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和讀書的小故事30
❶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20到30字。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名人讀書的故事2、懸梁刺股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後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名人讀書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名人讀書的故事4、映雪夜讀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❷ 名人讀書小故事(5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❸ 名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30字
名人讀書的古詩: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6、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7、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10、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1、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1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1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孔子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2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22、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23、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5、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26、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27、學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28、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朱熹
29、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❹ 名人讀書的小故事,50字以內。急用!
1、匡衡借光讀書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
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2、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
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4、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
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
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5、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
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❺ 求4到5個名人讀書的故事,20-30字左右就夠了。
名人讀書的故事1、鑿壁偷光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名人讀書的故事2、懸梁刺股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後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名人讀書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名人讀書的故事4、映雪夜讀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名人讀書的故事5、素龍圩的創建人黃世臣素龍圩建於明朝崇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建人為黃世臣。黃世臣,字起白,號覺虛,素龍鎮上池岡人。世臣家貧嗜學,少年時養鴨為生,在田裡放鴨期間,經常手不釋卷,邊放鴨,邊讀書。由於勤奮好學,明萬曆三十五年,考進「歲貢」,並被委任為江南婺源縣縣丞。由於政績顯著,以後世臣又先後被提為雲南易門縣知縣、尋攝昆陽州篆、雲南通安州知州。
❻ 有關名人讀書的小故事,大概30~40字左右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❼ 名人小故事30字的10個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❽ 名人讀書故事30字
愛因斯坦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
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2.華羅庚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
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3.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
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4.況衡
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5.孫敬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
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6.歐陽修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8)名人和讀書的小故事30擴展閱讀: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孫中山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顧炎武
4、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5、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魯迅
6、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煮
7、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
8、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❾ 讀書名人的小故事30子以內
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曹禺正在看書,他才一手拿著回毛巾,一手拿著答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曹禺的家屬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