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友情故事有哪些
❶ 誰有一些關於友情的小故事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
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
一個還版給了另外一個一記權耳光。
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
他們就決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
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
為什麽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
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個笑笑的回答說:
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
,
要寫在易忘的地方
,
風會負責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幫助
,
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裡的深處
,
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相處時,傷害往往是無心的,
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
銘記那些對你真心幫助,
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❷ 關於描寫友情的經典小故事
你是我的天堂傘
天堂,沒有人見過它是什麼樣子,於是,不同的人,心中藏有不同的天堂,誰也都知道,在我們的頭頂之上除了無邊的宇宙之外,不會存在什麼天堂。但,所有的人都期盼,上天真的存在一個如己所願的天堂。
我從來沒有想過,在我的生前死後,能擁有想像中的整個天堂。就如歌中所唱的那樣「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但,我真的只希望擁有一把,能支撐起天堂中,小小一偶的天堂傘。它遮住所有現實的風和雨,使我靜心地在主這把傘下,建起一座期盼與眷戀並存的心靈之家。
在茫茫荒野,我看到過無數挺拔蒼天的大樹,我聞過無數繁花異草的芬芳,但這些巍峨和迷人,都沒有讓我為之動容。然而,就在這巍巍大樹下,鬱郁芳草中,我看到了那顆支撐著一把微不足道的小傘,並盡力用那不大的傘冠,保護著傘下,那顆柔弱而疲倦的小草。
淺淺的粉褐色的傘冠沒有什麼奇特,但就是這樣的平平淡淡,才使這淺淺的粉褐色,遠比那玫瑰開在白色的底布上,更讓人賞心悅目。因為它是用自己平平淡淡的生命,呵護著另一個平平淡淡的生命。於是我將這把淺淺的粉褐色的小傘,其稱為天堂傘。
記得那是我生命中的寒秋,無情的風將我所有的繁華,都盪滌的一葉不存。「質本潔來還潔去」就這樣了此一生,對我當時的處境來說,沒有什麼不好。因為「進化論」早就詮釋了「適者生存」的原理。就在這生命決擇的時候,你為我撐起了這把天堂傘。讓我重新挺立起我的腰桿,用我手中的筆,重新書寫我的人生。
那時,在我的眼中現實是那樣的黑暗與醜陋,那些赤裸裸的丑惡,使人感覺身在人間,心在地獄。但自從有了你送來的這把天堂傘,我的現實就如走在了杏花春雨之中。
我彷彿打著你給的小傘,置身於江南水鄉的小巷,欣賞雨中帶露的杏花,或駐足雨巷靜聽琴瑟。眼前黑暗與醜陋,變成了濕漉漉的深深小巷,巷旁的小河傳出的是烏篷船上搖櫓聲聲。
這有小橋、那有流水、還有那岸上人家。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煙雨蒙蒙之中,現實成了一幅美妙的水墨畫卷。在你的傘下,我一任思緒在綿綿杏花春雨中飄飛遠行,盡情享受心中的春之美景。
走過了春,經過了夏,你的天堂傘又伴我迎來了秋。瀟瀟秋風,綿綿秋雨,有你那小小的傘冠,遮在我的頭頂,我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紅楓,和波浪翻騰,百舸爭流的小船。有你的天堂傘為伴,心中再也沒有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凄涼感覺。在秋雨霏霏中看秋色連波,便有了另一番的心情與景緻。
有這樣一把天堂傘撐著,就是風息雨停了,我也不願將其收起。
在人世間,就是有這樣一種朋友,雖然他們不能相依共看潮起潮落,共聽高山流水,共享春雨秋楓,更不能相伴冬夜青梅煮酒,寒晨踏雪而歌。但他們將心交給了彼此,我成了你最重的行囊,你成了我最真的夢。即使彼此都已青絲變白發,他們的牽掛也會在心底深深地保存。
一位好友就是一把天堂傘,有這樣的一把傘相伴我的左右,我的人生怎麼不成為最美的天堂!
❸ 關於「友誼」的典故有哪些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忘年之交–孔融、禰衡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❹ 歷史上反映朋友之間的友誼的故事還有哪些
1、俞伯牙與鍾子期
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2、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
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3、藺相如與廉頗
因藺相如被封為上卿,比廉頗的官位還高,廉頗因此很不服氣,下決心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無法理解,藺相如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
藺相如反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白居易與元稹
仁和十年的正月,白居易和元春又在長安城相見了,兩人異常想念,經常通宵達旦的飲酒暢言,事隔不久,元稹就因為直言勸諫,惹惱了宦官貴族就在3月份被貶到了通州當司馬。
同一年的8月份,白居易也因為追查宦官犯的命案而被權臣迫害,也被貶到了江州當司馬,他們相似的命運,使他們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元稹和白居易交情很深,被後世稱為「元白」。
5、範式與張劭
範式與張劭,是兩位生死之交。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範式和張劭約定好,兩年後他會回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張劭的家中,去拜見張劭的父母和看望孩子。後來按照約定的時間範式果然去了,可謂是一諾千金的重義守信之士。
後來張劭病危,下葬那天,範式還未趕到時靈柩就已經出發了,到了墓地要下葬時,靈柩卻不肯進入墓穴。範式趕到後叩拜靈柩說:「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異路,從此永別了。」參加葬禮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動的流下眼淚。範式就拉著引棺的繩索牽引靈柩,靈柩這才緩緩向前。然後他又留在墳地,為元伯修墳種樹才離開那裡。
❺ 關於友情的故事
有兩個朋友患難與共,形同親兄弟。上帝不相信人間還有真正的友誼,於是就設計版考驗他們。
有一天權,這兩位朋友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臨死亡。這時上帝出現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樹上有兩個果子,吃下大的那個,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而小的那個,只能令你苟延殘喘,最終還會極痛苦地死去。」 兩個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發現了一棵樹,也發現了樹上的兩個果子。可是,他們誰也不去碰那個會給一個人帶來生命之光的果子。 夜深了,兩個好朋友深情地凝望著對方,他們都相信,這是他們的最後一晚。 當太陽從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時候,其中一個朋友醒過來,他發現,另一位不在了,而樹上只剩下了一個乾乾巴巴的小果子。他失望了,不是因為死亡,而是因為朋友的背叛。他悲憤地吃下了這個果子,繼續向前方走去。 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他看見了倒在地上的朋友,朋友已經停止了呼吸,可是他的手裡緊緊握著一個更小的果子。
給我們的啟示:每一個人都希望被理解、原諒、信任,但想一想你又是怎樣對待別人的呢?信任是一汪清泉,當你捧起它的時候,你才能喝到甘甜的泉水,一旦你放棄它,它無論如何也無法為你解渴了。
❻ 關於友誼的小故事有哪些
最近有一句話特別或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塑料姐妹花,等等。
❼ 關於友誼的故事
1945年的一天,一輛白色的小轎車突然在法國南部城市瓦洛里的一家理發店門口停下。有人搖下車窗探出腦袋叫了一聲:「阿里亞斯,我們來了!」這人正是畢加索,小城弗雷儒斯有鬥牛比賽,畢加索邀請理發師一同去看。阿里亞斯打發走最後一名顧客,匆匆坐上汽車。
阿里亞斯1909年出生在距離西班牙馬德里不遠的布伊特拉戈村,在弗朗哥專制時期他逃到法國瓦洛里,靠理發為生。在那裡,他與畢加索交上了朋友。畢加索比他大28歲,他視畢加索為「第二父親」。畢加索難得有空去看鬥牛,所以那天心情格外好。他的錢包里塞滿了鈔票,他說這些錢是給鬥牛場的工作人員准備的。比賽完了,他們會到飯館里飽壑@頓,並給跑堂的留下豐厚的小費。
50幅名畫捐給了西班牙政府。
阿里亞斯是畢加索家裡的常客。在畢加索的畫室里,阿里亞斯給他剪頭發、刮鬍子,所有這些都是在極其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的,兩人總有說不完的話。一天,畢加索發現阿里亞斯徒步而來,就送給他一輛小轎車。
阿里亞斯是畫家名譽的堅定捍衛者,誰說畢加索的壞話他就跟誰急。阿里亞斯回憶說,畢加索來店裡理發,其他顧客都起身對他說:「大師,您先理。」但畢加索從來不願享受這種特殊待遇。他認為畢加索非常慷慨。有一次,當他聽到有人說畢加索是「吝嗇鬼」時,他怒不可遏,立即反駁說:
「對一個你並不熟悉的故人進行這種攻擊是幼稚和卑鄙的,畢加索一生都在奉獻和給予。」隨後,阿里亞斯舉了釵h例子。「畢加索的大型油畫《戰爭與和平》是為瓦洛里的小教堂創作的,他還捐獻了一件雕塑作品,是他為我們的城市添了生機。」阿里亞斯說,畢加索一共送給他5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妻子雅克琳的肖像畫。理發師將這些畫都捐給了西班牙政府,並在家鄉布伊特拉戈建了一個博物館。博物館中還陳列了一個放理發工具的盒子,上面有畢加索烙的一幅《鬥牛圖》和「贈給我的朋友阿里亞斯」的親筆題詞。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想購買這個盒子,他給了阿里亞斯一張空白銀行支票,說數目他隨便填。可收藏家沒想到,他竟遭到了理發師的拒絕。阿里亞斯說:「不論你用多少錢,都無法買走我對畢加索的友情和尊敬。」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氫彈和原子彈的研製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他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宇從小就是好朋友。
他們的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都住在清華園。很小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兒玩,後來還在一個中學讀書。他們倆都很聰明,但是性格不同,楊振宇比較機靈,鄧稼先沉穩老實。可是他們都很敬重對方,比對方的優點為榜樣互相學習。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
長大以後,他們都在美國留學,並且都學習理論物理學,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鄧稼先畢業後不久返回祖國,支持祖國的科技建設,楊振宇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科學研究。
鄧稼先回國以後,被派去領導和組織原子彈的研製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1964年10月2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楊振宇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很為自己的祖國高興,同時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鄧稼先是否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他知道這是國家機密,如果問鄧稼先,會讓他為難的,所以就一直沒問過。
1971年,楊振宇回國,鄧稼先到首都機場迎接分別整整二十年的老朋友,兩人一見面就沒完沒了地聊了起來。但是由於鄧稼先從事的工作都是國家機密,兩人的談話總是點到為止,盡量不涉及這方面的問題。可是楊振宇十分想知道鄧稼先是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於是就繞著彎子問他:「聽說中國研究原子彈的專家中有美國人,有這么回事么?」
這個問題讓鄧稼先很為難。如果回答說「沒有」,就證明了自己很了解參加原子彈試驗的成員,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如果回答說「不知道」,又是在欺騙老朋友。於是他就想出一個既不泄密,也不欺騙朋友的辦法,說:「我以後再告訴你吧。」
於是,鄧稼先把這個問題向上級匯報,最終得到周總理的批准。鄧稼先這才如實地答復了老朋友的問題。
鄧稼先就是這樣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無論是對待國家還是朋友,都以誠為本。
1986年,鄧稼先病逝,楊振宇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朋友而十分悲痛,他在從美國發來的電報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