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關於舍棄的故事
㈠ 關於舍棄的名人事例作文208字
關於舍棄的作文500字古希臘的佛里幾亞國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戰車的軛上打了內一串結。他預言容:誰能打開這個結,就可以征服亞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還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將繩結打開。這時,亞歷山大入侵小亞西亞,他來到葛第士繩結之前,便拔劍砍斷了繩結。後來,他果然一舉佔領了比希臘大50倍的波斯帝國
㈡ 有關名人放棄的故事500字左右
昨天晚上,復習了《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這個電影是講一個傳奇人物的簡單的故事,一個關於放棄的故事。
一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名字(如果1900算個名字的話),沒有任何能證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後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當「維珍尼亞號」報廢的時候,他以身殉船,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他的職業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這個痕跡絕大多數人看不到,即使看到也不知道。
他的一生很簡單,在船上彈琴:為富人的豪華宴會彈,為窮人的快樂舞蹈彈,在風暴的顛覆中彈,在戰爭的槍炮中彈。船是他的生活,音樂是他的生命。雖然他不懂得「媽媽」的意思,雖然他沒有所謂的榮譽財產,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講,生命是充實而富足的。
他的傳奇不單在於他隨感而發、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而且在於他割捨也許對於某人是一生最重要的東西的時候,理由是如此簡單。「我不願意離開這條船」。
影片的主題從這里展開:1900到底應不應該下船,去追求我們大多數人一直在追求尋找的東西?1900的好友小號手邁克斯作為普通人的代表一直勸說著1900:從好奇心(看看這個花花世界)到利益驅動(憑借1900的鋼琴才華能大紅大紫,生活富足),最後是情感(娶妻生子,過普通人的溫暖生活)等等。
1900的思想是:對於他來說每次載客2000人的船和在感應在他的心裡,通過他的手流出的音樂是他實實在在的擁有。比較而言,他從來沒有到過的岸上,有如此多的未知:岸上的人喜歡刨根問底,在不斷地追尋可能達不到的目標中虛度時光。城市中看不到城市的盡頭,那裡是否有我需要的東西?那些東西是否我真的需要?掌握自己能掌握的東西是否更加重要?
放棄,是一種或者說是「英雄」,或者說是「悲壯」,或者說是「詩意」的行為。1900的一次次放棄,構成了這個故事。我們的一次次放棄,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其實人人都有自己不能舍棄的「維珍尼亞號」,也許不象1900那麼從一而終罷了。
我們作出人生的重大決策,放棄已知,或者放棄未知的時候,往往並非依據該事的相關信息,而是依據該時刻自己靈魂的原則。不過最終,我們中大大多數會越來越留戀、信任已知的,而懼怕未知的,然後在某個「維珍尼亞號」報廢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或者生命的實質也隨之滅亡。
就象我們天天都在衰老,但是某天看自己3年前的照片會突然嚇一跳一樣;我們天天都在放棄,但是看到一個放棄的故事被這樣極致的演繹也是突然嚇一跳,然後回頭檢討一下自己這些年來,放棄了什麼而又擁有了什麼,給自己已知或者不知的放棄們找找理由。
其實放棄也意味著「解脫」。因為徹底拒絕一個方向,就永遠不需要再浪費經歷再思考和判斷。也許反而可以擁有更多的自我。
就象1900可以一生專著於音樂而不必分神,如果他到了陸地上,就不免要經歷什麼「繁華如夢」「萬紫千紅」「凄雨冷風」等,彼時的他,是否還能與音樂靈肉合一?難講。
就象我的一個朋友和我說她結婚的感受,「結了婚就解脫了,以後那些滿街招搖的帥哥都跟我沒關系了。我再也不需要假裝清純、簡單,費心考慮該去討好哪個男孩子了。除了老公之外,其他男人都是工作關系了。」
可是不論放棄或擁有的是什麼,按照生命的規律,最終必然「所失的就是我的所有」。
當然,我們每個人在塵世所擁有的,所留下的痕跡一定多過1900,可是Who care?
我們自己過往故事的碎片,散落在自己的生活的邊邊腳腳中,可能連自己都忘了它們了吧;或許某天,看到某個故事的物質殘片,比如一張紙條、一幅照片,應該還能回憶一些場景,可是曾經的感覺應該永遠不再了吧。
下船還是不下船?放棄這個還是放棄那個?把時間給自己還是把時間給外界?就在我困惑的時候,時間也正在流逝。明知道生命就是如此,可為什麼每次還是要思辨要困擾呢?
㈢ 名人放棄而成功的例子
1.日本松下通信工業公司在60年代曾經拿出巨額資金,用在大型電子計算機開發上。1964年,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忽然宣告停止這個項目。公司職員全部難以理解,覺得這般半途而廢是錯誤的做法。松下幸之助這樣分析:當時,大型電子計算機市場幾乎被IBM壟斷,富士通、日立等公司也正在為搶占市場而費盡心機,此時涉足其中很難取得成果,公司的決策已經出錯,繼續錯下去,就可能滿盤皆輸。
事實證明松下幸之助的決定是明智的。他們既沒有與IBM抗爭,也沒有與富士通、日立為伍,而是專注於發展企業傳統產品,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2.1998年,著名作家畢淑敏成了心理學研究生。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到了2003年7月,離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但她思之再三,最終決定放棄。這使許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她冷靜地回答道:「因為我不能去考外語、寫論文。我擔心一個幾十萬字的心理學博士論文寫下來,我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因為風格不一樣,思維的訓練也不一樣。考外語,是一個死功夫。我想,生命對我這個年過50的人來說是那麼寶貴,不值得拿出半年時間,專門去念外語,去應對考試。」
畢淑敏放棄了爭取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北京西四環外開設了一家心理咨詢中心。她認為,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極有興趣探索和願意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情。
3.康納斯出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一個通俗的家庭。從小他就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愛好參加各類競技運動,尤其是看到曲棍球比賽時,他的眼中老是充滿了嚮往,他妄想能夠成為一名職業曲棍球運動員。
為了進一步接近妄想,康納斯天天都要花大量時間演習曲棍球。為此,他經常將自己弄得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但一想到妄想就在面前,他又充滿了鬥志。然而,在一次比賽中,意外摔倒的他頭部重重著地,結果,被診斷為腦震動。從此,他不得不放棄心愛的曲棍球。
面對雙重襲擊,康納斯一蹶不振。他不再是那個為了妄想可以傾其所有的追夢者,他的人生也一會兒從雲端跌落到谷底。然而,又一次「意外」,不僅將他從低迷之中解救出來,也為他從新點亮了又一盞照亮妄想的燈。
一天,坐在鋼琴前面落寞、發呆的康納斯,無意間用手指觸動了鍵盤。沒想到五音不全的他,竟能彈奏出別有韻味的曲子。這不僅令他欣喜若狂,也為他那黯淡的人生帶來了一縷願望。此刻,他決定找尋另一條通往妄想的途徑。
於是,他開始研究那些被他視為「天書」的樂譜。往往一個簡單的音符,對於康納斯而言都異常艱苦,他必須反復揣摩才能將其熟記於心。有時,剛剛熟悉的樂譜一轉眼就幾乎全部忘光,他必須再次從新熟悉。康納斯沒有退縮,他拿出了演習曲棍球時敢於迎難而上、艱苦面前不垂頭的精神。
康納斯還主動進修各類樂器。有時,為了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康納斯甚至要演習上百次。這時,他那雙本就粗拙的手,更是被自己熬煎得渙然一新,而他不只不覺辛苦,反而樂在個中。
恰是憑著這股執著的勁頭,康納斯闇練掌握了十三種樂器的吹奏方法。那一首首通俗的曲子,在康納斯的演繹下彷彿被付與了生命,曼妙動聽。
逐漸地,康納斯對音樂有了別的一種情感,它不僅成功贊助康納斯擺脫了陰霾,更讓他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和知足。他說:「我很感謝那次意外,雖然讓我無法成為一名曲棍球運動員,但卻使我從中學會了放棄。有時,放棄並不代表失敗,只是為了下一次的華麗回身在蓄積能量,而當這種能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刻,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4.陶淵明生性淡泊,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而辭職回家,在家境貧困、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讀書作詩,他放棄榮華富貴,追求清靜高潔,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隱士」。
5.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為了改造中國國民的靈魂,挽救民族的危亡,為了改造中國國民的靈魂,追求獨立自主,毅然放棄了就要學成的醫學,而成為一代文豪。
拓展資料
松下幸之助(日語:まつした こうのすけ;英文名:Konosuke Matsushita;1894年11月27日-1989年4月27日),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松下電器"的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
㈣ 不畏舍棄的名人例子
范蠡,放棄功名利祿歸隱
㈤ 舍棄也是一種智慧的名人事例
比如說鄭板橋就曾經書寫過一句名句,難得糊塗,比如禁煙,英雄林則徐被貶,以後害羞了,版臨朐開倉權賑糧,這不也是,舍後的得,比方說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當初曾經勸降許他高官厚祿,但是她舍了,不就得了嗎?孟子也說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必須有舍才有,另外,沙漠中有一種賤代書,當時天氣十分乾燥時,他為了生存,就斷了自己的織帶有水分時又長出了新枝
㈥ 有關放棄的名人故事
魯迅棄醫從文
【投筆從戎】《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 ]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回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答:『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 傅介子 、 張騫 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 西域 ,封 定遠侯 。因以「投筆從戎」為棄文就武的典故。 唐 陳子昂 《為金吾將軍陳令英請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闕,始年十八,投筆從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盍投筆從戎,聊博升斗?」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現在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筆從戎,雪此國恥!」
㈦ 學會放棄的名人事例有什麼啊速求!!!
1、陶淵明
陶淵明生性淡泊,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而辭專職回家,在家境屬貧困、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讀書作詩,他放棄榮華富貴,追求清靜高潔,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隱士」。
2、釋迦牟尼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他不惜放棄家庭,放棄一切親情、友情,最終創立了影響人類社會數千年的佛教。
3、魯迅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為了改造中國國民的靈魂,挽救民族的危亡,為了改造中國國民的靈魂,追求獨立自主,毅然放棄了就要學成的醫學,而成為一代文豪。
4、毛澤東
中國革命的成功與共產黨早期退出了城市的爭奪,而占據農村包圍城市的先機,解放戰爭初期放棄延安,依託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5、李開復
李開復早年就讀於法學院,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學法,轉而學習從高中時就很喜歡的、基礎不是很厚重的、前途看起來並不很明朗的計算機專業,最終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㈧ 放棄的名人事例
2008年9月15日,由於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申請了破產保護。作為華爾街的巨無霸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沖擊了整個金融市場,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處在這樣一個經濟危機的環境中,如何選擇,如何放棄,是關繫到企業和個人能否生存和發展下去的關鍵。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選擇的結果,而每個選擇必然都有個反面,即放棄。拿報紙出版來說,從頭版新聞到影視評論,每一個版面的組成都是編輯選擇的結果。選擇刊登這條消息,就等於放棄了另一些內容。這樣做只是為了在被廣告日益擠壓的狹小空間里,爭取把最有價值的東西擺在讀者面前。再比如每個大學生畢業後,肯定都會考慮是去工作,還是出國,或者去考研,或者去西部做志願者,選擇其中一個,你就得放棄另外的幾條路,甚至可以這樣說,只有當你能夠放棄其他的方式,你才能安心地選擇剩下的一種。
法國人從越南撤走以後,一個農夫和一個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了一大堆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背在自己身上。
歸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了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商人卻將農夫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背在自己身上,重負使他氣喘吁吁,步履維艱。
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的餐具。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而商人卻因為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難以撿到農夫拾剩下的銀餐具。
天降大雨,商人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濕了。他飢寒交迫地走著,最後摔倒在泥濘中;而農夫卻一身輕松地迎接著涼爽的雨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生活頗為富足。
是啊,生活中太多的機會、太多的誘惑,也有太多的慾望,可我們畢竟分身乏術,腳踩兩只船都會晃悠,更何況三隻、四隻呢?許多時候,得到就是失去,而失去也就是得到,捨得捨得,就像那個農夫一樣,有舍才有得啊!
生活就是這樣,在堅持選什麼的同時,你也選擇放棄了另一些東西。人往往就是因為捨不得放棄,選擇才變得異常痛苦。但也正因為捨不得放棄,人生才變得異常沉重,甚至因為不堪重負而過早地衰亡。要知道,翅膀上系著黃金的鳥兒是飛不起來的。
http://book.qq.com/s/book/0/17/17330/建議看下著個網,有很多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