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父愛的感人故事
A. 最感人的父愛故事
澳大利亞電視台每年製作一部關於父親節的紀錄片,報道一位全球范圍內平凡父親的不平凡事跡,贊美父愛,弘揚親情。
今年的節目講述的是,一位現年65歲的美國父親關愛培育殘疾兒子的真情故事。製作人雷利說,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好父親,因為我賺很多錢,給自己的孩子買很多玩具。但認識了迪克-霍伊特,並傾聽了他的愛心故事後,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父親。
他把至今不能講話與走路的殘疾兒子里克,培養成一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他一共85次推著輪椅上的里克參加了26.2英里長的馬拉松跑。
他還曾8次推著里克的輪椅跑完26.2英里後,又拖著兒子坐的特製小舢板游泳2.4英里,並用自行車拉著輪椅上的兒子騎車112英里,最終順利完成鐵人三項運動。
另外,他還帶兒子環游整個美國,滑雪、爬山、騎車、演講,其中有一次行程總計3735英里。
不幸的嬰兒
故事要追溯到1962年,美國威斯康星州馬斯鎮的一家醫院內,里克像平常的嬰孩一樣呱呱墜地。不幸的是,在母親分娩過程中,里克由於被臍帶纏繞,腦部缺氧,造成嚴重腦損傷,從小無法控制自身的四肢運動。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醫生告訴迪克,放棄吧,因為他兒子的下半輩子註定是半個植物人,沒有太大的存活意義。這一切讓迪克和他的愛妻無法接受,但倔強的迪克沒有選擇放棄。
迪克回憶說,在醫生建議我放棄的一瞬間,我看見里克的眼睛繞著整個房間轉了一圈,最後停留在我身上,那眼神充滿著強烈的生的慾望。從那刻起,我決定和妻子自己來養活並教育他。在短短的五年中,迪克夫婦又給里克帶來兩個年輕的弟弟。夫婦倆對里克最為寵愛,他們堅信里克和他的兩個弟弟一樣,有著相同的智商。在里克七八歲的時候,迪克夫婦開始考慮讓里克像常人一樣上學。
艱難的入學
里克註定將會很艱難。由於腦損傷,他不會說話。學校的校長告訴迪克,這個孩子不會說話,就無法交流,無法理解,他的腦子里一定什麼都沒有。所以無法允許他入學。
迪克堅持認為,那種傳統的偏見不應該成為孩子接受教育的障礙,因為大量的觀察與實踐告訴他,雖然兒子部分大腦受損,無法說話行走,但遠非整個腦子都不行了。迪克夫婦開始嘗試教里克一些最簡單的字母。
在里克11歲那年,迪克找到了來自圖夫茨大學的一群專家來解決里克的交流問題。專家告訴迪克要做一個實驗,找到里克有理解、交流可能性的證據。迪克很高興地同意了,因為他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能過關。
實驗中一位專家說了個笑話,里克聽了之後,臉上居然露出了快樂的笑容。專家們很興奮,花費5000多美元製作了一台互動式電腦。這種電腦能讓里克寫出自己的思想。只要他做出輕微的頭部動作,比如說點頭等,那麼電腦指示器就會出現一連串紅色字母。里克可以選擇其中他想要的字母,然後用頭輕輕碰一下開關,電腦就能鎖定這個字母,若干字母連在一起,便傳達出里克想要表達的內容。
很多人曾經預料里克的第一句話可能是「你好,爸爸」或「你好,媽媽」。但里克的第一句話居然是要去看波士頓熊(波士頓熊隊那年在美國冰球聯盟比賽中打進決賽)。
這讓所有人興奮異常,因為他們第一次看到了里克的內心世界,他熱愛運動。
奇特的跑步
有了通信交流的設備,里克終於在13歲時入學。兩年後,里克告訴他父親,想參加一場五英里的慈善長跑,這場長跑是為一位車禍而導致殘疾的運動員而舉行的。迪克同意了,雖然他不是長跑運動員出身,但他還是推著兒子的輪椅跑完全程。他們的名次是倒數第二,但這並不影響迪克的心情,因為里克的臉上寫滿了快樂。里克通過交流機告訴迪克,他在長跑競爭時,一點都沒感到自己是個殘疾人。
這句話徹底改變了迪克的一生,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應為殘疾兒子「正常化」而奮斗,他決定用更多類似的快樂體驗來改變里克的人生,並進一步用兒子的實例,激勵更多殘疾人參與過去同他們無緣的活動。他甚至提出要和里克一起去參加著名的波士頓馬拉松跑。
波士頓馬拉松跑組委會斷然拒絕了迪克的請求。對組委會來說,讓兩個人以一種特殊的推跑方式來參加根本不可能。但迪克沒有放棄,他選擇了這一目標,就一定要實現。他帶著里克,推著里克的輪椅(里克本人也努力配合用手推動輪子),在其他所能參加的比賽中不斷練習長跑。里克通過交互電腦告訴記者,起初所有的人從未看到過類似事情,不相信迪克費勁地推著里克會跑出什麼名堂,沒有人願意與他們交談。
但後來不少參賽運動員開始與里克交談。有一個叫皮特-威斯紐斯基的運動員甚至和里克成為好友。每一次長跑比賽,里克都和皮特打賭,誰輸了,就把勝者的號碼掛在自己的房間里,激勵自己下次要超越對方。後來,除了皮特,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在參賽前會跑來向里克問好,並祝他好運。1983年,迪克和里克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們獲得了波士頓馬拉松跑的參賽資格。名次也是倒數第二。里克同樣從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在參加了4年的馬拉松跑後,迪克又開始帶領里克從事鐵人三項運動。這對於迪克來說,無疑是更大的挑戰。為此,他不得不每星期四次在工作之餘,堅持進行五個小時高強度的訓練。對於里克來說,鐵人三項更是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里克回憶說,雖然我只是坐在小舢板上,但也得學一點基本功,剛開始學游泳時,簡直就像石沉大海,四肢無力,後來在爸爸幫助和鼓勵下,居然會了一點。而學自行車更是要冒著摔傷的風險,因此後來還是決定坐在爸爸車子後座上,或乾脆坐在輪椅上讓爸爸拖著走。
迪克回憶說:「這一切困難並沒有阻止里克。我會不斷激勵他,他也安慰我」。1985年父親節,迪克第一次帶著110磅重的里克參加了鐵人三項運動,最後的名次是倒數第二名。很多人都勸迪克可以放棄了。但迪克認為這是兒子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他表示還要繼續帶著里克參加這項運動。迪克說,我決定了一件事,就一定會做到底。兒子就是我最好的動力。
從1985年至今,迪克一共帶領里克參加了8次鐵人三項運動,其中包括著名的夏威夷15小時「魔鬼鐵人」賽事。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受到越來越多運動員的認可。每一次,那些運動員在趕超過里克時,都會大聲地鼓勵他們,加油,別放棄。有的人還鼓勵里克說,我們就是為你而來的。這一切都讓迪克父子很感動。迪克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那些殘疾人士如何正視他們的困難,如何去戰勝這些困難。
完美的學業
在爸爸幫助下,里克不僅在運動項目中克服困難獲得巨大成功,在學業上也同樣成績顯赫。他高中畢業後,奇跡般地以好成績考進了波斯頓大學特殊教育系。1993年,里克從該校畢業,並被授予學士學位。那一年,里克和父親以特邀身份參加了波士頓馬拉松跑。里克興奮地回憶說,我們一路上看到的波士頓人祝我和父親好運。不少人還舉著牌子,上面寫著:「祝賀里克大學畢業。」從此,他們就一直以「迪克-里克-霍伊特聯隊」名義參加比賽,「霍伊特聯隊」已成為殘疾人與正常人的驕傲。
在1992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跑中,父子倆取得了他們馬拉松跑歷史上最好的成績——2小時40分,距離世界紀錄雖然還有35分鍾的差距,但是意義遠遠超出了賽跑本身。在2007年4月19日的波士頓馬拉松跑中,65歲的老迪克推著44歲的兒子,在兩萬名參賽者中排到了5083位。好多觀眾都流淚了。一位澳大利亞電視台記者寫道,他們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里克說,我父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因為他拯救了我的生命。而迪克說,實際上,里克也拯救了他。因為兩年前,醫生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他心臟有問題,他的一處動脈已經95%堵塞。醫生說如果沒有迪克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幫助兒子實現夢想,可能15年前就死於心肌梗塞了。
目前,在爸爸的全力支持下,里克在波士頓大學的電腦實驗室工作,幫助研究開發一個名為「鷹眼」的系統,它能幫助癱瘓者通過眼球運動控制同電腦相聯的輪椅。迪克則已經退休。父子倆每個周末還是要盡量參加一些長跑,或到全國各地進行巡迴演講。他們現身說法,里克用互動式電腦寫出自己想法,迪克則把它傳達給聽眾。他們經常說:「當里克小時隨父親上飯店時,有些人看見他難看的吃相,便趕快換桌子或乾脆回家。如今歧視者越來越少了,但殘疾人還需更加勇敢自立。」
今年的父親節,他倆還將參加一次長跑。里克說:「我希望有一天我送給爸爸的父親節禮物,不僅是咱倆一起參賽,而且是由我推著他跑哪怕是一小步,以表達我的不盡感恩之情。」
B. 歷史上有那些令你感動的父愛,母愛的故事
瘋娘
23年前,有個年輕的女子流落到我們村,蓬頭垢面,見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諱地當眾小便。因此,村裡的媳婦們常對著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婦還上前踹幾腳,叫她「滾遠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著在村裡轉悠。
那時,我父親已有35歲。他曾在石料場子幹活被機器絞斷了左手,又因家窮,一直沒娶媳婦。奶奶見那女子還有幾份姿色,就動了心思,決定收下她給我父親做媳婦,等她給我 家「續上香火」後,再把她攆走。父親雖老大不情願,但看著家裡這番光景,咬咬牙還是答應了。結果,父親一分未花,就當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時候,奶奶抱著我,癟著沒剩幾顆牙的嘴,欣喜地說:「這瘋婆娘,還給我生了個帶把的孫子。」只是我一生下來,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從不讓娘靠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給,給我……」奶奶沒理她。我那麼小,像個肉嘟嘟,萬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麼辦?畢竟,娘是個瘋子。每當娘有抱我的請求時,奶奶總瞪起眼睛訓她:「你別想抱孩子,我不會給你的。要是我發現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攆走。」奶奶說這話時,沒有半點兒含糊的意思。娘聽懂了,滿臉的惶恐,每次只是遠遠地看著我。盡管娘的奶脹得厲害,可我沒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說娘的奶水裡有「神經病」,要是傳染給我就麻煩了。
那時,我家依然在貧困的泥潭裡掙扎。特別是添了娘和我後,家裡常常揭不開鍋。奶奶決定把娘攆走,因為娘不但在家吃「閑飯」,時不時還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鍋飯,親手給娘添了一大碗,說:「媳婦兒,這個家太窮了,婆婆對不起你。你吃完這碗飯,就去找個富點兒的人家過日子,以後也不準來了,啊?」娘剛扒了一大團飯在口裡,聽了奶奶下的「逐客令」顯得非常吃驚,一團飯就在嘴裡凝滯了。娘望著奶奶懷中的我,口齒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臉,拿出威嚴的家長作風厲聲吼到:「你這個瘋婆娘,犟什麼犟,犟下去沒你的好果子吃。你本來就是到處流浪的,我收留了你兩年了,你還要怎麼樣?吃完飯就走,聽到沒有?」說完奶奶從門後拿出一柄鋤,像余太君的龍頭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發出一聲響。娘嚇了一大跳,怯怯地看著婆婆,又慢慢低下頭去看面前的飯碗,有淚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飯上。在逼視下,娘突然有個很奇怪的舉動,她將碗中的飯分了一大半給另一隻空碗,然後可憐巴巴地看著奶奶。
奶奶呆了,原來,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飯,只求別趕她走。心彷彿被人狠狠揪了幾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強硬態度也是裝出來的。奶奶別過頭,生生地將熱淚憋了回去,然後重新板起了臉說:「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會餓死的。」娘似乎絕望了,連那半碗飯也沒吃,朗朗蹌蹌地出了門,卻長時間站在門前不走。奶奶硬著心腸說:「你走,你走,不要回頭。天底下富裕人家多著呢!」娘反而走攏來,一雙手伸向婆婆懷里,原來,娘想抱抱我。
奶奶憂郁了一下,還是將襁褓中的我遞給了娘。娘第一次將我摟在懷里,咧開嘴笑了,笑得春風滿面。奶奶卻如臨大敵,兩手在我身下接著,生怕娘的瘋勁一上來,將我像扔垃圾一樣丟掉。娘抱我的時間不足三分鍾,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將我奪了過去,然後轉身進屋關上了門。
當我懵懵懂懂地曉事時,我才發現,除了我,別的小夥伴都有娘。我找父親要,找奶奶要,他們說,你娘死了。可小夥伴卻告訴我:「你娘是瘋子,被你奶奶趕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還我娘,還罵她是「狼外婆」,甚至將她端給我的飯菜潑了一地。那時我還沒有「瘋」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長什麼樣?還活著嗎?沒想到,在我六歲那年,離家5年的娘居然回來了。
那天,幾個小夥伴飛也似地跑來報信:「小樹,快去看,你娘回來了,你的瘋娘回來了。」我喜得屁顛屁顛的,撒腿就往外跑,父親奶奶隨著我也追了出來。這是我有記憶後第一次看到娘。她還是破衣爛衫,頭發上還有些枯黃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那個草堆里過的夜。娘不敢進家門,卻面對著我家,坐在村前稻場的石磙上,手裡還拿著個臟兮兮的氣球。當我和一群小夥伴站在她面前時,她急切地從我們中間搜尋她的兒子。娘終於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裂著嘴叫我:「小樹……球……球」她站起來,不停地揚著手中的氣球,討好地往我懷里塞。我卻一個勁兒地往後退。我大失所望,沒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這樣一副形象。一個小夥伴在一旁起鬨說:「小樹,你現在知道瘋子是什麼樣了吧?就是你娘這樣的。」
我氣憤地對小夥伴說:「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瘋子,你娘才是這個樣子。」我扭頭就跑了。這個瘋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親卻把娘領進了門。當年,奶奶攆走娘後,她的良心受到了拷問,隨著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來,所以主動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樂意,因為娘丟了我的面子。
我從沒給娘好臉色看,從沒跟她主動說過話,更沒有喊她一聲「娘」,我們之間的交流是以我「吼」為主,娘是絕不敢頂嘴的。
家裡不能白養著娘,奶奶決定訓練娘做些雜活。下地勞動時,奶奶就帶著娘出去「觀摩」,說不聽話就要挨打。
過了些日子,奶奶以為娘已被自己訓練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單獨出去割豬草。沒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時就割了兩筐「豬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裡正生漿拔穗的稻穀。奶奶氣急敗壞地罵她:「瘋婆娘穀草不分……」奶奶正想著如何善後時,稻田的主人找來了,竟說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當著人家的面拿出根棒一下敲在娘的後腰上,說:「打死你這個瘋婆娘,你給老娘滾遠些……」
娘雖瘋,疼還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著棒槌,口裡不停地發出「別、別……」的哀號。最後,人家看不過眼,主動說「算了,我們不追究了。以後把她看嚴點就是……」這場風波平息後,娘歪在地上抽泣著。我鄙夷地對她說:「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個豬。」話音剛落,我的後腦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著眼罵我:「小兔崽子,你怎麼說話的?再這么著,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沒有這樣的傻瘋娘!」
「嗬,你真是越來越不象話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舉起巴掌,這時只見娘像彈簧一樣從地上跳起,橫在我和奶奶中間,娘指著自己的頭,「打我、打我」地叫著。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別打我。奶奶舉在半空中的手頹然垂下,嘴裡喃喃地說道:「這個瘋婆娘,心裡也知道疼愛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學不久,父親被鄰村一位養魚專業戶請去守魚池,每月能賺50元。娘仍然在奶奶的帶領下出門幹活,主要是打豬草,她沒再惹什麼大的亂子。
記得我讀小學三年級餓一個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讓娘給我送雨傘。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幾跤,渾身像個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戶旁望著我傻笑,口裡還叫:「樹……傘……」一些同學嘻嘻地笑,我如坐針氈,對娘恨得牙癢癢,恨她不識相,恨她給我丟人,更恨帶頭起鬨的范嘉喜。當他還在誇張地模仿時,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過去,卻被范嘉喜躲過了,他沖上前來掐住我的脖子,我倆撕打起來。我個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被他輕易壓在地上。這時,只聽教室外傳來「嗷」的一聲長嘯,娘像個大俠似地飛跑進來,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說瘋子力氣大,真是不假。娘雙手將欺負我的范嘉喜舉向半空,他嚇得哭爹喊娘,一雙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亂踢蹬。娘毫不理會,居然將他丟到了學校門口的水塘里,然後一臉漠然地走開了。
娘為我闖了大禍,她卻像沒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復了一副怯怯的神態,討好地看著我。我明白這就是母愛,即使神志不清,母愛也是清醒的,因為她的兒子遭到了別人的欺負。當時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聲:「娘!」這是我會說話以來第一次喊她。娘渾身一震,久久地看著我,然後像個孩子似的羞紅了臉,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們母子倆第一次共撐一把傘回家。我把這事跟奶奶說了,奶奶嚇得跌倒在椅子上,連忙請人去把爸爸叫了回來。爸爸剛進屋,一群拿著刀棒的壯年男人闖進我家,不分青紅皂白,先將鍋碗瓢盆砸了個稀巴爛,家裡像發生了九級地震。這都是范嘉喜家請來的人,范父惡狠狠地指著爸爸的鼻子說:「我兒子嚇出了神經病,現在衛生院躺著。你家要不拿出1000塊錢的醫葯費,我他媽一把火燒了你家的房子。」
1000塊?爸爸每月才50塊錢啊!看著殺氣騰騰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燒紅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著娘,一隻手飛快地解下腰間的皮帶,劈頭蓋臉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隻跑進死胡同的獵物,無助地跳著、躲著,她發出的凄厲聲以及皮帶抽在她身上發出的那種清脆的聲響,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最後還是派出所所長趕來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的調解結果是,雙方互有損失,兩不虧欠。誰在鬧就抓誰!一幫人走後,爸看看滿屋狼籍的鍋碗碎片,又看看傷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將娘摟在懷里痛哭起來,說:「瘋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這事下不了地,咱們沒錢賠人家啊。這都是家窮惹的禍!」爸又看著我說:「樹兒,你一定要好好讀書考大學。要不,咱們就這樣被人欺負一輩子啊!」我懂事地點點頭。
2000年夏,我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高中。積勞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裡的日子更難了。恩施洲的民政局將我家列為特困家庭,每月補助40元錢,我所在的高中也適當減免了我的學雜費,我這才得以繼續讀下去。
由於是住讀,學習又抓得緊,我很少回家。父親依舊在為50元打工,為我送菜的擔子就責無旁貸地落在娘身上。每次總是隔壁的嬸嬸幫忙為我抄好鹹菜,然後交給娘送來。20公里的羊腸山路虧娘牢牢地記了下來,風雨無阻。也真是奇跡,凡是為兒子做的事,娘一點兒也不瘋。除了母愛,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在醫學上應該怎麼破譯。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個星期天,娘來了,不但為我送來了菜,還帶來了十幾個野鮮桃。我拿起一個,咬了一口,笑著問她:「挺甜的,哪來的?」娘說:「我……我摘的……」沒想到娘還會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揚她:「娘,您真是越來越能幹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臨走前,我照列叮囑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應著。送走娘,我又扎進了高考前最後的復習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課,嬸嬸匆匆地趕來學校,讓老師將我喊出教室。嬸嬸問我娘送菜來沒有,我說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嬸嬸說:「沒有,她到現在還沒回家。」我心一緊,娘該不會走錯道吧?可這條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會錯啊。嬸嬸問:「你娘沒說什麼?」我說沒有,她給我帶了十幾個野鮮桃哩。嬸嬸兩手一拍:「壞了壞了,可能就壞在這野鮮桃上。」嬸嬸問我請了假,我們沿著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確有幾棵野桃樹,桃樹上稀稀拉拉地掛著幾個桃子,因為長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來。我們同時發現一棵桃樹有枝丫折斷的痕跡,樹下是百丈深淵。嬸嬸看了看我說,「我們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說,「嬸嬸你別嚇我……」嬸嬸不由分說,拉著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靜靜地躺在谷底,周邊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裡還緊緊攥著一個,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臟俱裂,緊緊地抱住娘,說:「娘啊,我的苦命娘啊,兒悔不該說這桃子甜啊,是兒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著沒享一天福啊……」我將頭貼在娘冰涼的臉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頭都陪著我落淚……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後的第100天,湖北大學燙金的錄取通知書穿過娘所走過的路,穿過那幾株野桃樹,穿過村前的稻場,徑直「飛」進了我的家門。我把這份遲到的書信插在娘冷寂的墳頭:「娘,兒出息了,您聽到了嗎?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C. 體現父愛的名人事例
體現父愛的名人事例:
一、魯迅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魯迅與周海嬰一起生活了七年,稱其為「小紅象」,因為在信中魯迅稱許廣平為「小白象」,周海嬰剛生下來時皮膚紅紅的,所以叫「小紅象」。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這足以顯示出父愛來了。
二、錢基博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曾被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此後,他才真正奮發讀書,為日後治學打下了「童子功」。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
三、梁啟超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四、梁漱溟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著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寬、梁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采訪時,梁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
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梁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梁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著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梁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五、胡適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煉他過獨立用功讀書的生活,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D. 令人感動的父愛的故事
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 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莫扎特的父親:不惜放棄工作培養孩子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
E. 關於父愛的名人小故事
一、魯迅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魯迅與周海嬰一起生活了七年,稱其為「小紅象」,因為在信中魯迅稱許廣平為「小白象」,周海嬰剛生下來時皮膚紅紅的,所以叫「小紅象」。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這足以顯示出父愛來了。
二、錢基博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曾被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此後,他才真正奮發讀書,為日後治學打下了「童子功」。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
三、梁啟超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F. 求令人感動的名人父親的簡短事例
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 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莫扎特的父親:不惜放棄工作培養孩子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
G. 最感人的父愛故事(短小一點)
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卻突然劇烈地搖晃起來,父親不慎摔倒時,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顫,嘴唇瞬間烏青。六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父親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後輕輕的拾起刀子,很慢很慢的爬起來,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以後三天,父親照常每晚為女兒長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彷彿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尚不能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鍾都比上一分鍾更衰弱、蒼白,他遠眺海平線的眼光是那麼憂傷。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女兒不解地問:「可是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麼不自己告訴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留下一個吻。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認出母親,她喊道:「媽媽!媽媽!」就在這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噴,霎時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屍解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察覺。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肌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為大西洋的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大神跡……「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俱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愛。」
H. 名人父愛的故事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那裡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松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父親親自把安徒生簡陋的房間布置得像一個小小博物館,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
為了豐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親還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這些經歷為安徒生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童話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8)名人父愛的感人故事擴展閱讀
父愛的寓意:
1、父親從男人的角度,給予子女堅強、自立、自強、自信、寬容,使子女能感覺到與母愛不同的愛。父親的責備是望激勵孩子,然而有時卻會適得其反,因此,兩者結合,才是最好的理念和方式。
2、在許多人的心裡,最難忘的是媽媽的手,爸爸的背,爸爸支撐起了家裡的支柱,是偉岸、高大的。父愛如山,是無聲的、是深沉的。更為內斂,更為含蓄。而父親的嚴厲有時往往只是恨鐵不成鋼。
I. 關於父愛的名人故事簡短
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達.芬奇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 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達.芬奇的父親
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名叫比埃羅。小時候,他的家裡還比較富裕。母親是一位貧苦的農婦,名叫特麗娜。
達.芬奇的父親一生結了四次婚,唯獨沒有娶他的母親,因此,達芬奇成為了私生子,然而,這絲毫沒減少他對父親的愛和恐懼。達.芬奇的父親是一位有名望公證人,佛羅倫薩大行會的會員。父親的才華和權威,讓達.芬奇無法忽略他。沒有親生母親的疼愛,達.芬奇試圖從父親那得到關愛,可是忙於公務和脾氣暴躁的父親讓他失望了,但他常常獨自一人幻想父親對他種種的疼愛。為了博得父親的青睞,達.芬奇努力做好每件事情。終於,達.芬奇在藝術方面的天賦引起了父親的注意,而父親給予的只是贊賞,更要命的是把達.芬奇送進了佛羅倫薩藝術和雕刻的工會做學徒。來到佛羅倫薩的達.芬奇走出了對父親的幻想,繼而走進了另一個幻想。
J. 關於名人父愛的故事50字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