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和母親感人的故事作文

名人和母親感人的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21 20:32:05

A. 寫母子之間感人事跡的作文

我們的快樂,無需言語
那是一個夏天,孩子躺在田野里,昆蟲美妙的交響樂淡淡縈繞,微帶涼意的風愜意地拂過臉頰,夕陽的點點金光斑斑駁駁映在草上,如那笑聲一樣,帶著一種幸福的溫馨與香甜,嘴角不覺上揚一個甜美的笑容。
原來,我們的快樂,無需言語,僅此而已——感恩!
512,這個令所有中華同胞所無法遺忘的日子。「一點希望,百倍努力。十萬馳援,世界同往。每有生命跡象,便有感人事跡,看兒女相攜,悲母子同傷,哀夫妻相隔,嘆情侶相扶,危難關頭,即使赴死,也讓美德張揚,情愛彰顯,大義留世。」13億人的手牽在了一起,13億人的心連在了一起。大地還在痙攣,災難還在延續,每時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犧牲生命在危機中,祖國在危機中。一剎那的搖晃,炎黃子孫的心在顫抖,炎黃子孫的血幾乎要凝固。一剎那的搖晃,幾萬人的生命就此消失,他們,有些還只是剛剛出生的嬰兒啊。一剎那的搖晃,母親的呼喚聲,孩子的哭喊聲,他們,失去了母親,失去了父親,他們的以後該怎麼辦?在那場災難,生命竟顯得如此脆弱與渺小。那些災難中的孩子,竟是如此痛苦與不堪。地震,給他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傷害!
家園倒塌、親人離去,社會向四川伸出援助之手。捐款、物資、救震,以一個國家的力量,救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地震已離去一周年,365天的努力,我們的孩子也開始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在學校上學,與夥伴玩耍,勾起的嘴角,代表他們是快樂的。即使父母親不在了,可他們卻有更多的父母親,那就是社會上對於這些孩子給予幫助的人啊!
5月8日和9日晚,台灣如果兒童劇團的台北兒童藝術節金劇獎作品《希望山在哪裡》成功獻演上海戲劇學院上戲劇場。《希望山在哪裡》的上演適逢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傳達愛、希望和勇氣的精神,《希望山在哪裡》的創作初衷旨在獻給失去依怙、遭遺忘、自我懷疑的幼小心靈,讓他們看見光;同時,獻給那些幸福的孩子們,讓他們感受同情、學會愛。
《希望山在哪裡》講述的是兩只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花豹兄弟的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奪走了花豹爸媽的生命。僥幸活下來的旋風和藍天,聽從爸爸的遺言,去尋找花豹家族傳說的「希望山」。年僅八歲的旋風帶著更年幼的弟弟懵懂前行,他們努力著、勇敢著、友愛著,直至發現傳說中的「希望山」……
把這部精心創作的戲劇獻給即將到來的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去關愛那些震後兒童心靈重建,讓孩子們都能站起來,邁出嶄新的一步。告訴他們鼓勵生命向上之前,胸懷充滿,才能擁抱希望、繼續向陽奔跑!
那些孩子們會在大家的鼓勵下而幸福的。
因為有愛,所以感謝;因為感謝,所以感恩;因為感恩,所以幸福。孩子的幸福不代表是一種物質的需要,關懷、幫助、希望、自由心靈的給予也許是一種更大的甜蜜與分享。我們的快樂很簡單,無需言語——幸福而又簡單的生活!

B. 我和媽媽的 身上的感人故事作文300字!求求快點!

那是一個天色昏暗的傍晚,窗外狂風大作,我打掃完教室里的衛生開始收拾書包,准備回家。「咔嚓——」,天空中突然響起一聲驚雷,緊接著大雨傾盆而至.我心中暗叫不好,把衣服往頭上一披就向外沖,剛到校門,兩個熟悉的身影閃入眼簾--是爸爸,還有媽媽,可他們兩個人手裡都只有一把傘.媽媽笑了笑對我說:「我和你爸都是直接從辦公室里過來的,沒多帶傘,我倆合打一把吧。」「不行,雨太大,兩個合打一把兩個人都要被打濕,我這把傘給詩豪。」爸爸忙說著把傘伸過來。「我和爸爸打一把。」說著我跳到爸爸的傘下,爸爸一手舉著傘,一手盡力摟住我的肩,三人兩傘隱沒在水霧之中,那一刻我感到好幸福好幸福。
朦朧間,我的腦中突然閃現出一幅又一幅畫面:我想起由於上學太匆忙而忘了帶走作業本,老爸發現後,跑步給我送到教室里;我想起了由於打籃球而忘了回家的時間,媽媽急急忙忙四處尋找我時的身影;我想起了給出差在外的爸爸打電話時,話筒里他急切的聲音:「保險絲在陽台上工具箱里,上保險絲時一定不要忘了先拉下閘刀」;我想起了每遇到考試,出家門前媽媽的一句叮嚀:「不要慌,相信自己。」太多太多的往事一瞬間湧出,讓我不覺潸然淚下。
父母的愛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動,慢慢地匯攏,不再飄散。我想可能世上沒有人會說不愛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們能說自己能完全地回報父母的愛嗎?也許遠遠不能。在父母的眼中,愛就是和你一起走,走再遠的路也不會疲倦,所以我永遠不會忘記爸爸拿著我的作文草稿時熱切的話語:「改一下,再改一下就可以謄了。」我也不會忘記媽媽一大清早起來為我做早點的身影——一生過於漫長,此刻就是幸福。
寫到這,我不禁想起了《聖經》中的先知以利亞用手遮住臉,不敢正視上帝的面容。我想,父母是能夠享受到這個權利的,他們擁有「上帝」播灑到人間的聖物。

C. 名人.偉人的母親的感人故事

「我是一個俄羅斯人,我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我們曾經在中國的新疆生活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8歲的時侯,我和姐妹跟隨母親離開中國,離開了父親……
……多年以來,我一直盼望著能和父親團聚,我給父親寫過很多信,多方託人打聽過父親的下落,但是,至今沒有父親的消息……」
這是一位叫於奇的讀者發來的信件,這封信是俄羅斯莫斯科市的一個朋友向她發出的求助,多方打聽以後,她把信轉給了我們,「我相信你們能夠幫助她」,這是於奇見到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
於奇的熱心和這位異國朋友的真情打動了我們,我們決定幫助她們。
9月底的一個早晨,我們幾經輾轉,通過郵件和遠在俄羅斯大學四年級中國留學生燕子找到了這封信的主人,莉莉亞·阿里克桑德拉(音譯),一個55歲的俄羅斯老人,她居住在俄羅斯莫斯科市卡爾涅依秋卡大街,燕子的到訪讓她很吃驚,在獲悉對方的來意後,老人用了一連串的謝謝表達了她的感激之情。
歲月似乎沖淡了老人對父親的記憶,老人拿出四張珍藏了近半個世紀的老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一個年輕的男子身邊依偎著三個可愛的孩子,這是1954年,莉莉亞姐妹和父親在中國留下的最後一張合影,25年後,因為一直沒有父親的消息,母親帶著遺憾離開了她們,莉莉亞無法忘記母親臨終時的囑托,「我相信你父親一定活著,你們應該和他在一起,因為除了你們,你父親已經沒有任何親人了」。

48年前的分離

莉莉亞至今不知道父母的出生地,她只知道,父親李壽年曾經是個孤兒,母親塔瑪拉(注音譯,中國名劉鳳英)曾經是新疆的蘇聯僑民。
上世紀四十年代,父親曾經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前蘇聯駐中國一家機構做翻譯,母親在塔城的一家醫院作護士,他們是在新疆塔城相識相戀並走到一起的。
1945年左右,不堪忍受軍閥殘暴的統治,父親帶著母親離開新疆,幾經輾轉,他們留在了當時蘇聯較大的貿易城市江布爾,在那裡,他們曾經有過一段安穩的日子,先後生下了三個女兒,索發(音譯),莉莉亞(音譯),柳達(音譯)。
父母在江布爾的日子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在莉莉亞童年的記憶里,她們姐妹三人一直被同齡孩子羨慕著,父親做翻譯,不時能給她們買回玩具和讓其他孩子流口水的糕點,而母親塔瑪拉又在當地醫院作白衣天使。
然而,1954年,莉莉亞5歲的時候,這樣的日子卻開始發生改變。
那一年,父親得知新疆已經解放,帶著一家人又回到了新疆,然而,習慣江布爾生活的一家人,已經不太適應新疆的生活,沒多久,一家人又先後去了上海,北京。
1957年,由於父親政治上一些原因,塔瑪拉帶著三個女兒最終離開了中國。
分別的那一天,一家人到上海的一家相館和了一張影,照完相,父親像往常一樣,說要去上班,分手的時候,他依舊像往常一樣抱了抱姐妹三人,「好好聽媽媽話,爸爸給你們買好東西」。
8歲的莉莉亞哪裡知道,她們和父親的合影,竟然是一家人最後一次合影,而她們和父親的擁抱也成了父女之間的最後一次親昵。

25年前的聯系

1980年春天的一個上午,已經31歲的莉莉亞突然收到一封來自中國新疆伊寧市的來信,看這上面熟悉的筆記,這些字體和母親保存的父親的信件很相似。她的心怦怦的跳著,迫不及待的打開了信封。
「莉莉亞,我最親愛的女兒,我是父親,二十多年沒有聯系了,你和姐姐妹妹都還好吧,你母親她還好嗎,我很想念你們……」淚水打濕了信封,父親的信讓莉莉亞陷入深深遺憾和怨恨中。
23年前,母親帶著莉莉亞姐妹三人到了蘇聯的莫斯科以後,生活非常艱難。
她們先是擠在一間借用的房子里,母親為了生活,把她們送到寄宿學校後,一個人拚命的掙錢,她先後找了三份工作,白天在一家門診做護理,中午、下午給一家老人做飯,晚上還兼給一家洗衣店洗衣服。
無奈,生活還是沒有著落,她們甚至連一個住處都沒有。後來為了讓孩子們生存,,母親還嫁給過當地一個比她大幾十歲的老人,因為生活不幸福,常年操勞憂郁,父親來信的前一年,母親終於離開了人世。
莉莉亞曾經因此怨恨過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的走過這些年,她知道母親一直深愛父親,然而,在母親最艱難的日子,在她們最需要父親的日子,父親卻不在她們的身邊。
然而,當她看到父親寄來的一張蒼老的照片時,怨恨化為烏有,照片中的父親已經和離別時那個年輕瀟灑的父親判若兩人,看上去歷經了滄桑。
在和父親通信以後,她才知道原來在她們離開幾年以後,父親就因一些政治原因,被人送進監獄,一直到近期才被放出來。
轉眼父親已經60歲了,想到父親的經歷和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在中國,莉莉亞姐妹決定幫助父親,她們先是通過中國駐前蘇聯大使館給父親寄過錢,衣物,以後又籌劃將父親接到身邊一起生活。
然而,就在莉莉亞沉浸在即將和父親團圓的喜悅中時,父親又一次和她們失去了聯系。

25年的漫長尋找

1980年的秋天,莉莉亞發出第四封信以後,父親再也沒有給她回信。難道父親又出事了?已經失去母親的姐妹三人非常著急,她們向中國駐前蘇聯大使館求助,讓他們幫助查找,沒有回復,莉莉亞按照父親當年給她寫信的地址,再一次給父親寫信,仍然沒有迴音。
如今25年過去了,她記不清已經給父親寫過多少封信,均沒有回信。
「父親會不會去世了」,莉莉亞說,她曾經作過這樣的最壞打算,也曾多方打聽父親是否去世的消息,還是沒有結果。
後來,她們千方百計找到了一個父親生前的朋友,幫她們到父親寫信的地址去看看,但是被告知父親已經離開了哪裡。
「我們看到中國人就會問,認不認識父親,拿著父親的照片,問見過這個人嗎?一開始我們只往父親來信的地址寫,後來我們就給父親居住過的地方都寫,但是,這么多年了父親一直沒有任何音訊,爸爸,你在哪裡?你知道嗎?48年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得知燕子是本報委託的,莉莉亞在燕子面前淚流滿面。
今年的夏天,莉莉亞去澳大利亞看望移居那裡的姨媽,通過姨媽她找到了於奇。於奇是莉莉亞的母親塔瑪拉生前的摯友,她有著和塔瑪拉同樣的經歷,俄羅斯人和中國人通婚。她目前居住在烏魯木齊。
「我是一個俄羅斯人,我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我們曾經在中國的新疆生活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8歲的時侯,我和姐妹跟隨母親離開中國,離開了父親……
……我誠懇的希望你能幫助我……」,
有過類似遭遇的於奇收到這封求助信以後,決定幫助莉莉亞,但是按照莉莉亞提供的線索,父親應該在塔城,於奇打聽了很多居住在塔城的俄羅斯族人,仍然沒有結果。費盡周折但是毫無進展的的於奇將信寄到了本報。
莉莉亞告訴幫助我們共同尋找的燕子,她這一生中,惟一的願望,就是想再見父親一面,告訴他,從她很小的時候,離開他的時候,她終生都在等待和他重逢。

於奇的回憶

於奇這樣向記者回憶了她和莉莉亞父母相識的過程:
一九四幾年的時候,我在塔城工作,莉莉亞的母親塔瑪拉也在那裡工作,當時我們是很好的姐妹,後來她認識了李壽年,據說,他是盛世才軍隊的一個指導員,在伊犁的蘇聯領事館工作,後來塔瑪拉跟著他去了前蘇聯的江布爾。
1954年,塔瑪拉和李壽年突然來到上海,那年,我在上海已經成家,在那裡做翻譯,和她們寒暄以後,才知道她們剛回到國內,想到上海謀生,我給塔瑪拉在上海醫院找了一份工作,但是,沒多久,她們一家因為不適應上海的生活又離開了。
以後,我和塔瑪拉再也沒有見面,從認識她們的朋友那裡,我斷斷續續知道,塔瑪拉在上海,北京呆了三四年就帶著孩子們離開了中國。以後,李壽年也不知道因為什麼進了監獄。
多年以後,我和丈夫離婚又回到新疆時,有一年,李壽年突然找到我,他看上去生活很不好,先向我了解過塔瑪拉母女的情況,見做啤酒生意還不錯,又打聽怎麼做啤酒,以後我聽他的同學伊犁師范學院的韓玲(音譯)老師說,他去了陝西(音譯),再後來,就再也沒有過他的消息。
今年夏季,我接到莉莉亞信件時,百感交集。
我很想幫助她,我知道李壽年在伊犁曾經有兩個關系很好的同學,一個在伊犁師范大學做教師,叫韓玲(音譯),另一個吳,在伊犁開餐廳,我託人打聽過他們,但是,回復說他們都已經過世了。
我也向塔城的親人打聽過李壽年的下落,找了很多人,都說沒有他的消息。

D. 名人.偉人的母親感人故事

奔跑的母親

當她第一個沖過終點線時,整個賽場沸騰了。不可思議,在高手如雲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冠軍竟然是個訓練僅一年的業余選手!

27歲的切默季爾,肯亞的一名農婦,因此一舉成名。

切默季爾的全家都住在山區,她的丈夫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除了種地一無所長。一年前,切默季爾還一籌莫展,為無法給四個孩子供給學費暗自傷心。丈夫抽著悶煙安慰她:「誰叫孩子生在咱窮人家,認命吧!」

如果孩子們不上學,只能繼續窮人的命運!難道只能認命?她不甘心。

當地盛行長跑運動,名將輩出,若是取得好名次,會有不菲的獎金。她還是少女時,曾被教練相中,但因種種原因未果。此刻,她腦中靈光一閃:不如去練習馬拉松!

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身體素質缺一不可。她已近27歲,沒有足夠的營養供給,從未受過專業基礎訓練,憑什麼取勝?冷靜之後,她也膽怯過,可是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如果連做夢的勇氣都沒有,那永無改變的可能。

丈夫最後也同意了她大膽的「創意」。第二天凌晨,天還黑著,她就跑上崎嶇的山路。只跑了幾百米,她的雙腿就像灌了鉛一般。停下喘口氣,她接著再跑。與其說是用腿在跑,不如說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幾天,腳上磨出無數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到嚷著要讀書的孩子,她又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縮!她清醒地知道,這是唯一的一線希望!

訓練強度逐漸增加,但她的營養遠遠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頭,她仍然沒有回家,丈夫擔心出事,趕緊出門尋找,終於在山路上發現了昏倒在地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裡,孩子們全部圍了上來,大兒子哭著說:「媽媽,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學了!」她握著兒子的小手,淚水像斷線的珠子湧出,一言不發。次日一早,她又獨自一人,跑在了寂靜的山路上。

經過近一年的艱苦訓練,切默季爾第一次參加國內馬拉松比賽,獲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績,開始嶄露頭角。有位教練被她的執著深深感動,自願給她指導,她的成績更加突飛猛進。

終於,切默季爾迎來了內羅畢國際馬拉松比賽。為了籌集路費,丈夫把家裡僅有的幾頭牲口都賣了,這可是家裡的全部財富……發令槍響後,切默季爾一馬當先跑在隊伍前列,這是異常危險的舉動,時間一長可能會體力不支,甚至無法完成比賽。但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或許上帝也被切默季爾的真誠所感動。她一路跑來,有如神助,2小時39分零9秒之後,她第一個躍過終點線。那一刻,她忘了向觀眾致敬,趴在賽道上淚流滿面,瘋狂地親吻著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馬,讓解說員不知所措,手忙腳亂,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齊她的資料。

頒獎儀式上,有體育記者問她:「您是個業余選手,而且年齡處於絕對劣勢,我們都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您戰勝眾多職業高手,奪得冠軍?」

「因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鎊的冠軍獎金!」此言一出,場下一片嘩然。她的話太不合時宜,有悖於體育精神。切默季爾抹去淚水,哽咽著繼續說:「有了這筆獎金,我的四個孩子就有錢上學了,我要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還要把大兒子送到寄宿學校去。」喧鬧的運動場忽然寂靜,人們這才明白,原來,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間,場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那是人們對冠軍最衷心的祝賀,也是對母親最誠摯的祝福。

切默季爾成了肯亞的偶像,有人說她是長跑天才,有人說這是貧困造就的冠軍,還有人說無需理由,這就是一個奇跡。是的,又一個體育奇跡:不過締造者並非職業運動員,而是,母親

E. 與母親之間發生的感人的事(500字)

每看一次都會哭很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記得兩年前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淚流滿面,希望有孩子的父母親讀讀它,請珍惜我們現在天使般的孩子,這是《讀者》上最感動人,最能讓有良知的人流淚的作品.原題目叫<那種溫暖戛然而止>.作者好象是河北人。
文章出處:《讀者》。
永失我愛
春兒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每次玩過家家時,我總是爭著做媽媽。因為我會擁有一個小小的布娃娃。談戀愛的時候,我依偎在我現在的愛人懷里,坐在一個菜園的圍牆上。在溫柔的月光下,我告訴他我的願望:我要給他生一打孩子,我要養一大群雞,有一個很大的菜園子。在一棵很茂盛的蘋果樹下,擺著一張大大的桌子,我做好飯後,看我的孩子搶著吃,吃過後又圍著我親切的叫媽媽。結婚後,我常拉著愛人的手一邊散步,一邊想像著我的孩子走在我們前邊的樣子,一搖,一擺的,而我在他身後輕輕踢他小小的屁股。我喜歡男孩,我一直認為男孩比較皮實比較好養。我喜歡淘氣頑皮的小男孩。我知道我是一個小小的小女人。並為此而自豪。於是,我有了兒子。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孩子。我給兒子起了一個名字叫――臭臭。有孩子的日子是快樂的,每個孩子給父母帶來的快樂都是無價的,都是永恆和真實的。現在回想起和臭臭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我仍然能感到那一份從心底湧出的溫柔。那是一種能讓鋼鐵融化的溫柔。還記得,剛出生時,臭臭是那樣的嬌小和醜陋。紅紅的皮膚皺皺的。象一個小老太太。我甚至不敢碰他不敢抱他。他不停的哭。餓也哭,渴也哭,拉也哭,尿也哭,很長時間我才醒悟,他所有的表達方式也只有這些了。於是開始學習怎樣當一個合格的母親。初為人母的我好象突然之間長大了。好象一下子有了責任了。因為這個小小的生命只有靠我才能存活,他只在我的懷里才會感到安全,才會安靜的睡,才會停止哭泣。每次我抱起他的時候,他好象知道似的,醫生告訴我他熟悉媽媽的氣息。當我的手輕輕撫摩他柔嫩身體的時候,他就會把他小小的臉龐扭向我,閉著眼睛用他的小嘴焦急的四處尋找,並輕輕的發出啊啊的聲音,就象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鳥。每當他用力吸食我的時候,我會感到我的生命在悄悄的流向他的身體。常常,他吃著吃著就會歇一會,然後滿足的頭一歪,睡著了。有的時候我怕他沒吃飽。還要輕輕的拉一下他的耳朵,叫醒他接著吃。當他真正吃飽的時候,他就會如過了大煙癮的煙鬼似的,面帶著微笑滿意的睡了。我快樂的看著我的孩子,並真心的感謝上天賜於我這個如此美麗的小精靈。

F. 我和母親之間發生的一件感人事情,作文800字

母親的那一聲聲嘮叨每天清晨,鬧鍾的「丁零」聲還沒住,媽媽就開始叫了:「寶兒,快起床,再不起就遲到了,快!快!快!」著急得好像要上戰場。媽媽的叫聲是我每天都能聽到的最有魔力的聲音。 每天每時她都不厭其煩地叫個不停。 在這叫聲中,我就像被上滿了發條的小玩具,閉著眼睛開始穿衣、洗漱、吃早飯,還要強打精神回答媽媽一聲聲的叫。這時媽媽的叫聲不但煩人,而且我覺得它也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聲音。可每當我走出家門,走進我喜愛的校園時,我會想到如果沒有了媽媽一聲聲的叫聲我又如何能准時到校呢? 中午一進家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快,換鞋、洗手、吃飯,書包掛在椅背上。」剛吃完飯坐在沙發上,媽媽又喊:「來刷牙、午睡,別躺下看書,會把眼睛看壞的。」這時我真恨媽媽的叫聲,可還沒等聽完下句話的內容,就已進入甜蜜的夢鄉。午睡後,我精神抖擻地上下午課時,就會覺得媽媽的叫聲是我奔向目標不可缺少的航標。因為媽媽的叫就像一道道數學題,總是那麼嚴謹,讓我馬虎不得。做每件事不得不按媽媽的叫聲去辦。就這樣,媽媽的叫聲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晚上回到家是媽媽「廣播電台」的黃金時刻。向她匯報學校的一切是見面後的第一件事,也已成為很自然的一件事了。她總是忘不了叮囑我:「要尊敬老師,要和同學們友好相處,要注意聽講,要有集體主義觀念,有不會的要及時問老師……」我只要有一點進步,媽媽立即打預防針———不要驕傲。考試失敗了,媽媽總是幫著找原因,又是總結教訓,又是給我打氣。媽媽真是為我操碎

G. 寫一篇你和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不少於六百字

在我的記憶里,有許多令我感動的事。但是,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發生在兩年前的那件事。
那是一個寒冷的夜晚,白天因為貪玩,到了半夜,病魔就把我從夢境里拉了出來。我感到頭痛欲裂,渾身上下都熱乎乎的。媽媽被我的呻吟聲驚醒了,趕忙關切地問:「兒子,怎麼了?」「我難受。」媽媽立刻用她那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頭,然後跑到了客廳拿出溫度計,塞到了我的腋下。「呦,三十九度七。」媽媽二話沒說趕忙幫我穿上衣服。到了醫院,媽媽就急忙給我掛號,帶我看病,最後又帶我到輸液室輸液。護士把我推到病房後,已是凌晨三點了,我又累又困,迷迷糊糊便睡著了。
當我醒來後,雪已經停下了,我的病也好了許多。此時,我看到了最令我感動的一幕——媽媽坐在一張小凳子上,趴在病床的邊緣睡著了,我一扭頭,又看到床頭櫃上擺放著許多葯和好吃的,我知道這是媽媽在我睡覺時給我買的。床頭櫃上還有一張字條,我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一句話:「兒子,以後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看到這張字條,我的眼淚在眼眶裡轉了幾圈,終於忍不住流了出來。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年,但這件事的每個細節我仍然記憶猶新。媽媽對我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卻。
星期天下午,媽媽來少年宮接我上課回家,路過我家附近的菜場,媽媽說要進去買菜,我很不情願地在菜市場入口處等著。忽然,在喧鬧的叫賣聲中,我的眼睛無意中看到了一位小姑娘,她的年齡和我相仿,身著一件已經發黃的白襯衫,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著手上的一本書,看的很入迷的樣子。有一位中年婦女在她的旁邊邊賣菜,邊吆喝著,人多的時候她忙不過來時,會叫那個捧著書看的小女孩,只要一叫,她就會放下手中的書來幫忙,顯然,這是一對母女。
她就捧著這本書看,只是偶爾會被她媽媽叫去,沒事了就又回到板凳上繼續看書。她竟然能在環境這么嘈雜、臟亂的地方專心的看書,如果是換了我,我一定會被這喧鬧的聲音煩死,更不用說看書了,我想到了我平時在家做作業時,只要隔壁房間傳來電視機播放節目的聲音,我馬上就會分心,心裡老是想著我喜愛的動畫片,會找出種種借口和理由去看一眼也好。可她竟然能在菜市場那麼嘈雜的環境中如此專注的看書,我真的不能夠理解!或許是她早已經習以為常了吧。不管怎麼說,我既佩服她能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看書,又能幫助她媽媽做一點事,而令我非常感動。
這時,媽媽買好了菜走了過來,我把我剛才看的事情向媽媽說了一遍。媽媽說:「你要向她學習,她能在這么嘈雜的餓環境中看書非常不容易,說明她很有定心,不會被其他的事干擾,學習就要像她那樣,那你的成績就會提高,學習就會進步。」聽了媽媽的話,我點點頭,在心裡默認了
不一定符合你的要求,根據需要改改吧。O(∩_∩)O~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讓人感動的人,有許許多多讓人感動的事。她們好像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照亮了人們的心,照亮了人們的行為與道德。有一件小事就像星星一樣,照在我的心頭,讓我永遠不能忘記。
那是一個剛下過小雨的下午,一對母女下樓散步。那時空氣與地面比較潮濕,散發著泥土的清香。綠葉上還有幾個小水珠,為綠葉增添了幾分可愛。花朵也相繼冒出了笑臉。天是那麼藍,空氣是那麼清鮮,小昆蟲也享受著大自然的賜予。人們也已經陸續出來活動了,為這幅美麗的畫增添了許多生機。那個小女孩又跑又唱,好像是春天裡的一隻美麗而又醒目可愛的蝴蝶。她跑呀跑,跳呀跳,唱呀唱,不一會兒就來到了一個她們必經之路的旁邊。必經之路上面還留著一點水,看起來十分的滑。她很小心的挽著褲子,一步一步走了過去。她看到媽媽也來了,便遠遠地沖著母親喊:「媽媽,這路很滑,您小心點!「說完,沖著媽媽甜甜的笑著。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體現了小女孩那顆關心別人的善良的心靈。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能體現她那愛母尊母之情。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常常幫助別人,關心別人,有快樂與人分享,別人有憂愁她一起分擔,最後贏得了幸福的生活。還有一個學生,從小尊敬母親,和母親相依為命,但他上大學了,誰來照顧母親呢?他毅然決定帶母親上大學。它的孝心終於感動了校長,特例他帶母親上學。你看,關心別人,尊敬長輩,這種美德受到人們的傳頌。這件事給我帶來很多啟示,讓我久久的回味,人過人人都關心別人,尊敬長輩,那麼世界會更美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