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手抄報三年級上冊
Ⅰ 手抄報(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簡短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小故事3、《名人童年故事》 有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無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目睹整個經過的旁人,看見他沒有任何的反應,好奇的問他:你挨打,為什麼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隻發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小故事4、《名人童年故事》 居里夫人的一個朋友來做客,發現居里夫人小女兒正在玩枚獎章,忙問:「你應該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會頒發的金質獎章是多麼高的榮譽,怎麼能把它給孩子玩呢?」她說:「我想讓孩子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 小故事5、《名人童年故事》 蕭伯納年輕時喜歡騎單車,有一次跌斷腿骨,他的女同學很體貼的照料他,蕭伯納擔心自己意志不堅,會向這位女同學求婚,他決定溜走。可是不小心從樓梯上跌到樓梯下,兩條腿都跌壞了結果他果然問她肯不肯跟自己結婚。當女同學點頭時,蕭伯納昏了過去。 小故事6、《名人童年故事》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小故事7、《名人童年故事》 懷素是傑出書法家,草書稱為「狂草」,他自幼聰明好學因買不起紙張,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因漆板光滑,不易著墨,又在寺院附近的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芭蕉樹。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但遠不及他寫的快,後乾脆不分黑白和天氣在鮮芭蕉葉上寫,終成大家。 小故事8、《名人童年故事》 南宋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宋滅亡他被捕,至死不投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Ⅱ 簡短名人故事小學生手抄報內容三十字
簡短名人故事小學生手抄報內容
Ⅲ 名人的故事手抄報大全!
網路圖片
Ⅳ 名人故事手抄報圖片
古人有三樁事是最重要的,即所謂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講話和做文章 ,有名的講話記錄下來,即是語錄,從廣義的角度,也可以算做文章,歸根結底,立言就是做文章。「文章經國之大事」,是誰也馬虎不得的。將文章提到這個高度,即使那些看破官 場險惡而隱居在野的人,也不敢漠視它的作用,有的更將著書立說作為一生追求的事業。士之患在身滅而名不彰。要想使聲名彰明顯著,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是他人代己立傳,一是自 己替自己宣傳。自己替自己宣傳,也有兩種辦法,一是寫文章吹噓自己,一是寫彪炳的千秋的文章。前者不易為人承認,牛皮易吹破,做的是無用功;而後者則是所有讀書人所夢寐 以求的。所謂名山事業,使多少人為之而獻身;今人的著書立說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質。做學問只要敷衍得過,東抄西摘,七拼八湊,不久便能著作等身,以之誇耀同列,博一個學問廣 大 的名聲,至於其中的貨色是好是壞,誰也不去注意,於是作者便儼然以大學問家自居,順帶的可以招博士生,博士後,去指導更年輕的人去了。古人將學問、文章當作崇尚的事業,其 執著認真的態度是今人難以企及的。即如做學問、寫文章前的基本功夫——讀書學習,也不易 為今人所達到。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說的是學習的快樂。荀子的《勸學》 ,頌揚的是鍥而不舍、循序漸進的學風。明代東林黨人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將讀書當作賞心樂事來欣賞,其中滋味,又斷非 一般淺人所可知。明代華亭人陳繼儒作的《讀十六觀》,是談讀書的好文章,其中有雲:「 倪文節公雲:『 松聲、澗聲、山禽聲、夜蟲聲、鶴聲、琴聲、棋子落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皆 聲 之至清者也,而讀書聲為最。聞他人讀書聲已極喜,更聞子弟讀書聲則喜不可勝言者矣。』 又去:『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無少害者,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 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益,故有全利無少害也。』讀書者當作此觀。」雖時移世易,此種心跡,於當今之世,雖不可說絕對沒有,但確實遠較古代為少。市場經濟時代,大家 只求溫飽、奔小康,讀書作人的事是很少顧及到的了,更談不到以純審美的方式去讀書、做學問與文章。如上所引諸多古人可謂書痴,做人做到痴,讀書讀到痴,其卓絕與快樂之處又 豈是常人所意想得到!? 作文、讀書的行為本身其實本無美惡好醜可言,即如藏之名山的文章與東拉西扯的文章其行 為的性質都是一樣:都是在做文章;讀書人讀書,有的讀儒家的四書五經,有的則讀內家經典,內容不一,而性質則同:都是在讀書。只是讀書人自己不加分別則可,卻萬不可不在乎 他人的分別之心,否要惹禍生,比如文革中古代的書都禁止人看,謂之四舊,即如現在,也有不讓人看的古書,如《金瓶梅》之類。這都是內容不「健康」的緣故,怕人看了照著書做 起來,毒害自身乃至妨礙他人甚至國家。古代也有許多不讓人讀看的書,清代就有不少禁毀的書籍。至於做文章,內容是更須看重的,稍一不慎,也許就有抄家滅族之禍,那真是「閉 門 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讀書人豈得不戒懼儆惕!所以從古到今,讀書作文都是雅人的事業或游戲、子弟上進的工具,並可以上長為仕途榮升的利器,但內容的選擇卻是嚴肅的、嚴格 的,甚至是嚴峻的。它可以趨利,也可以招禍,唯一的遠禍辦法即是:不觸時忤。至於讀書、做文章的目標是什麼,當官罷,經商罷,做學問罷,或做書痴罷,都可以由他去! 名言警句: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 ——莎士比亞 書籍的使命是幫助人們認識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對生活的認識。 ——科爾查克 好書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類活動最豐碩長久的果實。 ——史美爾斯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 ——莎士比亞 書籍幫助我從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沒有書的幫助,我會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爾基 各種各樣的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作用下,彷彿烤在火上的紙一樣漸漸燃盡。 ——雨果 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孟德斯鳩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 ——普希金 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史美爾斯 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普希金 世界讀書日 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確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讀書日」)。2005年4月23日是第10個「世界讀書日」。自1995年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機構、學校、圖書館、社區等各界人士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日慶典活動,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節還未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佔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6: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Ⅳ 名人故事手抄報
你子己做會跟好 要有自信
Ⅵ 關於名人故事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名人故事的手抄報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餘姚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本分的基層公務員,而母親則是一位沒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著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的母親幾乎是村裡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裡開辦了一個免費的識字班。兒時的余秋雨跟在母親身邊玩,竟然也認識了不少字。 4歲那年,余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村的小學。小學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麼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書。余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說:「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余秋雨11歲的時候,為了能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他們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區。余秋雨在上海報考了中學。 中學的圖書館不小,但每天借書都要排長隊,而且想借的書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後來,余秋雨到處打聽,終於知道有一個叫「上海青年宮圖書館」的地方借書比較方便,就立即去申辦了一張借書證。青年宮在江西中路200號,快到外灘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余秋雨在晚飯後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青年宮,走到一半就餓了。當他走到圖書館時,離人家關門已經不到一個小時了。從青年宮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裡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但是,就為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著飢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這種如飢似渴的閱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正是少年時那段艱辛的閱讀時光,為他今後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余秋雨的《長者》一文中,我們還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輕時發憤讀書的情景。1975年世事紛擾,29歲的余秋雨因肝炎回鄉下養病,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間的一個蔣經國的圖書室,專心閱讀了當時很難找到的《古今圖書集成》《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書。這簡直是上天的一個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筆下的人物,僅有高人指點還不夠,還讓他在某山某洞中獲得某種「武功秘笈」.這次閱讀對余秋雨無疑是重要的,因為這正好和他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張可的指導互為補充,形成雙翼:張可指導他接觸西方文化,這次他卻走進了浩瀚的中國歷史。 關於讀書的方法,余秋雨有一個著名的「畏友」論:「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Ⅶ 關於名人故事的手抄報
*女小說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個考古學家,有一次,在一個集會上有個朋友問他:像你這樣富有想像力的女人,嫁給一個玩古物的人,你感覺如何?這位偵探小說家說:考古學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東西,他愈是喜歡.
*伏爾泰於一七二七年訪問英國,他發現英國人非常仇視法國人,一群英國人向他怒吼:殺了他,把這個法國人弔死!伏爾泰說:英國人!你們因為我是法國人而要殺我.難到因為我不是英國人而受的懲罰還不夠嗎?英國人聽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卓別麟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制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隻!
Ⅷ 名人的故事手抄報(圖)
童威,潯陽江邊人,在江上販私鹽,住在混江龍李俊家,大江中能伏水,會駕船,江湖上人稱「出洞蛟」。宋江被李立用葯麻倒,幸虧被李俊救下,結識了童威、童猛兄弟。梁山好漢劫法場,在江州城救了宋江、戴宗後,童家兄弟上了梁山。童威和阮小五一同駐守梁山東北水塞,是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七員,梁山第六十八條好漢。 跟隨宋江征討方臘返回時,因不願做官,同李俊一起,從太倉港乘船到日本國去了。 本文轉自名人故事吧 http://www.gushiba.com ,轉載請註明出處。 水滸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 綽號:毛頭星 星宿∶地猖星(七十二地煞之一,梁山總排名62) 職業∶守護中軍步軍驍將 武器∶狼牙風雷錘 孔明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兒子。早年與宋江有交情,曾收留宋江。孔明與弟弟孔亮因和本鄉一個財主發生爭吵,殺了財主,佔領白虎山為王,打家劫舍。叔叔孔賓在青州城被慕容知府捉住,關在監獄。孔明、孔亮點著人馬殺向青州去救叔叔,正好撞著被梁山打敗的呼延灼,孔明武藝不精,被呼延灼活捉。宋江同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人馬攻下青州,救出了孔明。孔明投奔梁山,被封為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是梁山第六十二條好漢。征討方臘時病死在路上。 。
採納哦
Ⅸ 關於名人故事的手抄報有哪些
關於名人故事的手抄報
Ⅹ 名人事跡手抄報圖片
古人有三樁事是最重要的,即所謂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講話和做文章 ,有名的講話記錄下來,即是語錄,從廣義的角度,也可以算做文章,歸根結底,立言就是做文章。「文章經國之大事」,是誰也馬虎不得的。將文章提到這個高度,即使那些看破官 場險惡而隱居在野的人,也不敢漠視它的作用,有的更將著書立說作為一生追求的事業。士之患在身滅而名不彰。要想使聲名彰明顯著,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是他人代己立傳,一是自 己替自己宣傳。自己替自己宣傳,也有兩種辦法,一是寫文章吹噓自己,一是寫彪炳的千秋的文章。前者不易為人承認,牛皮易吹破,做的是無用功;而後者則是所有讀書人所夢寐 以求的。所謂名山事業,使多少人為之而獻身;今人的著書立說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質。做學問只要敷衍得過,東抄西摘,七拼八湊,不久便能著作等身,以之誇耀同列,博一個學問廣 大 的名聲,至於其中的貨色是好是壞,誰也不去注意,於是作者便儼然以大學問家自居,順帶的可以招博士生,博士後,去指導更年輕的人去了。古人將學問、文章當作崇尚的事業,其 執著認真的態度是今人難以企及的。即如做學問、寫文章前的基本功夫——讀書學習,也不易 為今人所達到。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說的是學習的快樂。荀子的《勸學》 ,頌揚的是鍥而不舍、循序漸進的學風。明代東林黨人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將讀書當作賞心樂事來欣賞,其中滋味,又斷非 一般淺人所可知。明代華亭人陳繼儒作的《讀十六觀》,是談讀書的好文章,其中有雲:「 倪文節公雲:『 松聲、澗聲、山禽聲、夜蟲聲、鶴聲、琴聲、棋子落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皆 聲 之至清者也,而讀書聲為最。聞他人讀書聲已極喜,更聞子弟讀書聲則喜不可勝言者矣。』 又去:『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無少害者,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 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益,故有全利無少害也。』讀書者當作此觀。」雖時移世易,此種心跡,於當今之世,雖不可說絕對沒有,但確實遠較古代為少。市場經濟時代,大家 只求溫飽、奔小康,讀書作人的事是很少顧及到的了,更談不到以純審美的方式去讀書、做學問與文章。如上所引諸多古人可謂書痴,做人做到痴,讀書讀到痴,其卓絕與快樂之處又 豈是常人所意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