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歷史小故事
Ⅰ 有關民族團結的歷史小故事
Ⅱ 促進民族團結有哪些歷史故事
1、張騫出使西域。
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文成公主和親。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後。
3、王昭君出塞。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於,並改元為竟寧。單於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於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4、金城公主和親。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蕃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後的唐蕃「舅甥之盟」。
5、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Ⅲ 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個歷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國出兵,寇掠東漢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從西域返回洛陽。
2、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4、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5、漢烏和親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Ⅳ 民族團結小故事,很急!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救援
阿勒泰,鬧雪災,
救援隊伍進山來。
送糧草,送乾柴,
頂風冒雪把路開。
解放軍,好叔叔,
救我全家凝大愛。
爸媽不知說啥好,
簌簌淚水掛滿腮。
卡隆琴
卡隆琴,
弦兒多,
好樂手,
來彈撥,
琴聲飛揚刀郎舞,
民族團結一首歌。
元宵燈
元宵夜,亮晶晶,
烏魯木齊掛彩燈。
兔子燈,老虎燈,
阿凡提騎驢走馬燈。
棉花燈,玉米燈,
吐魯番葡萄瓜果燈。
彈琴燈,打鼓燈,
維吾爾少年跳舞燈。
心頭亮,一盞燈,
民族團結照前程。
笑臉
我爸爸,辦影展,
展出百幅好照片。
快來看,有特點,
張張彩照是笑臉。
生活美,日子甜,
新疆兒女笑開顏。
背相機,走天山,
幸福笑臉照不完。
相親是一家
小水滴,
一顆顆,
匯成坎兒井,
千年不幹涸。
新疆人,
一個個,
相親是一家,
和諧好生活。
防風林
咱南疆,
白楊樹,
站好隊,
真威武,
戈壁衛士肩並肩,
嚇得風沙嗚嗚哭。
心相連
哈密瓜,
可口甜,
一個一個
藤相牽。
咱新疆,
好少年,
一個一個
心相連。
葡萄抱成團
吐魯番,
葡萄甜,
一顆顆,
抱成團。
多像咱新疆,
各族心相連,
揮灑汗水勤澆灌,
幸福生活果滿園。
熱瓦甫
熱瓦甫,
大家彈,
過春節,
慶團圓。
咱新疆,
是把琴,
多少民族多少弦,
缺少一根不能彈。
和諧花
和田玉,
很珍貴,
捧在手裡要小心,
千萬別弄碎。
和諧花,
開得美,
放在心頭要呵護,
一定勤澆水。
樹
小朋友,愛樹木,
全疆林區一處處。
楊樹柳樹沙棗樹,
槐樹槭樹雲杉樹,
桑樹松樹白蠟樹,
各種果樹胡楊樹。
還有一種最珍貴,
民族團結成大樹,
紮根新疆這片土。
開學第一課
教室里,擺課桌,
咱們班級民族多——
你是維吾爾,
我是哈薩克,
她是達斡爾,
還有塔吉克……
漢族老師登講台,
民族團結第一課。
贊新疆
贊新疆,誇景觀,
哈密和田吐魯番,
喀納斯湖山水美,
冰川雪嶺戈壁灘,
樓蘭訪古留腳印,
天池盪槳劃遊船,
和諧更是好風景,
全疆孩子都喜歡。
Ⅳ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一、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時間算還不足月。於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後已是21時,當時醫院的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護士初檢後認為是難產,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於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生聯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生到達後,經全面檢查後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後,努爾巴克出院了,由於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二、22團11連職工馬俊芳的小麥地里,9名維吾爾族男性民工拿著坎土曼,揮汗如雨地平著毛渠埂子。隨著該團3.4萬畝小麥豐收在望,該團的小麥承包抓緊時間做好夏收前的准備工作。
在該團雇維吾爾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見慣的事,到秋收季節來該團打工的少數民族多達幾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該團周圍居住著很多包括漢族人在內的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組成的和靜縣、焉耆縣鄉、村的各族群眾;二是該團經常與地方的少數民族聯絡,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學習在農業種植上的新技術;三是每年從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數民族來到該團支援團場的農業建設;四是長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讓各民族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漢族朋友能真心對待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能真心對待漢族人。
維吾爾族小伙阿不拉說:每次我們來漢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錢給我們,而且對我們很好。
三、
新疆布爾津縣哈薩克族愛心媽媽--麗達常年幫扶各族貧困孩子。
8月9號,布爾津縣第三小學二年級學生明梅像往常一樣,來到哈薩克族阿姨麗達家中做作業,沒想到麗達阿姨不僅為她准備了生日蛋糕,還請來左鄰右舍的小朋友,為她慶祝生日。
明梅的媽媽五年前離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親撿破爛維生。一次偶然的機會,麗達聽說了小明梅的情況,就經常給她買衣服、買零食、洗頭洗澡、檢查作業,每個月還要給她20元零用錢。小明梅:「今天我特別高興,我好久沒吃過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聲媽媽。」
麗達下崗後從街頭擺小攤開始做起,現在經營一家民族工藝品商店。2003年,麗達聯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創辦了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5年來,愛心媽媽們已先後幫扶了20多名各民族貧困孤殘兒童和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達十多萬元。麗達:「我是個下崗工人,當時有好多人幫助過我,要不是他們的話,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有能力了,有條件了,所以我幫助別人。我們民族漢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團結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Ⅵ 古代民族團結的故事
唐朝宰相陸贄當宰相時,聽人們輿論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謀私利版,陸贄沒做調查權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李吉甫貶到明州去做長史。李吉甫當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為這件事抱不平。
後來皇帝聽了讒言,把陸贄貶到長江三峽附近的忠洲當別駕。
後上任的宰相知道陸贄與李吉甫之間的過節,就把李吉甫提升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陸贄的矛盾,壓制陸贄永遠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個心地寬厚又聰明的人,他主動請陸贄吃飯,誠懇的和他交談,陸贄很感動,坦直的訴說了過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從此兩人共同商議工作,團結相處很和諧。
Ⅶ 民族團結的故事
1、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也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並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2、細君公主入烏孫
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劉徹侄子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為抗擊匈奴,派使者出使烏孫國,烏孫王獵驕靡願與大漢通婚。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
劉細君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贏得烏孫國上下的敬重。劉細君作為和親公主嫁到烏孫國,她的付出換來漢朝邊疆數十年的穩定和安寧,同時也給當地的游牧民族帶來先進的中原文化。
3、瓦氏夫人抗倭
瓦氏夫人,本姓岑,1496年生,歸順直隸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幗英雄。
她在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的危急關頭,不顧58歲的高齡,親率廣西6000俍兵馳騁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線,以「誓不與賊俱生」的氣概縱馬沖鋒陷陣,連殲敵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保國安民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在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歷史中,壯族人瓦氏夫人堪稱「巾幗英雄第一人」。她的抗倭愛國精神,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緬懷和紀念。
4、土爾扈特部東歸
土爾扈特是中國蒙古族中一個古老的部落(四衛拉特之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5、劉永福台灣抗日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十七日,清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列島割讓日本。消息傳出,舉國激憤,台灣人民更是義憤填膺,堅決表示「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
五月二十九日, 日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日軍近衛師團在台灣北部三貂角附近登陸,基隆、台北、淡水先後被日軍侵佔。台灣北部淪陷後,台灣人民在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並公推幫辦台灣軍務劉永福領導抗戰。
Ⅷ 民族團結小故事
民族團結小故事:周總理牽掛西藏
在籌備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的過程中,有一件鮮為人知的事,在當時只有少數領導同志和辦事人員知道。這就是西藏自治區成立時,中央代表團由哪位領導帶團的事。當時中央統戰部給黨中央寫了一份報告,請中央決定代表團團長的人選。據說周總理看到這份報告後,立即表示他要去西藏。他說,我曾經答應過西藏的同志,自治區成立時去看望他們。現在自治區成立了,我還沒有到過西藏,我要去看看。當時中央沒有同意讓周總理帶團。據說是因為中央考慮到當時國際形勢不穩定,印巴正在鬧邊境沖突,周總理若去西藏公開活動,可能會引起一些影響,再加上醫生認為周總理的身體不宜去高原。周總理就說:「不同意我帶團,我到那裡轉一轉,看一看總可以吧!現在可以不做正式決定,也不公開宣傳報道,到時我只在拉薩上空去轉一圈!」
1965年中央代表團的進藏路線是從北京到成都,然後從成都坐飛機到西藏。總理專機的機組人員對這條航線和機場的情況不熟悉,就讓他們先試飛。如果沒有問題,總理便打算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那天,坐著飛機在拉薩上空轉一圈。當時西藏的領導層有少數人知道這個消息,總理不讓他們傳播,為避免萬一去不了,會讓西藏人民失望。後來,事有不巧,飛機試飛時出了問題。因為當雄機場跑道比較短,飛機在降落時沖出了跑道,有一個輪子陷入地里,飛機的翅膀傾斜了,碰在地上,弄壞了。怎麼處理這架飛機成了難題,運回去吧,太大,整個飛機要肢解。就地修理吧,西藏沒有設備。後來還是決定就地修理。在西藏的許多同志當時都曾看到當雄機場跑道的一端有一座很大的建築,那就是為了修理飛機而臨時搭建的工棚,它把飛機整個包起來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周總理生前一直為未能進藏而感到遺憾。這件往事也反映了他對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中央對西藏的關心。(口述/任仁 整理/扎西)
西藏民族團結小故事:一次難忘的經歷
1951年5月24日,毛澤東在勤政殿接見了阿沛·阿旺晉美等五位西藏和談代表,阿沛向毛澤東獻了哈達和西藏產的沙金一小包。接見後,毛澤東將阿沛·阿旺晉美等五位代表請到殿內的休息室談話。阿沛·阿旺晉美匯報了和平談判的經過和自己的認識。
毛澤東聽後高興地說:「好啊!你們完成了一件大事。根據《協議》,去西藏的人民解放軍和工作人員是要嚴格遵守執行《協議》以及中央政府規定的各項民族政策,幫助你們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事業,絕不能像清朝、國民黨、北洋軍閥政府那樣去壓迫剝削你們,是不是這樣,你們可以看一看。」然後主席扳著指頭說,一年兩年不行,十年八年總是可以看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