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挫折故事200字左右
① 名人從挫折中奮起的事跡(200字到400字之間)速度!謝謝!
今天我看了我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的事跡感慨良多。徐悲鴻是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9年年輕的徐悲鴻就以驚人的天賦考進巴黎美術學院,拜入著名畫家達仰門下。因外國學生一句譏笑貶低自言,徐悲鴻從此潛心於繪畫業,勵志攻研美術。歷盡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刻苦生活。經歷了三年的磨礪、艱難,徐悲鴻終於成功了!他用驚人且無可否認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不是弱者!中國也有地位,不是不堪一擊的東亞病夫!不是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的敗者! 徐悲鴻的事跡,讓中國人重新找回了一點信心。想想以前,中國被欺負時,人們復國振國的決心多麼堅決!就像一把無堅不摧的寶劍,一堵牢不可破的城牆。可現在呢?社會太平了,國人們那股復國事的決心已經逐步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奢侈、享受……社會上,隨處可見頹廢的身影:迪廳、舞廳、酒吧客滿為患;而圖書館、培訓室卻十室九空……看到這些情景,難道人們心中就沒有什麼想說的嗎?現在,成才似乎已經不是人們所渴求的了。拿個實際的來說吧!就說小學,面對老師的諄諄教誨,還有一天的課程安排,學生們並不是沒有意見。在校園里,那些「好學生」們希望的也只不過是下課鈴快點打響、考試快點考完而已。問一問,他們難道不怕光陰逝去不再回嗎?答曰:反正我家有的是錢,交學費上學只是做做樣子罷了,大不了再花點錢去補習。呵,真是輕松明了,這種心理難道是現代人應該有的嗎?看看有這種心理的人,長大之後到底有了什麼「偉大」的成就吧:當上強盜,建立惡勢力集團,殺人越貨,搶劫銀行,什麼事都幹得出來,這類不足為奇。膽子小又沒文化的,幹上了小偷這行……——這些,是光榮的職業嗎?可惜現在的人們,就是缺了徐悲鴻那種奮發向上、馬不停蹄的精神。若有了這種精神,這社會上,還會有那麼多的地痞、流氓嗎? 想想刻苦努力的徐悲鴻,再想想一味享受的我們。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想只要有恆心、肯努力,沒有難得倒你的事情。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願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國人必定可以重拾從前的信心! 望採納!O(∩_∩)O謝謝@!!!
② 名人事跡有關挫折的
1.貝多芬的故事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
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
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2.孫康的故事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
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
3.高爾基的故事
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
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4.張海迪的故事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
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
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
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5.祖沖之的故事: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
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2)名人挫折故事200字左右擴展閱讀: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薩克雷
2.生在世,絕不能事事如願。反正,遇見了什麼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喪氣。
你應當下個決心,想法子爭回這口氣才對。
——馬克·吐溫【美】
3.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
——蕭伯納【英】
4.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
——聞一多《從宗教論中西風格》
5.古人成大業者,皆自憂患始。
——清·劉岩《贈人》
③ 關於直面挫折的名人事例200字
大作曲家抄貝多芬由於貧窮襲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④ 挫折真好名人事例4個,每個200字
韓信:
韓信平民出身,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釣於城下」,但所獲不能果腹。一漂母見韓信飢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韓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報母」。漂母聽了非常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聞之,深感慚愧。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司馬遷:
早年司馬遷在故鄉過著貧苦的生活。漢武帝元朔二年,司馬遷從陽夏遷居長安,後隨家遷於京城,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隨後他繼承父業為太史令。司馬遷在主持歷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筆寫《太史公書》。天漢二年,他因為「李陵事件」,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遂把司馬遷抓了起來,並遭受宮刑。在獄中司馬遷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繼續編寫《史記》。司馬遷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
王充:
王充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里人都稱贊他孝順。後來到京城,到太學里學習,拜扶風(地名)人班彪為師。喜歡博覽群書但是不死記章句。家裡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集市上的書店,閱讀那裡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夠背誦,於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劉備:
劉備早年以編織草席為生,起兵後經受多次兵敗,甚至找不到一塊安身之地,只得四處漂泊,投靠別人。
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方設法找一個地方做佃戶,以便在這塊乾旱和時疫肆虐的土地上過僅能糊口的生活。瘟疫和旱災奪去了他的父親、母親和還生活在家裡的已婚的長兄的生命,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個佛教寺院做小行童,當雜差,以實踐他在幼兒生病時他父親許下的願。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200字
名人戰勝挫折的故抄事,不僅對我們襲寫作文有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態度,方法的作用更大,若果僅僅是為了作文而去了解名人的事情,沒有太大的意義!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在和袁紹的幾次戰役中,都體現了一代奸雄曹操的智慧和謀略!實力不如袁紹,但是袁紹沒有頭腦,更加驕傲自大,仗著自己的兵糧都是曹操的幾倍,從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最後失敗!(字數可以自己再拓展一點《給你留點想像的空間吧)
⑥ 關於名人挫折的故事!簡短簡短!50字左右!
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回里的成答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48回答者:
ooskyloveoo
-
二級
⑦ 關於挫折的名人事例200字
1.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2.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3.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4.莎士比亞,為了謀生,為了追求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獨自一個人來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時,他舉目無親,人地兩生,到處碰壁.後來總算進入了一家印刷廠做工.在剩餘時間,他不顧一天的勞累,每天到倫敦各戲院去尋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他認為:環境越惡劣,越能錘煉人的意志和聰明才幹.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登上了「戲劇大師」的寶座.
5.被稱為東方鴻儒的季羨林,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當自己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對門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到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出去很遠的地方,到別人割過莊稼的地里去拾麥子或者豆子、穀子.一天辛勤之餘,可以揀到一小籃麥穗或者谷穗.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穗比較多,母親把麥粒磨成粉,做了一鍋面餅子,我大概吃出味道來,吃完了飯以後,我又偷吃了一塊,讓母親看見了,她趕著要打我.我當時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就逃到房後,往水坑裡一跳,母親沒有辦法來捉我,我就在水中把白面餅吃光」他又說,「現在寫這些還有什麼意思!但它使我終身受用.有時能激勵我前進,有時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不計較,難道同我小時候的這一些經歷沒有關系嗎?」接著他又說:「我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那樣溺愛子女,也頗不以為然,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花朵當然要愛護,但愛護要得法,否則,無異於是坑害子女」.
6.德國音樂大師巴赫,他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第2年又失去了父親,成了一個孤兒.為了學習音樂,十幾歲的孩子,沒有旅費,一個人步行400多公里到漢堡去拜師求藝,為了學習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譜,可他哥哥執意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譜,一抄就是半年.他哥哥不支持他學音樂,可他對音樂情有獨鍾,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奮追求,終於獲得成功.所以,有人說他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7一代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
8.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9.司馬遷,他由於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於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
10.現代的華人張士柏,他經歷了從游泳健將到高位截瘓的巨大變更,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沙和尚啊0012 2014-09-28
⑧ 名人挫折的小故事
有一位青年在一家公司做得很出色,他為自己描繪了一幅燦爛的藍圖,對前途充滿信心.突然這家公司倒閉了,這
位青年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倒霉的人,他垂頭喪氣.但是他的經理,一位中年人拍了拍他的肩說:「你很幸運,小夥子!」「幸運?
」青年人叫道.「對,很幸運!」經理重復一遍,「凡是青年時候受挫折的人都很幸運,因為你可以學到如何堅強.如果一直很順
利,到了四五十歲,忽然受挫,那才叫可憐,到了中年再學習,實在是太晚了.」
名人經歷挫折後成功的例子!
1、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2、孔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後,人們尊稱他為萬事之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經常受到族人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既沒有造紙術,也沒有印刷術,流傳的著作全靠傳抄,自己想要保留別人的著作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簡按順序保存好,那就當時的書.《易經》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經常翻閱,由於翻閱次數太多,十分結實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多的。。。
3、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授,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盪。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志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後,他研製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而司馬遷本人也因李陵之禍幽於縲紲,所以才會「述往事,思來者」,發憤著成了《史記》。
5、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6、法國畫家約翰•法郎索亞•米勒,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里。後來,他遷居鄉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⑨ 名人經歷挫折成功的故事
1、華羅庚中學畢業後,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幹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癒後,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裡,他想起了雙腿後著兵法的孫臏。
「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幹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後,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
在名家雲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2、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
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斗,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准備向里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里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里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裡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並不受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3、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給後代的人們。
後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著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裡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
4、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這位前非洲總統說過這樣的一段寓意深刻的話:「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
5、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經歷磨難最終成功的名人故事篇2
現代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6、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導致肌肉委瑣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的棉隊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楔子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發病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是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