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逆境成功的故事200字

名人逆境成功的故事2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22 03:23:51

㈠ 逆境成才名人事例

1、越王勾踐

在被吳國虜去當俘虜,一生經歷坎坷,人生雖大起大落、失聰這些逆境,而是一個人面對他戰勝了人類的平庸,在逆境的磨礪下,淪為階下囚的那段時間,他發奮著書,沒有選擇放棄,面對貧困、屈原,《在人間》等作品,戰勝了自己的命運,他能感受的唯一溫暖就是來自他祖母的呵護生活的困苦能把利石磨圓。

2、范仲淹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3、林文鏡

著名僑領、著名華人企業家、融僑集團創始人林文鏡於1928 年3 月19 日出生在福清市陽下街道溪頭村,7 歲時離開家鄉赴南洋與父母親團聚。17 歲時父親去世,還未成年的他被迫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從跑單幫開始,他憑借強壯的體魄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擊。到上個世紀60 年代末期,林文鏡已先後辦起了20 多家企業,涉及食品業、紡織業、水泥業、地產業、采礦業、航運業。

後來,他與父親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財團,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麵粉廠和水泥廠,擁有自己的礦山和船隊,林文鏡的個人資產達到數十億美元,成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4、司馬遷

他在朝廷任太史令之官職,後來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當時他心情異常悲憤,甚至想過自裁,但是他沒有因此忘記自己的使命,忍受著奇恥大辱,從逆境中爬出,完成了震驚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名著且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因為其肩負的責任,讓他沒有在逆境中死去。

5、燭之武

燭之武三朝為宮,滿腹經綸,卻一直不得重用,其間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但燭之武並沒有自暴自棄、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飽讀詩書,關心時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終於在國家的危急時刻,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刻,完成人生的輝煌一擊,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感嘆號。

㈡ 名人逆境成才的故事

安徒生(今)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柳公權 (古)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毛澤東(今)

一代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王羲之 (古)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 (古)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㈢ 國外逆境成才的名人故事100字

1、1883年,16歲居里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兩年後,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他們計劃結婚。可是,由於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志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准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於憑著頑強的意志克制住自己。於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為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為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隻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

2、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3、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4、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5、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他的投稿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㈣ 有關逆境出人才的名人小故事最少200字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
讀中學時,由於他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令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
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復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 分。這件事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之後,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大學畢業後他去比利時留學。在國外學習期間,童第周刻苦鑽研,勤奮好學,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獲博士學位後,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
沒有電燈,他們就在陰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顯微鏡下從事切割和分離卵子工作;沒有培養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顯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極細的玻璃絲;實驗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從野外采來的。就在這簡陋的「實驗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若干篇有關金魚卵子發育能力和蛙胚纖毛運動機理分析的論文。
解放以後,童第周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同時,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魚卵發育規律,取得了很大成績。
到了晚年,他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關系,他們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一種核酸,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出現了一種既有金魚性狀又有鯽魚性狀的子代,這種金魚的尾鰭由雙尾變成了單尾。這種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㈤ 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例

  1.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2. 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3.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

㈥ 有關在逆境中取得成功的名人的事例

1、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

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2、米勒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3、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4、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

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5、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㈦ 逆境成才的名人事例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莎士比亞,為了謀生,為了追求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獨自一個人來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時,他舉目無親,人地兩生,到處碰壁。後來總算進入了一家印刷廠做工。在剩餘時間,他不顧一天的勞累,每天到倫敦各戲院去尋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他認為:環境越惡劣,越能錘煉人的意志和聰明才幹。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登上了「戲劇大師」的寶座,

被稱為東方鴻儒的季羨林,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當自己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對門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到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出去很遠的地方,到別人割過莊稼的地里去拾麥子或者豆子、穀子。一天辛勤之餘,可以揀到一小籃麥穗或者谷穗。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穗比較多,母親把麥粒磨成粉,做了一鍋面餅子,我大概吃出味道來,吃完了飯以後,我又偷吃了一塊,讓母親看見了,她趕著要打我。我當時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就逃到房後,往水坑裡一跳,母親沒有辦法來捉我,我就在水中把白面餅吃光」他又說,「現在寫這些還有什麼意思!但它使我終身受用。有時能激勵我前進,有時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不計較,難道同我小

時候的這一些經歷沒有關系嗎?」接著他又說:「我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那樣溺愛子女也頗不以為然,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花朵當然要愛護,但愛護要得法否則,無異於是坑害子女」。

德國音樂大師巴赫,他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第2年又失去了父親,成了一個孤兒。為了

學習音樂,十幾歲的孩子,沒有旅費,一個人步行
400
多公里到漢堡去拜師求藝,為了學習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譜,可他哥哥執意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譜,一抄就是半年。他哥哥不支持他學音樂,可他對音樂情有獨鍾,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奮追求,終於獲得成功。所以,有人說他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㈧ 在逆境中成長的偉人 200字

對於生活的強者來說,逆境總比順境好。「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回身」是可答以磨練人的意志的。
多難興才,曾一度被認為定律。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而洗雪國恥,韓信遭胯下之辱而統領百萬雄兵......他們都是在與逆境搏鬥後取得成功的。
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心靈:艱難的環境,坎坷的道理,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曾記得有人這樣說過:「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這句話也說明了逆境成才的關系。
當然,我並不是反對有優越的條件。具有優越的條件是好的,但不應等吃坐穿,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優越的條件,更加努力的學習。
其實,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是冶煉強者的熔爐,也是砥礪鋒芒的磨刀石。

㈨ 在逆境中奮斗獲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史泰龍——1850次求職被拒

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件像回樣的西服。但他仍全答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當電影明星。 好萊塢當時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根據自己仔細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拜訪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無情的拒絕,他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不久,他就又從第一家開始了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第二輪拜訪也以失敗而告終。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但這位年輕人沒有放棄,不久後又咬牙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第350家電影公這時,這里的老闆竟破天荒地答應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 幾天後,他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他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不久這部電影問世了,名叫《洛奇》。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