。
看到這種情景,周傑倫什麼話也沒有說,轉身離開了老闆的辦公室。他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但這位不服輸的年輕人知道,放棄就意味著自己炒了自己的魷魚。於是,他繼續創作,第二天,第三天......他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一連七天,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鍾上班時,總能准時見到周傑倫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夥子的天賦和勤奮深深地感動了,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1998年2月,周傑倫又創作了一首名為《眼淚知道》的歌曲。這次,吳宗憲決定將這首歌推薦給當時的天王級歌星劉德華演唱。不想,歌詞轉到了劉德華的手上時,他只輕輕瞟了一眼,便連連搖頭說:"眼淚怎麼會知道,眼淚要知道什麼呢?"就這樣,不欣賞這些歌詞的劉德華當即拒絕了演唱這首歌曲。
之後,周傑倫又為當時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寫了一首歌——《雙截棍》。他想,張惠妹比較前衛,應該比較容易接受他創作的歌曲。然而,沒料想,他精心創作的《雙截棍》竟被張惠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一次次失敗後,一直渴望在歌曲創作方面有所成就的周傑倫迷茫了,他甚至懷疑自己的音樂之路到底還能走多遠......
音樂製作的吳宗憲看到了周傑倫對音樂獨特的理解力。於是,他決定給這個才華橫溢的小夥子另一次機會——讓他自己走上舞台,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
1999年12月的一天,吳宗憲將周傑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周傑倫一聽老闆要幫自己出唱片,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只是"嗯"了一聲,便低著頭走了出去。
回到阿爾發音樂室,周傑倫興奮不已,但他並沒有急於動手寫歌,而是跑到大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掙扎。因為他知道,老闆給他的機會也許就這一次了。接下來,周傑倫就呆在音樂室里開始創作。那段時間,他幾乎是一首接一首地創作,每寫完一首,就像生下一個孩子一樣,高興得不得了。而每當他疲憊的時候,就在房間的某個角落裡打個盹兒,醒來之後繼續下一首歌曲的創作。
周傑倫的母親見兒子幾天不回家,特意趕到公司來看望他。她見兒子通宵達旦地工作,每天就吃點方便麵,心疼不已。於是,她拉著兒子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餐館,點了滿滿一桌菜,直到看著兒子吃光後,才放心地離開。之後,周傑倫又一頭鑽進了阿爾發音樂室......
就這樣,僅僅10天時間,周傑倫真的拿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寫得漂漂亮亮,譜得工工整整。面對這種驚人的創作速度,吳宗憲無話可說了。接著,他從周傑倫創作的歌曲中挑選出了10首,准備製成唱片發行。
經過大半年時間的精心製作,周傑倫的第一張專輯——《傑倫》製作出來了。直到那是,他才真正地鬆了一口氣。因為他追求了近20年的音樂終於有了眉目,而且還是由自己親自演繹的,這實在是出乎他意料的事。盡管他還不知道他的唱片在市場上是否賣得動,但他還是為之興奮不已,這畢竟是他的第一張專輯,也是他用血汗換來的啊!
2001年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一天說不上兩句話的小夥子居然一鳴驚人。他的第一張專輯剛一上市,就被歌迷搶購一空。在當年的台灣流行音樂大評選過程中,《傑倫》一舉奪得台灣流行音樂金曲獎的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2001年12月,周傑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橫空出世,並再次風靡了整個華語歌壇。2002年初,在第八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評選過程中,周傑倫又一舉獲得2001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彷彿一夜之間,華語流行歌壇幾乎被周傑倫一個人的聲音統治了。他純正的音樂曲風,桀驁不遜的外表和他"莫須有"的緋聞都成為年輕一代歌迷熱烈追捧的焦點。在他的每次演唱會結束後,就連十幾歲的小女孩都會懷著朝聖一般的心情,觸摸他剛剛坐過的鋼琴椅......這位出道不到一年的年輕人儼然成了台灣乃至整個華語歌壇超重量級的小天王。
從一名餐廳服務員成長為家喻戶曉的當紅小天王,周傑倫在接受美國《時代》雜志專訪時說:"明星夢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輸的結果。"是呀,一個人不想做退卻的懦夫,就應該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如果你一直追求下去,那麼,天下還有什麼事...... 希望你滿意哦。手好酸啊。。。。
4. 求關於「改變自我」的名人小故事
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會學習也不愛學習?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是一個苦差事。
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會思考也不愛思考?
為什麼課堂上總是只有寥寥無幾的人舉手發言?
為什麼我們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精彩的答案,有的只是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詞彙?為什麼我們的課堂很少出現爭辯的場面?
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對寫作文如此頭痛?每次寫作文都要苦思冥想,總算完成了。一看這位小「廚師」燒出了什麼菜,哎,每次不是白菜就是青菜。
其實這一切的問題可以歸結為閱讀問題,其實教育的全部問題可以歸結為閱讀問題。
那麼我們的學生為什麼不會閱讀、不愛閱讀呢?
那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總是放任自由。教師的思想當中看得最重的是分數,教師的法寶就是題海戰術,讓學生做的最多的作業就是抄詞語。
那是因為我們做教師根本沒有引導學生去閱讀,沒有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更沒有恰當地去引導學生的閱讀。
改變,從閱讀開始,快樂閱讀,享受閱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 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才能學好語文,而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學生的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能夠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從「終生學習」的觀念來看,傳統的「一張文憑,終生管用」的舊觀念已經改變,人的學習過程不會只在課堂內、學校里進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都要通過人們未來的閱讀來獲得。
古有婦儒皆知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今,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同聲答道,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他也這樣說,哪有什麼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家高爾基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不奢求我們的學生個個成為作家,只奢求他們能通過閱讀改變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踐證明閱讀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情,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從而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前途。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勤於閱讀、書香四溢的民族是興盛的, 充滿創造力的;而一個漠視閱讀,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停滯的,前途是可悲的。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亨廷頓的蓋特威區中學里,1978年全校確定了持續默讀時間,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長度是25分鍾。在這個期間,整個學校(包括校長、行政人員、老師,當然還有學生)都必須把「工作」放在一邊,所有人都得拿起什麼讀一讀,每個人都自由選擇自己的讀物。「我們制定這個計劃,是想讓孩子們看看,閱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校長詹姆斯·魯特介紹說,「現在它變成了學校最受歡迎的活動,每個星期大家都在盼著這個時間的到來。」 每個周一和周五上午10點半,在整個蓋特威區中學里只會聽到一種聲音,就是翻書頁的聲音——是非常渴望的翻書聲,而不是原來那種不情願的翻書聲。確實閱讀本應該成為我們每天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我覺得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和思考的王國,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世界裡遨遊。
但是現在我所看到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仔細分析一下,主要有三大問題:
現狀一:學生沒有課外閱讀的興趣。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正處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 ,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慾望 ,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 ,喜歡閱讀美妙離奇的童話和傳說,喜歡寓教於樂的成語故事和名人故事,具有豐富知識的科普類書籍也受到他們的喜歡。但現在學生受電視劇、動畫片的影響要比文學優秀作品的影響大 。絕大多數學生的課余時間被電視機給佔領了,讓他們難以自拔,或者沒有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浪費在了許多無謂的玩耍當中。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 即使有一點時間來閱讀,也沒有給予必要的引導。有一部分學生能在課外利用一些時間來讀書,但大多不能堅持,就沒有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現狀二:學生在選擇課外書上缺乏引導
在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學生喜歡讀的竟是《福娃》、《龍珠》、《奧特曼》等此類的漫畫書,可以看出他們他們受電視中動畫片的影響很深,這些對學生來說沒有多大益處的書,侵佔了他們的閱讀領域。現在市面上的書可以說浩如煙海,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學生非常有限的課外閱讀被這些書占滿了,很可惜 。在這方面,教師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家長在孩子買書時總是投其所好,孩子要什麼書,就給他買什麼書。
現狀三:環境的影響太薄弱
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媒體多元化的發展,閱讀書籍對現代人來說已成為一件希罕的事。人都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在晚上如約坐在電視機旁或者上網打游戲,聊天,而很少有人會坐在書桌前,捧起書本,品味那一份閱讀的快樂。
首先我們有很多的教師本人不愛閱讀,沒有閱讀的習慣,卻一味地向學生嘮叨要閱讀啊要閱讀。教師本人沒有結合自己體驗來讀書、來教書,認為閱讀是一件只針對學生、而跟自己無關的事情。
而學生閱讀趣味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本人對閱讀的愛好與尊重。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如果教師沒有真切的閱讀體驗,就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去閱讀。
除此以外,家庭的影響也會比較大,有了愛讀書的爸爸、媽媽,肯定會有一個酷愛閱讀的孩子。但是,我發現當我叫學生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時,他們的父母的業余愛好不是搓麻將就是打牌,不是看電視就是打游戲,很少有家長喜歡閱讀書籍,可以說幾乎沒有。試想,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會是什麼?
針對我們現在這樣的閱讀現狀,如何來改變,我們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呢?下面我就此提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中享受快樂,體驗閱讀的樂趣。
1、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於讀書。教師自己首先要有閱讀的習慣,經常閱讀書籍和報刊,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教師要與學生共享閱讀,可以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學生受到你的帶動和影響,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閱讀。教師還應該經常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2、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教師也要注意在自己班級里在課外閱讀方面特別突出的學生,要把這些小榜樣在班級中樹立起來,有了小榜樣的力量,會帶動很大一部分人去學習他們,向他們看齊,讓整個班級有濃厚的讀書氛圍。
3、把好書介紹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願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由於小學生關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他們才會對書感興趣。再者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同時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
4、課內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在課內教學中,覺得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和書對學生有幫助,學生會感興趣的,就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學生怎樣讀。比如我上完《丑小鴨》後,適時地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讓讀過這本書的小朋友來介紹裡面的故事,使學生對這本書產生閱讀的興趣。在上《愛迪生救媽媽》前夕,介紹學生去了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如《名人故事》等書,然後在上這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談談了解到的名人故事,談談自己的體會,讓課內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會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
二、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1、開發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作為學校,要多學生購買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讀的好書,讓圖書館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有了圖書館,學生可以去借自己喜歡的書,再也不會沒有書可讀。
2、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這樣學生不必買很多書,不怕沒有書讀。而且這些書大多是學生自己已經看過的書,他可以向別人介紹他的書,便於學生交流和討論。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3、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在平常要盡量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中午休息時間,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三、積極評價,讓學生快樂閱讀。
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能夠感受到老師的表揚,在閱讀活動中一直處於積極快樂的狀態,始終有閱讀的熱情。並且要積極引導,適時激勵,把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1、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小小讀書討論會」 、「小小讀書報告會」、「課本劇比賽」 、「名人的讀書格言接力賽」、「我的讀書方法」及出牆報、手抄報,師生共讀一本書,親子共讀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這就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教育寬闊的空間,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放飛,滿足孩子的興趣,在學學、玩玩、練練中培育孩子的語文素養。
2、密切配合使學生堅持讀書。廣大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學生課外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因此,開展課外閱讀還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校領導、班主任、語文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有效手段,將課外閱讀的意義、作用,乃至書目等同家長廣泛協商,以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3、放鬆孩子的閱讀負擔
結合課外閱讀,作相應的摘抄,寫讀後感,這是老師對孩子課外閱讀時常作的基本要求,因為這是教師檢測孩子課外閱讀成果最簡單的方法,當然也是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干涉行為。我認為,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寫讀後感,但不能強求,要因人而異。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寧願讓孩子在一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積極的閱讀中,啟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願在課外閱讀時因為讀後感成為無形的重壓而使課外閱讀陷入乾涸的沙漠。
總之在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時我們要處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讓學生有興趣讀,從而沒有老師的督促也會樂此不疲,真正從閱讀中得到知識,得到快樂。當學生在獲得小小的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裡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奠定精神的底子,從而受益終身。學生喜愛閱讀了,在閱讀中找到了樂趣,學起語文來當然既輕松又快樂。閱讀真的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文章錄入:石小 責任編輯:smxx
上一篇文章: 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
下一篇文章: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列印此文】【關閉窗口】
■ 欄目推薦
此欄目下沒有推薦文章
■ 最新文章
芻議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階段性
誤會—感動—內疚—思考
發現美,賞識美——談賞識教育在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愛,二放,三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
改變,從閱讀開始
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年級的班主任
《精益求精話特產》教學反思
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之我
■ 熱門文章
芻議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階段性
誤會—感動—內疚—思考
發現美,賞識美——談賞識教育在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愛,二放,三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
改變,從閱讀開始
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
中隊輔導員論壇:一年級的班主任
《精益求精話特產》教學反思
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之我
浙江省桐鄉市
5. 關於嚴格要求自己的名人事跡3個例子
宋代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他兩歲便失去父親,母親貧困無依,就改嫁到長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後,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別了慈母,到南都學舍不分晝夜地苦讀,5年中間竟沒有解開衣服好好地睡過覺。有時睏倦已極,便用冷水沖洗一下頭臉。他連稠粥都不夠吃,所以常常忍飢挨餓熬到下午才吃飯。就這樣,他勤奮地學習,《詩》《書》《禮》《易》《春秋》這五經之旨,便都領會並精通了,從而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志向,不僅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而且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居里夫人曾獲得過許多令世人羨慕不已的榮譽,但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應邀到她家裡做客,走進屋裡竟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馬上對居里夫人說:「現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會的金質獎章,是極高也是非常難得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就想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會一事無成。」守著成績,會使自己一事無成,能看到這一點實在是很重要。
:貝多芬是眾所周知的世界著名作曲家。1796年,貝多芬才26歲,就創作了最初3首奏鳴曲。可是痛苦向他扣門了,由於治療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轉為慢性中耳炎,聽覺越來越衰退。1820年,他的兩耳完全失聰,這對聽覺要求比別人更完善的作曲家來說,是個多麼大的打擊啊!
貝多芬沒有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為了克服失聰的困難,他就坐在樂隊近旁,看樂器演奏和演員歌唱。到了晚年,這個辦法也不頂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他一生給人類留下了9部交響曲、32首鋼琴奏鳴曲、5部鋼琴協奏曲、1部小提琴協奏曲、16部弦樂四重奏等等,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著名學者童第周在國外留學時,與他同住的俄國人皮諾挑釁地說:「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見你,就想到了你的國家、東亞病夫……」 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許你侮辱我的祖國!你可以代表你的國家,我就代表我的祖國,從明天起,看我們倆誰先取得學位!」4年之後,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學位,受到了歐洲生物界的贊揚。他為自己爭了光,也爭了氣,皮諾不得不佩服。
6. 完善自我 名人事例
馬拉多納,愛迪生。後半輩子就頹廢了~~~
額~~我說的這個是反例~~~
7. 關於自我完善的名人事例~~、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
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7)名人完善自我的故事擴展閱讀:
包拯尤為人稱道的是其斷訟執法的明敏正直。出知天長縣時,包拯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某日有一農人至縣衙,狀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頭,請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並無財利可圖,故包拯推斷此事必屬怨家的報復行為,於是命農人宰牛賣肉以引罪犯上鉤。
宋代宰殺耕牛是犯法的,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見牛主殺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縣衙首告,遂自投羅網,疑案立破。
8. 求 完善自己 和超越自己的 名人事例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4、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5、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6、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7、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8、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9. 名人自我突破的例子
明代大學士徐溥自幼天資聰明,讀書刻苦。
少年時代的徐溥性格沉穩,舉止老成,他在私塾讀書時,從來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師發現他常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本看,以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經典語錄,由此對他十分贊賞。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是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地深刻反省並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相較之下黑豆漸漸顯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後來為官,一直都還保留著這一習慣。
憑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地修煉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後來終於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對自己行為的高標准約束顯示了他強烈的自律意識,即使是在個人獨處時,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獨是自律的境界,它能讓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時候仍然能夠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絲毫不放鬆自我監督的力度,謹慎自覺地按照一貫的道德准則去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