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描寫中秋節的神話故事

描寫中秋節的神話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0 11:47:19

A. 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20字

羿射抄日有功,西王母獎勵兩顆襲長生不老仙丹,由羿的妻子嫦娥保管,羿的徒弟蒙在八月十五去搶仙丹,嫦娥為保仙丹,全部吞下,立刻就飛升到月宮之中卻下不來了,羿因為思念嫦娥就照八月十五月亮的樣子做成食物,等待嫦娥歸來,這就是中秋節。

(1)描寫中秋節的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B. 有關中秋節的神話故事,請一一列出來

1.嫦娥奔月
不講了,都知道
2.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到最後,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3.玉兔搗葯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並搗制長生不老葯。
4.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5.玄宗漫遊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6.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C.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1、來歷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2、傳說

傳說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給人間帶來旱災。後羿射下9個太陽,挽救了蒼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葯。後羿捨不得吃,交於妻子嫦娥保管。後羿的一個門徒覬覦仙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葯,便向天上飛去。

當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後羿,嫦娥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長居於此。後羿心痛不止,於每年八月十五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3、故事

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3)描寫中秋節的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中秋佳節,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

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

D.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4)描寫中秋節的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E. 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有什麼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又稱「八月節」或「團圓節」。

在這二天,有些人家常於庭院擺下桌子,放上水果,對月空拜,俗稱「拜月娘」;拜畢,全家分食丹餅,賞月納涼;有些要好的朋友還聚在一起,談藝吟詩,飲酒賞月;親戚朋友之間,還以月餅相贈,稱為「送節禮」。

八月十五日所以叫中秋節,乃是因為它處於三秋之中,因而得名。《周禮》載:「中秋夜近,寒亦如之。」可見「中秋」這一名稱在周朝就有了。

但是中秋賞月則起於唐代,而吃月餅賞月又是從宋朝開始的。現將有關中秋節的神話傳說介紹一二:

(1)《中秋博物志》中說:武夷者,地官也。相傳於八月十五日,大會村人於武夷山,置慢亭,化虹橋,通山下。八月十五日,太極王、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並坐空中,然後命鼓官行酒,命歌師唱人間可憐之曲。

儲山譜》中還說:武夷山神號武夷君,秦始皇二年,有一天他告訴老百姓在山頂相會。這一天,山下老百姓都聚於山頂,果然看到山上有綠屋寶殿,內中眾神分男女而坐;彷彿還聽到空中有人聲和樂器聲,但不見人。

(2)唐明皇游月宮。據唐逸史載:「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奏曰:『陛下能從臣月中游否?』乃取桂杖向空中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帝同登,約行數十里,精光奪目,寒氣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合唱歌曲。帝不識其曲名。問之,『霓裳羽衣曲也。』帝密記其聲調而回。卻顧其橋,隨步而減。即召伶官,依其聲調作霓裳羽衣之曲。」

(3)嫦娥奔月:相傳在夏代,窮國君後羿恃其善射而疏遠賢臣,聽信讒佞,殘暴欺壓百姓。他的妻子嫦娥,美麗而賢惠,常常不同意後羿的所作所為。

有一天西王母派人給後羿送來長生不老仙葯。嫦娥怕後羿吃了葯真的會長生不老,長期欺壓百姓,就把仙葯偷吃了,並飛向月宮而成仙。

後世感念嫦娥恩德,都為她在廣寒宮里的孤苦而惋惜。有一首詩寫道: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4)饋贈月餅:據傳元世祖至元十年,降將張弘范兵至山,文天祥被俘,陸秀夫背著衛王跳海自殺,宋朝基業盡敗,而全國各地忠貞之士,多矢志匡復,約期中秋舉事,主事者以麵粉和糖做成圓餅。餅中藏著「八月十五夜殺韃子」一張傳單,分贈各家,名為「節禮」。

當時的老百姓既懷國破家亡之痛,又恨元朝殘暴,果然按傳單所說,在八月十五日夜嘯聚起義,可惜組織不嚴密,又缺乏作戰經驗,終為元兵所殲。

這就是中秋送月餅的由來。

F.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一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2、吳剛折桂

吳剛伐桂,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之一。相傳吳剛受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但桂樹隨砍隨合。天帝把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傳說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桂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誰家最勤勞,金葉子就飄到誰家,那家就有無窮無盡的財富。

3、玉兔搗葯

玉兔搗葯是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

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葯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

4、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5、玄宗故事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嚮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繪。

G. 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有什麼啊

【神話故事】

1、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難耐高溫。後羿用神弓,射掉了九個太陽,保護了人民,受到了王母娘娘的稱贊,並且得到一顆靈葯。如果二人分享即可長生不老,如果一人獨食即可升天成仙。

後羿捨不得嫦娥,因此久久沒有下定決定該如何處理這顆葯,就把靈葯帶回家後放置一邊。結果嫦娥沒有受得住誘惑,偷吃了靈葯,飛上天宮,從此和後羿分隔兩地。

2、月宮邊有一棵桂花樹,一個叫吳剛的男子因為在學仙時有過失,被罰到月亮上來砍桂花樹,只要把桂樹砍倒了,他的罰期就滿了。

可是無論吳剛怎樣努力,樹也只是受一道刀傷就馬上癒合了,桂樹總也砍不倒,因此月亮也有了「桂宮」、「桂魄」的別名,「蟾宮折桂」也由此而出。毛澤東的詞提到的「吳剛捧出桂花酒」,也是中秋名飲。

3、嫦娥當年偷吃靈葯的時候,身體突然變輕開始升空,她因為害怕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也就隨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宮里有一隻搗葯杵,夜晚在葯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葯。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7)描寫中秋節的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故事】

1、元朝統治末期,人們無法忍受朝廷的暴政,紛紛舉起大旗抵抗統治階級。朱元璋是起義中的佼佼者,但朝廷軍隊戒備森嚴,有時信息不能得到傳遞。這時候軍事劉伯溫想出一條妙計,讓手下把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包在月餅陷里,然後以拜訪為名義把月餅送給各路起義軍隊,通知他們做好八月十五的起義准備。

到了八月十五,起義軍隊集合到一塊,星火燎原,打敗元軍。朱元璋傳令中秋節要軍民同樂,做了很多月餅賞賜給各路臣民,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因此流傳了下來。

2、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在中秋的時候一塊賞月,玄宗一時興起,想上月宮,於是天師作法,帶著另外兩個人一塊飛過青雲,踏上月宮,因為宮前有守衛森嚴,他們進不去,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

這時候突然聽到一陣陣音樂的聲音傳來,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暗自記在心裡。回到自己的宮殿後,他憑著記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